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29)
2023(8673)
2022(7219)
2021(6589)
2020(5415)
2019(12028)
2018(11570)
2017(22402)
2016(12065)
2015(13024)
2014(12725)
2013(12552)
2012(11411)
2011(10493)
2010(10473)
2009(9557)
2008(9494)
2007(8526)
2006(7670)
2005(6455)
作者
(36665)
(31476)
(30936)
(28966)
(19027)
(15251)
(13893)
(12301)
(11670)
(10684)
(10609)
(10139)
(9863)
(9795)
(9534)
(9424)
(9215)
(9034)
(8968)
(8638)
(8070)
(7598)
(7437)
(7126)
(7068)
(6958)
(6823)
(6669)
(6323)
(6305)
学科
(52415)
经济(52367)
(44845)
(40490)
农业(29510)
管理(28048)
(21780)
贸易(21772)
(21233)
方法(20908)
(19354)
企业(19354)
数学(18678)
数学方法(18565)
业经(16231)
中国(11880)
地方(10549)
(9949)
农业经济(9904)
(9893)
(9365)
(9147)
(8916)
农村(8909)
(8615)
技术(8344)
(7865)
环境(7809)
发展(7786)
(7688)
机构
学院(177640)
大学(171589)
(80350)
经济(79212)
管理(66669)
研究(60721)
理学(59334)
(59329)
理学院(58760)
管理学(57857)
管理学院(57586)
农业(46143)
中国(45481)
业大(38993)
科学(38718)
(33696)
(31773)
(29390)
研究所(29312)
农业大学(29123)
中心(28120)
(25625)
财经(24367)
经济学(23941)
(23012)
经济管理(22604)
(22415)
经济学院(22114)
(21007)
科学院(20845)
基金
项目(126073)
科学(98219)
基金(92406)
研究(87743)
(83239)
国家(82457)
科学基金(69061)
社会(58287)
社会科(55073)
社会科学(55057)
(50914)
基金项目(49745)
自然(44925)
自然科(43925)
自然科学(43911)
自然科学基金(43163)
(41447)
教育(37821)
资助(35994)
编号(34858)
(33576)
(28765)
重点(28193)
(27873)
(26904)
(26704)
成果(25401)
创新(25181)
国家社会(24789)
科研(24691)
期刊
(87097)
经济(87097)
(63540)
研究(43854)
农业(43135)
学报(35461)
中国(31330)
科学(30157)
大学(26773)
学学(26261)
业经(22517)
(20459)
(18771)
管理(18031)
(16752)
金融(16752)
问题(14715)
(13716)
农业经济(13304)
经济研究(13117)
农村(13094)
(13094)
世界(12011)
技术(11772)
国际(11750)
业大(11650)
(11620)
财经(10883)
农业大学(10515)
教育(9605)
共检索到2512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司伟  黄春全  王济民  
中国、日本和韩国三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产品净进口国家之间的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贸易增长的基础并不牢靠,农产品问题也因此成为双边贸易关系中最敏感的话题。本文利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从进口需求效应、出口结构效应和竞争力效应三个方面分析了中日、中韩双边农产品贸易增长的主导因素及其对双边农产品贸易增长的贡献。研究发现,进口需求效应一直是中日韩农产品贸易增长的主导力量;出口结构效应是制约中日韩农产品出口贸易增长的原因。近年来,出口竞争力效应对中国向日本和韩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梁雪  崔振东  
农产品贸易状况对于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有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减少一体化过程中的阻力。本文从整体和分类两个层面和以静态、动态以及结构三个角度分析中日韩三国间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状况,表明中国与日韩之间农产品贸易方式以产业间贸易为主;日韩间主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中日、中韩之间的贸易变动主要是由产业间贸易引起的,且以技术差异为特征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鸿雁  刘小和  
农产品贸易状况对于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发展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贸易水平。本文根据对中日韩三国间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现状的深入分析,认为中国与日、韩间农产品贸易方式以产业间贸易为主,日本与韩国间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有上升的趋势,而后进一步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比较优势、贸易壁垒、经济水平等因素,最后建议应从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积极参与自由贸易区谈判入手,改善农产品贸易状况。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耿晔强  李娜  
农产品贸易在中日韩经贸中是一个特殊的领域,如何解决农产品贸易问题是中日韩建立自由贸易区各方关注的焦点。深入分析中日韩农产品贸易现状,构建竞争力测度指标,从国家层面和产品层面分别对三国的农产品竞争力进行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农产品贸易问题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中的复杂性,探讨解决农产品贸易问题的措施。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田维明  
本文在回顾了中国加入WTO以后的农业和农产品贸易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对近年来中国与日本、韩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状况作了系统描述,认为三国间存在较强的贸易互补性,对未来全球贸易开放背景下的中日韩农产品贸易前景做了评估。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伶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FTA)的建立将对3国带来重大的经济意义,并促进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本文在分析中国与日韩农产品贸易状况的基础上,采用GTAP模型模拟和定量评估了中日韩建立FTA的农产品贸易效应。结果显示,中日韩FTA将产生较大的贸易创造效应,取消关税后,会给日韩农产品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中韩贸易创造效应远大于中日之间,中韩两国农产品产量都将增长,而日本农产品产量将减少;中日韩FTA将促进3国经济总量的增长和贸易条件的改变,从长期看,3国农产品的完全自由化将更有利。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伶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FTA)的建立将对3国带来重大的经济意义,并促进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本文在分析中国与日韩农产品贸易状况的基础上,采用GTAP模型模拟和定量评估了中日韩建立FTA的农产品贸易效应。结果显示,中日韩FTA将产生较大的贸易创造效应,取消关税后,会给日韩农产品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中韩贸易创造效应远大于中日之间,中韩两国农产品产量都将增长,而日本农产品产量将减少;中日韩FTA将促进3国经济总量的增长和贸易条件的改变,从长期看,3国农产品的完全自由化将更有利。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崔超  吴林海  
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三国间的农产品贸易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农产品贸易的特殊性对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产品相似性指数和市场相似性指数对中日韩三国农产品的贸易竞争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日韩三国间的农产品相似性指数高于市场相似性指数,农产品贸易关系以竞争性为主,并依据本文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提出了扩大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相关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汤碧  张璨  
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于2015年12月进行到第9轮,中国积极推进谈判进程,期望早日进入到实质性谈判阶段。其中,农产品作为一项重要议题,其顺利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自贸区的建立。农产品加工业是和农业联系最紧密的产业,能够增加初级农产品附加值、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本文选取相关指标对中日韩农产品加工业的贸易关系进行测算,发现中国在农产品加工业上的比较优势最明显,与日本和韩国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三国之间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具有很大的贸易潜力。随着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区域内农产品关税和贸易限制措施的降低和取消,三国农产品加工业贸易必将取得突破性进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明权  韩春花  
采用GL指数和Bruelhart and Dublin指数及Greenaway标准对1995年~2008年间中日韩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特征进行测算的结果表明,中日韩之间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整体上较低。而这意味着三国FTA的调整成本将较高,三方应为发展农业产业内贸易做出努力,以推进三国FTA。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逢珉  杨金超  
随着中日韩3国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新一轮发展,农业合作再次不可避免地成为中日韩合作的主要方面。本文首先对近年来中日韩3国间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变化作了及时的跟踪分析,针对3国农产品贸易存在的问题,结合中日韩3国资源禀赋特点,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在区域经济合作中关于农业问题的处理方法,对促进中日韩农产品贸易提出相应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白描  田维明  
本文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就产业内贸易在中国与日本、中国与韩国双边农产品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做了实证研究。模型估计结果表明,中日双边农产品贸易呈现以产业间贸易为主的特征,中韩双边农产品贸易则受到产业内贸易的明显推动,特别是在中国从韩国的进口上。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由于中国与日本之间发展水平的差距远大于与韩国的差距,产业内贸易更容易在中韩之间发生。测算的G-L产业内贸易指数表明,中韩之间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强度较高,并且呈现上升趋势,这间接验证了上述发现。从三国现状来看,仅中国具有发展加工型农产品出口的条件,这对三国之间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构成限制。推进三国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特别是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将会...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厚双  黄金宇  
RCEP经过21轮谈判后,农产品贸易降税时间和敏感产品方面分歧仍然较大。本文对中日韩与东盟的三个FTA农产品降税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三个FTA都对东盟10国做了区分,特别是都对越南单独设立了减税表;中国与东盟实施了"早期收获"计划,日本与东盟签订"一揽子"协议,而韩国与东盟就敏感品设立了更为复杂的分类。通过对中日、中韩、日韩与东盟FTA特征的比较,对目前降税模式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建议东盟及中日韩等域内各国着眼长远,早日达成RCEP协定。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敏  田维明  Andrew Cassey  
本文在描述2000—2010年中日韩三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测算出口复杂度指标,对中日韩三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技术结构的分布和演变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2000—2010年从贸易品的技术结构来看,中国农产品出口并未呈现以低技术产品为主的模式,而是以中等技术产品出口为主,并逐步向中高技术产品出口转变。日本则表现为高技术、中高技术农产品出口份额增加,低技术、中低技术农产品出口份额在减少。韩国的技术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高技术和低技术农产品的出口份额增加,相对的中高、中低技术农产品出口份额减少。但从农产品出口总体技术水平而言,日本的技术结构仍然最高,韩国紧随其后,中国与日韩两国仍有一段距离。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冯楠  朴英爱  
在全球范围内低碳经济获得极大发展的背景下,环境产业作为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而备受关注。环境产业在各国国民经济的比重不断提高,环境产品的国际贸易规模也在迅速扩大,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地位开始逐渐提升,环境产品的贸易自由化问题也随之被许多国家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在中日韩三国的环境产品国际贸易中,三国互为主要的贸易伙伴,在交易的产品种类方面,呈现出竞争与互补共存的局面。尽管三国间的环境产品贸易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环境产品的区域内贸易比重却呈现上升的势头。为了避免环境产品贸易在实现自由化之后给中国带来的负面冲击,中国需要采取积极参与环境与贸易相关谈判和相关规则的制定以及支持环境产业发展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