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00)
- 2023(8871)
- 2022(7171)
- 2021(6231)
- 2020(5102)
- 2019(11262)
- 2018(10988)
- 2017(21001)
- 2016(11014)
- 2015(12504)
- 2014(12786)
- 2013(12376)
- 2012(11742)
- 2011(11040)
- 2010(11559)
- 2009(11112)
- 2008(9664)
- 2007(8928)
- 2006(8297)
- 2005(7776)
- 学科
- 济(67461)
- 经济(67401)
- 管理(29927)
- 业(26138)
- 融(25928)
- 金融(25921)
- 银(22973)
- 银行(22957)
- 行(22386)
- 中国(22187)
- 企(21248)
- 企业(21248)
- 地方(20336)
- 方法(17126)
- 数学(15094)
- 数学方法(15000)
- 制(14778)
- 财(13072)
- 业经(12989)
- 农(12827)
- 地方经济(12801)
- 学(12415)
- 体(12335)
- 中国金融(11098)
- 农业(9131)
- 理论(8697)
- 贸(7978)
- 贸易(7966)
- 务(7749)
- 产业(7743)
- 机构
- 学院(161563)
- 大学(159399)
- 济(78649)
- 经济(76970)
- 研究(62041)
- 管理(54936)
- 中国(52842)
- 理学(45490)
- 理学院(44990)
- 管理学(44288)
- 管理学院(44002)
- 财(36060)
- 科学(33806)
- 京(33172)
- 所(31536)
- 中心(29347)
- 研究所(28232)
- 财经(27787)
- 农(26575)
- 经济学(26178)
- 江(25765)
- 经(25006)
- 经济学院(23242)
- 院(22167)
- 北京(21344)
- 州(20753)
- 业大(20642)
- 财经大学(20445)
- 农业(20385)
- 范(20065)
- 基金
- 项目(99043)
- 科学(77069)
- 研究(75272)
- 基金(70283)
- 家(60639)
- 国家(60119)
- 科学基金(50470)
- 社会(49193)
- 社会科(46706)
- 社会科学(46697)
- 省(39688)
- 基金项目(35837)
- 教育(33618)
- 划(32157)
- 编号(30296)
- 资助(29110)
- 自然(29063)
- 自然科(28365)
- 自然科学(28356)
- 自然科学基金(27825)
- 成果(25798)
- 发(23751)
- 重点(22746)
- 课题(22421)
- 部(21425)
- 国家社会(20903)
- 创(20656)
- 发展(19954)
- 性(19863)
- 展(19679)
共检索到2721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余昺雕,李秀敏
90年代以来 ,东亚地区经济合作在多种动力的推动下 ,突飞猛进地发展。但目前建立东亚经济共同体仍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因素。要克服这些障碍 ,加快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就必须调整该地区的大国关系 ,建立多层次的、小范围的区域合作组织 ,并针对东北亚政治经济形势复杂的特点 ,将经济发展与合作放在首位 ,走“以经促政”的道路 ,最终实现建立东亚经济共同体的目标。
关键词:
东亚 经济共同体 动力 障碍 前景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金柏松
未来世界、东亚经济失衡结构的扭转,需要另辟蹊径。在东亚,中国和日本都是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家,对建立东亚经济共同体具有决定性作用。若中日两国携手共同推动,建立东亚统一大市场,形成经济共同体,构建一个区域性内需主导型经济增长模式,则未来东亚经济发展必将发生根本改变。本文作者以独到的眼光和视角,分析了后危机时代东亚经济可能发生的变化,并提出了自己个人对构建东亚区域经济共同体的设想,这对我们科学研究和指导区域经济合作实践具有建设性作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昌黎
东亚共同体是东亚合作的必然趋势,是东亚各国的长期目标。然而,在小泉政府期间,因日本不与中国讨论东亚共同体,在双边自由贸易方面孤立中国,中日关系冷淡,中日两国一直未能共同推进东亚共同体。日本民主党实现政权轮替后,表示了与中国合作共同推进东亚共同体的新姿态,受到了中国的欢迎,出现了中日合作共同推进东亚共同体的新局面。以此为契机,中日两国应该根据推进东亚共同体的前提、原则与途径,加强合作,共同推进东亚共同体。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栾林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由"五大发展理念"、"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等构成的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从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整体思想可以深入领会习近平完整的新战略思想,具体研究经济发展战略,如新"五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协同战略、生态扶贫战略和民生导向战略等,既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渊源——马克思的思想来深刻理解"五大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也从马克思主义的学科基础——多学科视角探索具体经济活动乃至改革过程。基于此,2016年5月11日,大连市社科联(社科院)、大连哲学研究基地和东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举...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克新
在是否要建立“亚太经济共同体”的问题上,亚太经合组织(APEC)成员发生过三次交锋,这显示出APEC要求变革的信息,同时体现了APEC成员在争夺亚太事务主导权以及制定贸易规则上的利益冲突。随着中国内部经济发展水平和外部政治环境的变化,中国需要考虑如何在亚太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决策上采取更加符合国家利益的取向,从而协调与地区内主要国家的双边关系,在经济上使APEC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同时在APEC的未来发展方向上掌握主动权。
关键词:
亚太经济共同体 APEC 对外经贸政策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毕吉耀
长期以来,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主要靠市场力量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则落后于经济一体化进程。亚洲金融危机证明,仅靠市场推动的经济一体化是脆弱的,只有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东亚地区才能增强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保持经济的持续繁荣。亚洲金融危机后,东亚地区迅速建立起“10+3”的合作机制,在加强金融领域合作的同时,也不断拓展在经贸投资等领域的合作,并逐步确立了以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和东亚共同体的长远奋斗目标。特别是在中国提出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后,东亚地区的合作步伐明显加快。尽管目前离建立东亚共同体的长远目标还很遥远,但东亚地区的合作进程已不可逆转,各种形式的合作努力将最终推动长远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东亚经济一体化 东亚经济合作 东亚共同体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高兰
随着中日关系的改善,中日两国确立了东海划界前的临时安排,东海合作开发进入实质性阶段,从而深化了中日能源合作的发展,推动了东亚能源共同体的建设。但是,相对于以煤钢联营进行经济、能源合作,最终建立起包括政治、经济、安全合作等在内的欧洲共同体,东亚能源共同体的最终实现还将有很长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中日能源战略合作是重中之重。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魏全平
日本民主党上台,倡议建立"东亚共同体",一度成为东亚各国首脑会谈和媒体报道的热点。本文主要分析21世纪以后东亚地区两个经济大国——中日经济关系的发展与变化以及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探讨"东亚共同体"倡议的经济背景。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伟
2012年第21届东盟峰会上,与会的东盟十国领导人决定将东盟共同体建设的最后期限设为2015年12月31日,成立近半个世纪的东盟即将在2015年底迎来其一体化进程中又一里程碑意义的节点。东盟共同体的提出有其特定的战略目标和合作背景,规划细则也在历次峰会中得到了持续完善。以建立一个单一市场和生产基地为核心的东盟经济共同体,在东南亚地区复杂多样的现实背景下,将面临着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的双重挑战。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乔之 张勇长
2003年第9次东盟首脑会议上,东盟国家一致同意了在2020年建立东盟共同体(AC)的雄伟蓝图。届时,东盟将成为由经济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和社会与文化共同体三大支柱构成的东盟共同体。而在2004年11月通过的《万象行动宣言》中,东盟又对这一构想进行了进一步的确认并将付诸实施。本文主要分析东盟经济共同体(AEC)产生的背景,阐析其发展的路径选择,指出其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岳甚先 陈曦
自80年代初开始,中非货币经济共同体遭遇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其主要归因于外债问题。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考察中非货币经济共同体外债的主要决定因素,并根据实证研究结论得出缓解债务危机的政策建议,同时为发展中国家规避和解决债务危机提供相应的启示。本文首先对影响中非各国外债的内生因素和外生因素展开描述性分析,然后在世界银行提供数据的基础之上,运用Panel Data Models对1980—2001年中非六个国家22个年度数据进行了经验分析。本文实证研究的结论为中非货币经济共同体外债危机是涉及到政治制度、经济政策、外部环境以及内部管理多种因素的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所以,建立一个缓解债务清偿、增加融资渠道和...
关键词:
CEMAC 对外债务 内生因素 外生因素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维然 赵凤莲
自独立以来,中亚国家组织和参加了多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但这些组织,包括其中最为成功的欧亚经济共同体,是否提升了各国一体化水平却尚无定论。通过研究认为参与一体化对中亚国家出口的增长是有利的,但欧亚经济共同体却并未发挥各国预期的作用。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各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产业结构的缺陷和市场化程度低下。目前中亚已初步形成了基于市场化的贸易一体化网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各国政府尚未认识到其作用和积极性。
关键词:
多米诺 意大利面碗 巴扎贸易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慧智
中日韩对建立东亚共同体达成共识后,各界对东亚共同体的前景并不乐观。从各国关于东亚共同体构想的指导思想上看,日本是为了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应对中国崛起,提高本国在东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韩国是为了摆脱夹在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三明治"地位;而中国更多地从"和谐世界"理念出发,为本国的发展创造和平的环境。尽管中日韩对东亚共同体的意义和作用有深刻认识,但三国指导思想的相互矛盾影响了三国的切实合作,同时,现存的领土问题、主导权之争、美国因素等都是现实障碍。因此,处理好中日韩与美日韩的关系,加强中日韩合作是推动东亚共同体获得进展的关键。
关键词:
东亚共同体 指导思想 阻碍因素 挑战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潘广云
欧亚经济共同体是以俄罗斯为主导的独联体框架内最重要的经济一体化组织。自2000年诞生以来,该组织在建立关税同盟方面取得了重大实质性进展,建立统一运输空间、统一能源市场和统一社会经济空间的工作稳步推进,金融和货币领域合作有所加强,经济一体化的静态效应、动态效应,以及非传统经济效应和"外溢"效应开始逐步显现。但由于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多数成员国的经济规模很小,且共同体内实行的是不同速度的一体化进程,共同体的一体化效应因而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欧亚经济共同体内俄白哈关税同盟的正式启动,欧亚经济共同体的一体化效应将明显改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