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11)
2023(4290)
2022(2917)
2021(2507)
2020(1993)
2019(4228)
2018(4551)
2017(8952)
2016(5163)
2015(5953)
2014(6255)
2013(5593)
2012(4834)
2011(4225)
2010(4265)
2009(3906)
2008(4116)
2007(3759)
2006(3501)
2005(3465)
作者
(14554)
(11963)
(11848)
(11518)
(7828)
(5687)
(5544)
(4662)
(4578)
(4256)
(4149)
(4079)
(3931)
(3925)
(3832)
(3795)
(3641)
(3484)
(3482)
(3448)
(3219)
(2958)
(2880)
(2765)
(2743)
(2723)
(2672)
(2660)
(2435)
(2433)
学科
(22336)
经济(22307)
(13428)
管理(12174)
(9693)
企业(9693)
中国(8908)
(8210)
业经(6998)
方法(6075)
地方(5673)
农业(5654)
(5006)
(4741)
数学(4646)
数学方法(4584)
(4516)
(4476)
发展(4469)
(4463)
产业(4002)
理论(3915)
(3869)
(3785)
金融(3785)
(3703)
贸易(3701)
(3681)
银行(3672)
(3564)
机构
大学(72485)
学院(72135)
(29727)
经济(29113)
研究(26657)
管理(24553)
理学(20617)
理学院(20370)
管理学(19962)
管理学院(19833)
中国(19290)
科学(15829)
(15791)
(13696)
(13669)
(12730)
研究所(12413)
(11726)
中心(11539)
(10982)
师范(10859)
财经(10734)
业大(10207)
北京(10049)
农业(9900)
(9682)
经济学(9626)
(9579)
(9337)
师范大学(8788)
基金
项目(46223)
科学(36233)
研究(35418)
基金(32423)
(28307)
国家(28065)
科学基金(23497)
社会(22746)
社会科(21476)
社会科学(21471)
(18136)
基金项目(16640)
教育(16259)
(15176)
编号(14849)
自然(13612)
自然科(13306)
自然科学(13304)
自然科学基金(13053)
资助(12694)
成果(12624)
(11084)
重点(10855)
课题(10761)
(10023)
国家社会(9629)
(9301)
发展(9233)
(9089)
(9052)
期刊
(35896)
经济(35896)
研究(23440)
中国(15768)
(13070)
学报(11523)
教育(11134)
科学(10315)
(10123)
管理(9729)
农业(8951)
大学(8938)
学学(8190)
(7142)
金融(7142)
技术(6595)
业经(6300)
经济研究(5862)
问题(5335)
财经(5310)
(4803)
(4618)
图书(4124)
现代(3944)
(3910)
世界(3904)
国际(3796)
(3679)
论坛(3679)
(3673)
共检索到1132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超  韩江波  穆尧芊  张中鹏  
2014年是中国农历的又一个甲午之年。近代中国在晚清时期曾先后遗憾地错失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机遇,经济增速和发展水平均滞后于同时期的日本。本文在理论模型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通过归纳和梳理清朝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不同的产业和技术演化模式,研究发现,经济体只有立足于自身的要素禀赋结构并选择适宜技术模式来组织生产,才能最便捷地扩大总产出,最大限度地创造经济剩余。鉴于此,后发国家的政府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如何促进要素禀赋的结构升级上,而不是单纯地以追求产业和技术的先进性为目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龚继红  钟涨宝  
中日经济和社会发展虽然处在不同的水平,但同属于人多地少的国家,在农地制度改革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在两国农地制度变革中,分别实施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农地流转政策,取得了成功经验。日本近现代进行了集中——分散——集中的(包含三次阶段性流转)农地流转,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农地的土地改良、良种优化、化学化、机械化和规模化经营特征的农业现代化,成为日本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本文对中日农地流转政策的比较分析,以期获得对我国目前农地流转问题之启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显宝  
中日两国近现代以来,在音乐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本文对两国音乐教育指导思想、音乐教育政策与法规、音乐教育教学实践等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归纳出有关结论与启示。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田毅鹏  
中日现代化比较研究启始于19世纪下半叶,鼎盛于战后,至今仍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应该在概括总结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基础上,对文明结构分析、现代化进程中的“时差”、现代化推进力量、文化变迁与现代化关系等中日现代化比较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文明结构比较分析研究是我们理解中日现代化不同命运的重要视角,但我们在比较研究中日文明结构差异时,要注意分析日本社会结构的“自性”,而不能仅仅研究其“类西方性”。在研究时段选择的问题上,也不能仅仅局限于19世纪下半叶,而应注意进行“长时段”研究。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帅冬云  
中日经济现代化理论研究的新探索——简评严清华专著《中日现代化经济发展思想比较研究》帅冬云现代化在当今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现代化经济发展思想也成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学科研究领域。对于日本经济发展奇迹的探讨和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对于中日现代化背景、...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杨志勇  
税收现代化的评判指标选择可以从税制结构、宏观税负、税收法治化、税收征管的现代化、税收现代化的动态特征入手进行分析。税制结构、宏观税负与税收现代化有关,但不能作为现代化水平的直接评判标准;税收法治化是税收现代化的重要指标;税收征管现代化本来就是税收现代化的内容之一;税收现代化会表现出动态特征。改革开放40年来,税制改革的中国道路就是一条税收现代化之路。中国的税收现代化尚未完成,判断中国税收现代化标准有不同的维度,但不应局限于某个维度,更不能简单地参照某个国家,而应以是否促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为最主要的评判标准,这是实现中国税收现代化的一条务实之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崔卫华  余盼  
以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为研究区域,以近代史、经济史、地方志等文献典籍为资料来源,采用文献和统计分析方法,通过筛选和分析,理清了辽宁工业遗产在产业上呈现出采矿业、制造业比重较大的特征,在地理上呈现出集中程度高、辽中南地区占有较大比例的特征,基本上形成了以沈阳为中心、沿铁路沿线向外辐射的工业遗产廊道分布格局。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杜受祜  
本文认为 ,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但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却严重不平衡。从国际范围看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最近的 2 0年中明显加快。尽管如此 ,在未来的 1 0年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将在国内东西部差距、国际竞争、金融风险、结构调整、农业发展、人口素质提高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面临严峻挑战。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胡培兆  
从现象和经验可知,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发达程度和农民生活的富裕程度,与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高低是成反比的。在农业人口比例高的发展阶段,要根本改革农业改变农民的状况是不可能的,只有农业人口比例不断向低位运动,与城镇人口比例持平时,才能开始有根本性的改变;当比例降到30%以下的低位时,农业现代化则同时会实现。农业现代化并不与人口居住城镇化相等,但两者相关,互为条件,也互为标志。如20世纪下半叶的统计资料显示,除非常时期外,我国农民纯收入增加与农村人口比例减少是同步平行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剑星  
中共中央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提出:“继续发挥东部沿海地区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有条件的地方争取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本刊发表来自深圳、珠海、厦门经济特区的三篇文章,就反映了我国经济特区争取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最新动向,供读者参阅。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卢良恕  
中国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的国家,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80年代以来,中国的农业发展迅速,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全世界22%的人口,人民生活正在由温饱阶段向小康阶段转变。近年来,中国人口不断增长,土地资源不断减少,...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薛安伟   林嘉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新时代的文化繁荣。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本文从中国经济现代化与西方经济现代化的比较出发,研究文化因素在不同现代化模式中的异同,以此深化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研究认为,从生产角度看,文化因素在中国经济现代化与西方经济现代化中具有相似作用机制,都致力于促进经济发展;从分配角度看,西方现代化难免走向两极分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是共同富裕。本文提出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深刻理解文化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繁荣新时代文化助力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史贵  
国际化与民族化相结合: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史贵全国际化与民族化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两大趋势。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两大趋势及其关系,是世界各国在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普遍性课题。考察世界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历程,人们会发现,许多国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程祖瑞  
经济学的数学化提高了经济学的科学性,而“倡导科学”则是现代化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那么,通过数学化达到科学化就可能实现经济学的现代化。关于经济学数学化的讨论有着广阔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站在传统文化的立场上,抵制逻辑实证的思维方式而拒绝数学化是落后于时代的;站在后现代主义的立场上,由批判现代化的弊端,到批判“科学主义”,进而反对数学化,则超越了现实的时代。这两种观念都错在没能找准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时空定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静  陈亚坤  
中央已明确到2035年实现农业现代化,但对于谁是农业现代化的微观主体和谁能带领小农户进入现代化这一重大问题还没有明确答案。本文基于农业现代化基本理论对已有的小农户基础论、合作社论、农业公司论做了述评,认为小农户和合作社不能够担负现代化的责任,只有农业公司才是实现现代化的微观主体,也是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的衔接纽带。本文还对公司与农户的关系演变做了分析,认为只有将公司与农户的市场交易关系转变为系统内纵向一体化分工关系,才能真正形成公司与农户间的合理利益联系机制,因此,中国需要推进农业公司发展,数字技术有助于这一进程的加快,从而加速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