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79)
2023(11041)
2022(9717)
2021(9222)
2020(7694)
2019(17761)
2018(17946)
2017(34436)
2016(19039)
2015(21487)
2014(21834)
2013(21205)
2012(19449)
2011(17313)
2010(17063)
2009(15455)
2008(14928)
2007(12948)
2006(11138)
2005(9563)
作者
(54538)
(45013)
(44634)
(42384)
(28554)
(21501)
(20420)
(17901)
(17144)
(16055)
(15549)
(15007)
(14178)
(14156)
(13754)
(13732)
(13616)
(13467)
(12792)
(12620)
(11280)
(10987)
(10831)
(10282)
(10056)
(10024)
(9938)
(9786)
(8993)
(8954)
学科
(69351)
经济(69260)
管理(52706)
(48347)
(41794)
企业(41794)
方法(33174)
数学(27580)
数学方法(27229)
中国(18542)
(18305)
(17424)
(17330)
业经(16210)
地方(14840)
理论(14676)
(13794)
(12912)
(12437)
贸易(12433)
教育(12283)
(12058)
农业(11925)
技术(11213)
(11021)
财务(10951)
财务管理(10931)
环境(10771)
(10636)
(10570)
机构
大学(263068)
学院(261615)
管理(104688)
(95920)
经济(93549)
理学(90988)
理学院(89940)
管理学(88291)
管理学院(87823)
研究(86030)
中国(62038)
(56606)
科学(55546)
(43826)
(43026)
(42195)
业大(40425)
研究所(39522)
中心(38686)
(37676)
(36443)
师范(36075)
北京(35645)
财经(35387)
农业(33178)
(32171)
(31609)
(30908)
技术(29547)
师范大学(29067)
基金
项目(184104)
科学(143491)
研究(135881)
基金(131309)
(114344)
国家(113340)
科学基金(96852)
社会(82442)
社会科(77889)
社会科学(77868)
(72882)
基金项目(70346)
自然(63864)
教育(62710)
自然科(62344)
自然科学(62330)
(61342)
自然科学基金(61170)
编号(57073)
资助(53841)
成果(46848)
重点(40760)
(39870)
课题(39299)
(38497)
(38175)
项目编号(35540)
创新(35406)
科研(35121)
大学(34278)
期刊
(104976)
经济(104976)
研究(75935)
中国(49514)
学报(44071)
科学(39261)
(38225)
管理(38038)
教育(35244)
大学(32934)
(32156)
学学(30729)
农业(26798)
技术(22730)
(19104)
金融(19104)
业经(17945)
图书(16496)
财经(16316)
经济研究(16305)
(13803)
问题(13583)
(13458)
科技(13419)
理论(13129)
(12678)
实践(12290)
(12290)
现代(11706)
技术经济(11646)
共检索到3753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如馨  
在跨文化交际中,除语言行为的不同,非语言手段的差异也不容忽视。作为非语言手段之一的客体语,是不同文化交往对方判断自己礼仪是否正确的标准之一。针对非语言手段中的客体语,从日常交往的中日礼仪入手,分析中日两国在服饰礼仪、名片礼仪和礼物文化存在文化差异的结果发现,中国人在客体语表达上比日本人更为自由。中国人性格带有较强的人文主义色彩,在希望与人亲近的同时进而放松对礼仪的紧张感,对服装、名片和礼物等往往忽视礼仪细节。日本人注重礼仪细节,在服装、名片和礼物方面都能看出日本人对细节的重视。日本人客体语的表现还体现了集团主义思想、保守性与"以和为贵"的东方传统思想,蕴含着丰富的日本文化内涵。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玮  
在人类社会活动中,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然而人类交际的另一个重要体系——非言语交际却常常被人忽略。人际交往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这一过程正是由言语和非言语行为两大体系构成。实际上人类交往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非言语行为完成的。非言语行为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地位已为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美国学者Brosnahan(1983)认为人类交际一般分为书面、口头和身势三部分。由于文化教育的偏见,绝大多数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姚源源  
文章从跨文化交际视角对汉英社会称呼语和亲属称呼语两大方面的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探析。研究发现,由于家庭结构、思想模式以及价值观念等文化因素的影响,汉英语言在称呼语方面有较大差异,并表现出各自的特点。了解汉英称呼语之间的差异不仅有助于汉英两种语言的学习而且有利于促进汉英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避免交际失误。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卫岭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国际交往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教育改革也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大学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面的实践,对大学英语教学体系进行了实践性研究,提出了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四大目标: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行为能力和社会性发展能力。并据此构建了新的大学英语培养体系:培养目标、教学理念与教师主体、培养方法和手段、教学环境。在这四部分中,第一部分是行动依据和指南,第二部分是关键和保障,第三部分是实现目标的方法,第四部分是外在环境。四者之间互为关联,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屈妮妮  
采用自行设计的英语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问卷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外语学习者(包括教师、学生)进行了调查测试,用SPSS17.0和Excel对数据进行相关度分析,从英语国家背景知识、言语交际行为、非言语交际行为和文化观念等方面测试其英语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状况,结果表明:受试者由于受汉语和中国文化负迁移的影响,习惯从自己的文化角度去出发,虽然外语学习者英语语言基本功扎实,但是对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的掌握明显不足,文化交际能力有所欠缺,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静利  
外语作为不同国家人们进行交流的重要语言工具,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教学的重要课程组成。鉴于对外语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当前教学的重点,而对于外语语言国家文化的理解则是教学的难点,跨文化交际专业因此应运而生,成为了高校外语专业教学的重点辅助专业。了解跨文化交际的内涵,我们就能够以此为方法解决高校外语语言实践教学和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从跨文化交际出发,研究外语语言实践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以期为当前高校外语教学改革做出贡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谢剑萍  付永钢  
分析了我国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写作水平普遍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对英语写作的跨文化本质缺乏认识,因此在研究生英语写作教学中导入文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使他们遵循英语写作规约,写出地道的英语文章。由此得出多种文体尤其是学术性文体的英语写作教学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用英语发表科研成果的实际能力的结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广荣  
商标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作为商品成功走向国际市场,参与竞争的重要环节,商标翻译要求译者不仅熟练掌握两种不同语言,同时熟悉两种文化的共性和个性,穿过表层文化挖掘深层文化意蕴,准确有效地传达出商标所蕴含的商品信息,促进商品的销售和消费。本文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出发,分析文化和商标翻译的层次性,着重阐述商标翻译中译者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桂祥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新的目标。本文就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从授课、评价、测试、课程体系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红梅  袁菊花  
对一份针对英语本族语者展开的语用调查问卷中有关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态度问题作了展示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尝试性的讨论 ,指出 :在跨文化交际中 ,外语工作者不但要尊重别人的文化 ,也要重视自己的文化 ;要懂得适时地让外籍人士了解我国的文化和语言 ,以消除他们因语言及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误会和不快 ,从而促进我国的对外交流事业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伟芳  
本文对跨文化交际课程进行了探索与实践,认为教学应以融合"文化意识、语言技能和国际视野"三者为特色,将跨文化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融为一体,以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为第一课程的有效延伸,利用当地大型国际展会拓展课程实践平台,课程经过数次改革和实践,教学效果进步明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晓红  
汉语国际推广的新形势对国际汉语教师各方面的素质和技能,尤其是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如何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梳理汉语国际教育和跨文化交际之间的关系,审视目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尝试提出可行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具体途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静  
文化的差异是影响学习者汉语认知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试图从跨文化交际中学习者汉语认知从迁移到平衡这一心理过程出发,研究其汉语认知心理的特点。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静  
英语是当今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交际语言,而熟练地掌握和使用英语是国际化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然而,单纯地掌握语言并不能保证交际目标的实现,因为文化差异导致的众多误解和矛盾冲突往往会阻碍人们的有效交际。本文在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采用问卷调查法、课堂实验法、个别访谈与集体访谈、经验总结等多种方法,分析语言范畴内的汉英文化差异以及文化价值模式的差异,进一步探索跨文化交际存在的障碍,在英语教学中找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式,以此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钟鸣  曾妍  
在全球文化一体化的当下,注重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界的共识和目标。本文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出发点,运用文献分析法,研究国内高等学校日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探讨我国高等学校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方向和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