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65)
2023(16108)
2022(14246)
2021(13449)
2020(11482)
2019(27055)
2018(27077)
2017(52522)
2016(28590)
2015(32689)
2014(32981)
2013(32477)
2012(29753)
2011(26767)
2010(26825)
2009(24724)
2008(24310)
2007(21562)
2006(18360)
2005(15778)
作者
(83761)
(70069)
(69636)
(66195)
(44331)
(33801)
(31857)
(27744)
(26348)
(24879)
(23688)
(23275)
(22094)
(22033)
(21691)
(21587)
(21391)
(20782)
(20073)
(19903)
(17526)
(17101)
(17031)
(15917)
(15659)
(15621)
(15464)
(15422)
(14205)
(13954)
学科
(115722)
经济(115601)
管理(81533)
(77889)
(64968)
企业(64968)
方法(59841)
数学(52373)
数学方法(51557)
(30440)
(28612)
(27542)
贸易(27530)
中国(27331)
(26690)
(25224)
业经(24371)
地方(22836)
理论(20556)
农业(20039)
(18936)
财务(18846)
(18833)
财务管理(18803)
(18074)
环境(17733)
企业财务(17678)
技术(17533)
(15678)
(15558)
机构
学院(411869)
大学(411071)
管理(163177)
(161847)
经济(158303)
理学(142596)
理学院(141050)
管理学(138118)
管理学院(137407)
研究(132053)
中国(95896)
(86339)
科学(85109)
(71005)
(69106)
(66953)
业大(64802)
研究所(61474)
中心(60534)
(58877)
财经(58187)
农业(54730)
北京(53901)
(53191)
(52740)
师范(52645)
(48139)
经济学(48114)
(48002)
技术(44871)
基金
项目(284706)
科学(222036)
基金(204894)
研究(204183)
(179016)
国家(177573)
科学基金(152120)
社会(125365)
社会科(118774)
社会科学(118739)
(112815)
基金项目(108891)
自然(101898)
自然科(99523)
自然科学(99496)
自然科学基金(97647)
教育(95579)
(94574)
资助(86426)
编号(84413)
成果(67257)
重点(63659)
(62170)
(59929)
(58781)
课题(57801)
科研(55217)
创新(54839)
大学(53207)
教育部(52995)
期刊
(167633)
经济(167633)
研究(111777)
中国(69957)
学报(67630)
(61522)
科学(60425)
管理(56764)
(54291)
大学(50632)
学学(47893)
教育(44004)
农业(42768)
技术(38014)
(29182)
金融(29182)
业经(28761)
经济研究(27390)
财经(27210)
(23144)
问题(23050)
(22456)
技术经济(20583)
统计(20561)
图书(20533)
(20468)
(19777)
科技(19367)
商业(19294)
理论(18977)
共检索到5764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马晶梅  王新影  贾红宇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对2000-2011年中日贸易隐含碳进行测算。结果显示,中国对日本拥有大量的隐含碳顺差,中国单位出口的平均污染量是其从日本进口的5.3-7.5倍。因此,由于出口产品远比进口产品更为"肮脏",中国成为日本转移高碳产业的"污染避难所"。在此基础上,采用SDA法对影响中日贸易污染条件变迁的效应进行分解。结果显示,中国碳排放强度效应和日本中间投入结构效应为负,对改善中日贸易污染条件起到了促进作用。而中国中间投入结构效应、日本碳排放强度效应、中国出口结构及日本进口结构效应为正,加剧了中国贸易污染条件的恶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俊伶  王克  邹骥  
贸易与气候变化体制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它影响一国排放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效果。基于全球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和GTAP8最新数据库,本文计算了全球12个国家和地区2004年和2007年贸易内涵碳流向。结果显示,发达国家主要是贸易内涵碳净进口国,发展中国家主要为贸易内涵碳净出口国。中国是最大的内涵碳输出地,贸易成为中国碳排放的重要驱动力。电力行业与运输服务业是排放贡献最大的行业,机械设备制造业和运输服务业等行业是内涵碳排放最高的行业。随着发达国家出口贸易比重下降,发展中国家比重上升,贸易发展和排放转移会由于发展中国家排放系数更高导致全球排放净增长。因此,在新的国际气候体制设计中要协调好贸易与应对气候变...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韦韬  彭水军  
基于MRIO模型测算了19952009年中美贸易内涵能源总量、消费结构和部门分布。结果显示,中美净出口内涵能源增长非常迅速,除新能源外,其他五类内涵能源均属净出口,表明中美出口已成为中国大量能源消耗的主要原因之一。中美贸易内涵能源结构差异较大,中国流向美国的出口内涵能源主要集中在煤、电力与热力、石油产品,而中国进口美国内涵能源依次为石油产品、天然气、电力与热力、煤。中美相同部门能源强度不同,中国只有少数部门的能源强度低于美国,因此中国进出口美国的内涵能源部门结构也完全不同。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韦韬  彭水军  
基于MRIO模型测算了1995~2009年中美贸易内涵能源总量、消费结构和部门分布。结果显示,中美净出口内涵能源增长非常迅速,除新能源外,其他五类内涵能源均属净出口,表明中美出口已成为中国大量能源消耗的主要原因之一。中美贸易内涵能源结构差异较大,中国流向美国的出口内涵能源主要集中在煤、电力与热力、石油产品,而中国进口美国内涵能源依次为石油产品、天然气、电力与热力、煤。中美相同部门能源强度不同,中国只有少数部门的能源强度低于美国,因此中国进出口美国的内涵能源部门结构也完全不同。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彭水军  张文城  
本文基于多国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1995~2005年中国与32个贸易伙伴的贸易内涵碳差额和污染贸易条件,并对其进行分解。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中国是贸易内涵碳"顺差"国,"顺差"在2000~2005年期间出现大幅提高。中国贸易内涵碳"顺差"绝大部分是中国较高的污染贸易条件所致,但贸易顺差的推动作用也在增强。进一步对污染贸易条件的分解发现,中国贸易内涵碳"顺差"主要缘于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的生产技术差异,但1995~2000年期间中国生产技术呈现出显著的"低碳化"改进,有效改善了污染贸易条件,从而减少了贸易内涵碳"顺差"。此外,期间中国出口商品结构比进口商品结构相对清洁,也小幅降低了贸易内涵碳"顺差...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会政  李雪珊  
国际贸易在促进要素流动、拉动一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加剧了对国内能源的需求。隐含在国际贸易中的能源伴随着产品的进出口在全球流动。本文运用多国投入产出模型和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中的数据,测算了2011年我国对外贸易中的隐含能,考察了我国隐含能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情况。结果显示,基于隐含能视角,2011年我国净出口隐含能达到60 206万吨标准煤,已成为隐含能源净出口国,我国生产中消耗的11.84%的能源通过出口用于满足其他国家的消费需要,其中,向美国输出的隐含能最多,占我国隐含能出口的18.84%。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会政  李雪珊  
国际贸易在促进要素流动、拉动一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加剧了对国内能源的需求。隐含在国际贸易中的能源伴随着产品的进出口在全球流动。本文运用多国投入产出模型和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中的数据,测算了2011年我国对外贸易中的隐含能,考察了我国隐含能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情况。结果显示,基于隐含能视角,2011年我国净出口隐含能达到60 206万吨标准煤,已成为隐含能源净出口国,我国生产中消耗的11.84%的能源通过出口用于满足其他国家的消费需要,其中,向美国输出的隐含能最多,占我国隐含能出口的18.84%。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志明  杜明威  
研究目标:从全球价值链视角探讨中美贸易摩擦的非对称贸易效应。研究方法: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和国际投入产出表测算中美贸易摩擦的贸易效应。研究发现:中美贸易摩擦导致与中美存在价值链联系的所有经济体出口贸易均遭受到不同程度损失,其中,美国出口贸易利益遭受的损失显著大于中国。另外,美国对华贸易制裁对其他经济体出口贸易利益和全世界总值出口贸易的负面冲击均显著大于中国对美国同等规模贸易制裁。研究创新:在全球价值链分析框架下,从增加值贸易和总值贸易两个维度深入考察中美贸易摩擦对全球各经济体出口贸易的影响效应。研究价值:为中国有效遏制以及应对中美贸易摩擦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闫云凤  赵忠秀  王苒  
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对全球碳排放责任的界定和气候政策的制定有重要的影响。由于生产技术差异对国际贸易模式有很大影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外贸易隐含碳的测算需要考虑贸易伙伴生产技术水平和能源结构之间的差异。本文建立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并比较其生产和消费排放责任后发现,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净出口占中国碳排放的11.77%~19.93%,中国的生产碳排放从1995年的29.2亿吨增加到2009年的70.8亿吨,而消费碳排放在1995年和2009年分别只有24.7亿吨和61.8亿吨。文章进而采用结构分解分析和碳排放贸易条件解释这一现象,并将其具体到主要贸易伙伴,从而证明目前的国际碳排放...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庞军  张浚哲  
文章基于GTAP8构建MRIO模型,计算了中国和欧盟基于生产端和消费端的CO2排放量,以及中国和欧盟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及行业分布,并采用LMDI方法将2004~2007年中欧双边贸易中隐含碳变化的影响因素分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基于生产端的CO2排放量明显高于消费端,欧盟则相反;中国是典型的隐含碳排放净出口国,欧盟则是典型的隐含碳排放净进口地区。2004~2007年,中国对欧盟出口隐含碳排放总量增加显著,其中出口规模的扩大是导致增加的主要原因,技术进步起着削减作用,结构效应总体为增加作用但程度很小;同期欧盟对中国出口隐含碳排放总量的增幅较小,其中规模效应起着增加的作用,...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朱雯君  陈红蕾  
本文基于1983年~2008年我国加工贸易出口额、FDI(实际使用的外商直接投资额)和环境污染的数据,通过建立VECM模型以及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研究加工贸易、FDI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长期看FDI的流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我国的环境压力,短期两者的因果关系不明显;而无论长期还是短期,加工贸易都在相当程度上恶化了我国的环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钟凯扬  
基于PVAR模型,采用我国近2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对外贸易、FDI和环境污染的动态关系,为提高分析结果的稳健性,采用工业三废为污染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对外贸易带动了环境污染,并有多期滞后影响;FDI对环境的直接影响较小,但通过带动对外贸易增长,间接增加了环境污染;近20年对外贸易和FDI对环境污染的总体效应较小,但污染排放具有较强惯性,当期排放会有多期影响,而且长期来看对FDI和对外贸易有一定抑制作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吴英娜  姚静  
中国作为贸易大国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国,面临着快速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两难命题。在国际气候谈判中,来自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们自身的发展需求也不容妥协。本文以中美贸易为研究对象,利用投入产出法,在考虑两国技术水平和能源利用水平差异的基础上,计算了2000—2009年两国的贸易污染指数,旨在为中国在气候谈判中坚持"共同但有区别责任"提供理论依据,利于中国在气候谈判中获得公平的减排目标,以及中国进一步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贵清  
文章建立一个对我国的环境质量产生影响的均衡模型,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和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开展实证检验,并最终得出相应的实证结果。对外贸易与我国环境质量存在一定的长期相关性,该结论对我国的环境政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燕  杨义东  
中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对外贸易的开展对中国经济的增长起到了显著作用。但随着贸易的推进,生态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贸易的扩张和生态环境的污染矛盾进一步激化。文章运用2005~2013年的最新数据对中国出口贸易额和全国环境主要污染物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利用SPSS统计学软件中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得出结论中国贸易出口额与环境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呈现显著正相关性,与二氧化硫呈负相关,并拟合出它们之间的数学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