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49)
2023(3671)
2022(3206)
2021(2919)
2020(2573)
2019(6035)
2018(5903)
2017(12332)
2016(6286)
2015(6885)
2014(7016)
2013(7182)
2012(6769)
2011(6172)
2010(6219)
2009(5757)
2008(5725)
2007(5014)
2006(4404)
2005(3927)
作者
(18073)
(15255)
(15235)
(14373)
(9462)
(7191)
(7128)
(6048)
(5607)
(5452)
(5098)
(4992)
(4962)
(4877)
(4768)
(4595)
(4591)
(4369)
(4350)
(4271)
(3951)
(3836)
(3719)
(3420)
(3395)
(3347)
(3273)
(3166)
(3087)
(2983)
学科
(36665)
经济(36651)
(18523)
(17026)
贸易(17019)
管理(16673)
(16463)
方法(16347)
(15882)
企业(15882)
数学(13789)
数学方法(13728)
地方(9506)
产业(8869)
业经(8274)
(7951)
中国(7332)
(6768)
结构(6711)
(6595)
关系(6356)
(5778)
技术(5735)
出口(5715)
出口贸易(5715)
(5715)
地方经济(5570)
(5551)
(4997)
农业(4657)
机构
学院(96660)
大学(95624)
(49901)
经济(49236)
管理(37083)
研究(33316)
理学(32757)
理学院(32399)
管理学(31915)
管理学院(31762)
中国(23291)
(19127)
(19016)
科学(18498)
(16484)
经济学(16160)
财经(15804)
研究所(14975)
经济学院(14821)
(14230)
(13819)
(13816)
中心(13669)
(13080)
业大(13056)
(12416)
北京(11792)
财经大学(11635)
商学(11422)
(11367)
基金
项目(64132)
科学(51206)
基金(47500)
研究(46889)
(40872)
国家(40591)
科学基金(34785)
社会(31912)
社会科(30618)
社会科学(30614)
基金项目(25246)
(25070)
自然(21328)
自然科(20854)
自然科学(20850)
自然科学基金(20540)
教育(20454)
(20232)
资助(19786)
编号(17607)
(15591)
(14710)
重点(14543)
(13813)
国家社会(13425)
成果(13343)
发展(13246)
(13102)
创新(12915)
人文(12897)
期刊
(52901)
经济(52901)
研究(28707)
中国(14630)
管理(14172)
(13140)
科学(13012)
学报(12934)
(12149)
(12140)
国际(10282)
经济研究(10261)
大学(10184)
学学(9902)
业经(9812)
问题(8933)
农业(8519)
财经(7943)
技术(7402)
商业(7201)
(7105)
(6486)
金融(6486)
世界(6188)
(6145)
贸易(6145)
技术经济(5527)
国际贸易(5190)
统计(5021)
(4867)
共检索到1402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俊慧  
随着中日贸易额的急速增长,中日贸易摩擦也日益白热化。这些贸易摩擦既是中日两国贸易商品的竞争,同时也反映了两国在生产这些贸易商品的产业上的竞争。通过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日贸易在金额增长和商品结构变化两方面的发展,指出了中日贸易摩擦与两国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存在的时滞关系,并据此预测了未来可能发生贸易摩擦的产品。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柳剑平  张兴泉  
本文通过对1995~2009年间中美、中日制造业产业内贸易进行统计上的比较,结合中美、中日贸易摩擦的状况,进一步证实产业内贸易水平与贸易摩擦之间的反向关系。产业结构的差异对中美、中日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人均消费差异、产业规模差异以及经济外向度差异与两者产业内贸易呈负相关,而对华FDI与两者产业内贸易呈正相关,但影响的强弱则大有区别。只有缩小中美两国之间的产业结构差异,才能有效提高中美产业内贸易水平,并逐步减少中美贸易摩擦。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史长宽  
新一轮中美贸易摩擦呈现出全面性、战略性、长期性特征,对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鉴于经济发展以产业结构升级为核心内容,因此中美贸易摩擦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而言,中美贸易摩擦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从冲击对外贸易结构、减少企业利润与投资、阻碍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等多个层面抑制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又能从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优胜劣汰、降低对美贸易依存度等多个层面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面对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加剧的外部环境和我国产业结构急需升级的内部需求,应从政策导向、科技创新、"一带一路"建设三个维度入手采取相应的对策。具体而言,面对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转变,应在宏观经济政策上加以引导,并合理配置微观资源要素,策略性对抗与战略性妥协并举,构筑更加有质量的产业结构升级通道;面对美国对华高新技术产业的打压,应提高我国自主科技实力特别是关键与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这既是未来我国谈判最大的筹码,也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由之路;面对美国对华单边主义,应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从容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把握好"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领  
一、中日贸易战概况及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形势 2001年4月10日,日本政府不顾中方和日本国内很多人士的反对,强行宣布自4月23日起至11月8日止的200天内,对我国向日本出口的大葱、鲜蘑菇、蔺草席3种农产品对日出口的超过限额(即大葱5383吨,鲜蘑菇8003吨和蔺草席7949吨)部分分别征收256%、266%、106%的关税。针对日方行为,中国政府不得不宣布于6月22日对原产于日本的汽车、手持和车载移动电话、空调开始加征100%的特别关税。一场贸易战就此拉开了帷幕。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金仁淑  赵敏  
在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冲击下,全球产业链进入了重构的新阶段。在此背景下,中日产业链陷入了短链萎缩化、多元化以及脱钩和分化的不利局面,中日产业链重构面临着更大风险,加剧中日关键零部件和技术领域的竞争。然而,中国适时提出的“双循环”新格局及RCEP的生效优化了中日产业链合作的内外部环境,助推中日产业链数字化、去碳化,从而进一步促使中日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加深产业链深度融合。中日两国应主动适应国际格局的演变,构建政府和企业“双轮驱动”的数字产业链合作体系,加强第三方市场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提升区域价值链水平,尽快摆脱中国产业链“低端锁定”的困境,从而有效破解中美贸易摩擦难题。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弛  史翔娜  
中印两国贸易摩擦态势愈演愈烈,目前印度已经超过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成为对华发起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印度对华发起的贸易摩擦主要集中在化工、纺织、钢铁等产业。本文以对这些产业的特征分析为研究的出发点,据此得出中印两国贸易摩擦产业分布的规律,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范爱军  林琳  
本文对中日双边贸易中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随着中日双边贸易中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的提高,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比重也有所提高;其中,机械和运输设备产业内贸易所占比重最高;垂直差异化产品产业内贸易是中日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形式;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活动活跃、跨国公司国际一体化生产体系的构筑及其产业内投资的发展、中国持续经济增长引起的市场容量扩大、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产品差异化发展以及便利的地理区位因素均有利于促进双边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规模经济和贸易壁垒因素对其则尚存消极影响。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李莉  
中日两国产业内贸易的比重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熏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并存发展熏呈现出较为高级的垂直型分工型态。中日两国的产业内贸易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其中,中国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以及日本对华直接投资规模的扩大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司增绰  周坤  
基于CEPII BACI数据库,利用相对贸易优势指数和双边贸易互补性系数考察了中日两国货物商品的贸易关系。主要结论是:工业制成品是中国产业国际竞争的关键,而日本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产业主要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中国资源密集型产业和能源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已初步实现向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转移。对两国制造业的分析表明,中国低技术制造业及部分中、高技术制造业有对外贸易比较优势,日本中、高技术制造业具有较高的对外贸易竞争水平。此外,逆全球化现象出现会促使中日两国产品贸易关系朝互补方向转移,这种互补关系主要体现在两国间的垂直贸易。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晓凤  
国际贸易理论阐释了在完全分工与贸易互利性的双赢理念。现实的国际贸易实践却是:在关乎国计民生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农业以及能带来高额利润的高科技产业和其它产业,出现了国与国之间同构的现象。出口相似性指数和产品相似系数都显示了这种同构日趋严重,文中的博弈模型论证了产业结构的同构引发了国际市场上激烈的竞争,致使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风起云涌,呈现出广泛性的特征。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宾容  王久乐  
近年来,随着各国贸易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以比较优势理论为核心的单一的国际分工格局被打破,各国基于国家产业安全及对高额利润、规模经济的追求,进行产业结构重构,形成了国际产业结构趋同的局面,导致各国产品竞争加剧,贸易摩擦频发。通过对出口相似性指数的测算,可证实国际产业结构同构现象逐渐加剧,并基于此,运用泊松模型对中美1984—2014年反倾销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产业结构同构是贸易摩擦频发的重要原因的结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耀魁  李鸥  
近年来,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不断,成为中日两国贸易的热点问题,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本文回顾整理了中日农产品贸易中的一连串摩擦,分析了产生贸易摩擦的原因以及对两国的影响,探讨了中日农产品贸易的最新动态及其发展趋势。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未末  余迎广  张海勇  
今年4月23日零时,日本政府对中国出口的葱、生蘑菇和灯芯草实施的临时紧急限制进口措施开始生效,有效期为200天,一直持续到11月8日。6月22日中国则对原产于日本的汽车、手持和车载无线电话机、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海燕  
2000年以来,中日蔬菜贸易摩擦不断。本文在概述中日蔬菜贸易摩擦过程的基础上,从成因、依据、福利和应对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我国应积极运用世贸组织规则和国际惯例,妥善解决贸易摩擦问题、及时跟踪产品的有关信息,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蔬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发展蔬菜行业协会,规范行业竞争秩序、不断强化主体意识,逐步提高企业应诉能力等应对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