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48)
- 2023(9234)
- 2022(7977)
- 2021(7190)
- 2020(6318)
- 2019(14453)
- 2018(14108)
- 2017(27215)
- 2016(14995)
- 2015(16800)
- 2014(16902)
- 2013(16701)
- 2012(15628)
- 2011(14152)
- 2010(14116)
- 2009(13168)
- 2008(13404)
- 2007(12158)
- 2006(10300)
- 2005(9070)
- 学科
- 济(62960)
- 经济(62890)
- 管理(40476)
- 业(40121)
- 方法(32412)
- 企(31412)
- 企业(31412)
- 数学(28533)
- 数学方法(28310)
- 贸(22578)
- 贸易(22571)
- 易(21919)
- 农(17253)
- 财(16363)
- 中国(14526)
- 学(14329)
- 业经(12474)
- 地方(12122)
- 农业(11286)
- 制(10465)
- 务(10215)
- 财务(10202)
- 财务管理(10176)
- 出(9778)
- 企业财务(9507)
- 环境(9217)
- 银(9046)
- 技术(9027)
- 融(9023)
- 金融(9021)
- 机构
- 大学(226531)
- 学院(224440)
- 济(95339)
- 经济(93616)
- 管理(83765)
- 研究(77692)
- 理学(73416)
- 理学院(72541)
- 管理学(71311)
- 管理学院(70907)
- 中国(55754)
- 科学(50466)
- 农(48502)
- 京(46649)
- 所(41329)
- 财(40526)
- 业大(40183)
- 农业(39249)
- 研究所(38160)
- 中心(35172)
- 财经(33382)
- 江(32643)
- 经(30285)
- 经济学(29905)
- 北京(28715)
- 范(27655)
- 经济学院(27582)
- 院(27470)
- 师范(27202)
- 农业大学(26174)
- 基金
- 项目(154494)
- 科学(119158)
- 基金(112193)
- 研究(104810)
- 家(101137)
- 国家(100323)
- 科学基金(83403)
- 社会(66747)
- 社会科(63356)
- 社会科学(63333)
- 省(60375)
- 基金项目(60210)
- 自然(56053)
- 自然科(54781)
- 自然科学(54758)
- 自然科学基金(53807)
- 划(51813)
- 教育(47733)
- 资助(45723)
- 编号(40924)
- 重点(35371)
- 部(34208)
- 发(33421)
- 创(32284)
- 成果(32132)
- 计划(31140)
- 科研(31068)
- 创新(30301)
- 教育部(28502)
- 大学(28355)
共检索到3138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穆智蕊 杨翠红
本文利用中国2002年反映加工出口特点的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表计算了2002年中国对日本出口1000美元对中国国内增加值和就业的直接和完全拉动效应,并根据日本2000年投入产出表及进口矩阵等数据编制了日本2000年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表,在此基础上计算了2000年日本对中国出口1000美元对日本国内增加值和就业的直接和完全拉动效应;然后对中国和日本的投入产出部门进行统一分类,依此计算了中日各部门的出口效应;最后通过对比中日贸易对双方影响的差别,分析了其可能的原因。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段玉婉 蒋雪梅
本文考虑到中欧贸易的特点,分别利用中国反映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和欧盟一般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了2002年和2007年中欧贸易对中国和欧盟增加值和就业的影响;利用结构分解技术(SDA)分析了其随时间的变化的原因。分析发现中欧贸易对中国增加值和就业的总体拉动作用要远大于对欧盟增加值和就业的拉动,其对增加值的拉动效率却小于欧盟,另外双边贸易对中国增加值的拉动效率随时间而提高,但对中国就业和欧盟增加值和就业的拉动效率则在不断降低。文章同时对中欧贸易顺差进行了重新审视,发现利用出口增加值方法,中欧贸易顺差减少了9%-1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爱文 肖雅
21世纪以来,受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加入WTO等因素的影响,中日货物贸易得以迅速增长。与此同时,服务贸易也逐渐成为双边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在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经过30年的持续增长,逐步进入了经济转型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期。日本也由于受长期经济萧条和日元升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两国服务贸易的贸易结构及比较优势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为此,本文主要围绕21世纪以来中日服务贸易的贸易结构的现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喜和 苑亚文
文章运用2006年至2010年的数据实证分析表明:(1)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每增加1%,会相应提高日本对中国的贸易顺差0.26%,进一步证实了中日之间贸易的互补性;(2)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是影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重要因素,而对日元实际有效汇率影响却较弱;(3)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中日两国的物价指数都具有很强的影响力,除此之外,美元流动性对中国物价指数还有一定的影响,但对日本物价指数的影响较弱。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高敬峰
数据统计显示,中日之间以产业问贸易为主,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产业内贸易,但分析表明,中日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活动仍然以比较优势为基础,这主要是由国际分工更加专业化造成的。我们应对国际分工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国际分工中,既要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又要致力于比较优势的动态升级。
关键词:
比较优势 产业间贸易 产业内贸易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岩
近些年来,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创意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各个国家(地区)都已把文化创意产业列为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性和支柱性产业,使得文化创意产品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快速提升,并已取代传统制造业的产品成为世界出口贸易中重要的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韩岳峰 张龙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之间彼此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服务贸易作为国家间互相提供服务的经济交换活动,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国和日本同处于东北亚经济圈,彼此经济往来十分密切,是重要的服务贸易伙伴。在此背景下,分析中日两国服务贸易的相对竞争力及竞争互补性显得十分重要。该文以中日两国服务业为研究主体,运用RTC指数、RRCA指数、竞争力互补指数与竞争优势互补指数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日两国服务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同时存在,且竞争性居多;中日两国服务贸易出口政策实施力度有所不同,且中国服务贸易政策倾向于鼓励出口。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王凯 庞震 潘颖
以中国两个最大贸易伙伴国美国和日本作为双边贸易收支分析的对象国,在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对比分析人民币实际汇率对中美和中日双边贸易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汇率对中美、中日贸易收支变动的影响程度并不相同,人民币实际汇率对中日贸易的影响大于其对中美贸易的影响。
关键词:
实际汇率 贸易收支 马歇尔——勒纳条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吕越 娄承蓉 杜映昕 屠新泉
中美经贸关系是中美两国关系的"稳定器"和"压舱石",而中美贸易摩擦则会对中美双方乃至世界经济产生负面影响。那么,该如何认识这一负面影响的程度和特征呢?虽然现有研究已经对中美贸易摩擦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定量评估,但大多仍是基于情景假定而展开的模拟分析。文章利用COMTRADE和TRAINS数据库与WITS-SMART模型,根据2018年中美两国公布的4月份初步清单和6月份两批实施清单,通过对贸易消减效应、福利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的模拟,就中美贸易摩擦对双方福利效应的变化进行考察,并通过比对两个清单,进一步讨论了中美两国在贸易摩擦中的策略调整和特点。研究表明:(1)从贸易影响来看,美国从中国的进口和中国从美国的进口将大幅减少,且前者减少额度远超后者;(2)从福利效应来看,虽然中国的增税清单对美国目标产业的打击程度更大,但中国所遭受的总体福利损失却更多,约为美国的2.6倍;(3)从产业损害来看,机电产品是美国受损最大的行业,中国受影响最大的则是大豆和汽车行业;(4)从贸易转移来看,美国进口将从中国转移到墨西哥、日本和德国等市场,中国进口将主要转移到巴西、德国和日本等市场;(5)从策略比较来看,中国的对等反制措施相比美国虽针对性强,但灵活性和效率不足。文章基于美国对中国的战略转向、美国在贸易摩擦中的战略诉求以及双方提出的征税清单,全面评析了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效应,从而为中国应对可能持续升级的贸易摩擦提供战略性政策支持。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柳剑平 张兴泉
本文通过对1995~2009年间中美、中日制造业产业内贸易进行统计上的比较,结合中美、中日贸易摩擦的状况,进一步证实产业内贸易水平与贸易摩擦之间的反向关系。产业结构的差异对中美、中日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人均消费差异、产业规模差异以及经济外向度差异与两者产业内贸易呈负相关,而对华FDI与两者产业内贸易呈正相关,但影响的强弱则大有区别。只有缩小中美两国之间的产业结构差异,才能有效提高中美产业内贸易水平,并逐步减少中美贸易摩擦。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产业结构 贸易摩擦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周泳宏 王璐
国际政治冲突对经济的影响,一直以来都是学者关注的重点。近年以来,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冲突时有发生,但国内的实证分析较少。本研究以中日关系为例,选取钓鱼岛争端和靖国神社参拜等事件,研究政治冲突对贸易的影响。基本识别、双重差分及配对分析表明,中日间政治冲突对日本向中国的出口造成负面影响,而短期效应相对显著。具体而言,在冲突发生后第一个月,日本出口中国商品额的增长幅度是同期日本出口美国和韩国、以及除中国以外世界其他地区的80%到90%左右。本文所揭示的政治冲突短期效应意味着紧密的经贸关系可以一定程度缓解政治冲突的影响,也说明中国消费者对日本品牌有较高的忠诚度。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爱文 黄雅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等利好因素的推动下,在中日两国的共同努力下,两国的货物贸易得以迅速增长。货物贸易总额从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的50.7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最高时的3428.9亿美元,增长了70倍左右。最近5年来,尽管受美国金融危机以及两国间历史、领土问题等负面因素的影响,双方的进出口额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放 高伟
本文利用联合国服务贸易数据库2000-2010年的数据,通过GL指数、MIIT指数、HIIT指数和VIIT指数,对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分析,认为中日服务贸易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并且服务贸易各部门产业内贸易水平差异较大,运输、旅游、通讯、建筑、保险、金融和其他商业服务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对影响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表明:人均收入水平差异和市场规模是影响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的重要因素,中日人均收入水平差异和市场开放度与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正相关,市场规模和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与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负相关。
关键词:
服务业 产业内贸易 GL指数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月 李新英
日本提出在中亚地区将与中国在资源、市场和全球战略三个方面进行竞争。文章比较日本和中国对中亚五国出口的贸易状况、贸易效率及贸易影响因素,认为中亚在日本和中国的出口地位均不高,日本与中亚五国贸易结合度低于中国。日本出口重在车辆,中国则重在服装鞋帽。日本和中国对中亚出口的贸易效率低,但贸易潜力巨大,且中亚五国对日本的贸易信赖度高于中国。哈萨克斯坦作为中日第一进口国,中日双方与其贸易往来将进一步提升。此外,日本贸易外交策略有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
中国 日本 中亚五国 出口贸易 特征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李莉
中日两国产业内贸易的比重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熏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并存发展熏呈现出较为高级的垂直型分工型态。中日两国的产业内贸易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其中,中国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以及日本对华直接投资规模的扩大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产业间贸易 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