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14)
- 2023(17559)
- 2022(14872)
- 2021(13962)
- 2020(11652)
- 2019(26643)
- 2018(26146)
- 2017(49937)
- 2016(27016)
- 2015(30156)
- 2014(29872)
- 2013(29799)
- 2012(27638)
- 2011(25316)
- 2010(24990)
- 2009(23059)
- 2008(22483)
- 2007(19573)
- 2006(17218)
- 2005(15336)
- 学科
- 济(124320)
- 经济(124195)
- 管理(73849)
- 业(68722)
- 企(55516)
- 企业(55516)
- 方法(52372)
- 数学(45634)
- 数学方法(45232)
- 中国(31772)
- 农(28800)
- 贸(27953)
- 贸易(27938)
- 学(27256)
- 易(27121)
- 财(26089)
- 地方(25454)
- 业经(24356)
- 制(20064)
- 农业(19327)
- 环境(18017)
- 和(17433)
- 银(17307)
- 融(17263)
- 金融(17262)
- 银行(17236)
- 理论(17031)
- 行(16552)
- 技术(16329)
- 务(15710)
- 机构
- 大学(396963)
- 学院(392248)
- 济(169786)
- 经济(166631)
- 管理(149292)
- 研究(142532)
- 理学(129868)
- 理学院(128351)
- 管理学(126137)
- 管理学院(125455)
- 中国(104451)
- 科学(88402)
- 京(84466)
- 所(73118)
- 财(72502)
- 农(70194)
- 研究所(67318)
- 业大(62088)
- 中心(61708)
- 财经(59257)
- 农业(55659)
- 江(55000)
- 经(54160)
- 北京(53498)
- 经济学(53065)
- 院(51196)
- 范(50036)
- 师范(49456)
- 经济学院(47741)
- 财经大学(44301)
- 基金
- 项目(270582)
- 科学(211434)
- 基金(198525)
- 研究(190433)
- 家(176621)
- 国家(175253)
- 科学基金(147970)
- 社会(122861)
- 社会科(116564)
- 社会科学(116532)
- 基金项目(105002)
- 省(102605)
- 自然(97229)
- 自然科(94961)
- 自然科学(94932)
- 自然科学基金(93262)
- 划(87838)
- 教育(85840)
- 资助(82249)
- 编号(73899)
- 重点(61085)
- 部(60152)
- 成果(59475)
- 发(58077)
- 创(55691)
- 科研(52305)
- 创新(52205)
- 国家社会(51756)
- 课题(51241)
- 教育部(51118)
- 期刊
- 济(182937)
- 经济(182937)
- 研究(117213)
- 中国(71753)
- 学报(70558)
- 农(63142)
- 科学(62419)
- 管理(54350)
- 财(52477)
- 大学(52269)
- 学学(49832)
- 农业(43654)
- 教育(35401)
- 融(32647)
- 金融(32647)
- 经济研究(31888)
- 技术(30423)
- 财经(29891)
- 业经(27110)
- 经(25803)
- 问题(24662)
- 贸(23763)
- 业(23156)
- 国际(21006)
- 技术经济(19592)
- 世界(19245)
- 科技(19131)
- 版(18916)
- 业大(17974)
- 理论(17439)
共检索到5743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宁国玉 叶祥松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宏观经济正不断受到来自国外的冲击。如何合理处理贸易伙伴相关经济活动,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中日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对两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建立中日贸易与GDP增长率的自回归条件异方差(EGARCH)模型,分析发现中日贸易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同步性具有正相关性。不管是长期还是短期,中国从日本的进口均能促进中国经济的增长。
关键词:
宏观经济波动 同步性 EGARCH模型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刘明兴 马晓野
一、导论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际贸易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与此同时我们的一个直观感受是:中国的国际贸易发展也日益呈现出诸多的市场化特征,各种国内外的宏观经济变量均对贸易起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随着国际贸易相对于世界总产出的比重的不断上升,贸易在传播国际经济波动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各国之间经济联系的加深使得有关的政策和经济分析必须考虑国际因素的影响。国际贸易和国内、国际的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联动,国内的诸般宏观政策及其与各国间的协调,都日益成为各国政府和理论经济学界面临的全新课题。 在传统的国际经济学中,往往孤立地讨论贸易或者经常性帐户与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但是,贸易自由化使国...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车维汉 贾利军
本文将国际贸易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分解为供给冲击、国外需求冲击和名义冲击三个方面,通过构建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贸易冲击效应进行经验检验,识别了国际贸易结构性冲击,并考察了各种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动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预测期内,在国际贸易三种结构性冲击中,国外需求冲击与供给冲击能在较大程度上解释中国经济波动,所不同的是前者为正效应,后者为负效应,前者短期效应较明显,而后者长期效应较明显;名义变量(贸易条件)对经济波动的冲击效应则不显著。随着中国汇率制度的改变,贸易条件冲击成为影响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应引起重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安宁
文章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采用1995Q1至2011Q4的宏观季度数据,对影响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投资冲击对经济的增长和波动有一定的解释能力,中央政府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比较明显,但由于财政分权造成的地方政府投资冲击对产出的影响并不显著;(2)国外需求冲击对经济的作用效果并不大,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可持续;(3)消费需求对产出的影响最大,消费冲击对经济波动的解释能力将近70%,扩大内需是保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
关键词:
宏观经济波动 SVAR模型 脉冲响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金明 高铁梅
文章分别在中周期和短周期视角下,通过测算中国和美国GDP增长率的滚动相关系数研究中美经济同步性特征。在中周期视角下,我国与美国的经济周期波动在21世纪后表现出持续显著的同步性特征,通过可变参数模型求解FR方程,认为中美双边贸易强度的增加导致了两国经济同步性的提高。但基于短周期视角,发现中美经济周期波动同步性并不稳定,来自中国经济自身的特殊冲击会导致两国经济短期内出现反向波动。当前,在美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外部冲击下,我国经济增速出现同步下滑,但只要我国仍然采取适度宽松的经济政策拉动内需,我国经济仍然可能实现平稳健康增长。
关键词:
经济周期波动 同步性 双边贸易强度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夏国忠
宏观经济波动的模型研究,一直是西方经济的热点问题。萨缪尔森和希克斯的乘数—加速数模型作为阐述经济波动周期的理论,已经成为经典而被到处引用;克莱因建立的1921—1941年间美国的宏观经济模型,则以其短小精悍、性能优越的特点,开创了波动理论模型实践化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亮 黄斌全 吴浜源
本文首先通过一个小型开放经济模型从理论上探究了固定汇率制度还是浮动汇率制度更有利于减小贸易条件冲击引起的宏观经济波动。然后以2005年7月为界,对中国汇率制度改革前后贸易条件对宏观经济波动影响的差异性进行实证检验。建立在VAR模型基础之上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结果表明,汇改后贸易条件冲击引起的宏观经济波动比汇改前固定汇率下的更为剧烈。因此,中国在选择汇率制度调整的力度和速度上应充分考虑经济的可承受度和成本,与此同时积极寻求相关对策避免贸易条件的过度恶化。
关键词:
贸易条件 汇率制度 宏观经济波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唐志军 徐会军 巴曙松
房地产的波动会通过多种途径影响一国的宏观经济状况。为说明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我们通过协整和VAR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房地产价格波动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波动有显著的负影响,且房价波动对消费波动的方差贡献都大于2.5%左右;②我国房地产投资的波动对GDP的增长率有显著的正影响,当房地产投资额的增长率上升1个百分点时,GDP增长率上涨0.181个百分点,且1个单位的房地产投资波动的冲击在第4个季度时达到最大,之后缓慢衰减,这说明房地产投资的波动对GDP有长期的影响;③我国房地产价格增长速度上升1个百分点时,通货膨胀率则上升0.118个百分点,且通货膨胀率对房价波动冲击的响应比较小,在第8个月达到最大,以后则开始衰减,在达到的最大的影响以后甚至出现负的、不稳定的影响。
关键词:
房地产波动 宏观经济 影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穆争社
当宏观经济进入衰退阶段,由于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下降、信贷环境恶化,商业银行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目标,其最优选择行为是发生较为严重的信贷配给行为,这将导致融资企业的信贷可得性下降。由于融资企业信贷可得性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将会引起融资企业及其相关企业的投资下降,在乘数效应和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下,其结果是宏观经济衰退更加严重,宏观经济陷入经济衰退与信贷配给相互作用的恶性循环中,宏观经济衰退的程度会进一步加大。当宏观经济进入繁荣阶段,具有与上述相类似的相反过程。可见,信贷配给是宏观经济波动的加速器。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配给呈现关系型信贷配给的特征,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自发抑制宏观经济波动,二是拉长...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彦斌 唐诗磊
本文主要研究了信心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中国宏观经济波动。通过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信心能否影响中国经济波动,发现企业家信心能影响宏观经济波动,而消费者信心无法影响宏观经济波动。参照Harrison and Weder(2006)等的做法,将企业家信心分解为基本面信心与动物精神,研究了基本面信心的影响因素,发现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利率与股指对基本面信心影响较大;通过使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动物精神对宏观经济的动态影响,发现动物精神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利率都有显著的短期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机制符合总需求冲击的特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明录
一、我国经济波动的初步描述建国近40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很快,国家经济实力有了较大增长。但由于多种原因,在我们整个经济的运行中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波动现象。实证分析表明,这种波动存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其剧烈程度甚至不亚于西方市场机制下的经济波动。经济波动有两层含义。其一为绝对波动或古典循环,是指经济情况本身也即经济绝对量的上下波动;其二为增长波动或增长循环,是指经济增长率或经济围绕着长期增长趋势的上下波动。现以国民收入(按1980年不变价计)、固定资产投资(按全民所有制单位计,简称投资)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即现实的社会购买力,简称购买力)为分析对象,来考察我国经济的波动情况。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宗明
生产要素使用效率不仅在微观层面上对企业成长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宏观层面上也具有特殊的理论意义,中国政府正在提倡的"转方式"以及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便与此密切相关。本文将要素使用效率以内生的方式引入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利用贝叶斯极大似然方法估计了模型的结构参数,基于贝叶斯估计的后验让步比率显示,实际经济更倾向于选择具有要素使用效率动态的模型,说明它更好地解释了中国数据。进一步的实证研究也表明要素使用效率机制对于正确理解中国宏观经济动态是不可或缺的。
关键词:
要素使用效率 后验让步比率 反事实模拟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留彦
本文使用结构VAR方法考察中国短期宏观经济波动的成因,并比较国外冲击以及国内供给和需求冲击对产出短期波动的相对解释能力。结构冲击的识别基于Blanchard和Quah(1989)的长期约束条件。经验结果表明,国内供给冲击是产出波动的主要来源,而国外冲击对国内宏观经济波动的溢出效应并不明显。此外,国内吸收政策的变化尽管决定着国际收支,但对于稳定经济增长的效果却并不理想。
关键词:
产出波动 供给冲击 需求冲击 结构VAR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成思
本文研究改革开放以来30年间中国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季度时序波动性特征。笔者将时变参数随机波动模型应用于离散型时序分析,并运用存在干扰系数情况下的内生断点检验方法来正确识别不同经济指标波动性特征发生结构性变化的准确时间。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货币供给以及有效汇率等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波动特征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均发生显著结构性转变,宏观政策的系统性改进是这些变化的主要动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秀英 周喆 吴建军
文章构建了一个包含汇率与混合货币政策规则的动态AD-AS模型,采集2003—2015年的季度数据进行模型参数估计,然后运用比较静态分析法和脉冲响应分析法研究大宗商品价格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大宗商品价格冲击通过改变总供给,主要影响通货膨胀,其次影响名义利率,对产出和实际利率的影响小,对通货膨胀有强度较大、敏感性高、持续长的正向影响,对产出有强度小、敏感性低、持续短的反向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