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20)
2023(11910)
2022(10248)
2021(9524)
2020(8330)
2019(19622)
2018(19451)
2017(37107)
2016(20067)
2015(22819)
2014(22915)
2013(22543)
2012(20724)
2011(18481)
2010(18400)
2009(16897)
2008(16739)
2007(14846)
2006(12351)
2005(10680)
作者
(57394)
(48346)
(48236)
(45624)
(30542)
(23317)
(22207)
(19139)
(18128)
(16978)
(16174)
(16024)
(15247)
(15123)
(14977)
(14878)
(14826)
(14360)
(13909)
(13678)
(11901)
(11719)
(11549)
(10959)
(10909)
(10653)
(10649)
(10522)
(9787)
(9571)
学科
(85887)
经济(85808)
管理(57989)
(55797)
方法(47697)
(47092)
企业(47092)
数学(42281)
数学方法(41657)
(27003)
贸易(26992)
(26300)
(23077)
(20730)
中国(19441)
业经(16688)
(16278)
地方(15508)
(14752)
(14497)
财务(14446)
财务管理(14409)
理论(13738)
企业财务(13539)
(13376)
农业(13360)
技术(12974)
(12673)
环境(11973)
(10995)
机构
大学(288434)
学院(288241)
(122801)
经济(120567)
管理(114464)
理学(100371)
理学院(99343)
管理学(97309)
管理学院(96793)
研究(91176)
中国(67552)
(58745)
科学(56136)
(53493)
(47463)
(45080)
业大(44193)
财经(43792)
中心(43114)
(41372)
研究所(41213)
(39844)
经济学(38297)
农业(37703)
北京(35869)
(35154)
经济学院(35041)
师范(34761)
(33175)
(32672)
基金
项目(199807)
科学(158195)
基金(147571)
研究(142199)
(128472)
国家(127503)
科学基金(110389)
社会(90615)
社会科(86218)
社会科学(86193)
(78067)
基金项目(77640)
自然(73355)
自然科(71770)
自然科学(71753)
自然科学基金(70452)
教育(67137)
(65827)
资助(61780)
编号(56784)
(44988)
重点(44987)
成果(44645)
(42136)
(41886)
科研(39631)
创新(39219)
教育部(38892)
课题(38442)
大学(38009)
期刊
(120408)
经济(120408)
研究(75635)
中国(47813)
学报(45360)
(42623)
(40861)
科学(40790)
管理(39702)
大学(34580)
学学(32889)
农业(27793)
技术(27078)
教育(25367)
(21213)
金融(21213)
财经(20944)
经济研究(20917)
(20113)
业经(19655)
(17927)
问题(17695)
统计(17522)
国际(16615)
(15646)
(15554)
技术经济(15426)
决策(14356)
(13860)
商业(13782)
共检索到4039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黄伟如  张贤  查冬兰  
笔者基于中日两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对1995年~2012年中日贸易内涵能源进行了测算,并运用结构分解分析(SDA)模型的加权平均分解法对影响中日内涵能源变化的因素进行了分解。测算结果表明:1995年以来,中国对日本出口内涵能源和进口内涵能源整体都呈现增长的态势,但中国一直是内涵能源净出口国。分解结果表明:出口规模的扩大和中间投入结构均促进了出口内涵能源的增加,其中出口规模的影响最为显著;直接能耗强度的下降和出口结构的优化抑制了出口内涵能源的增加,但不足以抵消出口规模所引起的内涵能源的增加。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雯  李强  
本文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利用OECD公布的我国1995~2005年的投入产出表进行可比价调整,对我国17个产业的内涵能源密度、出口含能量、净贸易含能量进行测算,并对出口含能量的变动进行因素分解,以考察我国对外贸易的能源消耗问题。结果表明,我国的内涵能源密度在1995~2002年期间持续下降,但在2005年有所回升;出口含能量在2005年大幅增加,不过我国一直为能源净节约国,而且出口规模因素是出口含能量变动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芳  
文章介绍了针对加工贸易的非竞争性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并基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和《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利用海关的对外贸易统计数据,编制了2002年和2007年针对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分析了中国加工出口的产业关联特性和加工出口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芳  
在中国近三十年发展中,出口(尤其是加工贸易出口)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普通的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做了进一步开发,编制出中国针对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然后采用包含居民部门的投入产出局部闭模型,就2002年与2007年中国加工出口和非加工出口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从2002年至2007年,出口对中国总产出、增加值和劳动投入的诱发量均显著增强,其中加工出口所诱发的绝对量大大小于非加工出口,但其诱发增长速度超过了非加工出口;从拉动机制看,出口对总产出和增加值的间接诱发系数增大,引致诱发系数却在下降;出口对劳动投入的直接诱发系数、间接诱发系数和引致诱发系数均在下降。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卢小兰  喻静琼  
基于WIOD数据库,运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中国2008年~2014年出口总量、大类产业和中类制造业的出口附加值率,与美国、德国和韩国出口附加值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总体出口附加值呈上升趋势,传统出口额虚高约20%。各大类产业出口附加值率差异显著,房地产和金融保险等服务产业出口附加值率最高,计算机、电子产品和光学产品制造出口附加值率最低高、中、低端技术制造业出口附加值率稳定上升,高端技术制造业出口附加值率低于中、低端技术制造业出口附加值率。2014年四国总体出口附加值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美国、中国、德国和韩国中国高端制造业出口附加值率显著低于美国,高端技术制造业出口附加值率低是导致中国制造业整体附加值率低的主要原因。为此,提出改进贸易统计方法和优化出口产业结构等对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卢小兰  喻静琼  
基于WIOD数据库,运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中国2008年2014年出口总量、大类产业和中类制造业的出口附加值率,与美国、德国和韩国出口附加值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总体出口附加值呈上升趋势,传统出口额虚高约20%。各大类产业出口附加值率差异显著,房地产和金融保险等服务产业出口附加值率最高,计算机、电子产品和光学产品制造出口附加值率最低。高、中、低端技术制造业出口附加值率稳定上升,高端技术制造业出口附加值率低于中、低端技术制造业出口附加值率。2014年四国总体出口附加值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美国、中国、德国和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卢小兰  喻静琼  
基于WIOD数据库,运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中国2008年~2014年出口总量、大类产业和中类制造业的出口附加值率,与美国、德国和韩国出口附加值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总体出口附加值呈上升趋势,传统出口额虚高约20%。各大类产业出口附加值率差异显著,房地产和金融保险等服务产业出口附加值率最高,计算机、电子产品和光学产品制造出口附加值率最低。高、中、低端技术制造业出口附加值率稳定上升,高端技术制造业出口附加值率低于中、低端技术制造业出口附加值率。2014年四国总体出口附加值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美国、中国、德国和韩国。中国高端制造业出口附加值率显著低于美国,高端技术制造业出口附加值率低是导致中国制造业整体附加值率低的主要原因。为此,提出改进贸易统计方法和优化出口产业结构等对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独孤昌慧  吴翔  周小琳  
该文考虑到生产技术差异及中间产品贸易等因素,利用非竞争型(进口)世界投入产出表计算了2000-2009年我国对美国工业进出口贸易含污数量以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我国因向美国出口而产生的隐含污染量远远大于我国自美国进口而减少的隐含污染量,我国负担了较大的环境成本;经过因素分解发现,虽然技术进步因素对贸易含污量起减少作用,但仍旧抵消不了贸易规模因素对贸易含污量的增加作用,贸易结构因素的作用还比较小。因此我国要加大清洁生产技术的使用,降低单位污染排放,同时要挖掘对外贸易结构的减排潜力。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磊  
运用1997、2002、2007年中国33个部门的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实证分析了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出口和进口对中国GDP的形成和增长均发挥了积极作用,两者对GDP形成和增长的贡献程度都比较接近;1997~2007年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对GDP形成的贡献率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资源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及服务业出口对GDP形成的贡献率则保持了持续上升的态势;资源资本密集型产业进口对GDP形成和GDP增长的贡献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且贡献率还在不断提高。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建国  匡王番  
文章在剖析现有部门外贸依存度公式基础上,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重构部门外贸依存度公式。新公式克服了现有公式不能反映任一部门对其它部门外贸依赖性的缺陷。继而用新公式测算我国部门外贸依存度,与现有公式的结果相比较并进行跨国比较。结果表明,由于考虑了部门间的依赖性,新公式能准确测算部门外贸依存度;尽管我国总外贸依存度不高,但部门间的差异较大;除了传统因素,还有部门间的前向关联度可影响部门依存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成卓  王旭刚  
本文丰富了已有文献只依据中国数据判断中国外贸对经济发展贡献高低的手段。运用投入产出模型,本文对20个国家可比投入产出表进行计算、比较,从总量和结构层面分析中国外贸对GDP的贡献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外贸对GDP的贡献率不高,但其单位量的国民经济效益较好,货物外贸结构较合理;中国应进一步扩展外贸量特别是服务贸易量,一些具体部门应重点发展。同时,本文对比了OECD中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与按比例拆分而得的表的区别及其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因放松了视国内品和进口品为同质品的假定,本文的计算结果可靠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党玉婷  盛丹  
在中国官方公布的42个部门竞争性投入产出表(2002年、2005年、2007年、2010年、2012年)基础上,通过建立区分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进口中间投入与国产中间投入的非竞争性投入产出表,测算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出口品中的国产和进口内涵污染、贸易的内涵污染平衡及贸易污染条件,以探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在国际贸易中是否仍然为污染赤字国问题。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剔除出口品中进口中间投入影响后,中国在国际贸易中转为污染盈余国,污染更多地由他国承担,剔除进口中间投入的出口品污染性低于进口品,但废水、废气的污染盈余有下降趋势,出口品的SO_2污染性有上升趋势;中国出口品生产的国内废水和COD污染降低,废气、SO_2、固体废物污染上升,其中,一般贸易影响最大,国有企业是污染产生最多的企业类型,出口生产对国内环境的污染主要是由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海省份产生;中国通过进口大量节约了本国的废气、SO_2和固体废物污染,规模效应增加了环境污染,而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有利于降低环境污染,但结构效应的影响相对较小。中国在出口贸易中需从技术角度入手,通过提高环境标准降低重污染行业污染系数,通过调整贸易结构降低污染系数较高行业的出口份额、相应提高进口份额,尤其是提高其进口中间投入比例、降低国产中间投入比例,以降低高污染工序的参与,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位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齐舒畅  王飞  张亚雄  
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贸易往来的逐渐加强,我国学者对此方面的问题研究逐步深入。本文作者以投入产出专项调查资料和其他调查数据为基础,编制了中国2002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提供了最终使用和各生产部门中间使用的进口数据。文章介绍了依据非竞争投入产出表进行基本结构分析的方法,并根据所计算的中国2002年非竞争表的基本结构系数,对中国经济结构以及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谢建国  姜珮珊  
本文在一个能源投入产出模型的基础上,采用1995年、2000年和2005年的OECD中国投入产出表和中国的能源消耗数据,测算了中国分行业的进口能源消耗、出口能源消耗、贸易净能源消耗和基于能耗的贸易条件。文章结果表明:1995年以来,中国的能源消耗效率不断提高,但是出口产品总能耗量大于进口产品总能耗量,贸易净能源消耗有增加的趋势,中国仍然是一个能源的净出口国,而且,基于能耗的贸易条件有恶化的趋势;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出口规模的扩张是中国出口隐含能源消耗增长的主要原因,行业投入效应也促进了出口隐含能的增加,但影响较小,而出口结构的优化与单位价值能源消耗的下降则抑制了出口能源消耗的增加,整体分析结果表...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昆  廖涵  
文章利用非竞争性投入产出表,通过将FDI经由总中间投入产生的两种垂直溢出效应分解为经由国内投入和中间进口的四种垂直溢出,并考虑投入产出效率的动态变化,对中国制造业FDI溢出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外企通过提供给下游行业中间进口而产生的前向溢出有助于技术进步的提升,从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而水平溢出、外企通过提供给下游行业国内投入产品而产生的前向溢出、外企通过购买上游行业所提供的国内产品而产生的后向溢出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均为负,并且各种FDI技术溢出效应似乎有降低技术效率的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