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85)
2023(4348)
2022(3837)
2021(3575)
2020(3306)
2019(6427)
2018(6623)
2017(12222)
2016(7250)
2015(7989)
2014(8312)
2013(7916)
2012(7554)
2011(6814)
2010(6999)
2009(6444)
2008(6347)
2007(5785)
2006(5049)
2005(4631)
作者
(23990)
(19907)
(19767)
(18886)
(12721)
(9713)
(9153)
(7796)
(7655)
(7235)
(6831)
(6758)
(6618)
(6618)
(6611)
(6166)
(6159)
(6054)
(5943)
(5651)
(5383)
(5116)
(5075)
(4602)
(4544)
(4505)
(4492)
(4306)
(4256)
(4198)
学科
(24941)
经济(24904)
管理(16990)
(14854)
(12087)
企业(12087)
(9590)
方法(9443)
(8175)
数学(7900)
中国(7828)
数学方法(7789)
(7655)
(7497)
(6993)
地方(5949)
结构(5602)
(5477)
金融(5470)
(5260)
银行(5230)
理论(5211)
体制(5161)
业经(5092)
(5054)
产业(4659)
(4278)
贸易(4276)
教育(4263)
(4182)
机构
大学(103690)
学院(103164)
研究(41591)
(36971)
经济(36024)
管理(32490)
中国(29233)
科学(28860)
理学(27569)
理学院(27114)
(26738)
管理学(26428)
管理学院(26243)
(23448)
(23233)
研究所(21679)
农业(21490)
业大(19988)
(18215)
中心(17680)
(16956)
(15192)
(14518)
北京(14510)
技术(14192)
财经(14000)
(13999)
师范(13659)
农业大学(13641)
(13111)
基金
项目(70717)
科学(53032)
基金(48769)
研究(47769)
(45079)
国家(44714)
科学基金(35786)
(29286)
社会(27842)
社会科(26253)
社会科学(26249)
基金项目(25117)
(24807)
自然(24186)
自然科(23579)
自然科学(23558)
自然科学基金(23128)
教育(22353)
资助(20841)
编号(18862)
重点(16847)
成果(16529)
(15726)
计划(15210)
(14981)
课题(14834)
科技(14432)
(14371)
科研(13682)
创新(13612)
期刊
(42483)
经济(42483)
研究(29760)
学报(26085)
(24543)
中国(23214)
科学(19727)
大学(18340)
学学(17573)
农业(16432)
(14240)
教育(13510)
管理(12169)
(8701)
金融(8701)
(8360)
技术(8212)
业大(7823)
经济研究(7161)
财经(7055)
(7005)
业经(6936)
农业大学(6804)
(6158)
问题(5803)
科技(5556)
林业(5029)
图书(4663)
统计(4573)
(4487)
共检索到1580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克荣  周扬  MG Milgroom  
采用RFLP技术 ,对中日美 3国的 2 6个子群体共 75 7个栗疫病菌菌株的核DNA进行了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 ,栗疫病菌的中国子群体间遗传结构有明显的分化 ,日本子群体间的遗传结构差异不明显 ;在美国和亚洲的栗疫病菌群体间没有发现基因流的迹象 ;美国栗疫病菌群体的遗传结构与日本群体的关系比较密切 ,而与中国群体间的差异较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杰华  杨志辉  张凤国  杜洪忠  刘大群  
本文较全面地综述了马铃薯晚疫病菌的交配型、生理小种及其对甲霜灵的敏感性等表现型群体遗传结构特征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世界各国晚疫病菌交配型的分布、生理小种组成及病菌对瑞毒霉抗性菌株的出现频率。同时综述了几种分子标记,如mtDNA指纹、RFLP、RAPD、AFLP和SSR在研究晚疫病菌基因型及遗传多样性方面的应用及研究成果。并指出了中国今后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研究工作的重点。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朴春根  Kim Kyung-hee  Lee Sang-hyun  Lee Seung-kyu  Moon Byung-ju  
用RAPD方法,对来自韩国、美国和中国的26个栗疫病菌菌株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使用筛选的12个随机引物,共扩增了115个0.19~3.1 kb大小的扩增片段,其中多态性片段占61.7%。聚类分析结果,相似系数为0.92时,26个菌株分为两大组,一组由21个菌株组成,包括大部分韩国菌株和美国菌株;另一组包括部分韩国菌株和中国菌株。表明美国菌株和大部分韩国菌株的遗传相似性很高,部分韩国菌株有较大的变异,而中国菌株则表现出了遗传上的远缘关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卢代华  陈元平  王剑  王平  姚琳  叶慧丽  胡容平  陈宇  毛建辉  
采用AFLP(Amplified fragmentlength polymorphism)技术分析了来自四川14个不同水稻种植区和50个不同籼型杂交稻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的遗传多样性。20对选择性扩增EcoRⅠ和MseⅠ引物组合稻曲病菌株可产生40~56条DNA带,75个菌株共产生192条清晰可见的DNA带型,其中多态性121条,占总数的63.02%。结果表明:不同地理来源稻曲病菌可能具有相同的遗传群体结构,也显示特异性的群体遗传特征;稻曲病菌遗传结构与寄主品种关系不大,没有表现明显的专化性互作;稻曲病菌不同的遗传群体之间菌株的致病性存在很大差异,即使同一遗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文强  王源超  郑小波  
采用Pot2-rep-PCR指纹识别技术对宁夏稻瘟病菌的群体结构进行分析。根据每个菌株的指纹型将2002至2005年在9个地区采集的406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鉴定为65个单元型,其中,单元型NXH7包含176个菌株,占总菌株数的43.3%,在所有年份、地区和大多数水稻品种上出现,是宁夏稻瘟病菌中最广泛适应的单元型。对稻瘟病菌群体的时空变化分析发现,不同年份、不同地区的稻瘟病菌亚群体间遗传分化不明显(地区间Gst=0.0832,年份间Gst=0.0509),遗传结构相似;不同水稻品种上的亚群体遗传分化明显(Gst=0.2823)。提示寄主的选择作用是宁夏稻瘟病菌群体演化的主要力量。宁夏稻瘟病菌菌株...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肖江涛  苗苗  高坤  向桂林  杨帅  董莎萌  王源超  王克荣  
【目的】分析中国大豆疫霉菌的群体遗传结构,探索不同地区大豆疫霉菌群体间的亲缘关系。【方法】采用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技术,对大豆疫霉菌进行群体遗传结构的分析;利用Popgene V1.32软件计算大豆疫霉菌群体间的遗传相似度;利用NTSYSpc V2.10软件估算菌株间的遗传距离,并依据遗传距离构建UPGMA(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averages)系统树状图谱。【结果】采用探针PS127558对来自黑龙江、新疆和内蒙古等5个大豆疫霉菌地理群体的133个菌株...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克荣  周而勋  陆家云  
中国东部栗疫病菌的交配型王克荣周而勋陆家云(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病虫监测与治理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210095)THEMATINGTYPESOFCRYPHONECTRIAPARASITICAINEASTCHINAWangKerong,Zhou...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新生  
一个植物种群体的空间分布大致可划分为两类 :离散分布与连续分布。然而隐藏在这种表观物理分布内部的遗传变异是十分复杂的。这种变异是如何分布的呢 ?这种分布又是如何维持的呢 ?因此 ,认识一个种的群体遗传结构有助于我们理解该种的进化过程 ,并提供为遗传资源保护做出决策的重要信息。本文对三大经典遗传结构模型 (岛屿模型、步石模型及距离隔离模型 )与渐变群理论及它们的异体和发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评述。目前获得的许多不同类型的遗传标记使这些理论的应用得到不同程度的实现 ,但由于这些理论结论涉及到许多假设 ,在实际应用时应十分慎重。作者认为许多已建立的适合于动物群体遗传结构理论不能简单地直接应用于植物群体...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玲  左示敏  张亚芳  陈宗祥  黄世文  潘学彪  
【目的】明确中国南方水稻纹枯病菌不同地理群体的遗传结构,为研究该病害的流行规律提供信息。【方法】采用8个SSR荧光标记对收集自中国南方8省(自治区)的188个水稻纹枯病菌进行检测。利用POPGENE version 1.31软件计算各项遗传多样性参数,近交系数由FSTAT 2.9.3软件估算。基于马尔可夫链模型,采用GENEPOP 4.2软件以卡方检验估计Hardy-Weinberg平衡。应用Arlequin 3.1软件进行分子方差变异分析,并通过遗传分化系数计算基因流。基于Nei’s遗传距离,利用MEGA5.0软件构建UPGMA树状图。使用STRUCTURE 2.3.3软件的贝叶斯聚类法进行...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谭小平  宋建伟  刘二明  刘年喜  王金辉  肖启明  
选用10个随机引物,利用RAPD技术,分析了来自湖南不同县(区)的53个稻曲病菌株的群体遗传结构.结果表明:以遗传相似系数0.78,将供试53个菌株划分为5个谱系,这5个谱系所含菌株数分别为42、7、2、1、1个,分别占总株数的79%、13%、4%、2%和2%,其谱系Ⅰ为优势谱系.由此说明湖南稻曲病菌遗传群体有分化,但分化不明显;来自同一地区和不同地区同一品种的菌株大多数聚集在同一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二明  张志飞  罗峰  罗宽  杨静  朱有勇  
为全面了解湖南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的多样性 ,为水稻育种和品种抗性基因的合理布局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 ,用 Pot2 Rep- PCR对 2 0 0 1年采自并分离的湖南晚稻和一季稻 41个品种的 12 9个单孢菌株进行了 DNA指纹分析 .结果表明 ,以 72 %相似水平 ,可将 12 9个菌株分成 4个谱系 ,2 4个单元型 .优势谱系为 L1和 L3,它们分别拥有6个和 15个单元型 ,其菌株数分别占总数的 41.0 9%和 46 .5 1% .优势单元型为 H5 ,H6和 H17,分别占总菌株数的16 .2 8% ,16 .2 8%和 17.83% .研究揭示稻瘟病菌存在较大的变异潜能 ,稻...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孙效文  杨彦豪  鲁翠云  曹顶臣  雷清泉  
利用15个微卫星多态性分子标记,对黑龙江省方正县双龙水库和双凤水库两个水体的雌核发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和二倍体普通鲫(Carassius auratus(L))的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平均每个多态性位点获得银鲫10.39个有效等位基因,普通鲫11.82个有效等位基因;双龙水库三倍体银鲫和二倍体普通鲫的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6035和0.6300,双凤水库中的三倍体银鲫和二倍体普通鲫的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5311和0.5885;相似性与遗传距离分析结果显示:相似性最大的是双凤水体内的银鲫和普通鲫(0.8127),远大于两个水体间的银鲫群...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茜  李颖  张敏  彭化贤  席亚东  徐成勇  刘波微  
从2006年到2007年在四川省8个马铃薯主产区采集的晚疫病样本中单孢分离得到91个晚疫病菌菌株。引用国际上通行的两个微卫星标记Pi4B和Pi4G,对这91个菌株的基因型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鉴定出8个SSR基因型:D-03、D-05、D-06、F-01、F-03、F-06、G-02和H-01;占优势基因型的为F-01和F-06,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9.56%和15.38%。不同地区的菌株SSR基因型多样性也不相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志坚  曹继芬  杨明英  孙道旺  李先平  杨万林  
【目的】检测不同马铃薯产区晚疫病菌基因型的特征,揭示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的进化潜能和演替。【方法】用已开发出来的微卫星标记(SSR)对云南省23个马铃薯产区的晚疫病菌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研究。【结果】在两个SSR位点Pi4B和Pi4G上共检测到8个等位基因,占优势的等位基因是218和161,基因频率分别为84.02%、32.52%。在分析的235个云南晚疫病菌菌株中,检测到18个不同的SSR基因型,其中8个新的SSR基因型谱系H-03、H-04、H-05、H-06、H-07、I-01、J-01和K-01被首次检测到;SSR基因型D-03、D-05、H-01和H-05是云南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的优势谱...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乔广行  丁平  李涛  王克荣  
为了验证营养体不亲和性导致细胞凋亡的假说,对栗疫病菌融合细胞基因组DNA的降解物进行了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观察了融合细胞的细胞核变化,测定了融合细胞的活性氧产生、脂肪粒积累以及进行了融合细胞死活鉴定。结果表明:不同亲和群菌株的孢子混合涂板,孵育后经历萌发、细胞融合,融合细胞基因组DNA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可以检测到DNA梯状条带,这一特征为营养体不亲和性诱导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提供了新的证据;细胞学上可观察到不亲和性菌株融合细胞细胞核降解、活性氧产生减少、脂肪粒积累增多及融合细胞死亡,这些特征与细胞凋亡的特征相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