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88)
2023(7271)
2022(6138)
2021(5431)
2020(4658)
2019(10364)
2018(10386)
2017(20067)
2016(10951)
2015(12430)
2014(12539)
2013(12411)
2012(12202)
2011(11057)
2010(11514)
2009(10903)
2008(10638)
2007(9795)
2006(9064)
2005(8444)
作者
(34018)
(28700)
(28441)
(27233)
(18304)
(13726)
(12940)
(11079)
(10817)
(10243)
(9976)
(9652)
(9332)
(9174)
(8999)
(8895)
(8564)
(8359)
(8130)
(8110)
(7460)
(6992)
(6900)
(6532)
(6495)
(6386)
(6198)
(6177)
(5963)
(5628)
学科
(70366)
经济(70313)
管理(27856)
(25029)
方法(23715)
数学(20929)
数学方法(20684)
(18596)
企业(18596)
地方(17744)
(13985)
中国(13947)
(13303)
地方经济(12847)
业经(11834)
(10364)
农业(9432)
(9409)
贸易(9402)
(9012)
(8952)
环境(8569)
(8516)
金融(8516)
经济学(7853)
理论(7675)
(7645)
(7559)
(7502)
银行(7470)
机构
大学(170771)
学院(168877)
(80696)
经济(79212)
研究(63543)
管理(59354)
理学(50553)
理学院(49890)
管理学(48939)
管理学院(48618)
中国(47294)
科学(37897)
(36143)
(34455)
(33172)
研究所(29940)
(29792)
中心(27910)
财经(27209)
经济学(26591)
(26239)
业大(24919)
(24498)
经济学院(23696)
农业(23391)
北京(22906)
(22352)
师范(22098)
(21985)
(20338)
基金
项目(105402)
科学(82398)
基金(76900)
研究(74795)
(67791)
国家(67249)
科学基金(56507)
社会(49664)
社会科(47174)
社会科学(47160)
(40413)
基金项目(39876)
自然(35095)
自然科(34297)
自然科学(34290)
教育(33815)
(33783)
自然科学基金(33697)
资助(32509)
编号(28459)
(24217)
成果(24166)
重点(23999)
(23401)
国家社会(21406)
(20858)
课题(20298)
教育部(20033)
发展(19726)
科研(19645)
期刊
(97086)
经济(97086)
研究(55203)
中国(33902)
学报(28381)
(27119)
(26298)
科学(24952)
管理(23429)
大学(21610)
学学(20486)
农业(18347)
经济研究(16656)
教育(15587)
(15420)
金融(15420)
技术(14706)
财经(14637)
(12904)
问题(12414)
业经(12321)
技术经济(10505)
统计(10412)
(9940)
世界(9742)
(9696)
国际(9142)
(8855)
决策(8191)
经济问题(7756)
共检索到2674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王庭东  
中日追赶型经济的一个基本共同点是通过一系列政策、体制扭曲,实施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从而实现稀缺要素的本国集聚与经济高速增长。然而经济追赶战略下的体制与政策扭曲的实施是有历史条件的,在经济追赶的后期,不仅追赶的历史前提会逐渐瓦解,而且本国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也会日益与追赶阶段的扭曲性体制与政策发生冲突。由于相应的体制、制度创新具有滞后性,一般最先针对国内外失衡进行调整的往往是汇率与利率等价格变量,这在短期内不但无助于结构调整,反而更可能恶化资源配置并催生严重经济泡沫。日本在追赶阶段结束之后陷入经济泡沫,其教训足资中国借鉴。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雎国余  蓝一  
本文讨论了我国当前经济增长中是否存在“泡沫”的问题。因为“泡沫”作为一般均衡的结果出现的条件是经济处于增长的“动态无效率”之中,而我国此前的确在一条“动态无效率”的增长路径上,因此确实存在“泡沫”。但是目前增长的一些特点使这种“动态无效率”状态有改善的趋势,同时应该注意到那些导致“动态无效率”出现的因素仍未消失。这是我们在政策上需要认真对待的。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芳  于江波  
伴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住房刚性需要求不断增加,土地需求面积不断扩张,所滋生的土地市场寻租现象也多有发生。理论上,寻租成本带来土地成本的增加,推动了房价的上涨。然而,本文研究发现,含有寻租成本的土地价格并不是构成房价上涨的诱因,而房价的上涨对地价的波动却具有倒逼作用,寻租成本对土地价格仅具扰动作用。研究进一步发现,房产泡沫的出现抑制了消费、投资和对外出口,最终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小亮  李广昊  
明晰房价泡沫如何影响经济增长是改善中国民生福祉、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环节。基于2003-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两阶段中介效应模型识别了房价泡沫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要素市场扭曲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并进一步使用门槛模型分析了金融市场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总体上房价泡沫对经济增长具有负面影响,且这种负面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机制分析表明,要素市场扭曲是房价泡沫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中介途径。房价泡沫将通过针对劳动要素的"流动约束效应"与针对资本要素的"虹吸效应"加剧要素市场扭曲进而影响经济增长。进一步的门槛效应分析发现,金融市场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在房价泡沫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中均具有显著的单门槛效应。当此两者迈过门槛值后,分别将弱化和强化房价泡沫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这对中国破解高房价困局、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以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小亮  李广昊  
明晰房价泡沫如何影响经济增长是改善中国民生福祉、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环节。基于2003-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两阶段中介效应模型识别了房价泡沫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要素市场扭曲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并进一步使用门槛模型分析了金融市场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总体上房价泡沫对经济增长具有负面影响,且这种负面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机制分析表明,要素市场扭曲是房价泡沫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中介途径。房价泡沫将通过针对劳动要素的"流动约束效应"与针对资本要素的"虹吸效应"加剧要素市场扭曲进而影响经济增长。进一步的门槛效应分析发现,金融市场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在房价泡沫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中均具有显著的单门槛效应。当此两者迈过门槛值后,分别将弱化和强化房价泡沫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这对中国破解高房价困局、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以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林秀  欧阳琳  
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是中国目前面临的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以没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美国为研究对象,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美国20世纪以来的产业结构变迁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认为:经济可持续增长依赖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创新驱动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内驱力,产业转移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睿洁  
现有文献更多地集中在中国要防止日本式的经济泡沫,因为存在这样的假定前提:泡沫经济破灭是日本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期经济萧条的重要原因。把中日之间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周期等进行比较并类推可以得出,中国具有泡沫经济的文化和制度根源。但中国现有政策更多是防止经济泡沫而非应对经济萧条,继续实施现有政策很可能会导致经济萧条。中国应当通过发展实体经济、调整汇率政策和实施新型全球化战略等来打破繁荣与萧条的怪圈。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刘宪  
将资产泡沫分为生产性资产泡沫和非生产性资产泡沫,前者是促进经济增长的,而后者是抑制经济增长的。在现实中,生产性资产泡沫表现为股市泡沫,非生产性资产泡沫表现为房地产泡沫。分别以美国和日本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到了支持其结论的结果。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薛白  
基于市场微观参与主体和基于货币/信用是研究资产泡沫演化的两大分析范式,但其并未对泡沫演化的源动力做出明确解答。鉴于此,本文从经济增长约束的周期性转变视角对资产泡沫演化动力机制问题进行系统性分析。伴随经济周期性波动,融资约束、实体经济约束和需求约束交替放松与收紧,为资产泡沫的生成、膨胀和破灭提供其所必备的条件。资产泡沫本质上是经济增长过程中不断解除增长约束所产生的货币现象。制度差异使中国资产泡沫缘起具有其特殊性,但基于增长约束的分析框架亦可用于解释中国资产泡沫演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宪  
关于资产泡沫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本文将第三个阶段归之为 BAKG 的分析框架。其基本结论是,资产泡沫的存在降低了长期的经济增长。然而,最新的研究对此范式提出了挑战,其中,最为重要的观点是,将资产泡沫区分为权益性资产泡沫和非权益性资产泡沫,并指出前者是促进经济增长的,而后者则是抑制经济增长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孙音  
上世纪80年代末,日本、英国都出现了流动性过剩,当时,这两国的经济和现阶段我国的现实状况,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通过对这两个国家经济指标、体制特征、治理方案以及政策效果四方面的比较研究,可以为我国现阶段治理流动性过剩、防止泡沫经济生成提供借鉴。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洁,泉弘志  
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的中日比较李洁泉弘志ABSTRACTUsinginput-outputdata,therelationbetweeneconomicgrowthandfactorproductivityrisingduringtheperiodf...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冯校明  吴星南  
泡沫经济、泡沫金融与泡沫政绩冯校明,吴星南自80年代以来,控制信贷规模和调整信贷结构,几乎成了每年金融方针的主要内容,也成了各行社金融工作的主要任务。其原因在于投资规模膨胀、资金需求猛增,拉动剧烈的通货膨胀这种恶性循环始终未能得到有效的治理。但是,从...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赵国庆  
一、问题的提及经济增长理论的分析研究构成了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增长理论发展历史上,索洛(Solow)和斯旺(swan)1956年同时发表了称为新古典派增长理论的论文,认为经济增长的来源大部分是由外生技术进步来决定的。通过市场的作用和调节使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达到完全的利用,可以说是新古典增长模型的主要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