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68)
2023(8069)
2022(6774)
2021(5962)
2020(4738)
2019(10602)
2018(10574)
2017(20037)
2016(10686)
2015(11929)
2014(12111)
2013(12252)
2012(12087)
2011(11353)
2010(11800)
2009(10941)
2008(10696)
2007(9648)
2006(9125)
2005(8751)
作者
(32975)
(27581)
(27540)
(26193)
(17920)
(13197)
(12503)
(10620)
(10563)
(9934)
(9741)
(9194)
(9181)
(9035)
(8725)
(8499)
(8176)
(7963)
(7927)
(7590)
(7329)
(6807)
(6701)
(6515)
(6278)
(6266)
(6115)
(6063)
(5716)
(5460)
学科
(73481)
经济(73422)
管理(25814)
(24560)
地方(23932)
中国(20166)
方法(18724)
(17103)
企业(17103)
数学(16099)
数学方法(16006)
地方经济(15436)
(15430)
业经(14508)
(12816)
(11309)
(11255)
金融(11255)
农业(11127)
(10231)
银行(10218)
(10072)
(9860)
贸易(9850)
环境(9815)
(9780)
(9368)
(9287)
发展(8287)
(8263)
机构
学院(165503)
大学(164229)
(81932)
经济(80412)
研究(67782)
管理(57030)
中国(51006)
理学(47116)
理学院(46472)
管理学(45876)
管理学院(45547)
科学(38324)
(36186)
(35385)
(35037)
研究所(31578)
中心(29125)
财经(26832)
(26727)
(26698)
经济学(26606)
北京(24097)
(24095)
(23866)
(23741)
经济学院(23514)
师范(23513)
(21405)
业大(20875)
科学院(20817)
基金
项目(98757)
科学(77487)
研究(74811)
基金(69819)
(60239)
国家(59700)
科学基金(50017)
社会(49610)
社会科(47102)
社会科学(47094)
(39210)
基金项目(35907)
教育(32883)
(32331)
编号(29380)
(29090)
资助(29022)
自然(28644)
自然科(27923)
自然科学(27919)
自然科学基金(27397)
成果(24750)
发展(24264)
(23869)
重点(22839)
课题(22088)
(21739)
国家社会(20862)
(20056)
创新(18919)
期刊
(106587)
经济(106587)
研究(59822)
中国(38553)
(26105)
(24886)
管理(23830)
学报(22462)
科学(22219)
(19711)
金融(19711)
教育(18278)
经济研究(18214)
农业(18005)
大学(17311)
学学(16245)
业经(16206)
技术(15220)
财经(14185)
问题(13571)
(12485)
世界(10672)
(10423)
技术经济(10122)
国际(9854)
(9240)
商业(8915)
经济问题(8790)
统计(8652)
经济管理(8286)
共检索到2796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戴秀英  康晶  
日本从1955年至1975年,中国从1980年至2000年,国民经济都以8%的速度持续增长。20年后,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我国却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经过比较分析,两国存在的差异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起步时社会经济基础条件不同 1955年,日本已经是完全的市场经济国家,并实现了企业组织多元化。此后在美国扶持下,成为美、欧的最重要贸易伙伴。而我国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起步的,边改革边发展,除少数政策性开放试点地区外,绝大部分地区到1992年以后才向市场经济过渡。缺乏竞争机制,市场准入门坎高、退出障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7月24日,由我校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举办的"21世纪中日经济发展与合作"研讨会在银河宾馆举行。校长王新奎、副校长叶兴国出席会议。与会的日本专家有日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泺  
2010年日本经济增长呈先扬后抑态势。因受金融危机出现剧烈波动的中日经贸关系已恢复稳定发展势头,特别是中国因素对日本经济景气恢复的作用愈发显著,中日经贸关系将进入到深层次、多元互动的发展阶段,值得我们关注和研讨。一、2010年日本经济形势基本判断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柳文   关毅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帅冬云  
中日经济现代化理论研究的新探索——简评严清华专著《中日现代化经济发展思想比较研究》帅冬云现代化在当今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现代化经济发展思想也成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学科研究领域。对于日本经济发展奇迹的探讨和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对于中日现代化背景、...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则渊  
比较分析中国、韩国、日本经济发展的若干方面,表明中国同日、韩之间在发展水平上存在若干梯度差和时间差。即在经济近代化、工业化起步上,中国比日韩要晚70年、40年左右;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转移上,中国比日韩滞后80年、20年左右;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上,中国70%以上靠资金和劳动力投入,而日韩50%以上靠科技进步;在研究开发的主体力量上,中国集中于科研所和大学,而日韩则侧重于生产企业;在教育发展上,中国比日韩落后80年、20年。从经济总体水平上看,在宏观经济方面中国比日韩落后80年、20年,在工业方面落后40年、10年左右。尽管中国和日韩存在多方面的差距,但日本赶超欧美、韩国追赶日本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只要发展战略对头,中国也能后来居上。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徐长文  
1985年9月广场会议以后,日元对美元的比价便在持续大幅度地上升。1994年曾一度突破美元兑100日元水平。今年以来日元又继续攀升,4月4日在东京外市场上日元对美元的比价终于冲破90日元大关,而4月中旬达80.15日元左右兑换1美元。刷新了东京外汇市场的最新纪录。日元升值曾使中日两国的经济贸易往来大幅度地增加,但是,那均是在1美元兑100日元以上实现的,而在日元升值到目前的这种水平,中日两国的经济贸易往来是否能继续扩大,这是人们所关心的。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吕乃澄  刘东  
中日经济合作发展的新高潮吕乃澄,刘东1992年中日两国实现高层互访后,两国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经济合作发展掀起了一个新高潮。中日经济的互补性,正在为日本经济界人士所认识;中国正在成为日本企业的越来越重要的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他们提出,“要保持经济繁荣...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姜春明  
自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以来,由于两国政府和民间企业的长期不懈努力,使两国的经济和贸易关系得到不断发展。尤其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加快开放,苏联解体并走向市场经济,中俄和中韩关系的改善,围绕亚太地区政治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进一步加快了这一地区的资本、商品、技术和劳动的流动,因而使中日经济关系又迎来了90年代的新时期。目前,两国在进出口贸易、日本对华投资以及日元贷款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出现了可喜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张雪峰  
2011年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大海啸和核泄漏复合型大灾难重创了日本经济。震后日本经济出人预料地迅速恢复,但仍面临着灾后重建、核事故处理、电力不足、日元汇率居高不下等难题。加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持续不稳定等国际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日本经济复苏缓慢。日本政府已出台重建财政、提高消费税、制定新能源战略以及参与TPP谈判等解救措施,但这些政策措施是否奏效,尚需时间的检验。日本是中国最主要的贸易投资对象国之一,其经济前景及政策走向,必将对日中两国经贸关系产生重大影响,值得关注。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舒英  
同恢复邦交正常化初期相比,中日两国之间的矛盾和问题似乎越来越多,有些问题看上去变得越来越严峻。两国的高层互访处于停滞状态,国民间的亲近感在下降。但是,客观而冷静审视中日关系便不难发现,巩固和发展两国关系,不仅符合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关权  
通过考察世界上已经发展起来或者正在快速发展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经济发展与文化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文化不是直接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而是基础因素。文化通过个人和组织、制度和政府两个渠道发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并最终归结为市场形态。在对中日之间几个文化侧面的比较以及几个经济发展侧面的考察基础上,我们得出,中日两国由于在文化上存在相似性,从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体现了相似的特征。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朱国宏  
本文从经济人口学的角度对中日两国的人口转变与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百年比较。通过比较分析,作者认为,20、30年后的中国将面临今天日本所面临的诸多高龄社会问题,亟须引起严重关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瑾  丁振辉  刘磊  
中日韩三国同处东亚经济圈,有着大致类似的经济发展经历,比较日本、韩国和中国三国发展阶段,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和预测中国经济发展趋势。本文从人均GDP、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速度三个方面比较了中日韩三国经济发展阶段,可以发现日本一直是东亚地区的领先国家,而随着韩国和中国经济发展两国与日本的差距逐渐缩小。特别是通过三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层次分析法,明显可以看出日本经济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呈现增长乏力的态势,而韩国,特别是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势头更加迅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