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48)
- 2023(10994)
- 2022(9540)
- 2021(8563)
- 2020(7237)
- 2019(16812)
- 2018(16591)
- 2017(32118)
- 2016(17353)
- 2015(19801)
- 2014(20318)
- 2013(20480)
- 2012(19783)
- 2011(18382)
- 2010(18915)
- 2009(17743)
- 2008(17582)
- 2007(16094)
- 2006(14448)
- 2005(13475)
- 学科
- 济(99798)
- 经济(99713)
- 管理(46539)
- 业(45548)
- 方法(35330)
- 企(34774)
- 企业(34774)
- 数学(30975)
- 数学方法(30762)
- 地方(26980)
- 中国(26072)
- 农(23743)
- 业经(19522)
- 学(18807)
- 财(17891)
- 地方经济(16382)
- 农业(16264)
- 贸(15726)
- 贸易(15716)
- 制(15322)
- 易(15068)
- 融(14276)
- 金融(14274)
- 银(14054)
- 银行(14023)
- 行(13576)
- 发(13210)
- 环境(13196)
- 和(12953)
- 理论(11276)
- 机构
- 学院(266568)
- 大学(266008)
- 济(121169)
- 经济(118671)
- 研究(99772)
- 管理(96964)
- 理学(81812)
- 理学院(80761)
- 管理学(79444)
- 管理学院(78943)
- 中国(75586)
- 科学(59812)
- 京(57512)
- 财(53229)
- 所(52661)
- 研究所(47397)
- 农(47204)
- 中心(44213)
- 江(42179)
- 财经(41522)
- 业大(38151)
- 经济学(38060)
- 经(37365)
- 北京(37293)
- 农业(36838)
- 范(36514)
- 师范(36184)
- 院(34884)
- 经济学院(33988)
- 州(33556)
- 基金
- 项目(164367)
- 科学(128245)
- 研究(120843)
- 基金(116959)
- 家(101497)
- 国家(100598)
- 科学基金(84581)
- 社会(77234)
- 社会科(73155)
- 社会科学(73134)
- 省(65061)
- 基金项目(61601)
- 教育(54699)
- 划(54398)
- 自然(52364)
- 自然科(51088)
- 自然科学(51071)
- 自然科学基金(50161)
- 编号(49041)
- 资助(48474)
- 发(41771)
- 成果(40805)
- 重点(37506)
- 部(36442)
- 课题(34912)
- 发展(33987)
- 创(33494)
- 展(33455)
- 国家社会(31495)
- 创新(31388)
- 期刊
- 济(147616)
- 经济(147616)
- 研究(85428)
- 中国(57362)
- 农(44174)
- 财(40809)
- 学报(40495)
- 科学(37974)
- 管理(36493)
- 大学(30138)
- 农业(29686)
- 学学(28364)
- 融(27744)
- 金融(27744)
- 教育(27698)
- 经济研究(24257)
- 技术(24012)
- 业经(23255)
- 财经(21487)
- 问题(19291)
- 经(18634)
- 业(15858)
- 技术经济(15634)
- 贸(15184)
- 世界(14184)
- 商业(13895)
- 统计(13675)
- 国际(13324)
- 经济问题(12474)
- 理论(12409)
共检索到4230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姜春明
自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以来,由于两国政府和民间企业的长期不懈努力,使两国的经济和贸易关系得到不断发展。尤其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加快开放,苏联解体并走向市场经济,中俄和中韩关系的改善,围绕亚太地区政治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进一步加快了这一地区的资本、商品、技术和劳动的流动,因而使中日经济关系又迎来了90年代的新时期。目前,两国在进出口贸易、日本对华投资以及日元贷款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出现了可喜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舒英
同恢复邦交正常化初期相比,中日两国之间的矛盾和问题似乎越来越多,有些问题看上去变得越来越严峻。两国的高层互访处于停滞状态,国民间的亲近感在下降。但是,客观而冷静审视中日关系便不难发现,巩固和发展两国关系,不仅符合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秀芳
在国际格局从两极走向多极的过渡时期,中日两国在各自经济改革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经济合作,贸易结构趋向成熟,并形成了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共存的格局。然而,由于中日两国的战略目标、发展趋势及国内外政治环境的差异,使得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双方的不和谐音将会加剧,竞争摩擦、矛盾将成为中日经济关系的主流
关键词:
过渡时期 中日经济关系 趋势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李晓
构建地区战略性的经济合作关系──关于发展中日经济关系的新思考吉林大学国际经济系李晓自70年代以来,中日经济关系在得到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如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步伐缓慢、对华技术转让过于迟缓,以及中日贸易不平衡和摩擦的出现等等.①但从...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崔万田 战岐林
小泉政府上台以来,尽管中日政治关系趋于紧张,但是经济交往总额仍然保持强劲增长,因而出现了“政冷经热”的说法。同时,由于日本在中国对外经济关系中的地位有所下降,因而有人认“政治冷经济亦不热”。本文通过对中日长期贸易和投资数据的考察,并以此作为判断双边经济关系“冷热”的基本标准,发现双边经济关系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虽然中日从1978年以来的“经热”是源于两国关系的“政热”,但在短期内,当前的“政冷”尚未殃及双边经济关系的发展而导致“经冷”。
关键词:
中日 经济关系 贸易 投资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泺
2010年日本经济增长呈先扬后抑态势。因受金融危机出现剧烈波动的中日经贸关系已恢复稳定发展势头,特别是中国因素对日本经济景气恢复的作用愈发显著,中日经贸关系将进入到深层次、多元互动的发展阶段,值得我们关注和研讨。一、2010年日本经济形势基本判断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戴秀英 康晶
日本从1955年至1975年,中国从1980年至2000年,国民经济都以8%的速度持续增长。20年后,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我国却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经过比较分析,两国存在的差异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起步时社会经济基础条件不同 1955年,日本已经是完全的市场经济国家,并实现了企业组织多元化。此后在美国扶持下,成为美、欧的最重要贸易伙伴。而我国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起步的,边改革边发展,除少数政策性开放试点地区外,绝大部分地区到1992年以后才向市场经济过渡。缺乏竞争机制,市场准入门坎高、退出障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安志达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宋绍英
战后东亚经济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各国(地区)之间发展上追赶结构和经济上互补关系的形成以及各国国家战略中经济中心意识的增强,导致了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态势,并为建立区域经济新秩序创造了有利条件。东亚经济新秩序应是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横向秩序”。建立这样的经济关系,大国的责任和贡献是重要的,当然决不应是以大国支配为内涵的“国际贡献论”,而应倡导国际主义,反对狭隘民族主义。要害是在真诚合作中解决好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问题。特别是要处理好中国与日本的经济合作问题,这种合作既体现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合作关系问题,又体现了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的共同发展问题,因而有着关键意义。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于津平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于永达
日本的国际经济关系走向与中日经济合作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于永达日本经济可谓当今世界上利用海外条件、借翼而飞的经济类型中最成功的一例,国际环境的变化对其发展具有突出的影响。1991年东西方冷战结束后复杂的国际局势,从不同侧面制约、抵减或促进着日本经济的发...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周应恒
中日两国,比邻而居,交往源远流长。以甲午战争为契机,在近一个世纪的岁月中,日本获得了对中国的全面优势,历次战争的痛苦记忆使得胜败双方国民的心态迥异。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两国经济相互依存日益加深。以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为标志的新大国崛起,逐步改变了百年来日方的优势地位。中国国民自信心的提升与没有清算历史的愤懑,对应的是日本国民心态从单纯的优越感转为失落、妒忌、恐惧交织的五味杂陈。日本日益依赖日美同盟的强化来平衡对华交往的失衡。日美应对中国崛起的战略同盟的强化,必将对中日经济关系构成冲击,也使局势大大超越了两国以及经济的范畴。中日经济关系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的影响,未...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辛言实
中日邦交正常化20年来,两国的经济关系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合作的方式日趋多样化,但尚不平衡;合作的规模逐渐扩大,但尚不稳定;合作进展速度不断加快,但时有波动;合作关系基本正常,但仍有障碍。展望中日经济关系的发展前景,我们相信,经过两国的共同努力,会在已取得良好成果的基础上,逐渐克服困难,向广度、深度发展,使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