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77)
2023(7513)
2022(6626)
2021(5964)
2020(5372)
2019(12709)
2018(12488)
2017(25253)
2016(13486)
2015(15388)
2014(15701)
2013(15926)
2012(15255)
2011(13915)
2010(14167)
2009(13204)
2008(13453)
2007(12428)
2006(10641)
2005(9615)
作者
(41303)
(34604)
(34418)
(32849)
(21719)
(16560)
(15997)
(13595)
(12774)
(12255)
(11646)
(11419)
(11025)
(10947)
(10870)
(10798)
(10719)
(10206)
(9998)
(9889)
(8650)
(8635)
(8518)
(7817)
(7729)
(7709)
(7613)
(7591)
(6929)
(6928)
学科
(67408)
经济(67364)
(39032)
管理(36140)
(31949)
企业(31949)
方法(31670)
数学(27114)
数学方法(26931)
(21556)
贸易(21549)
(20874)
(17481)
(15267)
中国(15013)
地方(14997)
业经(14529)
(12272)
(12160)
农业(11004)
产业(10727)
(9625)
(9623)
财务(9605)
财务管理(9580)
(9487)
技术(9370)
理论(9130)
(9035)
银行(9008)
机构
学院(206923)
大学(206067)
(95239)
经济(93528)
管理(78534)
研究(72076)
理学(67584)
理学院(66839)
管理学(65868)
管理学院(65482)
中国(52896)
(43219)
科学(42643)
(39912)
(37368)
(36236)
研究所(33897)
中心(32379)
财经(32234)
(31356)
业大(30813)
经济学(30063)
(29045)
农业(28829)
经济学院(27523)
北京(27181)
(25797)
(25684)
师范(25421)
(24528)
基金
项目(133089)
科学(103839)
研究(97074)
基金(95844)
(83041)
国家(82416)
科学基金(69596)
社会(61552)
社会科(58616)
社会科学(58598)
(52402)
基金项目(50946)
自然(43863)
教育(43697)
(43620)
自然科(42816)
自然科学(42802)
自然科学基金(42084)
资助(39903)
编号(39429)
成果(31750)
(30670)
重点(30414)
(30079)
(27810)
课题(27005)
创新(26080)
科研(25653)
教育部(25590)
国家社会(25382)
期刊
(103040)
经济(103040)
研究(59456)
中国(35325)
(32332)
学报(31379)
(30843)
科学(28752)
管理(27432)
大学(23510)
学学(22352)
农业(21800)
经济研究(17770)
技术(17720)
业经(17643)
(17234)
金融(17234)
(17144)
财经(16117)
教育(16073)
问题(15680)
国际(14633)
(14098)
(12289)
商业(11937)
技术经济(11830)
世界(10831)
统计(10578)
理论(9759)
(9579)
共检索到3045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兴坤  张文胜  
电气机械产业内贸易指数显示,产业内贸易成为中日贸易的主要部分,但是进出口贸易存在动态失衡现象,对双方贸易收支平衡产生不利影响。竞争力和比较优势指数进一步表明,中国只具有分工链的组装优势,而日本占据了上游研发、核心零部件的生产环节,导致中国在中日产业内分工和利益分配结构中长期处于不利地位。中国必须着眼于"微笑曲线"的研究开发和关键零部件以及品牌和营销等上游环节,努力实现分工链条的升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朱刚体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以国家市场为基本分析单位,以比较优势为架构来解释国际贸易结构、利益和流向。这种分析思路已经由于跨国公司在各个领域普遍发展而需要改进。传统的贸易理论只能解释一部分国际贸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刘兴坤  
日本是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和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国。本文以电气机械产业为例,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日本对华FDI对中日贸易以及对我国竞争优势结构所产生的影响。协整检验结果表明,日本对华FDI对中日双边贸易、中日产业内贸易以及中国相对于日本的生产优势和组装优势均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误差修正模型进一步检验了日本对华FDI与双边进出口、产业内贸易以及中国竞争优势结构之间的长期和短期格兰杰因果关系。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臣  刘之月  万志芳  
利用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中国木质林产品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对2004~2013年中国木质林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和结构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仍以产业内贸易为主,林产品贸易增长是由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共同引起的,产业内贸易主要表现为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最后结合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提出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的发展对策。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胡君茹  卫旭东  
产业内贸易作为一种新兴的贸易模式在短短数十年间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对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测量研究一直是产业内贸易理论领域的一个主要问题。本文通过G—L指标、产业内贸易绝对量、Greenaway和Milner方法对2000年至2007年中国机械及运输设备产品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和内部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丁一兵  刘璐  
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结构特征及其演变,对于中国整体对外贸易结构、经济结构的升级,以及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使用SITC四位数项下的7类产品分类数据,基于一般加权模型、技术加权模型和范数模型,计算了中国与日本之间四种类型的成品与零部件产业内贸易结构优化指数,得出产业内贸易优化程度指数;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建立VEC模型,旨在检验相关因素对中国与日本之间产业内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否具有积极的影响。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高长春  樊卓怡  郑文文  
从产业内贸易理论入手引出产业内贸易与产业竞争力指数的评定理论,并运用Grubel-Llolyd指数和竞争力指数对我国目前产业的产业内贸易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虽不完全取决于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但产业内贸易对产业竞争力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因为通过产业内贸易可以提升产品技术等级,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开展产业内贸易可以扩大专业化的生产规模,加快产业升级;同时可以利用产业内贸易过程中的产业转移增加我国产品的多样性,改善产品结构。发展产业内贸易对我国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有重要意义,是我国产业竞争力提升的一种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喻志军  姜万军  
随着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张,中国与伙伴国的贸易摩擦愈演愈烈。原因在于,出口产品立足于使用廉价劳动力,以低附加值为特征。本文试图论证:在中国,依据比较优势理论形成的"点线优势"遇到了困境;而依据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发展"立体优势",尚需漫长的努力过程。现阶段,中国应依据产业内贸易理论构建"平面优势",作为两者的衔接和过渡。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冯耀祥  
产业内贸易越来越成为国际贸易利益的主要来源。通过对1981-2006年中美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按技术含量高低分类的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等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中美产业内贸易呈增长之势,但总体水平不高;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在产业内贸易中所占比重总体呈下降之势,表明中美两国在技术水平和国际分工地位上的差距正在缩小。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柳剑平  张兴泉  
本文通过对1995~2009年间中美、中日制造业产业内贸易进行统计上的比较,结合中美、中日贸易摩擦的状况,进一步证实产业内贸易水平与贸易摩擦之间的反向关系。产业结构的差异对中美、中日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人均消费差异、产业规模差异以及经济外向度差异与两者产业内贸易呈负相关,而对华FDI与两者产业内贸易呈正相关,但影响的强弱则大有区别。只有缩小中美两国之间的产业结构差异,才能有效提高中美产业内贸易水平,并逐步减少中美贸易摩擦。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永福  魏荣  
本文对世界蔬菜贸易及中国在世界蔬菜贸易中的地位进行了分析,并分别运用比较优势系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标,对世界主要蔬菜出口国的蔬菜产品竞争力和产业内贸易分别进行了测算和分析。本文的结论是:世界和中国的蔬菜出口贸易规模均在不断扩大,中国调理加工蔬菜、保鲜蔬菜和脱水蔬菜的国际比较优势也在不断提升,而且欧美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的蔬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为中国蔬菜产品出口提供了机遇。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胡君茹  卫旭东  
在中美贸易商品中,按SITC标准分类的第7类商品——机电产品是中美双边贸易的大宗商品之一。因此,对中美动力机械及设备产业内贸易现象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我国机电产品的对外贸易竞争力,进一步推进中美双边贸易发展。通过G—L指标、产业内贸易绝对量、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Greenaway和Milner方法对2003年至2009年中国动力机械及设备产品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和内部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喻志军  
本文目的在于给出客观准确评价中国外贸竞争力的分析框架。论文通过理论推断阐述了随着社会进步,国际分工日益深化,贸易竞争力水平和来源也将不断更新。进而通过计算中国、美国、德国的相应指数和实证比较外贸竞争力的不同测定方法存在的问题,归纳了不同方法的适用条件和综合评价中国贸易竞争力的思路和原则。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放  高伟  
本文利用联合国服务贸易数据库2000-2010年的数据,通过GL指数、MIIT指数、HIIT指数和VIIT指数,对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分析,认为中日服务贸易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并且服务贸易各部门产业内贸易水平差异较大,运输、旅游、通讯、建筑、保险、金融和其他商业服务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对影响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表明:人均收入水平差异和市场规模是影响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的重要因素,中日人均收入水平差异和市场开放度与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正相关,市场规模和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与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负相关。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汉君  
本文通过对1992年至2004年中日产业内贸易指数及其变动情况的计算和分析,得出中日产业内贸易综合指数稳定上升的趋势,特别是机械、电子类商品的产业内贸易规模大、程度深。分析了中日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和特点,进而提出了中日产业内贸易总体规模扩大、机电产业为重点的发展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