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31)
- 2023(5215)
- 2022(4488)
- 2021(4246)
- 2020(3464)
- 2019(7840)
- 2018(7776)
- 2017(15435)
- 2016(8445)
- 2015(9478)
- 2014(9645)
- 2013(9452)
- 2012(8992)
- 2011(8117)
- 2010(8557)
- 2009(7960)
- 2008(8014)
- 2007(7499)
- 2006(7059)
- 2005(6648)
- 学科
- 济(32502)
- 经济(32460)
- 业(31807)
- 管理(30468)
- 企(25009)
- 企业(25009)
- 农(13018)
- 技术(12533)
- 方法(11273)
- 财(10948)
- 中国(10327)
- 数学(9652)
- 数学方法(9396)
- 农业(8894)
- 策(8686)
- 制(8377)
- 贸(8055)
- 贸易(8052)
- 易(7896)
- 业经(7510)
- 技术管理(6835)
- 银(6623)
- 银行(6610)
- 地方(6607)
- 税(6404)
- 行(6320)
- 及其(6245)
- 税收(6082)
- 收(6035)
- 学(5977)
- 机构
- 学院(124219)
- 大学(121674)
- 济(54584)
- 经济(53304)
- 管理(48858)
- 研究(43774)
- 理学(40618)
- 理学院(40241)
- 管理学(39631)
- 管理学院(39384)
- 中国(35095)
- 财(27289)
- 京(25887)
- 科学(24147)
- 所(22618)
- 江(21034)
- 中心(20566)
- 财经(19966)
- 研究所(19715)
- 农(18761)
- 经(17932)
- 北京(17083)
- 州(16507)
- 范(16280)
- 师范(16183)
- 经济学(15830)
- 业大(15757)
- 院(15453)
- 技术(14554)
- 省(14351)
- 基金
- 项目(73657)
- 科学(58573)
- 研究(58236)
- 基金(52355)
- 家(44368)
- 国家(43966)
- 科学基金(37769)
- 社会(36230)
- 社会科(34424)
- 社会科学(34417)
- 省(29117)
- 教育(26806)
- 基金项目(26418)
- 编号(24813)
- 划(24160)
- 自然(23095)
- 自然科(22555)
- 自然科学(22552)
- 资助(22236)
- 自然科学基金(22139)
- 成果(21596)
- 课题(17559)
- 部(16821)
- 发(16541)
- 重点(16448)
- 创(15961)
- 性(15283)
- 项目编号(15034)
- 创新(14959)
- 教育部(14554)
共检索到2058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范拓源
为了更好实现中日技术优势互补,实现东亚两大国双赢,本文从中日两个方面分析技术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重视逆差产品技术的引进、在容易实现合作的领域加快技术引进、在日本投资建厂学习技术、利用国际产业雁阵转移,提升产业能级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日技术转移 问题 对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杜祥瑛
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今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大会以后我国政府立即着手组织编制了《中国21世纪议程》目前已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庄芮 徐紫光 白光裕
一、我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近况近年来,顺应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商务部先后分三批确定了我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重点承接地名单:第一批9个(2007年11月)——江西南昌、赣州,湖南郴州,湖北武汉,河南新乡、焦作,安徽合肥、芜湖,山西太原。第二批22个(2008年4月)——河南郑州、洛阳,湖北宜昌、襄樊,湖南岳阳、永州、益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昝志宏
随着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实施,中央对省、省对下都建立了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从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运行以来的效果看,其基本目标虽然还没有完全达到,但在缓解地方财政困难、规范财政补助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不断完善,建立科学规范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已势在必行。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海霞
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东业西移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负面影响。如果忽略了这些负面影响,非理性的承接转移产业,西部将难以在产业竞争性对接中取得预期的成效,甚至会延缓西部的发展。只有有针对性地采取趋利避害的对策,才能使西部地区更科学地应对产业转移中出现的问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关键词:
西部地区 承接 东部 产业转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小萍 时喆
我国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要目标设计的转移支付制度,相对于协调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需要来说所起作用有限。地方政府争夺转移支付资金的博弈,导致财政资金紧缺与使用效率低下并存。财政转移支付作为协调政府间财政关系和地区利益的手段,其制度建设须以协调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为目标,从转移支付模式、转移支付形式、转移支付资金分配办法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和设计。
关键词:
转移支付 地区差距 协调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洪潮 张培智
文章认为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及其溢出效应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有了新的明显转变;加入WTO后,在华跨国公司的投资水平虽具有明显提高,但存在外资技术溢出效应不明显的典型特征,并认为跨国公司倾向于只向子公司转让技术,本地企业过度依赖与消化吸收投入严重不足,外资企业与国内经济的联系不够紧密,FDI的人力资本流动效应不明显,外资企业形成的垄断抑制了本地企业的创新活动是形成此问题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调整我国引资政策和方向,提高本土企业技术吸纳能力,构建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重视跨国公司人才和重视建立共同研发中心等五项措施。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小绪
我国大学技术成果转化率低的瓶颈问题长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大学应创建市场化运行的技术转移机构,以解决当前用行政手段运营市场行为的职能缺失与错位问题。技术转移机构可作为大学资产经营公司下属的专业从事技术资产运营的平台,以此理顺大学内部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同时注重培养专业化技术经纪人队伍,增加技术推广应用的评价手段,用合同方式约定技术成果的运营权,从国际化视野来运营专利技术等,从而全面提高大学技术成果的转化率。
关键词:
大学技术转移 技术转移机构 转移模式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曲敖廷 周小林 沈云怡 杨云
通过对中国与东盟双方合作趋势以及战略需求的深入分析,得出中国与东盟将继续延续技术转移合作趋势的结论,并通过研究分析现存合作问题,提出进一步扩大合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 东盟 技术转移 合作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方运战
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着兼业性和不彻底性、就业环境亟需改善、转移速度逐渐减缓的突出问题,并在转移过程中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究其原因:现行的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社会保障不到位、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乡镇企业发展受阻等是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对策是创新户籍制度和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探索更加灵活、更加适合于农民工参加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教育培训服务,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引导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发展相结合。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乔平平
长期以来,我国东部地区集中了绝大部分的外贸加工企业,而中西部地区由于地处内陆,产业配套水平较低、运输成本相对较高,其加工贸易所占的比例很小。近些年来,随着区域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东部地区的环境承载力已达上限,土地、水电等资源和能源价格持续上涨,发展加工贸易的比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锦国
近年来,随着国家、省、市一些重点工程相继动工及市、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和城市化城镇化进程加快,需要征用大量土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呈逐年上升趋势,构成了一个人数众多的特殊群体。据统计,我国目前已有1/3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农民工的身份转移到非农产业,仅跨地区流动的农民工就约有1亿人。农民工作为城市发展劳动力不足的有效补充,已经成为城市产业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不可或缺的就业主体。但是,过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也给城市管理和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如何妥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是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迫切需要,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问题,现已成为当前政府最为关注...
关键词:
农村 剩余劳动力转移 有效途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许质武
国际技术转移是指技术在国与国之间的转移。近三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加强,国际技术转移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它已成为世界各国促进科技进步、加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带有全球普遍性。由于国际技术转移涉及到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技术交往活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何建坤 孟浩 周立 吴玉鸣 李应博
研究型大学的技术转移对于推进一个国家与民族的自主创新与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的关键是向企业转移创新能力,研究型大学的"四大创新平台"是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发展与实现大学向企业进行创新能力转移的有效支撑,研究型大学与企业紧密合作并向企业转移创新能力,有利于提升大学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以及科技创新能力,也有利于提升大学的社会声誉与影响。大学科技园是整合大学优势资源、营造创新环境、凝聚创新人才、实现研究型大学向企业转移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研究型大学、政府、企业、中介机构都应围绕研究型大学创新能力转移来开展技术转移工作。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技术转移 创新能力转移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董旭升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正由以商品为中心向以资本为中心,进而向以技术为中心的方向发展。国际间的技术转移包括发达国家之间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技术转移这两个方面。世界上大部分科学技术交流活动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如美、日、欧洲之间的技术贸易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