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05)
- 2023(3572)
- 2022(3006)
- 2021(2802)
- 2020(2313)
- 2019(5135)
- 2018(5331)
- 2017(9301)
- 2016(5377)
- 2015(6326)
- 2014(6804)
- 2013(6516)
- 2012(6142)
- 2011(5471)
- 2010(5661)
- 2009(4958)
- 2008(5195)
- 2007(5013)
- 2006(4407)
- 2005(4075)
- 学科
- 济(19540)
- 经济(19515)
- 业(19213)
- 管理(18861)
- 企(16349)
- 企业(16349)
- 技术(11319)
- 方法(7658)
- 技术管理(5976)
- 数学(5927)
- 农(5865)
- 数学方法(5826)
- 财(5432)
- 中国(5399)
- 理论(5291)
- 学(4984)
- 业经(4831)
- 贸(4578)
- 贸易(4575)
- 教学(4568)
- 易(4472)
- 教育(4425)
- 农业(4207)
- 制(4190)
- 地方(3536)
- 务(3523)
- 财务(3506)
- 财务管理(3488)
- 和(3442)
- 银(3423)
- 机构
- 学院(80518)
- 大学(78793)
- 济(29425)
- 经济(28574)
- 管理(28223)
- 研究(26015)
- 理学(23228)
- 理学院(22960)
- 管理学(22521)
- 管理学院(22361)
- 中国(19599)
- 京(17401)
- 科学(16269)
- 江(14530)
- 所(14007)
- 财(13934)
- 农(12564)
- 技术(12554)
- 中心(12452)
- 研究所(12311)
- 州(11714)
- 范(11568)
- 业大(11472)
- 师范(11426)
- 北京(11347)
- 财经(10599)
- 农业(9814)
- 职业(9783)
- 省(9438)
- 经(9409)
- 基金
- 项目(47433)
- 研究(37800)
- 科学(35701)
- 基金(30696)
- 家(26635)
- 国家(26369)
- 科学基金(21695)
- 社会(21267)
- 省(20195)
- 社会科(20040)
- 社会科学(20036)
- 教育(18416)
- 编号(17062)
- 划(16293)
- 基金项目(15822)
- 成果(14378)
- 自然(13075)
- 资助(12929)
- 自然科(12749)
- 自然科学(12749)
- 自然科学基金(12502)
- 课题(12446)
- 创(10987)
- 重点(10986)
- 发(10742)
- 年(10381)
- 创新(10277)
- 项目编号(10214)
- 部(10189)
- 性(9775)
共检索到1302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蔡明哲 ,陈箭
技术引进是实现技术进步的一条捷径。中日两国战后各自走出了不同的技术引进道路。一、中国的技术引进及战略中国从50年代起到80年代末,经过近40年的努力共引进技术(包括设备进口)15000多项,用汇约300亿美元。(一)技术引进概况中国的技术引进大致经历了五个不同阶段。①50年代为技术引进的初始阶段。主要从苏联和东欧各国引进技术和设备共450项,用汇27亿美元。其中成套设备引进约占用汇总额的90%以上。这一阶段,技术引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孔德堋
近几年来,报刊上对技术引进开展了讨论,有关领导部门也组织研究了这个问题。但从各方面的情况来看,认识尚未完全统一起来。这就必然会影响到我们的技术引进工作。笔者想对技术引进的概念谈一点看法。什么是技术引进?我认为廓清它的概念是政策的需要,是有实际意义的,不是学究式的争论。它将牵涉到一系列政策界限问题。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高雪莲 奉公
文章对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农业技术引进状况进行了系统考察,日本农业技术引进模式变化为盲目模仿→消化吸收→改造创新;与农业技术引进相对应,日本的农业发展也经历了从模仿先进农业技术到改良传统农业技术、再到形成自己的农业特色的过程。探讨了日本农业技术引进的管理制度,以水稻为例对作物良种引进的安全管理进行了分析,对日本引进农业技术的效果进行了评价。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洪宝华 许质武
技术引进是促进技术进步、发展国家经济、赶超世界先进国家的捷径,这已经被世界各国技术引进实践充分证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实行了对外开放政策,广泛地吸收外资、引进技术,几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对我国经济、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必须看到,在我国众多的引进项目中,有许多项目经济效益不好,没有很好地发挥技术引进的作用,造成了许多不应有的损失和浪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没有很好地进行可行性研究和经济评价等前期工作,特别是缺乏一套完整客观的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徐连英
技术贸易与一般商品贸易一样包括进出口两个方面,但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技术贸易中是以技术引进为主的。技术引进包括软件引进、硬件引进以及智力资源的引进这样几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大大受益于国际技术贸易。但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重复着一条路子:引进——使用——落后——再引进的低层次循环。所以,卫生行业如何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技术再出口,以卫生技术带动卫生事业的发展,即实现行业技术引进良性循环就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值得探讨的问题。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小伟
《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引进合同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1985年由国务院颁布实施以来,为我国的技术引进工作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几年来,随着技术贸易的迅速发展,实践中遇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林子华 梁锡康 陈洁 张群孝 周国钧
技术引进是一项复杂的、涉及面广、技术性强的管理过程。技术引进项目可包括技术、设备、仪器和机器等。一般技术引进程序包括申请审批、筹集资金、技术论证和可行性评价等。经济效益是技术引进论证的重要原则之一。目前采用的方法不少,如费用效率、投资回收期法、寿命周期费用换算法、受益指数评价法和线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罗冠生
最近,我们对上海市三十多家企业技术引进进行了调查,发现不少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开发新产品之后,在一个较长的时期里,仍然要花大量外汇向外购买原材料、辅助材料、元器件、零部件、配套件(以下简称零部件),这不能不影响到引进技术的效果的企业的经济效益。仅举二个企业为例:上海刀片厂1980年引进了不锈钢刀片生产线,1986年引进了双层刀刨生产线,现在每年要用60—70万美元向外购买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高长春 刘文革
经济发展与技术引进──基于小岛模式之探讨黑龙江财政专科学校高长春,刘文革落后国家在经济发展中不仅存在储蓄(投资)和外汇(外贸)两缺口,而且更明显地受技术短缺的困扰和制约。探讨经济发展与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要素内在规律,无疑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丽珍,朱茜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邱陵
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则主要来源于国内自主开发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要使技术引进成为摆脱目前经济困境的手段和经济长期有效发展的源泉,就不仅要正确理解技术引进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而且还要深入研究技术引进的运行规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司春林
当今世界,国家或地区之间技术转移日益频繁,规模日益扩大。对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国外技术,已成为实现工业化和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各种途径引进国外技术,并加以吸收,消化以至改进,目的也是为了摆脱许多产业技术落后的状况,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但是,同样是引进和利用国外技术,情况都可能各有不同。造成不同效果的某些原因,可以结合技术转移与学习过程来加以分析。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康荣平
在当代,技术引进在后发展国家的经济技术发展中已居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也进行了大量的技术引进,尤其中共11届3中全会以来,中国已把技术引进作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措施,但是,许多年来的技术引进时常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为此,我们进行了这项以技术引进的宏观分析和战略模式探讨为主的国际比较研究。从对中国的可比性和可借鉴性角度出发,在研究的对象国的选择标准上尽量符合:(1)后发展,(2)大国,等等。我们选定的是:美国(19世纪为主)、前苏联(30年代以来)、日本(二战后为主)、巴西、印度、南朝鲜,当然还有中国,后来又补充了一个小国——新加坡。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贾蔚
技术引进评价指标探析抚顺石油学院贾蔚技术引进是指一个国家通过各种途径从国外获取先进技术的活动过程。技术引起的目的在于推动技术由潜在的生产力向现实的生产力转化,从而提高引进国的技术水平。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这种转化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一方面由于外汇短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黄先莲 刘洪昆 唐小我
引进技术本地化问题的探讨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黄先莲电子工业部科学技术与质量监督司刘洪昆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唐小我一、引言当今世界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技术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靠本国的技术力量在各个领域领先,就连世界上最大的技术输出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