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85)
- 2023(5085)
- 2022(4360)
- 2021(3896)
- 2020(3399)
- 2019(7533)
- 2018(7546)
- 2017(14681)
- 2016(8133)
- 2015(9300)
- 2014(9348)
- 2013(9243)
- 2012(8637)
- 2011(7783)
- 2010(8022)
- 2009(7785)
- 2008(7887)
- 2007(7070)
- 2006(6366)
- 2005(6091)
- 学科
- 济(30845)
- 经济(30770)
- 管理(29267)
- 业(25116)
- 企(22124)
- 企业(22124)
- 财(12707)
- 制(12289)
- 方法(11463)
- 数学(9134)
- 数学方法(9028)
- 体(8633)
- 融(8200)
- 金融(8198)
- 中国(8159)
- 贸(8038)
- 贸易(8036)
- 易(7910)
- 业经(7644)
- 银(7432)
- 银行(7423)
- 农(7361)
- 务(7352)
- 财务(7336)
- 财务管理(7314)
- 体制(7265)
- 行(7040)
- 企业财务(6839)
- 学(5836)
- 环境(5617)
- 机构
- 大学(120960)
- 学院(118289)
- 济(52950)
- 经济(51845)
- 管理(44073)
- 研究(41463)
- 理学(37108)
- 理学院(36722)
- 管理学(36305)
- 管理学院(36062)
- 中国(32438)
- 财(29092)
- 京(25307)
- 财经(21764)
- 科学(21409)
- 所(20572)
- 经(19598)
- 江(18714)
- 中心(18571)
- 研究所(18093)
- 经济学(17079)
- 财经大学(16136)
- 北京(16130)
- 农(15958)
- 经济学院(15308)
- 院(14954)
- 州(14402)
- 范(14397)
- 业大(14373)
- 师范(14255)
- 基金
- 项目(73291)
- 科学(58247)
- 研究(56559)
- 基金(54047)
- 家(46150)
- 国家(45791)
- 科学基金(39207)
- 社会(37210)
- 社会科(35357)
- 社会科学(35352)
- 基金项目(27835)
- 省(27189)
- 教育(26178)
- 自然(23331)
- 划(23329)
- 自然科(22752)
- 自然科学(22747)
- 自然科学基金(22345)
- 编号(22329)
- 资助(22225)
- 制(20440)
- 成果(20020)
- 部(17696)
- 重点(16777)
- 课题(16147)
- 国家社会(15880)
- 教育部(15692)
- 性(15678)
- 创(15531)
- 发(15379)
共检索到1910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立彦 陈敢
国际收支核算以一国对外经济交易作为核算内容,并集中体现在全面记录由对外经济交易引致该国收支状况变动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综观世界各国官方机构发布的国际收支表,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报送的表式,都必须按照IMF《国际收支手册》提出的统一规则编制,譬如统一表式项目,统一采用复式登录(记帐)法,统一采用离岸价格(FOB),统一以所有权转换(成交)作为记帐时间,等等。至于国内编制的国际收支表,各国之间则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中国和日本的国际收支核算,就国际收支表看非常相近(参见表1,表2),但在整个核算制度中则存在诸多差异。本文分为三个部分阐述。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海英 欧阳永卫 陈浪南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晋玲 李宝瑜
为了全面反映国外与国内的货物和服务、收入分配、资本金融的交易情况,从而实现国际收支核算矩阵与SAM中的其他子矩阵数据衔接与平衡的目的,在SAM表的框架下设计国际收支矩阵简表式,介绍1992~2012年的国际收支矩阵表及其所包含国外货物和服务账户、收入分配账户、资本金融账户的编制步骤,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根据编制结果如何进行流量分析和系数应用分析。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邱东
建立“国际收支核算矩阵”的构想邱东一、问题的提起纵观近年来国际经济发展,可以发现两个趋势:一是国际收支占GNP的比重逐年上升I再一是国际经济活动区域化。由这两个趋势引发出分地区来分析国际收支状况的必要性,这需要一个合适的工具,本文提出“国际收支核算矩...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凤鸣
国际收支常会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周期的更迭、经济结构的调整、货币价值的升降、国民收入的增减、以及季节性和偶然性等投机活动的增减变化而出现失衡,有时收入大于支出,表现为顺差,有时收入小于支出表现为逆差。判断一国国际收支平衡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方文
90年代以来 ,国际收支危机的传染受到理论界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对传染概念的界定是 :起源国发生的国际收支危机对其他国家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引起后者发生国际收支危机。在此基础上 ,本文以 90年代三次影响较大的国际收支危机为分析对象 ,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分析了国际收支危机发生传染的原因。分析的结果表明 ,经济基本面因素是国际收支危机传染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国际收支 危机 传染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吴涧生
论国民经济核算与国际收支核算之间的内在联系吴涧生ABSTRACTSNA(1993)andBalanceofpaymentsprovidethebasicinformationusedtoap-praiseandforecasttheperforman...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许加银
国际收支调节政策是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受一国外汇管理体制的影响。1994年、1995年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收支调节的机理。本文拟对新汇制下的国际收支调节政策做一浅述。一、新外汇体制的基本特征改革后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是有管理的市场外汇体制,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特征:1.人民币对各外国货币的汇率由国内外汇市场上的外国货币供求决定。改革前,我国实行的是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体制,只存在初级的、分散的外汇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管涛
随着市场化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建设加快,外汇市场运行的微观基础悄然改变,当前人民币汇率有升值压力而无升值预期,远期汇价主要反映本外币利差方向2014年上半年,随着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区间扩大,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再次呈现有进有出的振荡格局,国际收支自主性平衡能力进一步增强,市场化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人民币汇率形成市场化改革提速汇率双向波动的宏微观条件逐步具备。从宏观层面看,自2010年起经常项目顺差与GDP之比已降至国际认可的合理标准以内,2013年该比例为2%,2014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1.8%,同比回落0.7个百分点(见图1)。从微观层面看,资本流动对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春英
国际收支统计监测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为推进外汇领域改革开放、防范金融风险提供了大量坚实、可靠的数据支撑以及分析依据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下简称"外汇局")成立40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统计遵循国际标准、结合中国实际,完成了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到国际较先进水平的飞跃。目前,国际收支统计制度框架不断完善,数据透明度持续提高,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凤鸣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概念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以及国际电讯交通设施的日益现代化,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交易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生产和资本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国际化的趋势,国际间的其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往来也随之发展起来。这些往来必然导致国际间出现债权债务关系即国际借贷关系。国际借贷关系又必须在一定时期内进行清算结算,这就产生了国际结算。国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立彦,翟志宏
一、问题的提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国民收入核算、投入产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以及国际收支核算等所谓“五大核算”组成,它全面系统地描述一国宏观经济运行总貌。对于我国来说,国民经济核算工作正处在步入新轨道的初创时期,研究和明确国际收支与国民经济核算的衔接关系,有其现实意义。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树杰
近几年来 ,中国的货物进出口顺差不断减少 ,服务逆差日益加大 ,致使经常项目顺差急剧下降 ,国际收支的平衡和国际储备的增加在相当程度上靠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顺差来维持 ,这颇像美国国际收支的发展模式。本文经过深入分析中美两国国际收支的演变特点及其国内不同的社会经济背景 ,认为美国国际收支现有发展模式尚可维持 ,而中国不可效仿。
关键词:
中美国际收支 经常项目 资本和金融项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凌云 刘传哲 唐安宝
2005年汇率改革后,我国国际收支失衡并没有得到改善。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对人民币汇率与贸易差额、外汇储备和外债规模关联性的实证研究发现:"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调控能力有了显著提高;相关变量变动之所以与理论预期不一致,是因为影响国际收支的其它变量冲销了汇率的调控效果。从整体上看,人民币汇率传导机制仍存在阻滞,必须进行有效疏通,以保证充分发挥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具体措施为:改变人民币汇率僵化的浮动方式,增强其弹性,并力争其汇率保持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根据我国实情,对人民币实际汇率进行合理的调整;采取有力措施,有针对性的打击各类阻碍、干扰我国外汇市场健康发展的违法违规行为。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国际收支 汇率制度改革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军
国际收支理论是研究关于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及其调节机制的理论。早在三百年前,重商主义者就着重研究贸易收支问题。由于当时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基本上限于贸易项目,因此当时的国际收支即贸易收支。但是重商主义者的“贸易差额论”还不能说是严格意义上的国际收支理论。较为系统的国际收支理论产生于18世纪。1720年I·杰瓦伊斯首先对国际收支进行一般均衡分析。1752年,D·休谟在其《论贸易差额》一文中详尽论证了其著名的“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