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67)
2023(3450)
2022(3002)
2021(2805)
2020(2406)
2019(5900)
2018(5706)
2017(11128)
2016(5878)
2015(6040)
2014(5838)
2013(5948)
2012(5786)
2011(5358)
2010(5399)
2009(5109)
2008(5050)
2007(4553)
2006(4246)
2005(3997)
作者
(17575)
(14870)
(14847)
(14221)
(9418)
(7200)
(6647)
(5698)
(5573)
(5441)
(5187)
(4953)
(4873)
(4852)
(4791)
(4556)
(4409)
(4323)
(4288)
(4161)
(3971)
(3787)
(3611)
(3428)
(3309)
(3283)
(3278)
(3157)
(3153)
(2959)
学科
(28277)
经济(28262)
管理(14163)
(13301)
方法(10218)
(10050)
企业(10050)
数学(8960)
数学方法(8833)
地方(8296)
(7512)
中国(7058)
(6783)
(6265)
(5450)
结构(5213)
农业(5150)
地方经济(4950)
业经(4919)
(4658)
贸易(4654)
产业(4481)
(4467)
关系(4356)
(4264)
(4202)
金融(4200)
(3725)
银行(3707)
(3570)
机构
大学(84209)
学院(82455)
(35836)
经济(35212)
研究(34072)
管理(28356)
中国(24969)
理学(24390)
理学院(24011)
管理学(23344)
管理学院(23181)
科学(21415)
(18962)
(18236)
(17078)
研究所(16692)
(15905)
中心(14515)
业大(13512)
农业(13370)
(13068)
(12661)
财经(12587)
北京(12137)
(11679)
经济学(11665)
师范(11521)
(11401)
经济学院(10528)
(10327)
基金
项目(56881)
科学(44003)
基金(41651)
研究(39273)
(38093)
国家(37849)
科学基金(30940)
社会(25277)
社会科(24006)
社会科学(24000)
基金项目(21744)
(20948)
自然(20065)
自然科(19607)
自然科学(19599)
自然科学基金(19269)
(18321)
教育(17676)
资助(17567)
编号(14501)
重点(13523)
(12768)
(12765)
成果(12583)
国家社会(11104)
科研(11031)
(10919)
课题(10772)
教育部(10635)
计划(10626)
期刊
(40362)
经济(40362)
研究(26212)
中国(17192)
学报(16971)
(15684)
科学(15031)
大学(12760)
学学(12037)
(11988)
管理(11472)
农业(10380)
教育(8292)
(7256)
金融(7256)
经济研究(6989)
财经(6681)
技术(6633)
(5934)
(5850)
业经(5781)
问题(5575)
(4895)
业大(4618)
(4585)
世界(4467)
林业(4235)
国际(4169)
统计(4108)
技术经济(3976)
共检索到1292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胡令远  王高阳  
东亚是中国崛起的舞台,也是中国影响世界的前沿阵地,但东亚却面临着"巴尔干化"的危险。长期以来,东亚地区安全结构存在的问题之一,在于轮辐式双边主义的过剩,而积极合理的多边主义却相对匮乏。这就使得中日之间缺乏有利的安全环境,从而也使两国长期为历史问题所困,从未实现真正和彻底的和解。而来自欧洲国际关系史的经验,验证了多边主义的安全框架对实现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和解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东亚,无论是轮辐式双边主义,还是多边主义,相较于欧洲,都呈复杂形态。因此,在厘清它们的分际之后,我国应积极参与和推动东亚地区积极合理的多边主义,从而为中日两国早日实现真正的和解,提供一种所需的路径选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肖静  骆如九  宋雯  汤在祥  徐辰武  
【目的】探讨实际问题研究中的不完全数据聚类。【方法】利用相关变量的辅助信息,对缺失数据进行推估,确定其合理的替代值,从而构造出一个"完全"数据集。在此基础上以EM算法循环迭代,参数的估计值和缺失数据的替代值都将逐渐收敛,以相应的贝叶斯后验概率判别个体的归类,进而实现动态聚类。【结果】模拟研究表明,缺值替代法具有较好的收敛性,对有缺失的数据基本都可正确地聚类。【结论】Fisher的鸢尾花花类识别数据验证了缺值替代法的可行性,其聚类的准确性高于缺值删除法,基本接近完全数据聚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东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当前我国的课程编制从指导思想、目标设定、内容选择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都存在着一种文化性缺失,本文通过对这几个方面的分析,对当前我国课程编制现状进行了一定的批判与反思,并从社会学角度进行了相应的初步建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万江红  孙枭雄  
结合对我国中部地区花村的田野调查,对精准扶贫实践过程进行研究发现,村治主体公共权威的缺失是导致精准扶贫基层实践困境的重要原因。税费改革后,基层政府悬浮,吸纳式治理将村治主体引入既无体制支持又与村民关系松散的尴尬境地,使其公共权威无法确立,同时村治主体还需承担政策变动的消极后果,及扶贫建档立卡制给村治主体所带来的"三角压力";驻村干部对村治主体权力的短暂替代及村民对该种权力的"工具性"认同、利用,致使村治主体公共权威在精准扶贫实践中进一步缺失,以致出现贫民争贫闹访、村民怨气横生,农村基层治理困境进一步凸现。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晓燕  
2000年以来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中的"实践转向"逐渐渗透到国际关系学科中,形成了以北美学者为代表的"国际关系实践理论"。其核心观点是,世界政治不能被简单视为民族国家或国际组织之间的利益竞争或者交换,而是由基于共同的"背景性知识"而实施适当绩效行动的"实践共同体"组成。对"实践理性"的强调无疑是突破现有国际关系研究大多强调"国家理性"的理论局限的一种重要尝试。本文的研究表明,冷战后的东亚地区合作进程基本符合实践理论的解释:持续的地区合作实践、"在合作中"的背景性知识,以及形成中的实践共同体成为判断东亚地区合作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晓燕  
2000年以来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中的"实践转向"逐渐渗透到国际关系学科中,形成了以北美学者为代表的"国际关系实践理论"。其核心观点是,世界政治不能被简单视为民族国家或国际组织之间的利益竞争或者交换,而是由基于共同的"背景性知识"而实施适当绩效行动的"实践共同体"组成。对"实践理性"的强调无疑是突破现有国际关系研究大多强调"国家理性"的理论局限的一种重要尝试。本文的研究表明,冷战后的东亚地区合作进程基本符合实践理论的解释:持续的地区合作实践、"在合作中"的背景性知识,以及形成中的实践共同体成为判断东亚地区合作基于"实践理性"而非"国家理性"的三个突出特征。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曙光  
一、引言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随着地方经济权力的扩大和地方利益意识的增强,各个地方都把发展地区经济和增加地区收入作为主要任务和中心工作,地区经济的竞相发展和高速增长就成为中国经济运行和发展中一个具有特征性现象,东部沿海地区要追赶亚洲“四小龙”,提前进入小康;中西部地区要加快翻番,尽快摆脱落后状态。与此相适应,地区经济理论和地区经济研究也出现了初步繁荣的局面,在理论上和方法上都有不少进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虽然文章讨论的是地区经济差异,但却没有充分注意地区经济的特点以及地区经济比较和国际经济比较的区别和联系。2.虽然文章中心是讨论经济改革开始以后地区经济差异的变动趋势...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宋文飞  李国平  韩先锋  
中国虽然拥有稀土资源储量优势,但却没有定价权。本文在对稀土定价权缺失的现实根源进行探讨的基础上,重点阐释了稀土定价权缺失的理论机理,指出稀土定价权缺失问题的关键原因是稀土出口市场呈买方垄断市场结构特征。并进一步对解决稀土定价权缺失的渠道进行了探讨:指出政府可以通过征收环境税、提高稀土企业进入标准、规制稀土价格的措施提高稀土定价权;提出形成稀土出口市场"双寡头"结构的对策,获取金融定价权及加大稀土产品技术创新力度的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尹碧波  郭金兴  
本文着重从资本存量与收入流量均衡的角度,分析了长期经济增长中,功能性收入分配比例失衡的原因及其对有效需求结构的影响,从而试图构建一种解释功能性收入分配失调与有效需求结构失衡问题的新框架,并对此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华  许福敏  
本文作者从评述现有审计理论结构研究的主要观点入手 ,以审计环境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 ,构建了一套新的审计理论结构的基本框架 ,并就其基本架构中的审计理论结构要素进行论述 ;同时就审计理论结构研究新探索应注意的问题 ,提出了笔者自己的创见 ,以期为审计理论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江世勇  崔基哲  
用混沌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汇率的决定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许多研究表明:汇率存在混沌现象。本文尝试对此进行理论性解释:汇率系统属于一个耗散系统,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信息的非均匀交换和处理是汇率系统表现出非线性的直接诱因,混沌则是复杂非线性的潜在可能。外汇交易市场上的需求和供给则为汇率走向混沌提供了可能的路径。本文最后指出,由于大多数混沌对系统是有害的,因此,需要加强央行的干预与管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袁富华  
立足于Mitchell和Maddison的历史统计数据库,本文对发达国家增长因素进行了分析,阐释了以下事实,即197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减速,与生产率增长的减速密切相关,而生产率的减速是由于产业结构服务化这种系统性因素造成的。为此,本文提出了长期增长过程中"结构性加速"与"结构性减速"的观点。这种观点一方面系统化和清晰化了人们关于长期增长趋势的认识,另一方面在"结构性加速"向"结构性减速"过渡期间的经济问题也更容易得到解释和预测。未来几十年,中国经济结构的服务化趋势逐渐增强,"结构性加速"向"结构性减速"转换及相应问题将会凸显。相对于其他理论而言,这种观点对于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可...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伟  
论所得税计税基础结构──一种关于变化的解释张伟按照经济学的观点,经济发展基本特征是经济结构的转换。会计学的发展历史表明,会计学的诸多概念及其内容的变化也是一种内在结构的转换。本文试图用经济学上的这一观点论述所得税(本文主要论述企业所得税)计税基础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