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17)
- 2023(5243)
- 2022(4815)
- 2021(4385)
- 2020(4046)
- 2019(9782)
- 2018(9697)
- 2017(19102)
- 2016(10423)
- 2015(12124)
- 2014(12569)
- 2013(12627)
- 2012(12039)
- 2011(10927)
- 2010(11021)
- 2009(10379)
- 2008(10661)
- 2007(9799)
- 2006(8259)
- 2005(7372)
- 学科
- 济(48482)
- 经济(48444)
- 方法(26655)
- 管理(26499)
- 业(26237)
- 数学(23546)
- 数学方法(23356)
- 企(20445)
- 企业(20445)
- 贸(19751)
- 贸易(19744)
- 易(19147)
- 农(12728)
- 财(11474)
- 中国(10434)
- 地方(9656)
- 学(9601)
- 业经(8344)
- 出(8052)
- 农业(7833)
- 制(7565)
- 务(7220)
- 财务(7207)
- 财务管理(7185)
- 和(7089)
- 关系(6882)
- 理论(6692)
- 企业财务(6631)
- 银(6369)
- 银行(6347)
- 机构
- 大学(159540)
- 学院(158703)
- 济(70614)
- 经济(69248)
- 管理(59070)
- 研究(53778)
- 理学(50946)
- 理学院(50375)
- 管理学(49489)
- 管理学院(49197)
- 中国(39614)
- 京(33171)
- 科学(33031)
- 财(30235)
- 农(29775)
- 所(28225)
- 研究所(25696)
- 业大(25055)
- 中心(24927)
- 财经(24562)
- 农业(23933)
- 江(23897)
- 经济学(22430)
- 经(22119)
- 北京(20760)
- 经济学院(20646)
- 范(19806)
- 师范(19599)
- 院(18935)
- 州(18795)
- 基金
- 项目(102368)
- 科学(78703)
- 研究(73562)
- 基金(73450)
- 家(63965)
- 国家(63483)
- 科学基金(52775)
- 社会(45612)
- 社会科(43284)
- 社会科学(43268)
- 省(40046)
- 基金项目(38933)
- 自然(33930)
- 教育(33880)
- 划(33765)
- 自然科(33098)
- 自然科学(33084)
- 自然科学基金(32490)
- 资助(31129)
- 编号(30530)
- 成果(24770)
- 部(23368)
- 重点(23352)
- 发(22483)
- 创(20852)
- 课题(20625)
- 科研(20441)
- 教育部(19758)
- 创新(19616)
- 大学(19504)
共检索到2296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金华林 刘伟岩
中日两国双边贸易中各自的比较优势、互补性、竞争性和贸易模式的发展变化对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进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依次运用RCA指数和RTA指数、TII指数和C指数、TC指数和ESI指数、改进的Bergstrand指数和Brulhart指数对两国贸易中的上述4个方面进行分析。结论显示:在比较优势方面,中日存在差异、各有侧重;中日贸易表现出较为显著的贸易结合度和互补性,但也存在一定的竞争性;现阶段产业内贸易已经替代传统的产业间贸易升级为两国的主要贸易模式。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金华林 刘伟岩
中日两国双边贸易中各自的比较优势、互补性、竞争性和贸易模式的发展变化对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进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依次运用RCA指数和RTA指数、TII指数和C指数、TC指数和ESI指数、改进的Bergstrand指数和Brulhart指数对两国贸易中的上述4个方面进行分析。结论显示:在比较优势方面,中日存在差异、各有侧重;中日贸易表现出较为显著的贸易结合度和互补性,但也存在一定的竞争性;现阶段产业内贸易已经替代传统的产业间贸易升级为两国的主要贸易模式。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胡晓伟
举世公认,无论是从地理位置来讲,还是基于市场潜力来考虑,中国都应该成为日本产品的一个潜在大市场。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中日两国经济关系现状及两国的贸易发展规模与发展潜力相比极不相称:中国对日出口仅占日本进口总额的5.3%,日本对华出口仅占日本对外出口总额的3.1%。且双边贸易额仍呈下降趋势。据中方的统计数字,中日双边贸易额(含经香港的转口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已由1985年的30%锐降至1990年的15.1%。不仅如此,在历经十几年之后,日本对华投资规模也并未出现重大改观,与日本私营企业在亚洲地区的投资及其它国家在华投资规模相比,日本相形见绌。据统计,日本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董虹蔚 孔庆峰
随着全球价值链分工与贸易的发展,在增加值视角下重新测算与分析中美双边贸易的利益结构,对解释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应用双边/产业层面的贸易增加值核算方法,从前向生产联系和后向生产联系两个角度对中美双边贸易利益结构进行国家层面和产业层面的研究,并对中国增加值出口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主要结论有:增加值视角下的中美贸易顺差严重缩水,美方发布的贸易逆差数据严重失真;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落后于美国,导致贸易顺差在中国,但结构性收益在美国;中国服务业在中美贸易中的获利能力远不及制造业,2000—2014年中国主要的顺差产业未发生较大变化;参与全球价值链对我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增加值出口的影响不同,吸引外资对中国产业增加值出口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曾令明
本文使用1992—2016年2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从中日两国农产品贸易结合度、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情况以及比较优势和贸易互补性3个方面,深入剖析了中日农产品贸易特征以及成因。结果表明,第一,尽管受到两国政治关系的影响,中日农产品贸易增幅放缓,但是中日贸易结合度仍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第二,中日贸易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中国加工业技术水平与日本仍然有一定差距。第三,中国在鱼类,其他动物产品,食用蔬菜,咖啡,茶及饮料,肉、鱼制品,蔬菜,水果制品等8类农产品有显著的比较优势,且中日两国在鱼类、食用蔬菜等9类农产品有较强的贸易互补性。对此,本文提出从拓宽农产品出口市场、加大农产品科技投入力度、加强农产品的"国际标准化"、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等方面提升中国在农产品贸易中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魏泊宁
文章提出一种新的方法,将双边增加值贸易成本进行分解,在此基础上得到中国与41个贸易伙伴国2008~2014年的双边贸易便利化水平,并进一步测算了传统指标测算体系中各指标与双边贸易便利化水平的相关度.结果表明:加拿大、日本、印度尼西亚和美国与我国的双边贸易便利化水平较高,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卢森堡与我国的双边贸易便利化水平较低.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最低,但增速最快,有较大提升空间.为进一步提高与贸易伙伴国的双边贸易便利化水平,应努力提升最新技术的可获得性、减轻海关程序负担和优化基础设施建设.
关键词:
贸易成本 贸易便利化 增加值贸易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刘兆国
利用WIOD最新数据,对中日制造业双边贸易增加值进行分解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对日本出口中的国内增加值(DVA)比重明显高于日本制造业对中国出口中的DVA比重,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相对下游位置;中国低技术制造业主要对日本出口最终品,垂直专业化(VS)比重相对较低;中国中低技术制造业对日本出口中的中间品比重呈小幅下滑趋势,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间品出口国外增加值(FVA_INT)比重明显低于日本,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相对较低;中国高技术制造业更加依赖最终品出口,增加值出口(VAX_F)比重明显低于日本。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郭沛 吴云霞
本研究根据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从双边贸易总体、最终品和中间品贸易、不同行业贸易3个层面,对1995—2009年中日双边贸易中两国所使用的国内生产要素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附加值贸易的角度来看,虽然中日两国在双边贸易中所使用的资本、高技术劳动、中技术劳动和低技术劳动这4种国内生产要素的绝对数量不断增加,但中国对日出口的产品主要是由资本和低技术劳动来完成的,日本对华出口主要是由资本和中技术劳动这两种生产要素来完成的;日本对华出口所使用国内生产要素中高技术劳动占比相对中国对日出口所使用国内生产要素中高技术劳动占比要高,且这种情况在中日双边制造业贸易和最终品贸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说明...
关键词:
中国 日本 附加值贸易 生产要素 分解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廖东声 李曌坤 庄定鹏
RCEP的生效为中日双边贸易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根据2013—2022年SITC分类下的产品贸易数据,对中日双边贸易发展现状和贸易结构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运用动态递归GTAP模型模拟分析RCEP关税减让对双边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日双边贸易在样本期间呈波动增长态势,导致贸易逆差波动变化;两国贸易结构主要集中在机械、运输设备和杂项制品,表明两国在制造业和技术领域存在相互依存关系;贸易结构特征显示,中日双边贸易互补性大于竞争性,且以产业内贸易为主,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上。GTAP模型分析结果表明,RCEP的生效推动了中日贸易额增长,对两国宏观经济和社会福利产生显著影响;尽管中国在经济效应上的增幅较小,但中国对外贸易潜力更多体现在与其有更大贸易互补性的其他贸易成员国。
关键词:
RCEP 中日双边贸易 GTAP模型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天锋
本文分析了人民币汇率波动性及其对中国对日进出口的长短期影响。结果表明,中日实际收入水平的提高均增加双边贸易出口,但中国对日出口实际收入效应远大于日本对华出口实际收入效应。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及其波动性变化对中日双边进出口变动的贡献度相对较小。汇率制度改革对中日双边出口均起到推动作用,但中国对日出口所受推动作用远大于日本对华出口。因此,日本经济良好运行,人民币对日元汇率保持稳定,以及汇率制度改革均对中国促进对日出口,缩小贸易逆差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康成文
近年来中俄、日俄双边贸易稳定增长,但也面临着贸易竞争挑战。本文在分析中俄、日俄双边贸易的发展及现状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中俄、日俄双边贸易商品结构、贸易双方显示性贸易综合比较优势(RTA)以及贸易互补性(TCI)。结果表明,中俄、日俄双边贸易商品结构及RTA具有高度相似性,双边贸易互补性强、贸易潜力巨大,中日两国在对俄双边贸易中处于竞争关系,具有明显的贸易竞争性。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唐文琳 范祚军
本文认为,我国与东盟各国双边贸易快速发展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即双方在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生产能力等方面各有所长,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分工格局,在贸易商品结构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文章提出,发展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应针对其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资源结构、经济结构及经济技术水平,寻求合作领域;遵循经贸合作的双向性,积极吸引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同时鼓励企业走出国门到东盟国家投资办厂;建立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协调机制;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构筑产业梯度转移体系。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卓
对中美双边贸易收支不平衡现状的分析李卓(武汉大学经济学院)自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以来,两国间的经贸合作迅速发展。据统计,双边进出口总额已从1979年的24.5亿美元增加到了1995年的408.3亿美元;中美两国相互间的贸易地位也逐年上升,198...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黄睿
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对国际贸易会产生重要影响。对中国而言,美元价格上升,即美元升值,相对人民币即贬值,反之人民币升值。两种货币价格的差异会对中美贸易产生直接影响:美元贬值,中美贸易摩擦会得到一定缓解,但不利于中国产品出口,不利于中国国内产品发展,不利于中国国内投资;反之美元升值,贸易摩擦会进一步恶化,但有利于提升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有利于维护中国产品在国内的市场份额。
关键词:
美元 双边贸易 价格变化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继勇 王保双
作为全球第二、第三大经济体,中国和日本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经济依存度不断提高。自1972年中日建交以来,两国关系不断好转,中日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合作日益加强。但近年来由于领土、领海等争端,两国关系明显恶化。特别是2012年日本政府的"购岛"闹剧,极大地激发了中日之间的矛盾,并引发了广泛的民间抗议活动。本文就日本政府的"购岛"闹剧分析了该事件对中日双边贸易的影响,并提出了中国应对这一事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 日本 钓鱼岛 中日贸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