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86)
- 2023(15597)
- 2022(13352)
- 2021(12293)
- 2020(10504)
- 2019(23677)
- 2018(23526)
- 2017(45750)
- 2016(24803)
- 2015(27863)
- 2014(27526)
- 2013(27512)
- 2012(24936)
- 2011(22295)
- 2010(22332)
- 2009(21299)
- 2008(21249)
- 2007(18863)
- 2006(16771)
- 2005(15152)
- 学科
- 济(103203)
- 经济(103042)
- 业(98790)
- 管理(91133)
- 企(89120)
- 企业(89120)
- 方法(45502)
- 数学(35637)
- 数学方法(35253)
- 财(34196)
- 业经(32172)
- 农(31701)
- 务(24562)
- 财务(24492)
- 财务管理(24460)
- 中国(24224)
- 制(23942)
- 企业财务(23211)
- 农业(21868)
- 技术(20278)
- 理论(19693)
- 和(19286)
- 学(19038)
- 贸(17999)
- 贸易(17991)
- 体(17919)
- 划(17817)
- 地方(17789)
- 易(17492)
- 策(16541)
- 机构
- 学院(359982)
- 大学(358379)
- 管理(147945)
- 济(145739)
- 经济(142721)
- 理学(127546)
- 理学院(126243)
- 管理学(124455)
- 管理学院(123786)
- 研究(114297)
- 中国(87594)
- 京(76213)
- 财(70649)
- 科学(68467)
- 所(56641)
- 农(56584)
- 财经(55850)
- 江(53597)
- 业大(51763)
- 中心(51339)
- 研究所(50957)
- 经(50622)
- 北京(48002)
- 范(44504)
- 农业(44239)
- 师范(44130)
- 经济学(42812)
- 州(42802)
- 院(41476)
- 财经大学(41273)
- 基金
- 项目(238480)
- 科学(189009)
- 研究(178187)
- 基金(174004)
- 家(149500)
- 国家(148174)
- 科学基金(129249)
- 社会(113087)
- 社会科(107099)
- 社会科学(107072)
- 省(93134)
- 基金项目(92131)
- 自然(83339)
- 自然科(81393)
- 自然科学(81377)
- 教育(80676)
- 自然科学基金(79951)
- 划(76968)
- 编号(72906)
- 资助(71202)
- 成果(59003)
- 部(52872)
- 重点(52264)
- 创(51654)
- 发(50146)
- 课题(49303)
- 创新(47531)
- 制(47472)
- 国家社会(45977)
- 教育部(45789)
- 期刊
- 济(166299)
- 经济(166299)
- 研究(107884)
- 中国(66292)
- 管理(58622)
- 财(57797)
- 农(52872)
- 学报(51250)
- 科学(48951)
- 大学(39975)
- 学学(37704)
- 教育(37093)
- 农业(36637)
- 技术(31958)
- 融(31516)
- 金融(31516)
- 业经(29132)
- 财经(27715)
- 经济研究(25306)
- 经(23630)
- 问题(21423)
- 业(20733)
- 技术经济(18978)
- 现代(17918)
- 理论(17329)
- 财会(17321)
- 科技(17023)
- 商业(16706)
- 图书(16133)
- 版(16030)
共检索到5315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朕 周京奎 蔡礼辉
本文利用WWZ模型和最新WIOD数据,对中日印制造业四类行业出口贸易总额进行分解,对比分析了各类行业GVCs (全球价值链)分工和地位演变。研究表明:中日印制造业已深深嵌入到GVCs中,但中国仍以最终出口品为主,中间品出口占比较低;中日各类行业均表现为以后向参与GVCs为主,但其VS内部结构并不相同,中日之间仍有较大差距;相对于日本和印度,中国各行业在GVCs分工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印度在LT (低技术)行业发展迅速,2011-2014年间,其DVA增速、INT和FDC占比等指标已超越中国;报告期内,中国四类行业GVCs地位指数呈现为下降-上升趋势,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MLT (中低技术)行业的GVCs地位指数负向影响较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赖伟娟 钟姿华
文章通过构建中国、欧盟、美国、日本与世界其他国家投入产出的五国模型,将总出口分解成9部分,根据9部分产生的不同价值增值含义,用真实国内贸易增加值以及GVC地位指数对中国及其他三大经济体不同行业在GVC链上的分工地位及竞争力进行深入分析,同时考虑了各国贸易迂回情况,剖析四大经济体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特征。研究发现:中国以单环节参与为主,处于GVC链下游,但在技术密集型领域向上游移动趋势明显;日本以单环节参与为主,处于GVC链上游,在技术密集型领域占优;相比之下美国以多环节参与为主,主要处于GVC链上游,尤以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赖伟娟 钟姿华
文章通过构建中国、欧盟、美国、日本与世界其他国家投入产出的五国模型,将总出口分解成9部分,根据9部分产生的不同价值增值含义,用真实国内贸易增加值以及GVC地位指数对中国及其他三大经济体不同行业在GVC链上的分工地位及竞争力进行深入分析,同时考虑了各国贸易迂回情况,剖析四大经济体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特征。研究发现:中国以单环节参与为主,处于GVC链下游,但在技术密集型领域向上游移动趋势明显;日本以单环节参与为主,处于GVC链上游,在技术密集型领域占优;相比之下美国以多环节参与为主,主要处于GVC链上游,尤以高技术领域领先;欧盟以两头参与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生产出口。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唐铁球
本文突破现有研究多是从产业或产品层面评价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传统思路,采用兼顾出口与进口的净贸易指数,比较研究了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制造业22个细分行业进出口贸易结构及其在价值链中不同生产环节的竞争力。结果显示,传统的出口总量统计法高估了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存在出口与实际竞争力相背离的"统计假象"。在价值链环节,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价值链的低端环节,而零部件等高端环节存在较高的进口依赖度,呈现出明显的竞争劣势。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涛 赵晶 姜伟
基于WTO和OECD联合发布的附加值贸易数据,测算分析1995—2011年期间中国制造业整体及各部门的全球价值链地位和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数。结果显示:1995—200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V型变化,而2005—2011年呈现出倒L型的发展形态;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业GVC参与程度呈现逐步提高的趋势,但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下游地位。中国制造产业内技术水平不同的各部门在不同的全球价值链驱动模式下呈现一种"错配"状态,即技术水平越高的制造业部门具有较高的全球参与度,但在全球价值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唐铁球
本文突破现有研究多是从产业或产品层面评价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传统思路,采用兼顾出口与进口的净贸易指数,比较研究了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制造业22个细分行业进出口贸易结构及其在价值链中不同生产环节的竞争力。结果显示,传统的出口总量统计法高估了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存在出口与实际竞争力相背离的"统计假象"。在价值链环节,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价值链的低端环节,而零部件等高端环节存在较高的进口依赖度,呈现出明显的竞争劣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光锋 杨国才
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面临重构和调整,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被赋予新的内涵。文章从中间产品和增加值贸易视角,基于WIOD数据库和WWZ模型对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进行考察。结果表明:2008年以来,制造业国内增加值DVA和RDV比重上升,国外增加值FVA比重下降,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上多环节生产的能力不断提升;2004—2018年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度缓慢提升,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呈下降态势,但前向参与度上升,中间产品出口增加值占比提升;不同技术水平制造业在参与分工中价值链提升及产业结构优化方面存在异质性的影响。资源禀赋和生产环节技术密集度差异影响不同技术水平制造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的路径和地位;计算机光电设备、纺织服装等制造业前向垂直专业化(VS1)程度有所上升,从依靠进口中间产品逐步向生产中间产品出口国位置转化。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郑玉 王高凤 姜青克
基于贸易附加值核算框架,测算出19992011年间14个制造业细分行业内嵌的国内、国外服务附加值以衡量制造业国内、国外服务中间投入,并以此为依据采用FGLS估计国内外服务价值嵌入总额与嵌入结构对制造业价值链分工地位影响的差异性。研究发现:第一,从总体层面来看,国内服务价值嵌入总额对制造业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国外服务价值嵌入总额显示负向影响;国内现代服务价值嵌入对制造业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作用更加显著,但国外现代与传统服务价值嵌入均呈现负向影响。第二,从分样本层面来看,国内现代与传统服务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国良
文章选取2007—2021年中国上市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运用计量回归模型、调节效应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深入探究数字金融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金融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呈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且该曲线关系会受营销环境的调节,即良好的营销环境会使曲线形态收窄、拐点右移、整体水平提高。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数字金融既可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也可通过增加企业杠杆率降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进一步研究发现,营商环境的调节作用在高技术型、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倒U”型关系中更显著。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大鹏
文章选取48个国家和地区1997~2007年的出口、人均GDP数据计算了各国(地区)出口复杂度排名,并以此为依据对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进行了定量评估。结合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文章构建了一个包含四类产业截面的面板数据误差修正模型,定量测算了进口服务中间投入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中国供应商主导型、规模经济型、专业制造型和科技主导型等四类制造业出口复杂度的国际排名总体上较为靠后;从长期效应看,进口服务中间投入确实对我国出口复杂度具有积极影响,而且知识与技术需求量高的制造业所受的影响最为显著。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尹伟华
本文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通过构建后向和前向垂直专业化率及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较全面地分析了中日两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模式和地位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中国制造业出口中国内增加值占比低于同期日本,其获益能力相对较低。(2)中日两国制造业后向和前向垂直专业化率均呈上升趋势,其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不断加深。(3)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主要是以后向模式,而日本制造业主要是以前向模式。(4)中国制造业中国外增加值以最终产品为主,主要从事加工组装生产环节,而日本制造业中国外增加值以中间产品为主,专业化于关键零部件生产环节。(5)中日两国制造业主要是通过间接增加值出口实现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聂聆 李三妹
如何突破由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主导的国际分工体系,提升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是目前中国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制造业产品增加值的全球价值链分布,构建并计算了价值链高度指数,以此为依据剖析了我国在制造业产品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结论是:中国在资本、资源密集产品全球价值链的中端,分工地位显著提升;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分工地位有一定提升;在技术密集型产品全球价值链中的中低端,分工地位没有提升或提升很小。国内需求、人力资本和服务业投入等对分工地位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为此中国需要促进传统"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推进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由"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向"内需带动型"经...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尚涛
本文以电子和服装类产业为例分析了不同驱动机制价值链条中我国增加值贸易与国际分工地位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生产分割程度很高的电子和服装产业是我国最大的增加值贸易部门,但在增加值分解上存在差异:生产者驱动型的电子产业价值链中,增加值与总值贸易的背离更为显著,链条的境外成分与国内回流成分更高;国际分工地位的分析表明,二者都显示出很高的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但在购买者驱动的服装类部门,我国的国际分工地位更高且稳定,而生产者驱动的电子产业分工地位较低且不断下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鲁慧鑫 冯宗宪
利用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数据,分析数字贸易限制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数字贸易限制显著抑制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基础设施领域限制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消极影响最大,电子交易限制、知识产权限制以及其他限制次之,支付系统限制不显著;技术密集型行业和高技术行业受数字贸易壁垒的抑制效果最明显;扩展分析表明,随着制造业服务化和行业数字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受数字贸易限制的消极影响越突出。基于此,应适度放宽数字贸易限制,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
关键词:
数字贸易限制 制造业 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田毕飞 陈紫若
本文利用WIOD、《中国工业统计年鉴》等构成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联立方程模型实证研究了创业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研究表明,创业显著有利于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在进一步分析中,基于前向参与度与后向参与度的测算,再次证明创业有助于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增加值份额,从而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本文据此提出了激发企业家精神、有效构建创业网络、推动创业组织学习、倡导创业知识溢出等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