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32)
2023(18342)
2022(15326)
2021(13971)
2020(11855)
2019(26863)
2018(26732)
2017(51494)
2016(28205)
2015(31743)
2014(31698)
2013(31170)
2012(28567)
2011(25452)
2010(25638)
2009(24019)
2008(23958)
2007(21331)
2006(19128)
2005(17466)
作者
(82492)
(68641)
(68332)
(64880)
(44055)
(32698)
(30922)
(26696)
(26160)
(24717)
(23566)
(23466)
(22101)
(21974)
(21365)
(20904)
(20379)
(20354)
(19828)
(19748)
(17246)
(17076)
(16682)
(15847)
(15475)
(15338)
(15318)
(15300)
(13861)
(13595)
学科
(113176)
经济(112998)
(101000)
管理(95110)
(89174)
企业(89174)
方法(48495)
数学(38327)
数学方法(37872)
(36170)
(35236)
业经(34448)
中国(30791)
(27078)
(24912)
财务(24834)
财务管理(24798)
农业(24371)
(23846)
企业财务(23529)
地方(21574)
技术(21363)
理论(21338)
(20763)
(19791)
贸易(19777)
(19247)
(19174)
(18886)
(18285)
机构
大学(406582)
学院(406029)
管理(161076)
(160471)
经济(156876)
理学(138100)
理学院(136576)
研究(135001)
管理学(134346)
管理学院(133603)
中国(103411)
(87561)
科学(83812)
(78592)
(68593)
(68479)
(62594)
研究所(61957)
财经(61734)
中心(60726)
业大(60336)
(55989)
北京(55111)
农业(53719)
(52905)
师范(52415)
(49741)
(49088)
经济学(47642)
财经大学(45611)
基金
项目(271311)
科学(214234)
研究(199380)
基金(197314)
(171783)
国家(170295)
科学基金(146805)
社会(125913)
社会科(119161)
社会科学(119129)
(105846)
基金项目(104605)
自然(95277)
自然科(93063)
自然科学(93041)
自然科学基金(91404)
教育(90298)
(88786)
编号(81363)
资助(79990)
成果(66861)
重点(60788)
(59397)
(57722)
(57586)
课题(55776)
创新(53375)
(51712)
科研(51712)
国家社会(51652)
期刊
(184349)
经济(184349)
研究(121336)
中国(79890)
学报(63802)
(63642)
管理(62815)
(62672)
科学(59521)
大学(48646)
学学(45582)
教育(43638)
农业(43571)
(36606)
金融(36606)
技术(35028)
业经(31317)
财经(30452)
经济研究(28012)
(26025)
(24365)
问题(24160)
图书(22731)
技术经济(20462)
现代(19630)
(19401)
理论(19238)
科技(19227)
商业(17912)
财会(17662)
共检索到6094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王厚双  盛新宇  
中日两国制造业服务化过程中既存在着共性特征,又有显著差别。样本期内的共性可总结为3点:中日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均有所下降,产业结构、服务化类型结构明显相似,同时国内服务化水平显著高于进口服务化水平。差异性也体现为3个方面:第一,无论是整体还是细分行业,日本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均要显著高于中国,但两国服务化水平差距正逐步缩小;第二,日本服务化水平领先的行业相对较为稳定,进口服务化相对国内服务化的程度也要略高于中国;第三,中国服务化发展虽然在总体上落后于日本,但在部分类型的服务化领域,少数行业的服务化水平已实现超越。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玲  
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是实现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的重要路径。利用非竞争性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和投入产出表测度长江经济带11省份制造业服务化率以及细分制造业国内服务化率、进口服务化率,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下游区域与中上游区域相比不仅没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反而表现出比较劣势。其具体特征表现为:长江经济带下游区域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化,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化比较优势突出;中游区域制造业批发零售服务化比较优势突出;上游区域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服务化,金融服务化,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化比较优势突出。制造业进口服务化率总体较低,主要仍以制造业国内服务化为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可云  仲艾芬  
结对集聚是产业空间集聚的重要现象之一。文章应用并改进机器学习方法,测度了中国城市的制造业结对集聚指数,从时序变化、空间格局方面分析结对集聚特征。研究表明:(1)制造业结对集聚指数整体上呈现出“U”型分布特征。(2)2013年劳动与劳动、劳动与资本、劳动与技术密集型产业显著结对集聚组合明显上升。(3)中国四大区域板块中,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结对集聚指数低于劳动、资本密集型产业。(4)2013年城市产业空间网络呈现出一定的“核心—边缘”特征。最后,提出了加强产业链的整体规划与布局、进一步提升制造业集聚水平、引导城市制造业差异化发展等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方梓旭  戴志敏  
采用熵权法测度2015—2020年中国30个省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采用泰尔指数和莫兰指数分析区域差异和空间集聚特征。研究发现:(1)整体上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长期向好态势,但依旧不高;分维度来看,增长规模和产品质量处于较低水平,且呈波动下降趋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两化融合、创新驱动、开放发展呈不断上升态势,而绿色发展则呈波动上升趋势;从区域分析来看,东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稳步向上态势,中部总体呈不断上升状态,西部呈上升态势,但增速较慢,东北则出现停滞。(2)区域间差距在不断扩大,直接原因是地区内差异的不断增加,间接原因则是区域划分方式不同和产业转移。(3)各省市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但其空间集聚性在不断减弱,未来中西部地区需充分挖掘资源禀赋优势,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东部地区则需进一步强化对外协同作用,引导内陆省份有序发展。本文研究进一步深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系统展示高质量导向下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为完善中国制造业发展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丹  郭美娜  
当前,服务化已经成为制造业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有效方式。该文以上海制造业中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其服务化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虽然上海制造企业的服务化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但是大多数仍然处于服务化的初级或中级阶段;企业的规模、成立年限和所有制性质是影响制造业企业服务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服务化程度高的制造业企业明显具有规模大、成立时间长和国家所有的特点;制造业企业服务化程度与企业的盈利能力呈负相关关系、与企业的运营能力呈正相关关系、与企业的增长能力和偿债能力呈U型关系。比较而言,上海大型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化"特性"突出,基本符合国外实证研究的假设,但是最终的实证结果却与国外实证研究的结果不符。上述研...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曾玲玲  肖雅南  
“智能制造”是我国的发展战略之一,能有效推动我国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企业投资效率的高低影响其财务状况与经营业绩的好坏,提高企业投资效率对企业自身的良好运营及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5~2020年105家智能制造试点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智能化水平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上我国智能化水平不断上升;区域分布上东部地区智能化水平较高,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地区依次降低;(2)企业投资效率呈现整体上升趋势,投资过度情况呈增长态势,投资不足情况基本呈下降趋势;东部和东北地区的样本企业更多表现为投资过度,而在中西部地区多为投资不足;(3)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智能化水平对企业投资效率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在东部地区,企业的智能化水平与企业非效率投资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当样本企业为国有企业时,智能化水平对企业非效率投资有抑制作用;非国有制造业试点企业的智能化水平也能有效避免出现非效率投资的情况。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綦良群  王金石  崔月莹  高文鞠  
依据GERT模型,从价值流动视角揭示国民经济系统整体视域下中国装备制造业与其它产业间价值增值量的变化规律及价值流动网络结构。依据产业间价值流动的价值增值乘数和价值平均转移次数等参数,构建中国装备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和产出服务化水平指标并加以测度。结果表明,2002—2018年间,中国装备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水平整体高于产出服务化水平,装备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水平整体上呈轻微上升趋势,装备制造业产出服务化水平自2012年以后呈现上升发展趋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玲  李悦晴  
在城市群视域下,科学准确测度中国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双向共聚及结构特征,探索两业共聚的发展方向与治理机制,是两业融合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利用天眼查获取中国19个城市群的物流业与制造业全部企业的微观地理信息,引入图像检索领域的推土机距离(EMD)结合改进的Sinkhorn算法,运用蒙特卡洛模拟获取模拟产业集,构建不同方向的产业共聚指数,测度中国物流业与制造业31个二位数行业间的双向共聚水平,并分析其总体特征、行业特征和区域特征。研究表明:中国物流业与制造业双向共聚现象较为显著,制造业向物流业方向集聚趋势更强;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与物流产业的共聚水平明显高于资源、劳动密集型产业,双向共聚呈现行业差异性;中西部及东北地区两业共聚的显著性主要存在于制造业向物流业方向。为此,应统筹空间规划,加强两业协同布局;强化适配协同,提高两业共聚的质量与效率;打破行政壁垒,构建两业共聚的城市群治理机制;深化两业共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其伦  
文章基于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Dagum基尼系数、收敛模型等方法对制造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发展水平的演变格局与收敛性特征展开深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发展水平在东、中、西部地区持续提升,东部地区的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从地区差异来看,中国制造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发展水平的差异在东、中、西部地区均呈现不断缩小的态势,且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从空间相关性来看,中国制造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发展水平存在空间集聚现象,整体经历了由弱变强的过程。从收敛性特征来看,东、中、西部地区制造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发展水平均存在β收敛和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特征。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阳立高  许调蓉  韩峰  
基于耦合协调理论,运用指标体系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容量耦合系数模型,依据2011—2018年中国城市数据,测度数字经济和制造业融合发展指数,综合采用泰尔指数、协方差模型,揭示其变化规律、区域差异、偏离状况。结果显示,中国数字经济与制造业尚处于中度融合阶段,依然具有较大融合发展空间;数字经济和制造业融合发展水平由东向西、由高等级城市向低等级城市依次递减,且区域内差异大于区域间差异;二者融合度与城市规模呈现正向偏离趋势,随城市规模扩大而不断提升。鉴于此,需完善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城市规模高质量扩张和经济发展水平高效提升。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晓艳  
全球制造业发展的最新趋势是服务化转型。随着制造与服务融合程度的日益增强,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加大服务中间投入,对提升制造业生产效率、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发展逐步迈上新台阶,但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水平总体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从细分服务业投入结构看,高端生产性服务发展较为滞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投入水平较低。随着新一轮产业科技革命的到来,智能制造已成为全球制造业投入服务化的新浪潮。应充分发挥服务投入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用数字化转型赋能制造业发展,发挥细分服务业不同特性,为两业深度融合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念利  包雅楠  
数字服务已经广泛且深刻地融入传统制造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本文基于2005—201 8年42个经济体1 7个制造业行业数据,就经济体数字服务市场开放对其制造业服务化水平的影响展开经验研究。结果发现,数字服务市场开放可通过“配置效应”“研发创新效应”和“低技能劳动要素替代效应”显著促进制造业服务化水平的提升,并且数字服务市场开放对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分样本回归可得,数字服务市场开放对提升制造业行业专业服务化、通信服务化和金融服务化水平均有促进作用;与高收入国家相比,中低收入国家的数字服务市场开放所带来的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提升作用更加显著。制造业行业所处价值链位置越高,数字服务市场开放对该行业服务化水平的促进作用越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伟  李航宇  张婷  
文章从抵抗能力、恢复能力、演化能力和政府力量4个层面构建产业链韧性测度指标体系,并基于动态组合赋权—TOPSIS方法构建了产业链韧性测度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上市公司数据测度了2011—2020年中国总体以及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14条制造业产业链的韧性水平,并采用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以及σ收敛法分析了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空间差异以及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中国各制造业产业链的韧性水平、驱动因素和薄弱环节方面均存在差异,其中能源、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以及金属制品产业链的韧性比较大,而纺织服装服饰、造纸及文教体育用品以及其他制造业产业链的韧性较小。(2)按照产业链韧性的时序变化可以将中国制造业产业链划分为波动向好型、波动回转型和波动下滑型3种类型,多数制造业产业链在稳定中向好发展。(3)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呈现明显的时空分异特征。东部、西部的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均有上升趋势,中部地区有下降趋势。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区域间差距有扩大趋势。为增强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缓解地区差距,文章提出了固链、强链以及推动地区间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吴安波  
本文利用樊福卓(2007)构造的地区专业化系数,分别从地域维度和行业维度对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和18个制造行业在1988~2006年间的区域专业化系数进行了测度,并分析了其演进特征和变动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从行业层面上说,我国制造业区域专业化水平总体上呈逐年递增的态势,从区域层面上说,各省份间制造业的结构差异性逐渐增强,即专业化分工进一步加强。中西部地区的省份行业分工水平和专业化进程在我国各地区中增速加快,沿海省份则增速放缓。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鲍晓华  张莉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表和贸易数据,以离岸外移指标和垂直专业化指标度量了我国1987-2006年间制造业的整体外包水平,并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就其行业特征和国别特征进行了指标分解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外包水平在过去20年间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各行业部门对我国外包总水平提高的贡献率是有差异的;资本密集型(包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外包水平增长要快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此外,我国对各贸易伙伴国的外包份额也有差异,外包活动更多集中于我国主要的进口贸易伙伴国。上述研究结论对我国提升外包水平和结构,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具有启示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