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36)
- 2023(7972)
- 2022(6417)
- 2021(5928)
- 2020(4927)
- 2019(11247)
- 2018(11190)
- 2017(19876)
- 2016(11532)
- 2015(13298)
- 2014(13529)
- 2013(13145)
- 2012(12335)
- 2011(11309)
- 2010(11358)
- 2009(10897)
- 2008(10830)
- 2007(9589)
- 2006(8960)
- 2005(8637)
- 学科
- 济(46761)
- 经济(46703)
- 管理(30250)
- 业(29131)
- 企(23258)
- 企业(23258)
- 中国(17315)
- 方法(16534)
- 农(14514)
- 数学(13764)
- 数学方法(13578)
- 学(12509)
- 财(11535)
- 业经(11493)
- 制(10871)
- 地方(10627)
- 农业(9529)
- 贸(8724)
- 贸易(8715)
- 银(8706)
- 银行(8671)
- 易(8411)
- 行(8362)
- 融(8181)
- 金融(8180)
- 理论(7678)
- 发(7623)
- 体(7547)
- 和(7112)
- 教育(7044)
- 机构
- 大学(164679)
- 学院(161179)
- 研究(67143)
- 济(63668)
- 经济(62121)
- 管理(54977)
- 中国(51650)
- 理学(45734)
- 理学院(45081)
- 管理学(43990)
- 管理学院(43730)
- 科学(42381)
- 京(37685)
- 所(36629)
- 农(35694)
- 研究所(33207)
- 财(30673)
- 中心(30416)
- 农业(28239)
- 江(27772)
- 业大(26334)
- 北京(24530)
- 院(24282)
- 范(23745)
- 师范(23401)
- 财经(22940)
- 省(22638)
- 州(21903)
- 经(20865)
- 科学院(20082)
- 基金
- 项目(104004)
- 科学(80252)
- 基金(74096)
- 研究(72779)
- 家(67674)
- 国家(67051)
- 科学基金(54658)
- 社会(44713)
- 社会科(42045)
- 社会科学(42033)
- 省(40071)
- 基金项目(37923)
- 自然(36386)
- 自然科(35553)
- 自然科学(35537)
- 划(35510)
- 自然科学基金(34955)
- 教育(33964)
- 资助(30692)
- 编号(28899)
- 成果(25355)
- 重点(24792)
- 发(23104)
- 部(22802)
- 课题(21895)
- 创(21030)
- 计划(20450)
- 科研(20185)
- 创新(19726)
- 教育部(18698)
共检索到2746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金熙德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孙尚清
中日邦交正常化已经走过了20年的路程。20年来,中日关系在两国人民和政府的努力下,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和可喜的成果。这是值得我们衷心祝贺的。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日益频繁密切,两国政府和民间团体、企事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黄大慧
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政治过程,是一个显示日本对外政策与国内政治相互关系的典型事例。在这一过程中,包括公明党在内的日本各在野党发挥了非常重要的独特的“补充外交”作用。特别是公明党领导人竹入义胜等非政府人士的访华,为日本政府摸清中方意图、沟通两国领导人之间的看法、形成复交文件等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当然,中国政府也充分认识到日本在野党在日本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积极开展对日本在野党的工作,从而推动日本执政党转变对华政策。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郑鸿业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今年又迎来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第20个年头.20年来中日两国的友好关系及经济贸易、科学技术、文化交流等各个领域的合作关系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我们高兴地看到,中日友好已深入人心,两国的经贸合作已取得显著的成绩并给双方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实现邦交正常化的当年——1972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鼎咏
历史回顾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军国主义给亚洲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也把日本人民投入战火。战后初期,展现在日本人民面前的是一片战争的废墟。经过40多年的发展,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在世界资本实力分配中,商品市场占有份额中,和美国,西欧成三足鼎立,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一雄。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本善 丁英顺
20年前中日两国间能够实现邦交正常化,是由于执行毛主席、周总理的正确的对日政策,中日两国有关人士长期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这也是顺应历史潮流的田中内阁所建树的一大历史功绩。其中,当时的外务大臣大平正芳先生所作的贡献,是永远值得纪念的。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任文侠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在中日关系不断发展的20年中,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的各项事业也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的前身是分散在各系的4个日本研究室,这些研究室是1964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日本研究室成立后,虽然做了一些组建工作,但因当时中日邦交尚未恢复,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高兰
2016年G20中日首脑会谈,是自2014年以来第三次中日首脑会谈,为改善中日关系提供了新的机遇,习主席主张的"命运共同体"思想成为G20后中日关系发展的重要指导理念。自2013年3月以来,习主席对"命运共同体"思想不断阐释,希望为国际公平公正秩序构建新的蓝图。命运共同体,超越了冷战中大国争夺主导权的思维,是关于国际秩序的新主张,对中日关系的顶层设计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今后,中国与日本应以"命运共同体"为顶层设计的指导思想,努力使中日关系重新回到"再正常化"发展的轨道,并与东亚各国一起增进共识,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高兰
2016年G20中日首脑会谈,是自2014年以来第三次中日首脑会谈,为改善中日关系提供了新的机遇,习主席主张的"命运共同体"思想成为G20后中日关系发展的重要指导理念。自2013年3月以来,习主席对"命运共同体"思想不断阐释,希望为国际公平公正秩序构建新的蓝图。命运共同体,超越了冷战中大国争夺主导权的思维,是关于国际秩序的新主张,对中日关系的顶层设计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今后,中国与日本应以"命运共同体"为顶层设计的指导思想,努力使中日关系重新回到"再正常化"发展的轨道,并与东亚各国一起增进共识,共建亚洲命运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胜今 衣保中 赵玉洁 陈景彦 沈海涛 巴殿君 沈和 许佳 张佳睿
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纪念这一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更好地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吉林大学、吉林省档案馆共同主办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25所大学及研究机构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会,与会人员就"中日关系的历史与未来"和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历史问题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研讨,发表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我们从具有代表性的6篇会议论文中节选了一些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对抗日战争史与日本侵华史研究的时代价值、日本侵华罪证、日本历史认识、安倍谈话的实质、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势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于推进有关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翟新
作为日本阁僚级的保守政治家,田川诚一在中日复交前积极主张对华友好,为两国经济文化交流活动的深入展开尤其是备忘录贸易体制的维系身体力行,对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田川在对华关系问题上的所有行为的主要精神基础则建立于中国之于日本国家利益的增进具有重大意义这一认识之上,也正是这个基于现实政治需要的对华观,从根本上规定了田川对华认识及其实践的特质。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高宏久
冷战后中日关系的冷淡甚至紧张有客观的结构性因素和民族心理文化因素。就中方来说 ,基于“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基本原则 ,为实现和平崛起这个根本利益 ,有必要通过营造中日利益共同体来化解中日分歧和矛盾。
关键词:
中日关系 战略选择 利益共同体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沱生
2012年秋钓鱼岛争端的激化在中日间引发了一场严重的安全危机,中日两国一度走到了军事冲突的边缘。2014年底,经过艰苦努力,中日双方达成四点原则共识,两国关系走出最危险的阶段,开始趋向稳定与改善。然而,中日关系仍然存在重大分歧并面临新的挑战。只有进一步落实四点原则共识,切实管理好两国的海上争端、历史摩擦,继续恢复与加强对话交流和尽力开展一切可能的合作,中日关系才有望逐步恢复正常状态,重新走上构建战略互惠新型关系的正确道路。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胡国财
着眼于21世纪的高起点———中日经贸关系25周年回顾和展望外经贸部亚洲司司长胡国财1997年正值两国恢复邦交25周年。25年来,两国经贸关系虽然时而受到种种问题的困扰,但是友好与合作始终是主流。两国经贸往来日趋密切,日本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是日...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江永
2012年12月安倍晋三再度执政后,手中握有改善中日关系的机会,但在日本政治右倾化抬头背景下,其对华政策仍可能受到日本右翼和鹰派的影响。安倍内阁企图通过加强日美同盟,在中国周边开展所谓"价值观外交",构建针对中国的战略格局,在钓鱼岛问题上迫使中方让步。安倍最大政治目标是修改日本宪法,为日本对外使用军事力量铺路。近期在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的同时,也会谋求缓解紧张关系,防止局势失控。若2013年7月自民党在参议院选举中获胜,很可能推动修改日本宪法。中日关系将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前景不容乐观。2013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5周年。中日双方信守条约,妥善处理钓鱼岛争议,对未来的中日关系和东亚和平稳定是至关重要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