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85)
2023(4668)
2022(4356)
2021(3993)
2020(3764)
2019(9053)
2018(9019)
2017(18206)
2016(10151)
2015(11758)
2014(12207)
2013(12394)
2012(11731)
2011(10743)
2010(10880)
2009(10321)
2008(10513)
2007(9683)
2006(8217)
2005(7253)
作者
(31221)
(26547)
(26338)
(25192)
(16559)
(12730)
(12231)
(10549)
(9760)
(9370)
(8831)
(8744)
(8568)
(8371)
(8306)
(8269)
(8165)
(7768)
(7641)
(7549)
(6698)
(6537)
(6521)
(6111)
(5973)
(5943)
(5909)
(5825)
(5398)
(5352)
学科
(47627)
经济(47584)
(28804)
管理(28677)
方法(26004)
数学(23427)
数学方法(23261)
(23102)
企业(23102)
(12427)
(12044)
中国(10509)
(9944)
(9593)
贸易(9593)
(9277)
地方(9038)
业经(8203)
农业(8067)
(7932)
(7467)
财务(7454)
财务管理(7430)
(7209)
企业财务(7015)
(6444)
银行(6420)
理论(6301)
(6240)
金融(6238)
机构
大学(156726)
学院(154828)
(64946)
经济(63569)
管理(59614)
理学(51781)
研究(51449)
理学院(51170)
管理学(50227)
管理学院(49954)
中国(38421)
科学(32740)
(32679)
(29404)
(29055)
(27406)
研究所(25041)
业大(25021)
中心(23911)
财经(23521)
农业(23516)
(23399)
(21219)
北京(20512)
经济学(20273)
(20169)
师范(19979)
经济学院(18525)
(18465)
(17737)
基金
项目(100327)
科学(77925)
基金(72391)
研究(71235)
(63089)
国家(62574)
科学基金(52654)
社会(44395)
社会科(41991)
社会科学(41974)
(39316)
基金项目(39010)
自然(34707)
自然科(33893)
自然科学(33880)
教育(33481)
(33323)
自然科学基金(33290)
资助(30325)
编号(29311)
成果(24080)
(22949)
重点(22660)
(21421)
(20363)
课题(19919)
科研(19805)
教育部(19420)
创新(19029)
大学(18962)
期刊
(68786)
经济(68786)
研究(42147)
中国(26955)
学报(26020)
(25835)
(23401)
科学(23217)
管理(19053)
大学(18883)
学学(17851)
农业(17045)
教育(13800)
技术(13063)
(12573)
金融(12573)
财经(11819)
业经(11228)
经济研究(10958)
(10071)
问题(9843)
(9454)
技术经济(8678)
统计(8354)
商业(8067)
(8046)
理论(7974)
(7947)
(7478)
实践(7244)
共检索到2209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小珊  
中日关系走向低迷由来已久,"参拜靖国神社"成为各方注目的焦点。本文仅从历史和地缘政治两个角度对这一问题的形成进行探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池元吉  
中日建交25年来,两国关系特别是经贸关系得到了长足发展,体现了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但近年来在两国以友好合作为主流的关系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噪音,出现了政治关系紧张、经济关系扩大的不对称现象。这是日本右翼势力抬头所致。但一国的国际战略和政策,不可能以某一集团利益为转移,而是以国家的基本利益为基础,以国与国之间的战略需求为根据。中日两国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相互战略需求,“中国威胁论”将不攻自破,从长远来看,两国关系虽还可能出现某些摩擦和挫折,但和平、友好、合作将成为主流,发展中日间的经济、文化关系的总趋势不会逆转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周泳宏  王璐  
国际政治冲突对经济的影响,一直以来都是学者关注的重点。近年以来,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冲突时有发生,但国内的实证分析较少。本研究以中日关系为例,选取钓鱼岛争端和靖国神社参拜等事件,研究政治冲突对贸易的影响。基本识别、双重差分及配对分析表明,中日间政治冲突对日本向中国的出口造成负面影响,而短期效应相对显著。具体而言,在冲突发生后第一个月,日本出口中国商品额的增长幅度是同期日本出口美国和韩国、以及除中国以外世界其他地区的80%到90%左右。本文所揭示的政治冲突短期效应意味着紧密的经贸关系可以一定程度缓解政治冲突的影响,也说明中国消费者对日本品牌有较高的忠诚度。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贾超为  
国际形势的新发展、中日友好合作客观基础及政治基础的大转换和日对华认识的新变化等 ,都使中日关系进入一个复杂多变的转换期。日本政府确立了“重建信赖关系、坚持全面经济援助、开展外交合作、构筑安保体系”的对华新方针。中日关系将呈现出“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大稳小变”的发展格局。而实现政治军事大国战略后的日本将如何调整对华政策 ,将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重大课题。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胜今  衣保中  赵玉洁  陈景彦  沈海涛  巴殿君  沈和  许佳  张佳睿  
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纪念这一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更好地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吉林大学、吉林省档案馆共同主办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25所大学及研究机构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会,与会人员就"中日关系的历史与未来"和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历史问题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研讨,发表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我们从具有代表性的6篇会议论文中节选了一些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对抗日战争史与日本侵华史研究的时代价值、日本侵华罪证、日本历史认识、安倍谈话的实质、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势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于推进有关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郑毅  
从吉田内阁的对外政策看战后中日关系封冻的原因吉林师范学院历史系郑毅二战结束以后至1972年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中日关系封冻长达20年。本文力图通过对前日本首相吉田茂的外交思想和其内阁对外政策的分析,探讨战后中日关系封冻的根源。一、“中国通”的经历与“...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谢晓光  岳鹏  
中国的国际吸引力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发展,然而近年来却面对中日关系恶化的考验。通过界定国际吸引力构成要素的衡量指标,对2000~2011年中日关系及中国国际吸引力备个构成要素和总体吸引力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中日关系下降不仅不会对中国国际吸引力构成要素及总体吸引力造成负面影响,反而使更多外国游客选择到中国旅游。而影响中国国际吸引力的真正要素主要集中在经济方面,即外商直接投资和中国商品的对外出口,外国游客来华旅游人数的变化则对中国国际吸引力的影响极小。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莉  
大平正芳是日本著名政治家,他从少年时代起即对中国怀有友好感情,步入政界后敢于正视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并以政治家所特有的敏锐眼光为时代潮流而动,谱写了当代中日关系的友好诗篇。从其为两国关系解冻到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从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到推动两国关系向更广阔的领域迈进,大平与当代中日关系的发展息息相关,功绩卓越。大平以不懈追求中日友好的精神风范,向世人展示了人类对和平与友谊的无尽向往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冯瑞云  
二战结束后,美国为了实现其全球战略,把日本纳入到其战略体系之中,因此美日两国形成了独具特点的紧密关系:占领时期,美国政府通过其占领军操纵和主持日本的外交政策;日本获得独立后,又通过与日本政府签订《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结成军事同盟,在对外政策上由美国主导,日本顺从。这种密切的美日关系对中日关系产生重要的制约和影响作用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鲁义  
当前中日关系中的几个问题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鲁义中日两国自1972年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20多年间,两国关系发展很快。两国领导人经常互访;中国共产党与日本主要政党建立了交流关系;从80年代起中日双方设置了政府成员会议、副外长定期会议、民间人士会议和21...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高宏久  
冷战后中日关系的冷淡甚至紧张有客观的结构性因素和民族心理文化因素。就中方来说 ,基于“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基本原则 ,为实现和平崛起这个根本利益 ,有必要通过营造中日利益共同体来化解中日分歧和矛盾。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家福  
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渊远流长。中经众所周知的篇章,两国人民终于迎来了友好的续篇。现在,人们的最好纪念,就是反思过去以期明智、审视现实以达清醒、前瞻未来以求远见,从过去与现实的互激中展望未来。历史令人明智。军事战充斥了漫长的文明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推进到了战争的高峰期。世世代代的侵略者都在讴歌不义之战,然而,严酷的结局却是,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邹钧  
一从80年代中期起,特别是1989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形势经历了战后以来重大的变化。当今世界进入了由苏美两极式格局向多极化格局的趋势发展,处于新旧格局转变的过渡时期。所谓世界格局,就是基于重要国家和重要国家集团间的力量对比和力量组合而促成的国际社会的基本结构和形式。在世界新旧格局转变的过程中,多极化趋势发展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邹钧  
再论新形势下的中日关系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邹钧进人90年代以来,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在1992年发表的《新国际形势与中日关系》一文,对国际形势变化的内容和特点已做了具体的阐述。目前,国际社会虽然不会爆发核战争或世界规模的常规战争,但仍遭受更多更经常...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徐万胜  栗硕  
自21世纪以来,日本逐渐将防御重点由东北转向西南,其中明显带有防范与遏制中国的战略意图。通过调整防卫体制与深化日美同盟,日本正在形成事实上的"西南防御"战略。2010年版《防卫计划大纲》的出台更进一步推动了其强化"西南防御"的战略部署。日本构筑"西南防御"体系的行为,严重削弱了中日两国间的战略互信基础,并对中日关系的发展造成了阻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