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20)
2023(5832)
2022(5037)
2021(4978)
2020(4201)
2019(9870)
2018(9686)
2017(18544)
2016(9935)
2015(11651)
2014(11355)
2013(11507)
2012(10891)
2011(10129)
2010(10077)
2009(9345)
2008(9395)
2007(8326)
2006(7450)
2005(6875)
作者
(28108)
(23872)
(23530)
(22704)
(15397)
(11347)
(10798)
(9428)
(9100)
(8456)
(8317)
(7910)
(7806)
(7773)
(7684)
(7236)
(7092)
(6791)
(6750)
(6738)
(6169)
(5815)
(5779)
(5361)
(5335)
(5303)
(5288)
(5059)
(4902)
(4783)
学科
(47301)
经济(47260)
(29158)
管理(28455)
(23867)
企业(23867)
方法(21186)
数学(18899)
数学方法(18785)
中国(16309)
(12655)
贸易(12647)
(12425)
(11721)
(9765)
(9302)
业经(8889)
(7859)
关系(7853)
银行(7849)
(7808)
地方(7678)
(7662)
农业(7462)
(7393)
(7032)
(6890)
金融(6889)
(6639)
环境(6512)
机构
大学(150599)
学院(148073)
(72018)
经济(70888)
研究(57641)
管理(56378)
理学(48556)
理学院(47957)
管理学(47371)
管理学院(47073)
中国(44725)
(32605)
科学(31670)
(30428)
(29354)
研究所(26849)
财经(24922)
中心(24115)
经济学(23271)
(22940)
(22067)
北京(21486)
经济学院(20860)
(20366)
(20145)
(19335)
师范(19199)
财经大学(18694)
业大(18282)
科学院(17782)
基金
项目(95424)
科学(76429)
基金(72183)
研究(70604)
(63312)
国家(62824)
科学基金(53073)
社会(47642)
社会科(45307)
社会科学(45300)
基金项目(36836)
(32919)
教育(32747)
自然(32643)
自然科(31960)
自然科学(31952)
自然科学基金(31479)
资助(30985)
(29481)
编号(26660)
(23651)
成果(22662)
重点(21759)
中国(21593)
(21086)
国家社会(20752)
教育部(20653)
(19754)
课题(19312)
人文(19192)
期刊
(77801)
经济(77801)
研究(48119)
中国(29672)
管理(22657)
科学(21825)
(21569)
学报(20867)
(20177)
大学(16063)
学学(14979)
教育(14845)
(14276)
金融(14276)
农业(14100)
经济研究(13839)
财经(13127)
(12108)
技术(11481)
(11455)
国际(11115)
世界(10878)
业经(10849)
问题(10648)
(8703)
技术经济(7603)
统计(6918)
(6836)
论坛(6836)
现代(6799)
共检索到2271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高宏久  
冷战后中日关系的冷淡甚至紧张有客观的结构性因素和民族心理文化因素。就中方来说 ,基于“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基本原则 ,为实现和平崛起这个根本利益 ,有必要通过营造中日利益共同体来化解中日分歧和矛盾。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家福  
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渊远流长。中经众所周知的篇章,两国人民终于迎来了友好的续篇。现在,人们的最好纪念,就是反思过去以期明智、审视现实以达清醒、前瞻未来以求远见,从过去与现实的互激中展望未来。历史令人明智。军事战充斥了漫长的文明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推进到了战争的高峰期。世世代代的侵略者都在讴歌不义之战,然而,严酷的结局却是,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吴寄南  
中日关系在陷入持续多年的僵冷状态后,自2017年下半年起出现明显回暖迹象。这是两国高层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后顺应时代潮流和人心所向作出的历史抉择,是双方相向而行,共同努力的结果。不过,由于两国间依然存在一些结构性矛盾,加上国际上大国博弈的影响,中日关系回暖的基础还比较脆弱。进入"小阳春"以后随时有可能遭遇冷气旋而出现"倒春寒"。有鉴于此,亟需保持战略定力,紧紧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尽快使中日关系走上健康稳定发展的轨道。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沱生  
2012年秋钓鱼岛争端的激化在中日间引发了一场严重的安全危机,中日两国一度走到了军事冲突的边缘。2014年底,经过艰苦努力,中日双方达成四点原则共识,两国关系走出最危险的阶段,开始趋向稳定与改善。然而,中日关系仍然存在重大分歧并面临新的挑战。只有进一步落实四点原则共识,切实管理好两国的海上争端、历史摩擦,继续恢复与加强对话交流和尽力开展一切可能的合作,中日关系才有望逐步恢复正常状态,重新走上构建战略互惠新型关系的正确道路。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金仁淑  
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日本的对外经济战略进入了以亚太经济战略为重点的新阶段。这种新战略以扩大对亚太地区的直接投资和贸易往来等为主要手段,通过加强与亚太各国间的经济合作,构筑以日本为核心的新经济体制。毫无疑问,日本90年代新的亚太经济战略的形成及实施,必然影响中、日两国间的经贸合作,其中存在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蔡亮  
解禁集体自卫权意味着当美国及其他与日本关系密切的国家在遭受攻击时,日本自卫队可以将其视为对本国的攻击而予以反击。安倍意图通过这一方式,谋求"摆脱战后体制",实现日本的"正常国家化",并进一步实现"重振日本"的政治大国化目标。但行使集体自卫权超出了宪法第九条允许的"自卫所需最低限度"范围,因此除非修宪或修改宪法解释,否则此举即被视为违宪。而鉴于修宪的门槛较高,使得他认识到无法一蹴而就,只得采取切香肠的方式,改以不断变通妥协争取部分进取的中期渐进和长期稳打的路线。现阶段,其目标是通过修改宪法解释来有条件地行使"限定性集体自卫权"。与此同时,为降低国内外对解禁集体自卫权的疑虑,以增强支持,安倍一方面打出了"积极和平主义"的旗号,以漂白自己,另一方面又刻意抹黑中国,将之渲染为威胁日本及周边安全的假想敌。可以想见,此举势将进一步导致本已陷入僵局的中日关系雪上加霜。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贾超为  
国际形势的新发展、中日友好合作客观基础及政治基础的大转换和日对华认识的新变化等 ,都使中日关系进入一个复杂多变的转换期。日本政府确立了“重建信赖关系、坚持全面经济援助、开展外交合作、构筑安保体系”的对华新方针。中日关系将呈现出“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大稳小变”的发展格局。而实现政治军事大国战略后的日本将如何调整对华政策 ,将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重大课题。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胜今  衣保中  赵玉洁  陈景彦  沈海涛  巴殿君  沈和  许佳  张佳睿  
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纪念这一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更好地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吉林大学、吉林省档案馆共同主办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25所大学及研究机构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会,与会人员就"中日关系的历史与未来"和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历史问题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研讨,发表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我们从具有代表性的6篇会议论文中节选了一些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对抗日战争史与日本侵华史研究的时代价值、日本侵华罪证、日本历史认识、安倍谈话的实质、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势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于推进有关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黄梅波  任培强  
自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国愈发重视对非洲市场的开拓,对非直接投资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突出表现为投资规模日益扩大,投资地域逐渐扩大,投资领域不断扩展,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投资方式不断多样化。今后,中国对非投资可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贯彻投资、贸易与援助相结合的战略,强化本土化经营模式,利用境外经贸合作区和自身比较优势扩大对非洲优先发展领域的投资。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小珊  
中日关系走向低迷由来已久,"参拜靖国神社"成为各方注目的焦点。本文仅从历史和地缘政治两个角度对这一问题的形成进行探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莉  
大平正芳是日本著名政治家,他从少年时代起即对中国怀有友好感情,步入政界后敢于正视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并以政治家所特有的敏锐眼光为时代潮流而动,谱写了当代中日关系的友好诗篇。从其为两国关系解冻到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从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到推动两国关系向更广阔的领域迈进,大平与当代中日关系的发展息息相关,功绩卓越。大平以不懈追求中日友好的精神风范,向世人展示了人类对和平与友谊的无尽向往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池元吉  
中日建交25年来,两国关系特别是经贸关系得到了长足发展,体现了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但近年来在两国以友好合作为主流的关系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噪音,出现了政治关系紧张、经济关系扩大的不对称现象。这是日本右翼势力抬头所致。但一国的国际战略和政策,不可能以某一集团利益为转移,而是以国家的基本利益为基础,以国与国之间的战略需求为根据。中日两国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相互战略需求,“中国威胁论”将不攻自破,从长远来看,两国关系虽还可能出现某些摩擦和挫折,但和平、友好、合作将成为主流,发展中日间的经济、文化关系的总趋势不会逆转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冯瑞云  
二战结束后,美国为了实现其全球战略,把日本纳入到其战略体系之中,因此美日两国形成了独具特点的紧密关系:占领时期,美国政府通过其占领军操纵和主持日本的外交政策;日本获得独立后,又通过与日本政府签订《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结成军事同盟,在对外政策上由美国主导,日本顺从。这种密切的美日关系对中日关系产生重要的制约和影响作用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许晓冬  
全球化的进程影响着国际产业分工的布局,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国际分工的调整,欧美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作为承接最多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的国家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受到更多挑战,本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