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07)
2023(15099)
2022(13183)
2021(12334)
2020(10152)
2019(23299)
2018(23251)
2017(44932)
2016(24588)
2015(27559)
2014(27740)
2013(27326)
2012(25644)
2011(23338)
2010(23753)
2009(21571)
2008(21032)
2007(18636)
2006(16797)
2005(15152)
作者
(72205)
(59695)
(59168)
(56320)
(38337)
(28635)
(26939)
(23449)
(22772)
(21627)
(20334)
(20283)
(19193)
(19129)
(18631)
(18445)
(17819)
(17590)
(17011)
(17001)
(15059)
(14870)
(14499)
(13708)
(13427)
(13404)
(13298)
(13285)
(12043)
(11871)
学科
(101257)
经济(101146)
管理(68593)
(66424)
(53151)
企业(53151)
方法(40761)
数学(34914)
数学方法(34455)
中国(31401)
(29048)
地方(26037)
(24133)
业经(23098)
(22004)
农业(19605)
(19079)
贸易(19066)
(18780)
(18440)
(17173)
银行(17125)
(16543)
金融(16542)
(16484)
环境(16239)
理论(16092)
(15955)
技术(15773)
(15637)
机构
大学(349550)
学院(348722)
(140619)
经济(137415)
管理(136359)
研究(124467)
理学(116715)
理学院(115329)
管理学(113411)
管理学院(112752)
中国(93338)
(76459)
科学(76191)
(65249)
(63900)
研究所(57786)
(57618)
中心(55807)
(52848)
业大(51207)
财经(51032)
北京(49310)
(48420)
师范(47983)
(46339)
(45019)
农业(44763)
(43047)
经济学(41300)
师范大学(38647)
基金
项目(232358)
科学(182249)
研究(172284)
基金(166536)
(144724)
国家(143437)
科学基金(122498)
社会(106808)
社会科(101090)
社会科学(101066)
(90782)
基金项目(87525)
自然(79207)
教育(78881)
自然科(77336)
自然科学(77320)
(76796)
自然科学基金(75902)
编号(71285)
资助(69603)
成果(59140)
(53187)
重点(51993)
(51178)
课题(49857)
(47728)
创新(44460)
科研(43792)
教育部(43669)
项目编号(43381)
期刊
(161601)
经济(161601)
研究(110107)
中国(71373)
学报(53345)
(53207)
管理(51247)
科学(50709)
(46975)
教育(43713)
大学(40397)
学学(37704)
农业(37002)
(34968)
金融(34968)
技术(30428)
业经(27295)
经济研究(25417)
财经(23978)
问题(20855)
(20470)
图书(19400)
(18663)
理论(17364)
技术经济(16883)
科技(16859)
现代(16307)
(15946)
实践(15942)
(15942)
共检索到5333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乔晓春  
在经历着物质文明急剧变化的同时,中、日两国家都先后经历了一场深刻的人口革命。勿庸置疑,在人口革命的背后,必须存在着导致这种变革的多重因素。本文试图比较和讨论两国生育率下降过程,导致这种下降的原因;日本低生育率下的人口发展对策;中国低生育率问题及可借鉴的对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志刚  
生育率下降有两种类型、四条道路。缓降型:法国道路,欧洲北美道路;速降型:日本、德国道路,中国、新加坡道路。生育率下降过程与经济发展过程有三种对应关系:滞后、超前、同步。中国生育率下降的宏观经济后果:缓解了人口高速增长造成的各种危机;经济走出了“人口陷阱”,宏观人口经济关系进入协调状态;创造了最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人口“黄金结构”,同时也界定经济起飞的时间;造就了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格局。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建民  
生育率下降是世界各国现代人口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这种人口现象既被视为社会现代化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被看作是促进发展中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是摆脱“马尔萨斯均衡陷阱”的跳板。但是,生育率下降与经济增长(发展)的关系十分复杂,特别是在我国生育率转变具有鲜明的外生性特征的条件下,生育率下降引致的积极经济后果更不能自动地生成,而需要相应的社会和经济条件进行催化。因此,制度和政策因素对于我国生育率下降积极经济后果的生成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建立我国生育率下降积极经济后果实现的决策支持系统将十分必要。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建民,王金营  
本文在特定的假设条件下,构建一个动态人口一经济模型,从人口作为消费者影响资本积累、作为劳动者影响生产两方面入手,分析人口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并对在特定假设条件下的人口一经济系统进行模拟,以判断中国生育率下降和控制人口增长对中国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贡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穆光宗,陈卫,乔晓春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朱国宏  
本文从经济人口学的角度对中日两国的人口转变与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百年比较。通过比较分析,作者认为,20、30年后的中国将面临今天日本所面临的诸多高龄社会问题,亟须引起严重关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钢,杨鸽  
一 引言 一般来说,社会结构、文化背景、经济和环境条件是影响生育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在人们有意识地控制生育率之前,生育模式的转变主要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这点在欧洲前工业化社会的国家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计划生育政策的出现,标志着人为地控制人口增长的开始。这时,实行计划生育中国家特别是一些低收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韦艳  张力  
中国生育率在过去30年持续下降至较低水平,围绕下降的主要动因及其政策涵义的争论热烈。文章以"农村二孩"试点之一的翼城为案例,重新梳理和检视了在已有研究中较为忽视的翼城试点出台的背景和政策实施细则,并从多个方面考察了翼城生育政策对生育行为和生育意愿的影响。与已有研究对翼城试点的认识不同,政策文献回顾表明:"农村二孩"生育政策只是在初婚时间、生育子女数和生育间隔方面做出一些技术性"调整"以缓解国情与民情的矛盾,并没有实质性地改变实施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初衷。多维度数据分析交叉印证了在实施限制性的生育政策以后,社会经济发展变量不能解释生育率的下降,翼城现有生育行为和生育意愿更多是政策干预的结果,是政策促成的外生性转变,而非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导致低生育意愿的内生性转变。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秀英  李永连  
独生子女作为近代社会的一种现象,始于本世纪初.当时在德国和欧洲通过“限制产儿”,把子女数量控制在一至两名.目的是为能对这些少数的孩子进行更好的教育,实现优生优育.从本世纪初至今,仅仅是几十年的时间,世界各国独生子女的占有率都越来越大.目前,我国不仅在总人口上占世界各国之首,所拥有的独生子女数也居世界之首.如此众多的独生子女的出现,当然引起了世人的普遍关注.美国的心理学家博汉农(E.W.Bohannon)在1898年发表的《家庭中的独生子女》 (The ony child ina famlly)的论文中,认为独生子女本身就是“问题儿童”.其后,围绕着独生子女究竟是“问题儿童”还是“非问题儿...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穆光宗,陈卫  
1 背景 1995年7月25日至2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和国家计生委政策法规司联合举办的“第二次中国生育率下降过程中的新人口问题及其对策学术讨论会”在北京香山召开。本次会议围绕中国大陆生育率下降过程中所出现的诸多新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形成了一些新的观点和看法,并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某些领域,深化了某些认识,达成了一些共识。会议最终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本次研讨会之所以冠以“第二次”,是因为首次以同类题目召开的会议已于一年前在北戴河召开。在这个意义上,“香山会议”实际上是“北戴河会议”的一个继续。作为会议主要负责人的乔晓春博士在去年北戴河会议的总结中曾风趣地说:我们的研究是“有头无尾”的,是跨世纪的。召开第二次研讨会,正是力图对中国生育率下降后果的研究有新的推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梁昊  张涵宇  
近几十年来,全球生育率持续下降。根据联合国推算,若想保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稳定平衡,生育率应该保持在2.1左右。而目前,除印度外的世界前十大经济体的生育率都跌破了该水平。夫妻的生育决策在一定程度上可被看做是一类有关时间分配的经济决策。简单地说,在生育决策中,夫妻双方面临将时间分配于工作还是生育的选择。选择生育小孩不仅会给夫妻双方带来"直接成本",而且还会带来一定的"机会成本"。一个面对多个选择机会的人所做的某个选择的"机会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顾宝昌  
一、问题的提出近些年来,我国的生育率经历了急剧和大幅度的下降。从1970年到1981年的短短11年中,我国的总和生育率从5.8下降到2.6。这一具有全球意义的人口事件,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国内外人口学家的广泛关注,并在众多的人口学研究中得到确认。但是,这些研究存在着三个问题: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杜鹏  
本文提出中国人口老龄化本身并不一定就是问题,伴随着生育率和死亡率的下降而出现的人口老龄化在初期是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在1950~1990年的人口年龄构成变动中,生育率下降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远远大于死亡率下降的影响;生育率的下降是中国这一时期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低生育率条件下,由于不同队列人口规模的差异和人口惯性的存在,仍然会使中国人口向老龄化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建民  
生育率下降的经济后果并非都可以简单地自动生成,生育率下降所创造的经济机会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还要取决于诸多的经济和社会因素。要正确认识中国生育率下降的经济后果,还必需深入研究这些经济后果的形成机制及其制约因素。生育率下降经济后果形成机制的基础是人的生命周期的经济行为,即通过个人资源配置方式、投资模式、劳动力供给及收入能力的变化形成一系列积极的经济后果。中国生育率的下降也创造了这样的经济机会。但是,这些经济机会的实现还有赖于宏观经济绦件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进一步调整。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贾威,彭希哲  
中国出生性别比的异常并非是80年代以后才出现的。在此之前,虽然总体上无显著异常,但在不同的家庭原有子女性别结构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无男孩结构的出生性别比明显高于有男孩的出生性别比,且超出国际上普遍认同的出生性别比范围。另外,在无男孩结构中出生性别比随孩次的升高呈上升趋势。这表明我国的出生性别比的异常是和我国传统的文化习俗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并且这种文化因素长期以来一直影响着我国的出生性别比。在这一影响消除以前,中国的出生性别比上升将是生育率下降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阶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