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82)
- 2023(11799)
- 2022(10055)
- 2021(8985)
- 2020(7816)
- 2019(17697)
- 2018(17232)
- 2017(33441)
- 2016(18313)
- 2015(20249)
- 2014(20135)
- 2013(20060)
- 2012(18772)
- 2011(17102)
- 2010(17008)
- 2009(15716)
- 2008(15752)
- 2007(14310)
- 2006(12231)
- 2005(10778)
- 学科
- 济(80039)
- 经济(79969)
- 业(50055)
- 管理(48709)
- 企(40117)
- 企业(40117)
- 方法(37684)
- 数学(32954)
- 数学方法(32695)
- 贸(23522)
- 贸易(23515)
- 易(22797)
- 农(21871)
- 财(19777)
- 中国(18249)
- 学(18052)
- 业经(17750)
- 地方(16683)
- 农业(14257)
- 制(13939)
- 产业(12967)
- 务(12657)
- 财务(12644)
- 财务管理(12614)
- 技术(12326)
- 企业财务(11900)
- 环境(11138)
- 和(10892)
- 银(10891)
- 银行(10823)
- 机构
- 大学(271637)
- 学院(271598)
- 济(115663)
- 经济(113591)
- 管理(100713)
- 研究(95639)
- 理学(88188)
- 理学院(87135)
- 管理学(85593)
- 管理学院(85118)
- 中国(68808)
- 科学(62421)
- 农(57416)
- 京(56363)
- 所(50589)
- 财(48892)
- 业大(47727)
- 研究所(46768)
- 农业(46214)
- 中心(43076)
- 江(40298)
- 财经(40040)
- 经(36360)
- 经济学(36260)
- 北京(34514)
- 院(34262)
- 范(33814)
- 经济学院(33333)
- 师范(33298)
- 州(31407)
- 基金
- 项目(188631)
- 科学(146785)
- 基金(137274)
- 研究(128621)
- 家(123642)
- 国家(122672)
- 科学基金(102640)
- 社会(82352)
- 社会科(78353)
- 社会科学(78327)
- 省(74573)
- 基金项目(73724)
- 自然(68681)
- 自然科(67109)
- 自然科学(67084)
- 自然科学基金(65945)
- 划(63429)
- 教育(58035)
- 资助(55402)
- 编号(49659)
- 重点(43697)
- 发(42059)
- 部(41239)
- 创(39723)
- 成果(38762)
- 计划(37856)
- 科研(37385)
- 创新(37265)
- 国家社会(34643)
- 教育部(34347)
- 期刊
- 济(118497)
- 经济(118497)
- 研究(72087)
- 学报(52894)
- 农(50554)
- 中国(45503)
- 科学(45384)
- 大学(38114)
- 财(37119)
- 学学(36710)
- 农业(34109)
- 管理(33270)
- 经济研究(20605)
- 业经(20447)
- 技术(20411)
- 融(20062)
- 金融(20062)
- 教育(19891)
- 财经(19641)
- 业(18768)
- 贸(18144)
- 问题(17720)
- 经(17011)
- 国际(15313)
- 版(14675)
- 商业(14129)
- 技术经济(13914)
- 业大(13768)
- 科技(13595)
- 统计(12469)
共检索到3830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丁一兵 刘璐
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结构特征及其演变,对于中国整体对外贸易结构、经济结构的升级,以及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使用SITC四位数项下的7类产品分类数据,基于一般加权模型、技术加权模型和范数模型,计算了中国与日本之间四种类型的成品与零部件产业内贸易结构优化指数,得出产业内贸易优化程度指数;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建立VEC模型,旨在检验相关因素对中国与日本之间产业内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否具有积极的影响。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许培源 汤静
产业内贸易指数GL的变化显示,中日贸易已经以产业内贸易为主。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其制品、化工产品、运输设备、纺织品及原料等12大类商品的双向贸易成为中日贸易的主体。引入Greenaway标准的研究发现,中日产业内贸易是一种含有某些水平分工因素的高级形态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没有脱离两国要素禀赋的基础。对中日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表明,中日人均收入差距、中国企业规模水平的扩大与中日产业内贸易水平呈正相关,这再次证实中日产业内贸易具有明显的梯度特点,中国的产业竞争力有待提高。
关键词:
中日贸易 产业内贸易 指数 影响因素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汉君
本文通过对1992年至2004年中日产业内贸易指数及其变动情况的计算和分析,得出中日产业内贸易综合指数稳定上升的趋势,特别是机械、电子类商品的产业内贸易规模大、程度深。分析了中日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和特点,进而提出了中日产业内贸易总体规模扩大、机电产业为重点的发展趋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马健美
目前,中日贸易以工业制成品贸易为主,中国对日本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中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不断提高。本文通过对1999-2005年中日工业制成品贸易的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实证分析,得出中日产业内贸易发展迅速。同时,本文也根据中国对日本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放 高伟
本文利用联合国服务贸易数据库2000-2010年的数据,通过GL指数、MIIT指数、HIIT指数和VIIT指数,对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分析,认为中日服务贸易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并且服务贸易各部门产业内贸易水平差异较大,运输、旅游、通讯、建筑、保险、金融和其他商业服务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对影响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表明:人均收入水平差异和市场规模是影响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的重要因素,中日人均收入水平差异和市场开放度与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正相关,市场规模和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与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负相关。
关键词:
服务业 产业内贸易 GL指数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李莉
中日两国产业内贸易的比重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熏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并存发展熏呈现出较为高级的垂直型分工型态。中日两国的产业内贸易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其中,中国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以及日本对华直接投资规模的扩大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产业间贸易 影响因素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孟 张彬
为了研究中日间钢铁产业内贸易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首先,选用相关指数和方法对1990~2009年两国钢铁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分类测量发现,中日钢铁总体产业内贸易水平呈波浪形增长,产业内贸易模式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其次,运用时间序列分析对总体产业内贸易、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与各影响因素分别进行了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在实证结论基础上文章提出重点应在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市场集中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努力。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梁会君 朱延福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FDI)的结构发生了新变化。本文采用1989-2010年的数据,分析日本FDI和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关系,结果表明,日本FDI与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呈负相关;日本FDI转向以市场为导向,并没有改变中日以垂直产业内贸易为主的贸易模式;中国的实际贸易竞争力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磊
利用UN COMTRADE数据库SITC一位数分类数据计算了中日和中美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发现中日两国间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较高并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具有明显的产业内贸易特征。而中美两国间的产业内贸易指数相比中日的贸易系数较小,并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表现出更多的产业间贸易特征。FDI和市场开放是促进中日和中美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因素,由于日美两国对华FDI的类型不同,日本对华FDI相比美国对华FDI更能促进两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对外直接投资 影响因素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赵放 李季
本文利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对1988~2008年中日贸易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产业内贸易已成为两国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制成品特别是SITC5+7类资本或技术密集型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特征尤为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中日产业内贸易比重的提升主要得益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且中国在中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中整体居于贸易劣势地位。对中日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显示:中日人均GDP差异、市场规模以及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与中日产业内贸易正相关,而中日市场规模差异与中日产业内贸易负相关。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产业内分工 FDI 规模经济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磊 张猛
本文利用UN comtrade的最新贸易数据对中日产业内贸易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中日产业内贸易主要集中在制成品,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是中日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形式,并且中国在中日产业内贸易中处于劣势地位。日本利用技术优势,通过跨国公司、反向进口以及日本对华出口构建了中日垂直型专业化分工模式,进而形成了中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反向进口是指日本在华企业对日本的出口,是中国对日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反向进口商品的类别和结构可以直接反映出中日产业内贸易的相关情况,反向进口和中日产业贸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键词:
反向进口 产业内贸易 中国 日本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秀莲
我国产业内对外服务贸易以垂直型的产业内贸易为主,北部沿海地区等区域产业内贸易水平最高的是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东部沿海地区等则是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对影响我国各区域的产业内对外服务贸易水平的因素和程度的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表明:区域人均收入水平、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市场规模因素显著影响大部分区域的产业内对外服务贸易水平,但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市场规模的影响程度非常小;区域对外开放度、货物贸易密集度仅对部分区域内少部分省市有显著影响;区域要素禀赋显著影响各区域的产业内对外服务贸易水平,其中,资金、技术等要素的影响更大。值得关注的是东部沿海地区的上海市出现水平型产业内对外服务贸易的萌芽,且其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迅 李维 王珍
产业内贸易是一个国家同时进口和出口同一产业内产品的贸易活动,是衡量产业竞争力和国民福利的重要指标。伴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产业内贸易现已达到61%的水平。经实证检验,影响我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产品差异、规模经济、市场结构以及外国直接投资。其中,我国外资引入对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有明显的阻碍作用,其余三项则显示了比较好的正相关性。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规模经济 外国直接投资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钟惠芸 黄建忠
文章采用G-L指数和MIIT指数对中国金融服务产业内贸易的水平进行了测算,发现中国金融服务产业内贸易水平非常高,以"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MIIT衡量的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增长是产业内贸易型的。基于美国与英国、加拿大、日本、德国、墨西哥、法国、荷兰、墨西哥、新加坡、中国与香港10个国家(地区)2001~2008年的金融服务贸易跨境交付数据对金融服务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市场规模是影响金融服务产业内贸易的首要因素,其次是货物贸易出口,而人均收入差异、对外直接投资、市场开放度和特惠贸易协定对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影响力较小。最后,文章对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金融服务 G-L指数 产业内贸易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磊 陈柳钦
本文利用联合国服务贸易数据库2000~2010年中日韩之间的双边服务贸易面板数据,基于扩展后的贸易引力模型对影响中日韩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经济开放程度及规模经济因素对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影响较为显著,并基于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