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26)
2023(9211)
2022(8282)
2021(7951)
2020(6681)
2019(15719)
2018(15735)
2017(30954)
2016(17030)
2015(19138)
2014(19230)
2013(19120)
2012(17546)
2011(15735)
2010(15443)
2009(14000)
2008(13537)
2007(11428)
2006(9842)
2005(8500)
作者
(48387)
(39857)
(39604)
(37739)
(25599)
(19070)
(18139)
(15792)
(15227)
(14151)
(13800)
(13221)
(12619)
(12483)
(12271)
(12070)
(11932)
(11932)
(11335)
(11290)
(9860)
(9853)
(9571)
(9042)
(8939)
(8825)
(8786)
(8763)
(7937)
(7832)
学科
(66786)
经济(66713)
管理(47179)
(44837)
(37974)
企业(37974)
方法(33704)
数学(29307)
数学方法(28988)
(16376)
(15939)
中国(15783)
(14874)
业经(14241)
地方(13247)
(12993)
贸易(12988)
(12535)
理论(12024)
(11072)
农业(10861)
(10624)
(10293)
财务(10236)
技术(10232)
财务管理(10221)
环境(10064)
企业财务(9684)
(9406)
金融(9405)
机构
大学(239660)
学院(235904)
管理(97642)
(92395)
经济(90349)
理学(85496)
理学院(84580)
管理学(83152)
管理学院(82742)
研究(77635)
中国(56643)
(50831)
科学(48749)
(40873)
(38823)
(35880)
业大(35858)
研究所(35651)
中心(34868)
财经(33651)
北京(32240)
(31975)
(31081)
师范(30794)
(30674)
农业(28256)
(28086)
经济学(26994)
(26762)
财经大学(25386)
基金
项目(166730)
科学(130395)
研究(122034)
基金(120898)
(104865)
国家(104014)
科学基金(89417)
社会(75118)
社会科(71141)
社会科学(71120)
基金项目(65051)
(64316)
自然(59300)
自然科(57920)
自然科学(57910)
自然科学基金(56847)
教育(55727)
(54424)
资助(50542)
编号(50200)
成果(40450)
(37011)
重点(36647)
(34591)
(34518)
课题(33809)
创新(32104)
科研(32000)
教育部(31762)
大学(31395)
期刊
(96109)
经济(96109)
研究(69546)
中国(39129)
学报(37075)
管理(34394)
科学(34155)
(31844)
(29077)
大学(27806)
学学(26033)
教育(25864)
农业(22885)
(20012)
金融(20012)
技术(19834)
财经(15577)
业经(15192)
经济研究(15129)
图书(13737)
(13088)
理论(13000)
问题(12614)
实践(12172)
(12172)
科技(11807)
(11611)
技术经济(11213)
现代(10715)
情报(10535)
共检索到3326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梁军  
本文对中日两国通货紧缩下的经济运行、通货紧缩的成因及政府政策选择等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本文认为,中日两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都出现了通货紧缩。两国在物价持续下降的同时,都出现了社会需求不足、经济衰退或经济增速下滑和失业率的上升,且近些年都出现过通货紧缩在一定程度上好转后又趋恶化的情况,但两国在通货紧缩起点的表现和经济增长率方面有较大差异。消费者预期因素、不良债权问题以及外部性影响,是两国通货紧缩的共同成因,但两国在经济体制等深层次诱发因素上有很大差异。两国政府都采取了相对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并都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体制改革,但两国在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体制改革的广度和深度方面有着较大差异。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黄永明  
近年来,根据经济运行和各项景气指标来判断, 日本和中国经济已经先后进入通货紧缩。研究通货紧缩的特征及成因进而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比较 随着1991年“泡沫经济”的崩溃,日本经济进入长期衰退。1992年度至1995年度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分别为1%、0.3%、0.6%和1.5%。1996年回升到3.5%,是“泡沫经济”破灭后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似乎经济景气恢复渐入轨道。但从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关志雄  
包括日本在内的整个世界经济正陷入通货紧缩的泥淖,中国也不例外。然而,日本经济不景气持续已久,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中国尽管物价持续下跌,经济却仍保持较高增长。一般而言,一个国家陷入通货紧缩的时候,其经济景气也会下跌,就像日本当前这样。中国为何是个例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超  
该文通过对美国在1929-1933年和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通货紧缩,作更长时期而不仅仅局限于通货紧缩时期的实证分析,发现产品过剩和企业经营困难几乎是引起所有通货紧缩的一个共同起因,严重的供给过剩形成了通货紧缩的危机环境。各种经济泡沫恰恰是危机的初始结果,货币因素可能成为危机爆发的一个诱因或危机进一步恶化的一个原因,但它们都不是危机的最初原因。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洛林  余永定  李薇  
本文首先对当代日本经济做简单回顾,指出当前的通货收缩始于1997年第四季度,属经济在过度负债下由物价下降陷入萧条的一种动态过程,但政府所采取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并未取得明显效果。因此,日本经济的严重衰退将对亚洲国家(地区)经济的稳定产生极大消极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有两个传导机制:日本对亚洲国家(地区)的进口需求减少;日元贬值。作者认为,陷入通货紧缩性经济衰退的日本经济完全有可能把世界经济拖入全球性通货收缩的恶性循环之中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范从来  卞志村  
日本自泡沫经济崩溃以来 ,陷入严重的通货紧缩。本文首先论证日本物价下降与货币供应量紧缩的一致性 ,接着对其物价变动进行分析 ,指出如按“价格派”的通货紧缩定义 ,日本的通货紧缩可追溯至 1 985年 ,而从 2 0世纪 90年代开始又发生通货紧缩。本文认为日本通货紧缩的形成是泡沫经济崩溃、供求严重失衡、进口推进、成本拉下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治理日本当前的通货紧缩 ,简单的宏观需求政策已很难奏效 ,应将政策重点放在切实进行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上。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粟娟  范银华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陈端计  
减税主张是凯恩斯主义与供给学派关于通货紧缩治理对策的共同取向,虽然两者的具体解释及政策建议有别。本文对减税与通货紧缩治理的经典解释、适合中国国情的结构性减税举措等进行了分析。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于玲  吕召兰  
目前 ,通货紧缩是我国经济生活中比较严重的宏观经济问题 ,通货紧缩具有较严重的危害性和治理的难度性。本文从“流动性陷阱”角度分析了目前我国通货紧缩的现状 ,提出了解决通货紧缩的三条具体思路。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远鸿  盛群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许新三  
我国目前的通货紧缩是多重因素互引、互联、互动的结果 ,其中主要原因是商品供求由短缺向过剩的转移 ,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无法弥合结构转换所带来的供给缺口和人们对未来收入、支出的心理预期的改变。对通货紧缩 ,需要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治理和调节 ,并灵活、适时调整宏观调控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