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87)
- 2023(5867)
- 2022(4929)
- 2021(4463)
- 2020(3713)
- 2019(8640)
- 2018(8446)
- 2017(16177)
- 2016(8690)
- 2015(9753)
- 2014(9968)
- 2013(10089)
- 2012(9847)
- 2011(9412)
- 2010(9895)
- 2009(9282)
- 2008(8984)
- 2007(8087)
- 2006(7518)
- 2005(6896)
- 学科
- 济(65991)
- 经济(65945)
- 管理(24518)
- 业(21031)
- 方法(19880)
- 数学(17301)
- 企(17288)
- 企业(17288)
- 数学方法(17152)
- 地方(16485)
- 中国(12360)
- 地方经济(12356)
- 学(12292)
- 业经(10708)
- 农(10311)
- 制(8791)
- 财(8266)
- 体(8250)
- 融(7685)
- 金融(7684)
- 贸(7558)
- 贸易(7553)
- 环境(7475)
- 经济学(7263)
- 关系(7242)
- 和(7201)
- 农业(7172)
- 易(7101)
- 发(6677)
- 理论(6461)
- 机构
- 大学(143220)
- 学院(140986)
- 济(70510)
- 经济(69282)
- 研究(56354)
- 管理(50554)
- 理学(43478)
- 理学院(42866)
- 管理学(42062)
- 管理学院(41800)
- 中国(40929)
- 科学(32489)
- 京(29815)
- 所(29651)
- 财(29199)
- 研究所(26920)
- 财经(23411)
- 农(23200)
- 中心(23128)
- 经济学(22958)
- 江(21558)
- 经(21167)
- 经济学院(20261)
- 院(19580)
- 范(19166)
- 北京(19055)
- 师范(19019)
- 业大(18708)
- 农业(17924)
- 科学院(17510)
- 基金
- 项目(88021)
- 科学(70164)
- 基金(65922)
- 研究(63035)
- 家(57896)
- 国家(57460)
- 科学基金(48364)
- 社会(42897)
- 社会科(40643)
- 社会科学(40630)
- 基金项目(34303)
- 省(32472)
- 自然(30214)
- 自然科(29521)
- 自然科学(29507)
- 自然科学基金(29028)
- 教育(28550)
- 划(27813)
- 资助(27248)
- 编号(23301)
- 部(20311)
- 重点(20208)
- 发(20139)
- 成果(19856)
- 国家社会(18363)
- 创(17721)
- 教育部(17591)
- 课题(16943)
- 人文(16829)
- 创新(16668)
共检索到2239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凌星光
文章认为日、中两国中长期经济增长率将分别为 1 5~ 2 0 %、6~ 7%。中日两国应在货币、技术方面加倍合作 ,2 1世纪的亚洲 ,以中日两国的合作为基础组成经济共同体将是必然趋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熊琛然 王礼茂 张超 屈秋实 向宁
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油气资源生产国和出口大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逐渐成为中国和日本油气资源主要进口国之一。本文通过构建能源地缘经济关系评价模型,以俄罗斯远东—太平洋原油管道为切入点,对该管道建设中的1995—2016年俄罗斯与中日两国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①中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指数由1995年的0.079不断攀升至2016年的0.693,日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指数由1995年的0.992下降至2016年的0.266,两条指数变化曲线交汇于2012年并呈现"剪刀差"状。②中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演变轨迹呈现出波浪式平稳(1995—2002年)、斜"N"型上升(2003—2008年)和快速上升的变化趋势(2009—2016年),2008年后,中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同期的日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演变轨迹呈现出波浪式平稳、快速下降和梯级下降的变化态势,当前日本仅为占俄罗斯原油出口量份额极少的一个出口目的国。未来,随着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深入推进,中俄能源地缘经济合作关系将继续向好发展。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哈继铭
我的讲话内容主要是对中国经济中长期的看法,短期由于各种调控,股价上下波动很正常,但是从中长期趋势看是向上走的,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将中国现在的情况和日本七十年代进行对比,发现有很多相似之处,其中包括最重要的方面
[期刊] 预测
[作者]
吕朝晖 董浩平
煤炭中长期供求关系展望吕朝晖,董浩平(郑州煤炭管理干部学院450052)近两年来,全国煤炭产量持续增长而煤炭需求连续疲软。1992年底全国统配煤矿地面存煤多达3000万吨,全国各地煤矿和用户存煤近2亿吨。上述数据似乎表明煤炭将供大于求。事实上,未来相...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一鸣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向"自主稳定增长"转换的重要时期,经济运行面临物价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等多方面挑战。宏观调控的核心是要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和控物价的关系,把控物价放在首位。从中长期看,我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强劲,但潜在增长水平将逐步下调。要把短期调控政策和长期发展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利用有利时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徐长文
进入2000年以来,受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一再参拜靖国神社等的影响,中日两国政治关系显得有些冷,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两国经济贸易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妨碍了某些大型合作项目的研究和探讨,日本经济界人士对此也很不满意。为了回应人们的不满,日本某些政治人物最近声称,“中日关系,政治冷怕什么,经济不是照样发展么!”这就是所谓中日关系“政冷经热”的由来。2000年以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旭华
本文通过对东亚五受灾国复苏过程中取得的成就进行特征分析,并结合五国经济增长 的中长期表现,阐明了东亚五国经济进一步增长的有利和不利因素;经过检验,本文 认为,五国复苏过程并非完全依赖于外部环境,东亚五国危机前的增长因素同样贡献 于这一复苏的进程。
关键词:
经济复苏 生产率 经济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于津平
在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国际背景下,加强中日经济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日两国是东亚的经济大国,两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在双方的对外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发展水平的差异、历史问题及美国和政治等因素的存在,中日之间实现贸易自由化的道路依然十分坎坷。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日本经济的复苏,推动中日贸易自由化的力量将会进一步增加,但中日经济合作关系的前景不仅取决于两国经济力量的变化,而且取决于两国能否通过沟通和制度变迁实现政治和意识形态上的跨越。
关键词:
中国 日本 区域经济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马根喜
特点 1996年3月在泰国首都曼谷召开的第一次亚欧首脑会议建立起来的亚欧合作对话机制,标志着亚欧新型伙伴关系的到来,亚欧经济合作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建立在低层次基础上的合作亚欧会议对话机制的建立,意味着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发展进程中又增添了一个新的合作模式,但亚欧经济合作的内在因素决定了这个模式只能是低层次的,尚难以建成类似欧盟合作层次较高的集团。从时间上分析,欧盟集团自其前身欧共体建立时起,已经过了4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周太东
2013年,英国对外援助预算超过101亿英镑(近173亿美元),在七国集团内首个实现了对外援助预算占国民总收入比例0.7%的目标,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捐助国。英国的对外援助从其对殖民地国家的援助算起,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机制。与美国的对外援助着重强调"价值观、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相比,英国的对外援助更务实、中性,具有"慈善和人道主义"性质,并成为英国增进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的有效工具。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课题组 王蕴 王元
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框架内,应逐步建立与经济周期相适应、与中长期规划相衔接的国家中长期预算框架。在统筹中央预算与地方预算的基础上,站在国家高度考虑各级财政健全性,实现国家财政整体健全性,强调国家财政预算概念。建立与经济周期相适应的长期国家预算的基本设想包括:建立独立的国家预算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长期国家预算编制;以国家发展和改革部门和财政部门为主体,预测和分析相对长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趋势与财政发展趋势;以长期国家预算作为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中期预算编制的基础。实施与中长期规划相衔接的国家中期预算要求以5年为周期,预算内容与中长期发展规划有效衔接;实施逐年滚动编制方法;明确中长期预算的法律地位,...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树春
当前俄罗斯外交战略最突出的特点是推行经济外交,从这个视角出发分析我国在俄罗斯经济外交中所处的地位,可清晰地显示,目前中俄贸易合作关系与俄罗斯其他贸易伙伴相比并不滞后,真正滞后的是两国的相互投资合作,目前两国的经济合作水平还不会影响中俄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对“中俄经济合作关系滞后论”、“滞后的经济合作关系必然影响中俄整体合作关系”的观点提出质疑。
关键词:
俄罗斯 经济外交 中俄经济合作关系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许心鹏
80年代后半期,大陆与台湾的投资、贸易合作关系迅猛发展,这种合作无论在规模还是在增长速度方面都已达到相当程度,对台湾、大陆乃至整个亚洲地区的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以海峡两岸经济合作关系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1)海峡两岸经济合作的规模、增长速度及相互依赖程度;(2)海峡两岸经济合作的分工形态;(3)大陆、台湾与港澳经济合作的可行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