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35)
2023(6528)
2022(5240)
2021(4542)
2020(3451)
2019(7873)
2018(7628)
2017(14256)
2016(7789)
2015(8618)
2014(8726)
2013(8811)
2012(8699)
2011(8152)
2010(8481)
2009(7726)
2008(7755)
2007(7167)
2006(6617)
2005(6356)
作者
(23914)
(20083)
(19929)
(18679)
(12797)
(9523)
(9069)
(7778)
(7747)
(7268)
(6888)
(6647)
(6567)
(6535)
(6389)
(6056)
(5947)
(5783)
(5758)
(5672)
(5283)
(4964)
(4850)
(4610)
(4540)
(4484)
(4444)
(4436)
(4139)
(4003)
学科
(42175)
经济(42137)
(19031)
管理(17695)
地方(16988)
中国(15892)
(12839)
企业(12839)
(12701)
业经(10709)
地方经济(9741)
(9306)
农业(9013)
(8743)
金融(8740)
方法(8685)
(7986)
银行(7976)
(7900)
(7854)
贸易(7842)
(7412)
(7081)
数学(7058)
(7047)
发展(7030)
(7011)
数学方法(6991)
环境(6856)
技术(6170)
机构
学院(114770)
大学(112593)
(50225)
经济(49156)
研究(48700)
管理(38468)
中国(36727)
理学(31333)
理学院(30876)
管理学(30367)
管理学院(30144)
科学(28363)
(25808)
(25722)
研究所(22957)
(22195)
(21196)
中心(21177)
(19394)
(18227)
师范(18056)
(17603)
北京(17334)
财经(16253)
农业(16201)
(15978)
(15556)
业大(15353)
经济学(15011)
科学院(14838)
基金
项目(69125)
科学(53977)
研究(53532)
基金(47202)
(40960)
国家(40537)
社会(33885)
科学基金(33607)
社会科(32085)
社会科学(32079)
(28376)
基金项目(24070)
教育(23677)
(23591)
(22243)
编号(22068)
自然(19141)
资助(18965)
成果(18847)
自然科(18657)
自然科学(18655)
发展(18344)
自然科学基金(18288)
(18018)
课题(16866)
重点(16047)
(14672)
(14357)
(13784)
国家社会(13745)
期刊
(68325)
经济(68325)
研究(41229)
中国(31387)
(21869)
教育(17592)
管理(16538)
学报(16424)
科学(16149)
农业(15400)
(15226)
(15005)
金融(15005)
大学(12562)
业经(12328)
学学(11572)
经济研究(10786)
技术(10657)
问题(8721)
(8320)
世界(7875)
财经(7821)
国际(7680)
(7424)
(7009)
论坛(7009)
(6838)
商业(6073)
(6058)
图书(5881)
共检索到2017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昌黎  
新世纪以来,在中国经济开始新一轮高速增长的新形势下,中国确立了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政治主张。中国和日本是东亚的两个大国,在世界上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应该共同推动东亚和谐。为此,中日两国应该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在战略互惠关系下实现中日和谐。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刘兆国  
中美贸易摩擦与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全球政治经济格局调整下,东亚价值链开始出现调整与重构。当前,中国正逐步成为东亚价值链的“价值枢纽”,价值引领能力显著提升,而日本仍为东亚价值链重要参与者与国外增加值(FVA)域内主要提供者。新冠肺炎疫情等外部因素对东亚价值链冲击加剧,日本对华政策受美国影响程度不断加大,并不断升级对华价值链竞争与防范措施,东亚价值链重构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RCEP生效为东亚价值链重构注入新动力,中日两国产业合作具有广阔空间和巨大潜力,对构建互利共赢的东亚价值链拥有共同期许。未来,中日两国可以立足互补性优势,以强大的区域市场新需求驱动东亚价值链创新升级,加快高水平经贸协定与行业规则标准制定合作,深入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驱动要素在区域内实现优化配置,推动东亚价值链向多方互利共赢方向重构与升级。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学惠  
2011年APEC海洋可持续发展中心成立,亚太海洋经济步入可持续发展历史新时期。由于奥巴马政府在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中凸显其亚太军事再平衡①,使亚太海洋经济发展面临"亚太海洋安全要素与亚太海洋经济发展关联性高度提升"的新难题。中印两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为破解难题做出了表率和贡献。因此,对他们在推动亚太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独特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及理论与历史价值。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肖艳玲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战略部署的过程中,把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是一条重要途径和手段。日本是乡村旅游的发源地,是世界公认的乡村旅游典范。通过对中、日乡村旅游兴起背景、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的比较分析,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我国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与政策建议,即:以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新理念、培养大批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青年乡村精英,引领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新道路、健全政策法律体系,营造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新环境。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麻彦春  米凤春  
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规模呈扩大趋势,投资进入的法人数、项目数迅速增多,投资地域由沿海地区和京、津、 沪三大直辖市向内地推进。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远不及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的规模,投资主要以两国合资为主,经营状况大多数较好,盈亏持平及亏损的占少数。两国直接投资的主要问题是中日规模经济差距大;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的总体技术水平不高;日本本土吸收中国直接投资十分缓慢。对此,要从中国加大发展规模经济力度、在高新技术方面提高合作质量以及在拓展进入日本市场等方面进行对策研究,以加强两国经济合作的基础。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谷源洋  
二战后,东亚从世界上最没有希望的地区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东亚经济奇迹的动力来自各国不断改革与开放以及东亚区域经济整合。然而,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展不平衡,呈现"南强北弱"发展态势。中日两国在东北亚乃至东亚区域合作中拥有举足轻重的促进能力,但是,这种能量至今尚未完全释放出来。这一客观现实引起人们的反思,研究中日两国在东亚区域经济整合中的地位、作用与战略考虑,能够从中找出我们所要了解的答案。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李靖宇  马平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徐梅  
经过几十年发展,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投资关系已密不可分。在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和东日本大地震后2,011年中日贸易及两国之间的投资出现一些新动向。在欧美经济萧条、日本灾后重建将持续五到十年、中国经济虽有放缓迹象但仍将保持相对较快增长的情况下,预计中日两国间的贸易与投资总体将会进一步发展,中国仍将是日本一个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和出口地,中日之间相互投资的严重失衡状态会继续改善,中国面临日本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新机遇。
[期刊] 求索  [作者] 田毅鹏  
作为一种学科舶来品,起源于欧美的社会学要想真正在包括东亚在内的非西方社会立足,舍本土化之外别无他途。这里所说的本土化,绝不仅仅限于一般意义上的理论反思和纲领性倡议,也不是单纯的学术研究方法的原则性表述,而是要循着社区研究的路径,以真实而具体的本土地域社会研究为依托,展开具有本土社会实体性支撑的真正意义上的经验研究和实证分析。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东亚社会学本土化的实体性展开经历了社区研究和地域社会学两个阶段,其具体实施路径为:以城乡社区或地域社会为基本研究单元,通过实地研究描绘出地域社会的总体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具有东亚本土特色的学术命题,在与西方社会学对话的基础之上,建构东亚社会学学科的话语体系,实现学术研究的创造性转化。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学惠  
本文认为.中国和印度在亚太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性。本文对两国作用的共性作一探析。研究显示,两国作用的共性表现为中印在亚太经济发展中均具有大国意识、作用意识和理念、相同的作用方式和领域,这表明对21世纪初的亚太经济的认知与把握,还需要对中印两国在亚太经济发展中作用问题展开研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喻靖文  
中国农业正处于循环农业发展的关键阶段,科学评价循环农业发展水平是准确探索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基础。本文以中国和日本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循环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评价中日2000—2015年循环农业发展水平,并采用障碍度模型诊断影响循环农业发展水平的主要障碍因子。研究表明,(1)中日两国比较而言,日本循环农业指数高于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数、资源减量投入指数、资源循环利用指数优于中国,但资源环境安全指数低于中国。(2)日本循环农业受国家立法影响呈上升发展态势,中国循环农业受政策及自身发展影响呈上升发展态势,其中,两国资源减量指标呈下降趋势,其他指标则不断升高,表明两国循环农业呈良好发展态势。(3)2000年中日两国循环农业障碍因素均受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影响较大,而2015年中国主要受资源减量投入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影响较大,日本则受资源环境安全系统和资源循环利用指标影响较大。今后中国发展循环农业,要注重减少化肥、农药等投入,提高利用效率;要鼓励农户投资循环农业;要完善法律体系。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梁风波  郭雪萌  陈洛霏  
保险业与实体经济增长的关系备受学术界关注。在分析保险发展促进经济增长传导机制的基础上,测度保险发展水平,以中日两国对比分析为切入点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保险发展处于初期及成长期的经济体,其保险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联动性;保险发展处于成熟期的经济体,其保险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与此同时,经济增长对保险发展水平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保险市场发达的经济体,其促进作用在较短时间具有显著效果;而对于保险市场欠发达的经济体,这种影响的周期会较长。为此,我国保险业必须服务宏观经济发展大局,在"一带一路"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脱贫攻坚等方面充分发挥稳定器和助推器作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梁云祥  杨美姣  
中日四份政治文件代表着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脉络,两国从结束敌对状态、建立邦交关系发展到战略互惠关系经历了曲折复杂的过程。从第四份政治文件的签署到现在已有十多年,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化实施、美国从"亚太再平衡"到"印太战略"的调整、日本追求战略性外交的努力等,国际形势、地缘政治格局、国家能力和心态早已发生了深刻变化。本文以新古典现实主义为基础,根据当今国际政治发展现状构建了新的理论模型,从体系层次、国家层次和个人层次上来解析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和趋势,得出当今国际社会已经具备了升级中日两国关系的新的时代契机和因素。中日关系的深化、合作领域的拓展、合作程度的加深将是中日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将对东亚地区乃至国际社会的稳定繁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马晓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