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57)
- 2023(4914)
- 2022(4477)
- 2021(4121)
- 2020(3840)
- 2019(9138)
- 2018(9077)
- 2017(18136)
- 2016(10302)
- 2015(11916)
- 2014(12279)
- 2013(12516)
- 2012(11901)
- 2011(10766)
- 2010(10987)
- 2009(10345)
- 2008(10689)
- 2007(9832)
- 2006(8326)
- 2005(7554)
- 学科
- 济(46210)
- 经济(46160)
- 业(26721)
- 管理(26267)
- 方法(24254)
- 数学(21786)
- 数学方法(21588)
- 企(20325)
- 企业(20325)
- 农(12778)
- 中国(12344)
- 财(11620)
- 学(10555)
- 贸(9529)
- 贸易(9529)
- 地方(9270)
- 易(9152)
- 农业(8419)
- 制(8075)
- 业经(7899)
- 和(7106)
- 务(6864)
- 财务(6851)
- 财务管理(6829)
- 融(6554)
- 金融(6552)
- 银(6532)
- 银行(6509)
- 企业财务(6413)
- 行(6150)
- 机构
- 大学(158545)
- 学院(155300)
- 济(65617)
- 经济(64228)
- 管理(58162)
- 研究(54556)
- 理学(50085)
- 理学院(49471)
- 管理学(48583)
- 管理学院(48274)
- 中国(40110)
- 科学(34100)
- 京(33723)
- 农(30072)
- 所(29562)
- 财(29523)
- 研究所(26872)
- 中心(25196)
- 业大(25108)
- 农业(24109)
- 财经(23746)
- 江(23656)
- 北京(21447)
- 经(21365)
- 经济学(20903)
- 范(20793)
- 师范(20563)
- 经济学院(19130)
- 州(18739)
- 院(18581)
- 基金
- 项目(100278)
- 科学(77329)
- 基金(71811)
- 研究(71725)
- 家(62901)
- 国家(62400)
- 科学基金(51912)
- 社会(44338)
- 社会科(41854)
- 社会科学(41837)
- 省(39039)
- 基金项目(38160)
- 自然(33629)
- 教育(33462)
- 划(33365)
- 自然科(32810)
- 自然科学(32798)
- 自然科学基金(32216)
- 资助(30456)
- 编号(29753)
- 成果(24888)
- 部(22973)
- 重点(22774)
- 发(21887)
- 课题(20317)
- 创(20144)
- 科研(19743)
- 教育部(19294)
- 大学(18959)
- 创新(18910)
共检索到2263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荣清
研究发达国家的人口死亡,有助于正确认识我国人口的死亡现状和为今后我国人口死亡变化的估测提供线索。本文对中日两国人口的死亡作了较为详细的比较,同时还分析了两国人口死亡形态上的差别。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晓军 米海杰
本文利用1981-2010年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提供的死亡率数据,对四次人口普查期间中国人口死亡率改善水平进行深层次分析,分别按年龄、性别、城乡、是否投保等进行对比,并与其他国家的数据对比,旨在探讨中国人口死亡率变化趋势和不同分类人群死亡率改善的差异、成因及变动趋势,最终为长寿风险管理提供依据。主要结论是:建国以来,中国人口死亡率持续改善,死亡率改善程度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近十年来死亡率改善程度最高,婴儿和55岁以上人口尤为明显。大部分年龄组的女性死亡率改善水平高于男性,市人口死亡率改善水平明显高于镇和乡,投保商业保险人口的死亡率改善水平高于全国人口,我国人口的死亡率改善水平高于对比国家,这反映了我国人民生活和医疗水平的实质提高,也表明未来死亡率还有较大的下降空间。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维志
解放后,从1954年开始我国历年都对死亡人数做过统计,基本反映了我国人口死亡率一般变化情况。但对死亡率的深入研究还是很不够的。一是对死亡人口年龄调查的次数太少,二是调查的范围只包括部分地区,不够普遍。1982年普查时,对1981年全国分年龄死亡人口数字进行了全面调查,这在我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普查结果表明,普查统计的1981年死亡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涂子贤,王仁安
本文利用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00%资料,并结合其它资料,对中国人口年龄、性别死亡率水平和特点进行了描述性分析,结果表明:1973~1990年的17年间,中国婴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由1973年和1981年男性高于女性转为1990年女性高于男性,并且在市镇县及省市自治区间仍存在较大差异,少儿期年龄别死亡率下降幅度是所有年龄组中最大的,尤以1~4岁组最明显,下降了73.25%;育龄期妇女死亡率已由1973年和1981年高于男性,转为1990年低于男性;老年死亡率男性有所上升,女性略有下降,地区差异不明显。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会敏 牛叔文 杨振
文章以模型生命表为基础,对最近3次人口普查得到的各省份人口死亡数据进行修正,并利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技术,对修正后的人口死亡水平(用出生时预期寿命表示)的时空变异进行研究,以辨明中国人口死亡水平的空间分布及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81~2000年中国各省份的死亡水平存在正向的空间自相关现象,但自相关程度随时间变动有所降低;死亡水平较高或较低省份与其周围同样较高或较低省份,在空间上更多地趋于集聚而非随机分布。研究结果为引导有限的社会卫生资源流向最需要的人群和地区可以提供一定的依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门俐俐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各种常见病和传染病得以控制,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人口的死亡率出现了持续下降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解放前中国人口死亡率约为25~33‰,婴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赵锦辉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樊毅 张宁 张万月
生活方式的改变、医学的进步和遗传学的新发现都会使人的预期寿命变得不确定。本文针对中国人口死亡率历史数据(089岁男性数据),利用贝叶斯信息准则和嵌套模型的似然比检验等方法,比较了8种目前流行的随机死亡率模型的拟合效果;同时,检验了这8种随机死亡率模型预测结果的生物合理性和稳定性,并比较了它们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由Lee-Carter模型拓展而来的Age-Period-Cohort模型最适合于拟合和预测中国的人口死亡率,这为我国寿险企业和养老金机构的死亡率风险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戴达民
与某些国家的情况相反,法国城市中总的人口死亡率并不高,随着居民区的不断增加,甚至还有下降的趋势。这是由于大城市的社会职业结构一般都更有益于居民,当然仍存在着导致死亡的各类原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晓光 方天堃 周莹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树茁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石先进
结合中日两国的人口特征数据,实证研究了中日两国老龄化过程的差异、老龄化对两国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以及政府应对老龄化的政策。研究发现日本老龄化比中国提前约20年到达,在未来持续老龄化的作用下两国人口特征会趋同;日本养老金体系、储蓄率以及产业结构受老龄化的冲击比中国更严重,中国老龄化的负面问题目前还没完全暴露。日本政府通过积极的生育政策、移民政策、延迟退休政策、银色资源开发政策以及产业调整政策来解决老龄化问题,与日本相比,中国的经济社会政策显得相对迟缓与保守,目前政策实施的力度和效果都不明显,因此,中国政府应该采取更加积极的人口政策、生育配套政策、产业政策以及高龄劳动力市场政策来应对潜在的老龄化威胁。
关键词:
老龄化 人口结构 社会问题 应对措施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石先进
结合中日两国的人口特征数据,实证研究了中日两国老龄化过程的差异、老龄化对两国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以及政府应对老龄化的政策。研究发现日本老龄化比中国提前约20年到达,在未来持续老龄化的作用下两国人口特征会趋同;日本养老金体系、储蓄率以及产业结构受老龄化的冲击比中国更严重,中国老龄化的负面问题目前还没完全暴露。日本政府通过积极的生育政策、移民政策、延迟退休政策、银色资源开发政策以及产业调整政策来解决老龄化问题,与日本相比,中国的经济社会政策显得相对迟缓与保守,目前政策实施的力度和效果都不明显,因此,中国政府应该
关键词:
老龄化 人口结构 社会问题 应对措施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夏光 陆珍珍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企业面临外来企业的冲击,为了能在这种冲击狂潮中生存,中国企业必须尽快建立自己的具有竞争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研究中日两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和特点,可以证明两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在改革方式、员工素质侧重、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招聘、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存在差异。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还存在平均主义、论资排辈、任人唯亲、官本位等不足,需要中国的企业进行文化建设、设计完整的薪酬体系、加强员工培训及绩效管理等,以有效地促进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发展。
关键词:
中日 人力资源 管理 模式 特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所林 ,鲍谦
人口死亡率,是反映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的一个综合性指标,也是影响人口再生产规模与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八十年代湖北省人口死亡率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研究这些变化的特点,分析这些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为进一步降低死亡率提供有科学依据的判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一、人口死亡率的变化及差异自八十年代初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湖北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湖北提高,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人口死亡率有了明显下降。据第四次人口普查手工汇总资料,1989年全省人口死亡率为6.17‰。比1981年的7.33‰,净减1.16个千分点,下降14.32‰。伴随着死亡率下降,全省人民的平均寿命也在延长。1989年全省人均寿命达到69.95岁。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