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10)
- 2023(7300)
- 2022(6399)
- 2021(5624)
- 2020(5034)
- 2019(11660)
- 2018(11486)
- 2017(22713)
- 2016(12410)
- 2015(14341)
- 2014(14773)
- 2013(15030)
- 2012(14542)
- 2011(13459)
- 2010(13815)
- 2009(13073)
- 2008(13005)
- 2007(12018)
- 2006(10627)
- 2005(9753)
- 学科
- 济(78943)
- 经济(78884)
- 管理(32928)
- 业(30323)
- 方法(30028)
- 数学(26882)
- 数学方法(26693)
- 企(23368)
- 企业(23368)
- 地方(18905)
- 中国(15612)
- 农(15510)
- 学(15178)
- 财(13754)
- 地方经济(13089)
- 业经(12942)
- 贸(11335)
- 贸易(11332)
- 易(10894)
- 制(10731)
- 农业(10429)
- 和(9853)
- 融(9579)
- 金融(9577)
- 环境(9525)
- 银(8904)
- 银行(8881)
- 行(8497)
- 经济学(8244)
- 体(8025)
- 机构
- 大学(198295)
- 学院(196464)
- 济(94212)
- 经济(92426)
- 管理(71928)
- 研究(71617)
- 理学(61336)
- 理学院(60591)
- 管理学(59648)
- 管理学院(59262)
- 中国(53036)
- 科学(42483)
- 京(41443)
- 财(40197)
- 所(37831)
- 研究所(34256)
- 农(33909)
- 财经(32176)
- 中心(31885)
- 经济学(30827)
- 江(30161)
- 经(28898)
- 业大(28437)
- 经济学院(27659)
- 农业(26803)
- 北京(26545)
- 范(25285)
- 师范(25043)
- 院(24568)
- 财经大学(23500)
- 基金
- 项目(122004)
- 科学(94747)
- 研究(88528)
- 基金(87806)
- 家(76203)
- 国家(75602)
- 科学基金(63311)
- 社会(57097)
- 社会科(54106)
- 社会科学(54088)
- 省(47262)
- 基金项目(46155)
- 教育(40055)
- 划(39648)
- 自然(39183)
- 自然科(38219)
- 自然科学(38205)
- 自然科学基金(37514)
- 资助(37090)
- 编号(35464)
- 成果(29564)
- 发(28092)
- 重点(27760)
- 部(27722)
- 课题(24601)
- 创(24476)
- 国家社会(23742)
- 教育部(23614)
- 科研(23393)
- 创新(23062)
共检索到2986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庄美男 姚春和
根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对于“萧条”的定义,对照中、日两国的实际经济状况,我们可以认定目前中国和日本均处于“萧条经济”之中,但却分属两种不同类型。对两种萧条经济的特征、表现形式和原因等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货币政策时于二者的作用均不明显,但原因却有不同。目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应是两国共同的主要政策方向。同时,由于体制性因素是二者萧条的根本原因,故而作者主张进行结构调整。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睿洁
现有文献更多地集中在中国要防止日本式的经济泡沫,因为存在这样的假定前提:泡沫经济破灭是日本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期经济萧条的重要原因。把中日之间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周期等进行比较并类推可以得出,中国具有泡沫经济的文化和制度根源。但中国现有政策更多是防止经济泡沫而非应对经济萧条,继续实施现有政策很可能会导致经济萧条。中国应当通过发展实体经济、调整汇率政策和实施新型全球化战略等来打破繁荣与萧条的怪圈。
关键词:
泡沫经济 经济萧条 中国 日本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昌黎
日本经济从1991年第二季度起开始滑坡,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之中。因这次经济危机发生在泡沫经济崩溃之后。被称之为“泡沫经济崩溃萧条”,或称之为“平成萧条”。这是战后日本发生的第11次经济危机,也是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大力推行金融自由化、国际化后的第一次危机。具体表现为:企业活动停滞;个人消费不振,住宅投资减少;泡沫经济崩溃;金融危机严重。本文从日本经济的内部因素和综合因素方面探讨造成这次经济萧条的原因。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傅钧文
1992年的日本经济无论是在下滑速度上还是在萧条波及的广度上都超出了人们的预料。在这一年,“泡沫经济”崩溃,一度疯涨的股价和地价急剧下跌,平均股价一度跌至1.5万日元,跌幅创战后纪录,股价仅相当于高峰时的45%;消费市场萧瑟,百货店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伟凯
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萧条,使人们对前一时期遵循的"发展"理念及路径产生了质疑,因此在当前情况下如何全面诠释"发展"也就成为重要的理论课题。"发展"作为客观存在,具有"规律性"、"永恒性"、"层次性"和"主体性"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无论在任何环境下,针对"发展"所采取的路径都必须坚持"科学性"、可持续性以及"人的主体性",否则,"发展"就不可能完成社会主体的预期。
关键词:
经济萧条 发展 理论性 分析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宋小川
本文对新古典经济学在这场全球经济危机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清算和理论与历史的反思,探讨了新古典经济学"铸成如此大错"的理论和历史渊源。文章认为,新古典经济学的完美理性和完善市场假定在经济理论和政策实践中的误导作用,对这场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并指出经济学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按现实世界的本来面目来理解、分析和描述世界。
关键词:
萧条经济学 有效市场假定 新古典经济学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孙振远
孙景超、张舒英主编的《冷战后的日本经济》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推出“世界经济论坛”的论著之一,已于1998年10月出版。该书运用日本官方公布的大量资料和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系统评了论日本经济发展模式的利弊、功过,研究和考察了日本经济当前发展过程中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寂沫
本文通过对美国20世纪以来主要经济危机成因的分析,力图阐明导致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来自于市场经济自身所蕴含的一种矛盾,即由需求推动的市场内在扩张力与抑制这种扩张力的经济结构之间的矛盾。美国的经济发展史说明,市场自身的调节力量不仅无助于化解这种矛盾,反而可能使之加剧。从大萧条到次贷危机,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强大也是最成熟的市场化国家,也仍然没有能力去避免危机的发生,这足以说明这种矛盾是市场经济所固有的和内在的,只要一个国家完全由市场来决定其经济发展,那么他就始终不能摆脱这种矛盾的影响。
关键词:
美国经济 大萧条 次贷危机 经济结构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许维鸿
该文试图通过比较萧条经济学所强调的概念与传统经济周期理论的概念,探讨目前欧美政府采取经济政策隐藏的趋势和风险。文章指出,政府通过非常规手段,控制经济危机的破坏范围,是萧条经济学带给世界的积极主张;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和高杠杆操作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的脆弱性,各国金融监管机构需要联手采取新的、更加严格的监管措施,但目前欧美政府对积淀已久的金融系统化风险似乎还认识不够。
关键词:
自我实现 影子银行系统 经济萧条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欧阳延军
1998年,日本的经济成长继续呈现下降趋势。特别是民间设备投资与劳动力市场的情况显著恶化。民间设备投资出现自1995年以来的负增长。同时,今年4月的完全失业率达到4.1%,为二次大战后的最高水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经济恶化的速度:今年第1季度的实际民间设备投资比去年减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琦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对大萧条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更广阔的国际视角对大萧条进行研究,尤其对金本位制在大萧条中扮演的角色给予了深切关注。研究表明,大萧条期间的金本位制扮演了在国际间传播萧条的角色,并且束缚了各国中央银行的操作空间。尽管从总需求角度对大萧条的研究长期以来表现为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严重对立,但新近的研究达成的一个基本共识是:货币金融因素是导致大萧条的必要条件之一。而21世纪以来,真实经济周期学派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大萧条的"总供给之谜"。
关键词:
大萧条 凯恩斯主义 货币主义 金本位制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周建平
日本始于 90年代初期的经济长期大萧条,至今仍在延续。造成长期萧条的主要原因 是泡沫经济的后遗症、国内传统市场的饱和、日元升值的影响、经济社会体制的老化。
关键词:
长期萧条 泡沫经济 经济体制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莽景石
战后日本宪政转轨的外生强制性决定了官僚制多元主义国家形态 ,由于三权分立不充分和诉讼成本昂贵 ,政府具有比西方国家的政府更强的讨价还价能力 ,在向工业化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具有比较优势 ,但在完成向工业化经济转变之后其比较优势趋于消失 ,政府的比较优势变化成为决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绩效差异的制度变量。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萧条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为特殊利益集团所“俘虏”,摆脱长期萧条的根本出路则是进行内含了经济改革的宪政制度改革
关键词:
宪政转轨 官僚制 政府的比较优势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高毅 关涛
日本跨国公司20多年的全球高速扩张把大量生产资源转移到国外,对国内中间产品订货量的减少造成了与大型跨国公司配套的日本中小企业产出的需求不足,使占日本70%的中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动摇了日本传统的以“株式会社”为主的产业结构根基。另外跨国公司的高速扩张增加了大型企业对日本国家经济的控制力,日本政府的国家经济干预能力随之减弱,面对多年的经济萧条而难有大的作为。
关键词:
跨国公司 资源外移 经济危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