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90)
2023(15937)
2022(14092)
2021(13406)
2020(11167)
2019(25820)
2018(25692)
2017(49586)
2016(27097)
2015(30158)
2014(30022)
2013(29248)
2012(26709)
2011(23912)
2010(23998)
2009(22114)
2008(21077)
2007(18293)
2006(15841)
2005(13673)
作者
(76757)
(63574)
(63353)
(60502)
(40908)
(30746)
(28879)
(24816)
(24314)
(22848)
(22038)
(21334)
(20372)
(19965)
(19744)
(19488)
(19118)
(18922)
(18521)
(18225)
(15808)
(15584)
(15416)
(14620)
(14344)
(14188)
(14133)
(14109)
(12822)
(12606)
学科
(106448)
经济(106337)
管理(74141)
(69589)
(58101)
企业(58101)
方法(50534)
数学(43602)
数学方法(42845)
中国(28158)
(27802)
(24869)
(24251)
地方(24061)
业经(23550)
理论(20007)
农业(18660)
(18338)
(18203)
贸易(18192)
(17599)
(16435)
环境(16122)
(16117)
财务(16035)
财务管理(16009)
技术(15833)
企业财务(15106)
(14577)
银行(14531)
机构
学院(375150)
大学(373619)
管理(147738)
(140221)
经济(136896)
理学(128671)
理学院(127124)
管理学(124422)
管理学院(123750)
研究(121937)
中国(88565)
(80093)
科学(80082)
(63344)
(60913)
(59877)
(57788)
业大(57125)
研究所(56066)
中心(55616)
(52062)
财经(51605)
师范(51498)
北京(49693)
农业(46999)
(46770)
(45179)
(45055)
经济学(41437)
师范大学(41427)
基金
项目(262976)
科学(206623)
基金(189678)
研究(189190)
(165653)
国家(164331)
科学基金(141911)
社会(117688)
社会科(111428)
社会科学(111397)
(104585)
基金项目(101265)
自然(94797)
自然科(92614)
自然科学(92592)
自然科学基金(90902)
教育(88038)
(87425)
资助(79277)
编号(77686)
成果(61672)
重点(58986)
(56529)
(55727)
(54151)
课题(53712)
创新(50490)
科研(50477)
大学(48607)
教育部(48290)
期刊
(150756)
经济(150756)
研究(103967)
中国(67335)
学报(60647)
科学(56066)
(53274)
管理(52468)
(47152)
大学(45182)
教育(43500)
学学(42465)
农业(37109)
技术(33234)
(27751)
金融(27751)
业经(26687)
经济研究(24320)
财经(23864)
图书(20978)
问题(20585)
(20370)
(19200)
科技(18108)
资源(17730)
(17577)
技术经济(17389)
商业(17045)
统计(16967)
理论(16774)
共检索到5310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翀  陈思宇  王宝强  
中断模拟逐渐成为认知网络结构韧性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城市间的公路、铁路客运数据构建城市群客运网络,借助Python模拟和评估应对外界冲击下的城市群客运网络结构韧性变化特征,并分析影响其韧性水平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①城市群客运网络结构具有一定脆弱性,总体韧性水平表现出对沪昆发展轴的依赖性,节点韧性水平呈现抗干预的差异性。②武汉、长沙、南昌等主导性节点的失效以及景德镇、抚州、吉安等脆弱性节点的出现是显著削弱网络结构韧性的关键因素。③针对主导性节点与脆弱性节点特征,从整体提升中心性、增强近域性联系、丰富跨区域连通、保障城市安全性四方面提出网络结构韧性提升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郭卫东  钟业喜  傅钰  
基于交通和信息流数据,从流空间视角探讨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网络结构,并对其效率进行判断分析。研究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交通流网络结构呈东南向西北倾斜的态势,交通流对综合网络结构影响较为明显;信息网络结构虽整体处于均衡发展状态,但城市群内仍出现"三高"分布格局;长江中游城市群整体网络密度偏低,子城市群网络密度较高;长江中游城市群网络化效率偏低,应注重多元发展。针对城市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核心城市联系、促进区域合作、培育区域中心城市、促进省际毗邻城市组团发展等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钟业喜  傅钰  朱治州  王晓静  
基于2014年长江中游城市群上市公司数据,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母子公司联系视角下该地区企业网络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如下:(1)长江中游城市群企业对内联系网络密度较低,整体企业网络联系较弱,该网络呈现出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2)省会城市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集聚与扩散效应突出,中心城市带动作用显著;城市中介性极化现象严重,长沙、武汉中介作用突出;企业与投资目的地之间交通距离短、通达性较高;(3)企业对外联系总体网络处于低联系、初级发展水平;(4)层级网络显示企业低等级联系多集中于周边省份及地理临近地区,最高等级联系指向高等级城市;网络等级越低,网络格局呈现更为分散交织的复杂形态;节点城市关联方向上显现出明显的差异化特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宋琼  谢志祥  李同昇  刘静玉  冯长安  张颖  
按照"点"→"线"→"面"→"网络"的分析思路,运用分形理论、引力模型、隶属度模型、空间句法模型、时间-空间可达性模型,研究2013年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城市的网络空间结构。结果表明:(1)在"点"层次上,长江中游城市群首位城市武汉为超大城市且垄断地位较强,城市体系呈序列型分布,规模结构呈"橄榄状"态势。(2)在"线"层次上,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联系整体偏弱,骨干联系由武汉、长沙、南昌组成,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内部城市间联系较强,3个省会城市与其腹地城市间呈星形结构特征。(3)在"面"层次上,长江中游城市群形成武汉、长沙、南昌3个辐射中心,在西北—东南方向呈现"中间高、两端低"的特征,武汉—南昌辐射连片趋势较明显。(4)在"网络"层次上,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网络的时间、空间可达性格局基本一致,与拓扑可达性存在一定偏差。时间、空间可达性格局中心向南、西北、东北方向沿长江河谷地带出现"波峰",受桐柏山、幕阜山影响在北、东南方向分布"波谷"。在路网的发育方面,武汉城市圈发育最好,长株潭城市群受地形影响最大,环鄱阳湖城市群发育最均衡。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宋琼  谢志祥  李同昇  刘静玉  冯长安  张颖  
按照"点"→"线"→"面"→"网络"的分析思路,运用分形理论、引力模型、隶属度模型、空间句法模型、时间-空间可达性模型,研究2013年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城市的网络空间结构。结果表明:(1)在"点"层次上,长江中游城市群首位城市武汉为超大城市且垄断地位较强,城市体系呈序列型分布,规模结构呈"橄榄状"态势。(2)在"线"层次上,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联系整体偏弱,骨干联系由武汉、长沙、南昌组成,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内部城市间联系较强,3个省会城市与其腹地城市间呈星形结构特征。(3)在"面"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圣云  翟晨阳  顾筱和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推动和引领长江中游地区乃至中部经济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应用社会网络方法,对1990、2000、2012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动态演变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1)1990年,武汉市与长沙市是长江中游的中心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网络形态尚不完备,多数城市游离于网络之外,呈现一种稀疏网络空间结构,分别以武汉市和长沙市为中心形成两个星形城市小群体,构成的线型空间结构;(2)200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网络结构日趋完整,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联系密切,环鄱阳湖城市群在南昌市的带领下积极融入其中;(3)2012年,南昌市由节点城市升级为中心城市,城市群网络异质性降低,网络扩散更为均...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书红  武亚俊  陈西芳  
为分析城市群多模式交通网络应对攻击时的韧性变化特征,该文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和韧性城市理论,构建了考虑吸收能力、缓冲能力和可恢复能力3个维度的网络结构韧性评估模型,并通过空间向量模计算网络结构韧性值。基于关中平原城市群城际公路、铁路客运数据构建了城市群客运网络,并借助空间网络分析工具ArcGis和Ucinet探讨城市群多模式交通网络的拓扑特征;考虑节点位置及其与周边地区交通的联系,提出了基于节点重要度的典型节点选取方法。结果表明:典型节点受到攻击后,网络的缓冲能力都处于较低状态,尤其是蔡家坡站点失效后,网络缓冲能力下降到0.388 9;节点度大的站点失效后,网络恢复到正常状态的能力差;普铁站和高铁站失效后对网络结构韧性的影响远大于公路客运站;结合典型节点特征和模拟结果,可针对性地提出网络结构韧性提升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冬春  王兆峰  
将DEA窗口分析法与超效率SBM模型结合,测度分析2011—202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生态效率动态变化,利用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旅游生态效率空间网络结构演变,最后采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分析其网络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期间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生态效率整体均值为0.719,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区域差异显著。②整体网络密度和网络关系数分别波动上升至0.1627和123,网络等级度和网络效率虽有小幅下降,但基本稳定在0.2和0.8左右,可见城市群旅游生态效率关联网络结构松散,具有一定层级特征,且溢出渠道不畅。③武汉、长沙、南昌、孝感和宜春等城市的各项个体指标始终大于均值,在旅游生态效率关联网络中占据处于中心地位;常德、益阳、黄冈、宜昌、襄阳等城市各项个体指标始终低于均值且排名相对滞后,在网络中处于边缘位置。④整体网络密度提升、网络等级度和网络效率降低有利于城市群整体旅游生态效率的提升,缩小区域差异;同时,个体网络中心性指标的上升对城市旅游生态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鹏   李得伟  
交通运输网络抵抗韧性是交通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为有效评估城市群铁路客运网络的抵抗韧性,并识别关键路段,该文首先基于复杂网络Space L建模方法,建立了以实际铁路客运站为网络节点的时空加权城市群铁路客运网络模型;其次,采用单路段删除和多路段连续删除的攻击模式模拟路段中断情景,提出将基于性能响应函数和旅客时空可达性的网络性能保留率作为客运网络动态抵抗韧性评估指标,利用抵抗韧性评估模型和仿真评估流程评估路段可替代能力和网络抵抗韧性;最后,进行了成渝城市群铁路客运网络实例研究。结果表明:靠近铁路枢纽城市的部分关键路段中断,最高可使铁路客运网络性能损失12.23%,从灾前仿真角度识别关键路段具有重要意义;无权、空间加权和时间加权铁路网络抵抗韧性仿真识别出的关键路段存在明显差异, Spearman相关系数验证了无权与加权铁路网络路段可替代能力的排序相关性较差; 3种铁路网络的抵抗韧性指数表明单路段中断对旅客出行时间的影响较大;关键路段连续中断对网络性能的影响较大,对时间加权铁路网络性能的影响大于无权和空间加权铁路网络,仅从网络拓扑结构和空间距离角度进行灾前仿真,容易低估风险因素的干扰后果。该文所提方法可为交通网络规划和韧性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潘昱成  李秋丽  
本文基于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城市间的百度搜索指数,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网络关系图、网络密度、网络中心性和凝聚子群4个方面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城市信息联系网络特征,并用逐步回归分析探讨了城市实体特征对城市信息联系网络的影响。研究结论:城市信息联系骨架网络呈"三角形"结构,三个中心城市分别是武汉、长沙和南昌,其中武汉是"领头羊"地位;省内城市联系较紧密,部分地区城市打破了空间距离跨区域形成联系组团,省间联系则普遍弱,省级行政边界制约明显;网络联系年际加强但整体仍未发展稳定,总体而言一体化程度不高;城市实体空间与信息空间存在交互作用,城市信息网络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及行政等级的影响,空间距离影响则不明显。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钟倩  李功权  
基于菜鸟货运路线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QAP回归分析等方法解析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城市群货运网络呈现“一核多极”的空间形态,以武汉为核心,长沙、南昌、九江、上饶为次级中心的散射状结构。(2)网络整体中心性水平较低且空间联系极化效应明显,武汉中心地位突出。(3)网络大致形成7类凝聚子群,出现优势城市强联系、弱势城市孤立局面,子群结构及协作关系有待优化。(4)人口规模、物流设施点、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对货运联系网络具有显著影响;其中,物流设施点与货运路线存在高度正相关。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果  孙天阳  
本文根据改进的重力模型测算了城市间会展业的相互吸引力,构建会展业空间关联网络,并计算各城市的网络中心性指标和城市的社团划分。研究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会展业空间关联网络可划分为3个社团,应打破"中三角"会展业的区域间束缚,使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会展业能够融为一个有机整体。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邵海琴  王兆峰  
准确把握城市群人居环境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对促进人居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引入修正的引力模型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居环境空间关联关系的基础上,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深入探究其人居环境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研究期间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居环境空间关联强度日趋紧密,已形成较稳定的人居环境关联网络,但其网络密度仅为0.377,网络关系较为疏松,同时网络等级度为0.589,网络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2)武汉、长沙、南昌等经济相对较为发达的省会城市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居环境空间关联网络中处于核心主导地位,对人居环境空间关联性的影响显著;而孝感、上饶、吉安、抚州等偏远地区在网络中则处于绝对边缘位置,对人居环境空间关联性的影响微弱。(3)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居环境关联网络主要以板块间的传导与溢出效应为主,板块内的溢出效应相对较少。其中,武汉、南昌、宜昌等5城市属于“净受益板块”,在网络中起“引领”作用;孝感、黄石、黄冈等7城市属于“双向溢出板块”;鹰潭、萍乡、新余等6城市属于“经纪人板块”,在网络中发挥着“桥梁”作用;九江、咸宁、岳阳等10城市则属于“净溢出板块”。(4)城市距离、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产业结构差异和城镇化水平差异对人居环境的空间关联强度产生显著负向作用,城市人口总数和人均财政支出的差异对其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对外开放度差异的回归系数为正但不显著,其响应机制和响应效果仍有待完善和增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思雨  钟业喜  吴青青  毛炜圣  
大数据分析已成为新时期理解城市网络的关键。基于交通、信息大数据,通过SNA、SSI、Modularity等方法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外向联系网络结构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空间异质性明显,极化作用突出。普铁网络形成以周边城市为主的"π"型空间联系格局,高铁网络廊道效应显著,呈现以沪昆、汉沪蓉高铁为轴线的侧"V"型联系格局,信息网络形成以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向外放射状空间联系格局。SSI均小于0.1,空间极化效应明显。(2)拓扑结构上,普铁、信息网络单核结构显著,高铁网络双核结构突出,综合网络显现多核结构。(3)社区结构上,普铁和高铁网络社区结构明显,信息和综合网络未形成明显的社区结构。(4)城市规模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外向联系网络发挥关键作用,地理距离、行政等级以及城市职能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蒋大亮  孙烨  任航  陈影影  张振克  
随着地理研究迈入大数据时代,运用互联网展开城市网络结构研究逐渐成为经理地理研究的新思路。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借助百度指数,获取2011年~2014年百度用户关注度,构建百度指数城市信息流网络,从大城市群视角和所辖三大子城市群视角,分别探讨城市网络格局的时空变化。研究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在一体化进程中城市等级日益明晰,差距拉大。三大子城市群表现出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并存,区域非均衡性突显;互联网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重塑和改造着城市群,但非完全颠覆传统城市网络格局,地理区位对城市网络格局和城市影响力的影响仍不容忽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