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24)
2023(6370)
2022(5234)
2021(4734)
2020(4051)
2019(8896)
2018(8680)
2017(16544)
2016(9006)
2015(9714)
2014(9751)
2013(9645)
2012(8843)
2011(7928)
2010(7829)
2009(6836)
2008(6731)
2007(6079)
2006(5084)
2005(4609)
作者
(28460)
(23916)
(23701)
(22640)
(15067)
(11555)
(10788)
(9275)
(8844)
(8481)
(8210)
(8118)
(7796)
(7541)
(7444)
(7356)
(7337)
(7090)
(7013)
(6818)
(5956)
(5953)
(5904)
(5396)
(5365)
(5344)
(5198)
(5123)
(4938)
(4866)
学科
(36785)
经济(36756)
(29135)
管理(26896)
(23215)
企业(23215)
方法(20332)
数学(18437)
数学方法(18246)
技术(13521)
(9630)
(8818)
中国(8450)
(8417)
技术管理(7419)
业经(7178)
农业(7008)
(6255)
贸易(6254)
(6111)
理论(5753)
(5736)
财务(5718)
(5717)
财务管理(5703)
企业财务(5554)
环境(5355)
(5258)
银行(5228)
(5114)
机构
大学(133293)
学院(131700)
(53329)
经济(52288)
管理(49840)
研究(46547)
理学(43968)
理学院(43437)
管理学(42441)
管理学院(42184)
中国(32182)
科学(31134)
(28274)
(27686)
(24641)
业大(24272)
研究所(22922)
农业(22724)
(22327)
中心(21174)
(19334)
财经(18847)
(17336)
(16923)
北京(16856)
经济学(16735)
师范(16648)
(16644)
技术(16289)
经济学院(15340)
基金
项目(96944)
科学(76445)
基金(71793)
(65495)
研究(65140)
国家(65021)
科学基金(54815)
社会(42446)
社会科(40562)
社会科学(40550)
基金项目(37863)
(37853)
自然(36871)
自然科(36110)
自然科学(36102)
自然科学基金(35486)
(32639)
教育(30546)
资助(29617)
编号(23584)
重点(22357)
(21739)
(21101)
(20144)
创新(19837)
计划(19669)
科研(19148)
国家社会(18855)
成果(18321)
教育部(18152)
期刊
(50516)
经济(50516)
研究(34523)
学报(27670)
中国(25923)
(24158)
科学(23886)
大学(20165)
学学(19180)
管理(17387)
农业(16877)
(16821)
技术(13670)
教育(13312)
(9446)
财经(9403)
经济研究(9016)
(8985)
金融(8985)
科技(8665)
技术经济(8636)
统计(8275)
(8113)
业大(7912)
(7891)
业经(7384)
(7324)
决策(6671)
农业大学(6570)
问题(6420)
共检索到1839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田萍  王德辉  
投入要素替代弹性因涉及到经济增长状态、经济体向稳定状态的收敛速度和单位资本产出水平等重要的宏观经济问题而备受关注。本文利用等产量线上投入要素数量和价格相对变化比的等价变换提出了替代弹性的回归方程计量估计法,其可以避免现有主流估计方法因为前提条件的限制等原因而具有丧失一般性及重复利用信息的问题。但难点转移到了不同时期等产量线上投入要素数据的获取方面。在中性技术进步、充分竞争和规模报酬不变的条件下本文证明了,利用现有样本信息得到的资本劳动数量比恰等于对应时间点上,和期初同等生产能力、等产量线上所需投入要素数量比。最后,利用1990-2015年数据,对我国资本-劳动投入要素替代弹性进行了平均和变结构估计与检验,得到样本期内我国平均要素替代弹性小于1,但1998年前后资本-劳动替代弹性明显不同,当前阶段(1999年以来)不能拒绝“要素替代弹性为1”的原假设等结论。研究表明我国经济体的生产能力正处于灵活且稳定的发展阶段。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郝枫  盛卫燕  
要素替代弹性是经济研究中的重要参数,对经济增长和要素分配研究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一般要素增强型CES生产函数,利用1978-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以变系数面板模型估计我国替代弹性时间序列。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替代弹性明显小于1(0.23~0.55),改革时期基本呈上升趋势;目前劳动增强型技术表现出资本偏向,构成近期我国劳动份额持续下降的重要原因。最后,对该领域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月玲  叶阿忠  
本文从要素替代弹性视角实证分析1996~2010年间我国技术进步方向的变迁与要素价格扭曲引起的技术选择偏差。结果发现:(1)中国的技术进步表现出资本技能双重偏向性特征,资本偏向性程度的加深不仅加大了对技能劳动的替代,更加剧了在分配上对劳动的掠夺性;(2)技能和非技能劳动投入存在适度匹配。资本深化并不排斥非技能劳动,但随着非技能劳动投入持续负增长,技能和非技能劳动匹配失当,技术无效率持续陷生产于不经济区域内;(3)资本对技能和非技能劳动都富有替代弹性,尤其是资本对技能劳动替代严重,这是要素价格扭曲下的技术选择偏差和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导致的就业结构失衡的根本原因。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英基  
基于有偏技术进步、要素替代的研究框架理论,探究了粮食生产要素组合及技术变动趋势。构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利用全国30个省份20012013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计算了各要素价值份额和替代弹性。实证结果显示,粮食生产中化肥、农药的边际贡献递减,而农用柴油、农业机械设备的边际贡献递增;劳动用工量的边际贡献递增,且与其他物质要素的替代关系明显。为此,通过提高要素利用效率和要素替代弹性等推动粮食生产技术进步,实现生产要素组合的动态优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英基  
基于有偏技术进步、要素替代的研究框架理论,探究了粮食生产要素组合及技术变动趋势。构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利用全国30个省份2001~2013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计算了各要素价值份额和替代弹性。实证结果显示,粮食生产中化肥、农药的边际贡献递减,而农用柴油、农业机械设备的边际贡献递增;劳动用工量的边际贡献递增,且与其他物质要素的替代关系明显。为此,通过提高要素利用效率和要素替代弹性等推动粮食生产技术进步,实现生产要素组合的动态优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美艳   张宝生   李忻颖   王敏  
文章基于2000—2020年的数据,构建包含资本、能源和劳动三要素的一般要素增强型的嵌套CES生产函数,采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方法进行参数估计,从国家和区域两个层面对要素间的替代弹性、有偏技术进步和技术进步偏向程度进行精确测度。结果表明,国家和区域层面资本和能源的替代弹性均小于1,表明能源与非能源要素可替代程度偏低。从要素效率增长率来看,能源效率增长率呈快速增长的趋势,能效提升潜力巨大;劳动效率增长率最快,但逐年下降,与劳动力价格日益攀升有关;资本效率下降,下降速度趋于平缓。从技术进步偏向来看,国家和区域均表现为资本偏向、能源和劳动节约型,对资本的偏向程度均不断降低。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晓玲  徐舒  连玉君  
从要素替代弹性和有偏技术进步视角分析我国工业能源强度,通过采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方法,对1994~2008年工业行业数据进行实证估计,确定不同类型行业资本、能源与劳动的嵌套CES生产函数结构。结果表明,多数行业的技术进步是资本、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这是因为在多数行业内,资本和能源表现为互补关系。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有效资本、有效能源和有效劳动在特定要素替代弹性条件下,通过影响能源份额进而影响能源强度的作用机制,并利用工业行业数据刻画这3种有效要素对能源强度的动态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郝枫  盛卫燕  
基于一般要素增强型CES生产函数,利用1978-2011年省级数据,以变系数面板模型估计我国国民经济和三次产业替代弹性时间序列,对两类"索洛猜想"进行经验检验。研究发现:我国总量替代弹性和三次产业替代弹性均明显小于1,CD生产函数并不适用;改革时期替代弹性呈上升趋势,"索洛猜想1"得到有力支持;总量替代弹性介于三次产业替代弹性之间,且小于产业替代弹性加权平均值,"索洛猜想2"被明确拒绝。最后,就该领域进一步研究进行展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丁建勋  仪姗  
本文基于CES生产函数,首先对资本和劳动相对收入份额与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理论分析表明,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对资本和劳动相对收入份额的影响取决于要素替代弹性的大小。其次,在估计我国要素替代弹性的基础上,推测我国资本和劳动相对收入份额与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之间应存在同方向的变动关系。更严格的计量分析表明,二者之间的同方向变动关系的确存在。最后,相关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油永华  
文章选取2005—2015年深沪两市327家典型制造类企业作为样本,依据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和生产函数泰勒级数展开等基本理论和方法,构建微观面板数据计量模型估计制造业的替代弹性,其值在0.42至0.77范围内,资本与劳动之间替代关系较弱,存在一定的互补性,资本不易替代劳动力,行业之间以及个体之间替代弹性大小存在差异。三种方法估计值相差较小,方法之间相互检验和印证,增强了结论的准确性和稳健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郝枫  
对超越对数函数要素替代弹性估计方法进行专门研究,修正了超越对数生产函数要素替代弹性公式错误,梳理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各类替代弹性定义,综合考虑数据易得性、估计可靠性、定义合意性以判定各类估计方法的相对优劣。研究发现,受困于共线性难题,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计算替代弹性效果不佳;基于超越对数成本函数计算替代弹性更具优势,影子替代弹性凭借出色的理论性质与强稳健性成为首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志非   郭雅琼  
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估算200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农业要素替代弹性,实证检验农业要素替代弹性的空间差异及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发现:农业要素替代弹性存在显著空间非均衡特征,其中诱致性技术创新效应表现出自东向西逐渐弱化的“阶梯式”分布形态,而直接替代效应则呈现“核心—边缘”空间格局。诱致性技术创新效应和直接替代效应均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正向影响,且不同区域内二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强度有所差异。对此,提出始终坚持市场决定性作用、着力打造区域科创中心、贯彻落实“大协同和小差异”原则等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邓明  
研究目标:构建一个包含资本、技能劳动力和非技能劳动力的多要素CES生产函数,给出了该生产函数下不同要素间的Morishima替代弹性的系统估计方法。研究方法:利用来自于WIOD-SEA数据库的中国制造业行业数据以及本文提出的估计方法,估算了中国制造业行业技能劳动力、非技能劳动力和资本三种要素之间的Morishima替代弹性,并分析了要素间的Morishima替代弹性对不同要素间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各行业技能劳动力与非技能劳动力之间的Morishima替代弹性亦即Hicks替代弹性均大于1,而资本对技能劳动力和非技能劳动力的Morishima替代弹性亦即Hicks替代弹性呈现异质特征,但技能劳动力和非技能劳动力对资本的Morishima替代弹性是大于1的。研究创新:将Klump等(2007)提出的"标准化供给面系统"引入到嵌套CES生产函数中,提出一种估算多要素Morishima替代弹性的系统估计方法。研究价值:可以分析要素替代弹性对技能溢价的影响,同时也可以分析劳动力与资本的收入份额问题。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邓明  
研究目标:构建一个包含资本、技能劳动力和非技能劳动力的多要素CES生产函数,给出了该生产函数下不同要素间的Morishima替代弹性的系统估计方法。研究方法:利用来自于WIOD-SEA数据库的中国制造业行业数据以及本文提出的估计方法,估算了中国制造业行业技能劳动力、非技能劳动力和资本三种要素之间的Morishima替代弹性,并分析了要素间的Morishima替代弹性对不同要素间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各行业技能劳动力与非技能劳动力之间的Morishima替代弹性亦即Hicks替代弹性均大于1,而资本对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战岐林  曾小慧  
文章采用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估计得到了38个产业的要素替代弹性。弹性值范围在0.402~0.614之间,明显异于0和1,表明里昂惕夫生产函数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都不适于描述中国工业产业,恒替代弹性生产函数是合适的。在研究数据和方法上,发现短期数据比长期数据更适于生产函数估计;劳动要素一阶条件方程最适于估计中国工业要素替代弹性;劳动报酬是比职工人数更加合适的劳动服务度量指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