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89)
2023(7068)
2022(6006)
2021(5360)
2020(4583)
2019(10266)
2018(10103)
2017(19519)
2016(10618)
2015(11862)
2014(11848)
2013(11304)
2012(9935)
2011(8913)
2010(9049)
2009(8443)
2008(8232)
2007(7415)
2006(6713)
2005(6130)
作者
(29643)
(25058)
(24955)
(23809)
(15755)
(11962)
(11289)
(9515)
(9514)
(8811)
(8645)
(8551)
(8081)
(7861)
(7792)
(7715)
(7467)
(7408)
(7187)
(7153)
(6196)
(6089)
(5882)
(5708)
(5578)
(5525)
(5502)
(5492)
(5012)
(4974)
学科
(41100)
经济(41028)
管理(33330)
(31198)
(24606)
企业(24606)
方法(16162)
数学(14317)
数学方法(14186)
(13232)
(13013)
中国(12985)
(12978)
业经(9990)
地方(9268)
(9153)
农业(9012)
体制(7756)
环境(7616)
(7341)
财务(7320)
(7304)
财务管理(7301)
(7017)
银行(6996)
企业财务(6956)
(6927)
金融(6923)
(6735)
(6694)
机构
大学(150870)
学院(149779)
(63606)
经济(62225)
管理(56848)
研究(51113)
理学(49159)
理学院(48548)
管理学(47786)
管理学院(47503)
中国(37376)
(31468)
(31317)
科学(29948)
(25109)
(24930)
财经(24461)
(23552)
中心(23289)
业大(22365)
研究所(22331)
(22171)
经济学(20391)
(19799)
师范(19604)
农业(19466)
北京(18994)
(18595)
经济学院(18336)
财经大学(18153)
基金
项目(103019)
科学(82974)
基金(77224)
研究(74818)
(67270)
国家(66745)
科学基金(58129)
社会(50794)
社会科(48354)
社会科学(48344)
基金项目(41835)
(40162)
自然(36679)
自然科(35841)
自然科学(35831)
自然科学基金(35214)
教育(34485)
(33775)
资助(29842)
编号(28741)
(24735)
成果(23517)
(23340)
重点(23280)
国家社会(21950)
(21828)
(21776)
创新(20525)
课题(20443)
教育部(20342)
期刊
(72146)
经济(72146)
研究(45869)
中国(32216)
(24935)
(23701)
学报(22821)
科学(22074)
管理(21190)
大学(18107)
学学(17154)
农业(15460)
教育(14431)
(13196)
金融(13196)
财经(12533)
技术(11992)
业经(11104)
经济研究(10979)
(10765)
问题(9792)
(7503)
(7479)
现代(7088)
科技(6940)
技术经济(6807)
(6484)
资源(6419)
(6415)
理论(6223)
共检索到2235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郑文哲  郑小碧  
中心镇是新型城市化背景下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节点,中心镇的改革与发展是新时期我国改革创新和经济发展的新阵地。以浙江省中心镇为例,深入剖析了中心镇改革发展过程中的空间重组模式,从政府和市场互动角度揭示了中心镇空间重组模式的时段演化特征。研究发现,当前,中心镇的空间重组存在乡镇合并、县辖区、县辖市、中心镇功能区、中心镇共同体五种模式,政府和市场的力量对比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心镇空间重组经历了政府主导期、中间过渡期和市场主导期三个发展阶段,各阶段之间能否实现顺利转换和跃迁决定了中心镇空间重组发展的成败。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小斌  邵燕斐  
本文使用1995~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0-1权重矩阵、地理距离权重矩阵与经济权重矩阵,采用较为前沿的空间计量方法,检验了中国省域城镇化水平的空间集聚模式与动力机制。研究结论显示:中国省域城镇化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本地区城镇化水平会受到邻近省域城镇化进程的显著影响;省域城镇化水平呈现出明显的俱乐部趋同,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城镇化率的高值集聚区,中西部地区是我国城镇化率的低值集聚区;经济发展水平、第二、三产业、教育水平、技术进步、社会保障与医疗保健支出对城镇化进程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与城乡收入差距对城镇化进程有负面影响作用。最后,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对促进中国新型城镇化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肖竞  曹珂  
以西南地区古代城镇群的结构关系为研究对象,结合考古资料与历史文献的查考与推理,从区域角度,对先秦至明清时期西南巴、蜀、滇、黔四大文明区系城镇群空间分布及其发展动力机制的演变进行全景式梳理,重新审视、认知当前西南地区城镇群的空间关系,并力图拓展古代城建史研究的理论视角。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修颖  
区域空间结构重组是社会经济大转型时期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对空间结构惯性、区域发展与空间结构的互动关系等理论问题的探讨,明确了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的被动性和阶段性等一般规律;八大动力机制的系统分析为空间结构重组提供了理论依据;区域空间结构组成的五大要素的优化是实现结构重组的有效途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鹤松  
中国新型城镇化动力机制是人民,这主要由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来决定。文章从社会分工理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和马克思主义平等观四个方面论述了以人民为中心视角的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理论来源与现实困境。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坚持科学理念,树立人本思想;深入推进"四化"互动协调发展,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完善土地使用、管理制度和相关法规、政策,保障人民根本利益;加大项目资金扶持力度,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鹤松  
中国新型城镇化动力机制是人民,这主要由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来决定。文章从社会分工理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和马克思主义平等观四个方面论述了以人民为中心视角的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理论来源与现实困境。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坚持科学理念,树立人本思想;深入推进"四化"互动协调发展,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完善土地使用、管理制度和相关法规、政策,保障人民根本利益;加大项目资金扶持力度,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晓庆  
速水佑次郞和弗农.拉坦关于农业技术变迁理论与农业技术发展的历史事实真相到底有多近呢?本文认为,农业技术变迁之所以发生,不是单一的或几个因素的简单组合,而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动力系统在起作用。农业技术变迁动力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各个分力有机构成的统一体,各个分力都对农业技术变迁有所贡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何兴国  潘丽云  
民营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受企业家战略眼光、技能依赖程度、发展阶段、参与职业教育的成本与收益、对企业生产影响和学生管理的顾虑等内部因素,以及政府相关政策、学校办学实力、参与职业教育的信息渠道、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等外部因素的综合影响。系统构建经济激励、制度约束、宣传教育和服务保障等动力机制,有利于促进民营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董锁成  
本文对劳动地域分工的条件因素和动力机制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地域系统中自然要素和非自然要素普遍的地域性差异是地域分工的客观基础和必要条件。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各种自然要素对劳动地域分工的作用日趋减小,而非自然要素尤其是技术的作用将不断加大。由地域分工所产生的绝对利益、比较利益、规模利益、乘数效益等各种经济利益是劳动地域分工的直接动力和内在原因。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刘烈宏  陈治亚  
本文从价值动因、自组织、市场引导和政策引导等方面,深入分析了产业链演进的内部和外部动力机制,总结了影响产业链演进动力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根据系统层次和复杂性的变化,研究了产业链演进中从"自创生"到"自退化"各阶段产业链的内部特征。基于产业链演进规律,提出了产业链演进的趋势及其相关建议。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隋博文  
港口是联系内陆腹地和海洋运输(国际航空运输)的一个天然界面,作为全球供应链的枢纽和对外开放的门户,已逐步成为我国沿海地区主动策划、组织和参与国际经济贸易活动的前方调度总站、产业集聚高地和综合服务平台。港口以经济、生产、贸易、交通、法律(或政策)、人才、服务等资源要素为支撑,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明  凌文辁  柳士顺  
CPM领导理论认为,中国领导行为的评价模式由目标达成、团体维系和个人品德三个因素构成。本研究采用2×2×2完全随机设计的情境模拟实验,探讨了CPM领导行为三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动力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领导行为三因素分别对下属的追随意愿、上司承诺、工作动机和领导满意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2)在对下属行为态度产生影响时,个人品德的影响作用最大;(3)在目标达成和团体维系影响下属行为态度的过程中,个人品德发挥着增强型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验证了CPM领导理论的动力学原理,并为我国"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拔和任用标准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鲍新中  屈乔  尹夏楠  
创新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而企业的持续创新是其发展壮大及永续经营的关键因素。近年来,企业层面的创新持续性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其相关研究成果也成为创新理论的重要内容。文章从企业层面的持续创新内涵与度量、企业持续创新的表现、推动企业持续创新的内生动力机制以及外生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国外的相关实证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胜利  何小勇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动力是基于成本收益的比较,而农民工自身条件、政府的有关政策等是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成本和收益的重要因素,因此,政府要采取一系列降低成本、增加收益的政策措施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覃开意  湛华  
通过对231名民办学校高三学生的测查,考察了高三学生未来时间透视、成就目标取向、学业自我效能与学习策略的关系,探讨了民办学校高三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未来时间透视、成就目标取向、学业自我效能均与学习策略存在相关,能显著地预测学习策略,它们是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的动力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