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42)
- 2023(8621)
- 2022(7062)
- 2021(6979)
- 2020(5573)
- 2019(12412)
- 2018(12118)
- 2017(21731)
- 2016(12112)
- 2015(13936)
- 2014(13867)
- 2013(13627)
- 2012(13144)
- 2011(12041)
- 2010(11965)
- 2009(11250)
- 2008(11265)
- 2007(10182)
- 2006(9081)
- 2005(8332)
- 学科
- 济(54528)
- 经济(54472)
- 管理(30680)
- 业(24727)
- 方法(21204)
- 中国(19330)
- 企(19122)
- 企业(19122)
- 数学(18539)
- 数学方法(18298)
- 农(13156)
- 地方(12656)
- 贸(11782)
- 贸易(11774)
- 学(11520)
- 易(11477)
- 财(10294)
- 制(10168)
- 业经(9910)
- 融(9290)
- 金融(9288)
- 银(9239)
- 银行(9223)
- 行(8968)
- 环境(8498)
- 和(8401)
- 农业(8286)
- 理论(8116)
- 地方经济(7767)
- 发(7591)
- 机构
- 大学(178578)
- 学院(175101)
- 济(75945)
- 经济(74434)
- 研究(68984)
- 管理(60448)
- 中国(53805)
- 理学(50936)
- 理学院(50215)
- 管理学(49247)
- 管理学院(48925)
- 科学(41007)
- 京(40058)
- 所(35085)
- 财(33851)
- 研究所(31968)
- 中心(30755)
- 农(27224)
- 财经(26708)
- 北京(26181)
- 范(25929)
- 师范(25713)
- 江(25404)
- 院(25140)
- 经济学(24930)
- 经(24487)
- 业大(22998)
- 经济学院(22319)
- 农业(21417)
- 师范大学(21152)
- 基金
- 项目(115239)
- 科学(90921)
- 研究(86236)
- 基金(83965)
- 家(74299)
- 国家(73710)
- 科学基金(61509)
- 社会(56088)
- 社会科(53149)
- 社会科学(53139)
- 基金项目(42648)
- 省(41714)
- 教育(39904)
- 划(36930)
- 自然(36578)
- 自然科(35734)
- 自然科学(35720)
- 自然科学基金(35077)
- 资助(34672)
- 编号(34075)
- 成果(29762)
- 重点(26869)
- 部(26601)
- 发(25788)
- 课题(25054)
- 国家社会(24812)
- 中国(24676)
- 创(23247)
- 教育部(22756)
- 创新(21952)
共检索到2763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张政文
在电影艺术传入中国的百余年中,它不断吸收及融合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于变革中成长,在创新中发展。建构中国电影学派,从学理上梳理中国电影的历史谱系与发展逻辑,有助于形成中国电影的话语体系,真正把握和凸显其艺术特质,进而坚定文化自信,努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此,我们组织了这组笔谈文章,围绕"中国电影学派理论建构"问题展开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张政文教授认为,构建中国电影学派首要是通过描述中国电影的历史谱系,揭示中国的电影艺术观和电影思想观,进而设立中国电影的中心议题与标识性概念。北京电影学院侯光明教授认为,中国电影学派的目标是践行具有鲜明的民族精神和审美趣味的电影创作与学术研究,形成具有中国美学文化特质的电影学派,以增强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北京师范大学胡智锋教授认为,中国电影学派的建构要始终立足于中国的文化土壤,将中国电影放置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中去考察。百年中国电影文化发展的大脉络中形成了三大历史主调:革命文化、人民电影、多元开放。三个时期在思想与美学层面的背反状态均深刻影响着中国电影的创作实践与文化建构。北京电影学院贾磊磊教授认为,中国电影学派的价值体系建构是整个中国电影学派建构中不可分割的核心部分。中国电影学派的建构是一个中国电影在艺术精神上、在产业发展上、在思想境界上不断迈进、升华的历史进程。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贾磊磊
在电影艺术传入中国的百余年中,它不断吸收及融合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于变革中成长,在创新中发展。建构中国电影学派,从学理上梳理中国电影的历史谱系与发展逻辑,有助于形成中国电影的话语体系,真正把握和凸显其艺术特质,进而坚定文化自信,努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此,我们组织了这组笔谈文章,围绕"中国电影学派理论建构"问题展开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张政文教授认为,构建中国电影学派首要是通过描述中国电影的历史谱系,揭示中国的电影艺术观和电影思想观,进而设立中国电影的中心议题与标识性概念。北京电影学院侯光明教授认为,中国电影学派的目标是践行具有鲜明的民族精神和审美趣味的电影创作与学术研究,形成具有中国美学文化特质的电影学派,以增强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北京师范大学胡智锋教授认为,中国电影学派的建构要始终立足于中国的文化土壤,将中国电影放置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中去考察。百年中国电影文化发展的大脉络中形成了三大历史主调:革命文化、人民电影、多元开放。三个时期在思想与美学层面的背反状态均深刻影响着中国电影的创作实践与文化建构。北京电影学院贾磊磊教授认为,中国电影学派的价值体系建构是整个中国电影学派建构中不可分割的核心部分。中国电影学派的建构是一个中国电影在艺术精神上、在产业发展上、在思想境界上不断迈进、升华的历史进程。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侯光明
在电影艺术传入中国的百余年中,它不断吸收及融合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于变革中成长,在创新中发展。建构中国电影学派,从学理上梳理中国电影的历史谱系与发展逻辑,有助于形成中国电影的话语体系,真正把握和凸显其艺术特质,进而坚定文化自信,努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此,我们组织了这组笔谈文章,围绕"中国电影学派理论建构"问题展开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张政文教授认为,构建中国电影学派首要是通过描述中国电影的历史谱系,揭示中国的电影艺术观和电影思想观,进而设立中国电影的中心议题与标识性概念。北京电影学院侯光明教授认为,中国电影学派的目标是践行具有鲜明的民族精神和审美趣味的电影创作与学术研究,形成具有中国美学文化特质的电影学派,以增强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北京师范大学胡智锋教授认为,中国电影学派的建构要始终立足于中国的文化土壤,将中国电影放置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中去考察。百年中国电影文化发展的大脉络中形成了三大历史主调:革命文化、人民电影、多元开放。三个时期在思想与美学层面的背反状态均深刻影响着中国电影的创作实践与文化建构。北京电影学院贾磊磊教授认为,中国电影学派的价值体系建构是整个中国电影学派建构中不可分割的核心部分。中国电影学派的建构是一个中国电影在艺术精神上、在产业发展上、在思想境界上不断迈进、升华的历史进程。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胡智锋
在电影艺术传入中国的百余年中,它不断吸收及融合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于变革中成长,在创新中发展。建构中国电影学派,从学理上梳理中国电影的历史谱系与发展逻辑,有助于形成中国电影的话语体系,真正把握和凸显其艺术特质,进而坚定文化自信,努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此,我们组织了这组笔谈文章,围绕"中国电影学派理论建构"问题展开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张政文教授认为,构建中国电影学派首要是通过描述中国电影的历史谱系,揭示中国的电影艺术观和电影思想观,进而设立中国电影的中心议题与标识性概念。北京电影学院侯光明教授认为,中国电影学派的目标是践行具有鲜明的民族精神和审美趣味的电影创作与学术研究,形成具有中国美学文化特质的电影学派,以增强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北京师范大学胡智锋教授认为,中国电影学派的建构要始终立足于中国的文化土壤,将中国电影放置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中去考察。百年中国电影文化发展的大脉络中形成了三大历史主调:革命文化、人民电影、多元开放。三个时期在思想与美学层面的背反状态均深刻影响着中国电影的创作实践与文化建构。北京电影学院贾磊磊教授认为,中国电影学派的价值体系建构是整个中国电影学派建构中不可分割的核心部分。中国电影学派的建构是一个中国电影在艺术精神上、在产业发展上、在思想境界上不断迈进、升华的历史进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谭博 高红岩
文章对2008—2017年中国电影市场的234部影片进行分析,通过考察资本投入和创意投入对票房收入的影响,测量了影片作为单个项目的效率。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测度了影片的投入产出效率,并且对不同影片类型、主要制片方所属地区以及不同所有制制片企业的影片效率进行比较。同时,探索了企业间的联合制片以及联合发行行为对于影片效率的影响。结论表明:(1)中国电影项目的投入产出效率均值约为66%,距离最佳产出效率尚存在约34%的提升空间;(2)不同影片类型内,奇幻和动画片具有相对更高的投入产出效率,剧情片投入产出效率相对较低;中国内地(大陆)制片企业出品的影片效率相对高于港台制片企业以及联合出品的影片;私营制片企业出品的影片效率高于国有制片企业出品的影片效率;(3)企业的联合制片和联合发行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其中联合制片行为对影片效率具有正向影响,联合发行行为对于影片效率具有负向影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学文
在世界经济中心、高等教育强国与话语权三者之间,既有因果之嫌,同样互为条件。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实质就是要拥有一流的大学、一流的人才和一流的成果,成为科学知识和高深学问的生产中心和传播中心,掌握着相对系统和成熟的思想话语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的大学治理体系,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最终必然要求在历史尊重、时代回应、现实调适与中国特色等诸多方面着力,即要遵循大学理性、坚持教授治学、适当扩大并落实办学自主权、重铸主体理性,努力重塑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话语体系和话语逻辑。
关键词:
话语权 大学理性 办学自主权 教授治学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朱玉荣 区劲 邹梦竹
美国一直在世界电影市场中独占鳌头,当属电影产业贸易的头号大国。近十年来,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日新月异,票房收入节节升高,但面对国外电影产业特别是美国的电影文化冲击,中国电影产业本身的脆弱和乏力在国际文化市场上表露无遗。本文拟从美国电影业发展的比较为视角,分析中国电影产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指出中国电影产业贸易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一、中国电影产业贸易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中国电影产业对外贸易逆差大中国电影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向商业电影转型。近十年来,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谊
中国电影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在国内市场已经进入了黄金发展时代,然而在向国外拓展业务市场中,由于存在高端人才缺乏,技术相对落后、"文化折扣"和外国文化保护等因素,仍然没有较大的突破,海外票房收入和票房年增长率都远远落后于国内市场。在当今我国政府大力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努力提升国家软实力之际,中国电影的"走出去"对国家软实力的提高和企业长期发展都有深远的意义。电影企业应该制定合适的国际营销策略,为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和国家文化影响力的提高承担应有的责任。
关键词:
中国电影 国际营销 软实力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昌南
当前中国电影产业链纵向分离结构下,低质量的电影在电影制作、发行商与放映商的票房收入分账制博弈中更具有优势,导致偷票房现象。该问题会使电影边际质量收益与边际质量成本偏离利润最大化条件,从而整个电影市场产品质量恶化,劣质电影驱逐优质电影,最终电影行业出现柠檬效应。因此,需要重构电影产业纵向结构,重塑纵向控制方式、提升技术监督手段,构建监管偷票房市场化机制。
关键词:
电影行业 偷票房 柠檬效应 监管对策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张苏秋
本文研究了中国电影产业在非系统性风险影响下的实际投资与其预期投资收益的匹配关系。根据Thomas(2014)的建模思想,构建简化的匹配模型,找到电影产业非系统性风险对其预期收益的同向影响关系。实证证明,电影产业投资所面临的非系统性风险无法通过现有金融手段完全分散,高非系统性风险要求高预期投资收益。因此,影片的非系统性风险往往是影响投资者决策的重要因素。非系统性风险在影片的生产定价中应当被重视。
关键词:
非系统性风险 预期收益 文化金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魏婷 张兴健
中国电影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发行放映体制方面不断推行改革,随着近几年来"高概念"电影"大营销"模式的出现,中国电影营销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站在市场营销学的角度,从影片本身、价格、渠道和促销四个方面揭示了中国电影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电影营销 文化折扣 整合营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辛晓睿 曾刚
基于网络范式分析创新合作与知识交互的主体特征和空间结构成为经济地理学者关注的热点,但相关研究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尚有留白。文章以我国2015年320部国产影片生产制作的企业为原始数据,借助UCINET、ArcGIS等工具,刻画中国电影制片整体网络的主体特征、空间结构和6大城市子网络。研究发现:我国电影制片网络的核心主体是国有和私营企业并重;空间结构以北京为显著单核,上海、香港、杭州等为外围关键节点,在东部三大城市群形成制片合作三角;子网络中,北京基于丰富的地方交互和频繁的跨区域合作,成为我国最有潜力发展为全球性电影生产基地的子网络,上海、杭州、深圳等是以北京为主要合作者的外向型网络,香港则是相对独立的电影制片内生型网络。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方娴 金刚
文化服务产业消费"扩容"与"提质"对于中国当前消费升级至关重要。以2012—2016年中国1854部电影为研究对象,本文将每日电影院层面票房数据汇总至全国层面,构建"电影—日"全国票房数据。为避免弱工具变量问题,采用新近发展的套索(LASSO)回归选择最优的天气与空气污染变量作为电影首映周非预期票房的工具变量,识别了社会学习对电影跨期消费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受外生冲击影响的电影首映周非预期票房变化对于后续周票房存在显著的正向跨期溢出效应,且该溢出效应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减小。进一步地,制作质量越高、事前质量信息不确定性越高以及市场偏好越集中,电影消费的跨期溢出效应就越明显。这一结果表明,社会学习是引致电影消费跨期溢出效应的主要机制,观察学习与社会网络外部性等机制并未得到实证证据的支持。总体而言,本文揭示了社会学习是影响电影消费"扩容"与"提质"的关键因素,从个体间微观互动机制这一全新视角为激发中国新一轮消费升级提供了可行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
社会学习 消费升级 电影消费 套索回归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华锐 王森林 许泱
基于252部电影的数据,文章讨论口碑、关注度、宣传方式、导演、男女主角、电影档期等因素与电影票房的关系。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口碑显著地促进票房的增长,但随着票房不断增加,口碑对票房的促进作用有所降低;关注度促进电影票房的增长,但其促进作用低于口碑;现代宣传方式对电影票房的促进作用高于传统宣传方式;明星导演和明星演员显著提高电影票房,其中,导演对票房的促进作用大于男主角,男主角对票房的促进作用大于女主角;档期显著促进电影票房的增长,档期越热门,对票房的促进作用越大。
关键词:
电影票房 影响因素 分位数回归 1%截尾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文嫮 张强国
基于2003—2015年占据当年票房70%以上的国产电影所参与企业的关系数据,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了中国电影产业网络的节点权力分布;在此基础上,利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电影企业网络权力获取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电影产业网络节点的递推中心度基尼系数为0. 5955,权力分布高度不均衡,呈现出"核心-边缘"格局。国有企业——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占据整个网络权力的核心,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电影产业网络组织运营。少数与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联系密切的民营垂直一体化制片公司和后期制作公司也获取了较高的网络权力。回归结果还显示,稀缺性产业资源、社会规则、产业链分工协作方式均对电影企业的网络权力获取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嵌入性 中国电影产业 权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