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52)
2023(3619)
2022(3027)
2021(2828)
2020(2316)
2019(5080)
2018(4889)
2017(9619)
2016(5169)
2015(5400)
2014(5396)
2013(5171)
2012(4704)
2011(4246)
2010(4192)
2009(3645)
2008(3707)
2007(3356)
2006(2785)
2005(2644)
作者
(14850)
(12698)
(12364)
(11783)
(7974)
(6116)
(5639)
(4818)
(4656)
(4451)
(4271)
(4194)
(4032)
(4004)
(3947)
(3821)
(3782)
(3702)
(3619)
(3491)
(3140)
(3007)
(3001)
(2864)
(2778)
(2754)
(2752)
(2656)
(2591)
(2515)
学科
(17432)
经济(17408)
(14130)
管理(13278)
(11979)
企业(11979)
方法(8599)
数学(7464)
数学方法(7367)
(5566)
(4760)
中国(4697)
(4458)
理论(4052)
(3989)
金融(3989)
(3957)
财务(3950)
财务管理(3943)
(3935)
贸易(3935)
(3857)
企业财务(3845)
(3758)
银行(3752)
(3734)
业经(3598)
(3578)
技术(3461)
地方(3176)
机构
大学(71349)
学院(70681)
(26903)
经济(26306)
管理(24777)
研究(24607)
理学(21748)
理学院(21448)
管理学(20984)
管理学院(20841)
中国(17537)
科学(15928)
(14375)
(13416)
(13272)
(12719)
研究所(11746)
中心(11311)
业大(11197)
财经(11056)
农业(10619)
(10199)
(10054)
(9277)
师范(9140)
(8821)
经济学(8720)
北京(8686)
财经大学(8536)
(8206)
基金
项目(49938)
科学(39239)
基金(37269)
(33831)
研究(33727)
国家(33592)
科学基金(28410)
社会(21923)
社会科(20866)
社会科学(20859)
基金项目(19416)
自然(19309)
(18971)
自然科(18935)
自然科学(18929)
自然科学基金(18614)
(16497)
教育(15768)
资助(15438)
编号(12237)
重点(11354)
(11103)
(10561)
(10492)
成果(10173)
(10130)
科研(10032)
创新(9899)
计划(9794)
国家社会(9584)
期刊
(27195)
经济(27195)
研究(19789)
学报(15078)
中国(13265)
科学(12194)
(11734)
大学(11030)
(10711)
学学(10569)
管理(9615)
农业(7935)
教育(7414)
(7252)
金融(7252)
财经(5768)
经济研究(5216)
(5010)
技术(4890)
(4416)
(4319)
业经(4038)
业大(3953)
科技(3799)
(3786)
问题(3618)
国际(3331)
农业大学(3278)
(3076)
商业(3055)
共检索到1008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周计武  
黑格尔主义把历史视为经验事实和先验理念的结合,是神圣的精神在时空中的逻辑展开。受到黑格尔主义的影响,赛德尔迈尔把艺术媒介的分立视为现代人的精神症候——中心的丧失,它意味着上帝之死、艺术的非人化和整合艺术品的解体。与之不同,格林伯格则把艺术媒介的分立视为现代艺术追求艺术纯粹性的进程。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跨媒介艺术史旨在以艺术跨媒介性的目光重写艺术与艺术观念的历史。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一川  
中国艺术史学科虽然自成立以来就遭受质疑,但也不难予以合理的回应:西方的艺术史正在从艺术门类史而变得越来越具有艺术门类综合性和文化多元性;中国自身的文化、学术及艺术传统本身则具有艺术史书写的动力。中国艺术史学科的可能性来自于两方面:艺术史学科制度建立本身,中国式门类艺术汇通及古今学术汇通传统。艺术史学科路径可以有门类艺术史、宽视角门类艺术史、观念艺术史、比较艺术史、跨门类综合艺术史等。对艺术史学科路径的反思可能引导出艺术史学——对艺术史研究方法或路径的反思。中国艺术史学科可以由三个分支构成:艺术通史,跨门类、跨媒介或跨学科的艺术史,艺术史学。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晶   胡深  
对艺术媒介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单一的维度,而应该从三种维度同时进行。本质论维度的研究认为,艺术媒介是对特定的物质材料进行一定的赋形后所形成的符号体系,这构成了我们对艺术媒介的基本认识;创作论维度的研究揭示了艺术媒介在贯通内在构思与外在表现整个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指出媒介不仅会影响艺术家的审美感知,而且会影响其艺术创作的方式;鉴赏论维度的研究肯定了艺术媒介自身的价值,认为媒介和形式自身的品质就足以引起观者的审美愉悦。围绕艺术媒介所展开的三重维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艺术媒介的本质、特征和功能,而且对艺术媒介理论的建构颇具奠基意义。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周才庶  
当代艺术哲学中关于媒介的本质与作用问题产生了不同争论。“媒介特殊性”源于莱辛诗画界限之说,强调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特定媒介。当代美学家诺埃尔·卡罗尔对“媒介特殊性”进行了持续批判,提出要“忘掉媒介”。他强调不同媒介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却只是把媒介看作物理材料。“媒介特殊性”理论在当代艺术哲学中复苏,“媒介之巢”与“媒介轮廓”之说相继被提出,它们不再把媒介看作材料,而是把媒介视作技术、资源和符号的统一。从总体上讲,当代艺术哲学中的这一媒介之辩还是把媒介视作艺术表达的工具。只有超越媒介工具论,才能超越媒介之辩。媒介包括物质基础与语言符号两个层面,审美感知经由媒介之途抵达多元的艺术实践。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应慧  余斌  邹金成  
高校党建工作面对的对象主要是年轻而有朝气的在校大学生,大学生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强大的智力资源和人才储备,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艺术类高校党建工作尤其是艺术类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艺术类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行为方式,是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洁群  邹潇  
自画像和自拍像都是建构人类自我形象的审美方式,都有记录真实的原初目的,都强调个人身份、自我意识的呈现。自画像自文艺复兴后真正作为一种绘画艺术出现在历史舞台,艺术家从隐身于画布之后到逐渐进入画面中心,是自我意识觉醒和艺术权力的表征;随着手机媒介的出现、大众的热情参与,自拍像成为一种大众表征自我、传达自我的传媒艺术。从镜子到芯片镜头的工具媒介变迁、从边框形式的固定到游移,自拍像解构了自画像时代艺术家建立的艺术威权,但同时也带来了身份的"误认"和个人的"缺席"。考察自画像和自拍像的审美嬗变,可以了解艺术媒介对人像艺术、社会以及个人生活体验产生的深刻影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黎斌  
从社会职能角度切入,广播、影视、新闻等都属于艺术传播形式,虽然它们在传媒产业框架中处于不同层次、具备差异性功能,但在发展、演变、创新等过程中又具有共通点,均表现出对传媒技术的高度敏感性及依赖性。媒介融合是传媒技术的一次升华,它以互联网技术为聚合力,实现多元媒体形态的"一体化"重构,加速了内容生产方面的资源、工艺、产品等深度整合。在媒介融合技术力量倒逼之下,高校传播艺术整合教学势在必行,这是化解传媒人才固守单一领域、仅有单一技能的有效手段。《走向融媒时代的影视教育》(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年3月版)一书由刘迅、李城著写,本书以影视艺术教育理论为出发点、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晓雪   冯健  
在社交媒体构建起全方位媒介化社会生活的现实背景和媒介与传播地理学成为地理学研究新方向的理论背景下,论文运用文本分析和深度访谈的质性研究方法,以北京宋庄艺术区为例,探究中国语境下媒介与传播对地方的多重建构。研究发现,政府及主流媒体代表国家力量主导的传播领域,为实施地方品牌营造、地方形象重塑和发展战略转型,分别对宋庄艺术区实施了合法化、产业化与商业化三阶段的媒介建构策略。外部公众在社交媒体上对宋庄的媒介建构一方面服从政府塑造的宋庄作为文化艺术高地和打卡旅游地的形象,巩固了政府话语在地方传播和地方代言上的权威地位;另一方面又基于短暂的在地体验揭示出一种与官方话语不同的地方意象。艺术家作为长期生活的内部群体,通过草根和非正式的短视频实践,自下而上地将宋庄建构成一个与其日常生活经验和私人情感密切结合的地方,打破了他者视角对自身主体性与宋庄真实艺术生活的遮蔽。论文从媒介地理学的理论视角通过提供中国艺术区的案例研究,丰富了地方表征与建构的研究成果,同时讨论了媒介地方与现实地方以及不同实践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对理解宋庄的发展特征以及少被关注的中国艺术家的生活境况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星渊  
媒介融合已经成为现阶段传媒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媒介融合对文化艺术产业带来了巨大影响。我国落后的西部地区,其文化艺术产业如何面对媒介融合所带来的挑战,利用媒介融合所带来的优势,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成为了西部省市,乃至国家战略考量的重点。以甘肃省为例,通过分析甘肃省媒介融合的现状、甘肃省文化艺术产业的现状,探讨了媒介融合条件下甘肃省发展文化艺术产业的困境、机遇和策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詹绍文  赵雅雯  
从人类肉眼无法观测到的微生物,到地球最大的哺乳动物蓝鲸;从地球最小的植物芜萍,到地球最大的草本植物旅人蕉,地球上的物种纷繁复杂,直到现在科学家们也不能给出地球物种的精确统计数据。然而令人痛心的是,由于人类的破坏性活动,地球生物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根据政府间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科学政策平台(IPBES)2019年5月发布的一份报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翁再红  
艺术经典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流传物,皆由某种特定的物质材料或精神符号承载,经典建构因此在本质上也涉及文本传播问题。文本借助不同的媒介建构了差异性的文化生态,其媒介层面的表征是构成文本经典性的重要标志。以此为据,本文从“经典性”概念入手,逐层梳理了其与媒介合法性、跨媒介叙事、故事世界建构之间的辩证关系。媒介之于经典的基础作用由此可以得到必要说明;经典化历程所隐含的媒介辩证法也将得到有效揭示。文本经典地位的确立,既以其在历史流传过程中不断突破原有媒介的本真性、走向高度融合的跨媒介性为关键表征,又是借助跨媒介叙事所建构的故事世界、通过叙事元素叠加和形象谱系建构而不断得到强化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政  
教材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语言,具有区别于其他文本的独特的媒介性。这种媒介性具有多元性与嵌套性、时代性与国别性、二重性与多模性的特点,是支撑“教材学”走向学科的重要的观念范式。基于媒介性的“教材学”,在知识生产、学科结构、研究队伍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呈现出独特的样态。未来推动“教材学”的学科建设,应实现从“用教材研究”到“对教材的研究”的转向,落实增设二级学科与设置研究方向并举,并推动官方与民间完善学科研究建制。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一川  
艺术史学实证型方法是运用可靠的艺术史证据去寻求实证效果的研究方法,包括史料学、文献学、考古学和数据学等,在艺术史学研究方法中具有基础性地位。艺术史史料学方法是依据艺术史史料而进行艺术史研究的手段,艺术史文献学方法运用相关文献知识去证明或支撑某种新认知,艺术史考古学方法意味着依据田野考古工作真实遗迹和遗物而研究其与艺术品的关联性,艺术史数据学方法是运用定量分析、电子计算机数据统计或大数据等去获取确切的数量依据并得出结论的研究手段;坚持“实证”和“实证精神”是艺术史学实证型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通向未来的艺术史学实证型方法应当力求言之有据、言之有信、言之有通、言之有识和言而自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瑞   周建华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李心合  
会计是管理的工具。会计两大分支领域相关性弱化的问题至今依然存在甚至相当严重。管理会计因其与资本经营脱节、与业务脱节、对金融经济危机状态的适用性差等削弱了相关性,财务会计因其信息的失真、混淆、形式化和负相关等严重降低了相关性。提升会计的相关性,需要持续性的进行变革会计,并跨越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认识上和机制上的鸿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