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37)
2023(7041)
2022(5725)
2021(5393)
2020(4277)
2019(9974)
2018(10232)
2017(19092)
2016(10418)
2015(12183)
2014(12822)
2013(12654)
2012(12109)
2011(11228)
2010(11836)
2009(11251)
2008(11507)
2007(10845)
2006(9985)
2005(8975)
作者
(30718)
(25321)
(25181)
(24164)
(15905)
(11982)
(11550)
(9656)
(9566)
(9480)
(8452)
(8412)
(8268)
(7826)
(7701)
(7631)
(7479)
(7408)
(7153)
(7030)
(6626)
(6139)
(6128)
(5937)
(5889)
(5781)
(5725)
(5648)
(5267)
(5038)
学科
(44301)
经济(44247)
(27805)
管理(27015)
(25759)
(18108)
企业(18108)
中国(17324)
农业(16723)
方法(15305)
业经(13853)
(12731)
数学(12217)
数学方法(12089)
(11122)
地方(10040)
(9993)
银行(9988)
(9605)
理论(9197)
(8465)
(8377)
(8344)
金融(8343)
(8293)
贸易(8285)
教育(8230)
(8062)
(7408)
(7397)
机构
学院(159951)
大学(156947)
(63234)
经济(61432)
管理(55955)
研究(51082)
理学(45845)
理学院(45341)
管理学(44616)
管理学院(44324)
中国(42841)
(34575)
(34046)
科学(28072)
(26781)
财经(25795)
(25432)
(25020)
中心(24559)
(23618)
师范(23456)
(23016)
北京(22337)
(22276)
研究所(21557)
经济学(19672)
业大(19636)
财经大学(18529)
农业(18472)
师范大学(18229)
基金
项目(87084)
研究(73322)
科学(66472)
基金(58281)
(47992)
国家(47379)
社会(44459)
社会科(41504)
社会科学(41496)
科学基金(39508)
(35559)
教育(34748)
编号(34305)
成果(30399)
基金项目(30267)
(28511)
课题(24486)
资助(23595)
自然(20947)
(20919)
自然科(20290)
自然科学(20284)
(20034)
(19957)
自然科学基金(19893)
(19518)
项目编号(19427)
重点(19381)
规划(17867)
(17809)
期刊
(87122)
经济(87122)
研究(54612)
中国(39155)
(29340)
教育(27262)
(26167)
管理(20843)
(20317)
金融(20317)
学报(19695)
农业(18828)
科学(18696)
业经(17602)
大学(16336)
技术(15569)
学学(14590)
财经(12841)
经济研究(12090)
问题(12058)
(11110)
图书(10972)
农业经济(9383)
农村(8837)
(8837)
(8731)
理论(8686)
职业(8549)
书馆(8373)
图书馆(8373)
共检索到2650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徐全勇  
本文论述了中心村建设的中心地理论、城镇服务业的规模经济理论以及村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在阐明了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农村中心村建设的现实性后,对我国中心村的建设提出构想。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缪建平  
我国中西部地区加快农村小康建设问题探讨缪建平“九五”计划时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小康目标的关键时期。从总体上看,我国城镇居民到本世纪末实现小康问题不大,工作的重点是在农村,而难点主要在中西部地区。因此,如何加速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小康建设进程,已...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胡清玉  
对邓小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理论体系的探讨胡清玉邓小平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理论体系是指邓小平关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有关若干理论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也就是说,组成这个理论体系的各要素之间按照其内在的规律性互相依存、互相制约...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课题组  
本课题从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简称“四个中心”)建设已成为国家战略这一既定前提出发 ,着重进行了外汇管理层面的政策研究。课题从整体上探讨了四个中心建设和外汇管理的关系 ,分析了外汇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 ,提出了总体应对规划 ,以及近期促进四个中心建设的外汇管理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合富  史永银  江迎春  柳嵬  王修龙  
结合华中师范大学实际管理模式,本文针对目前许多高校专门成立的校园卡管理中心在日常运维管理模式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主要管理模式供参考.文中提出了卡中心业务日常管理信息化的运营模式,涉及到卡业务预审及自助系统和校园一卡通日常运维监控系统的运行效果和设计思路.在高校一卡通财务结算方面,对一卡通财务结算控制流程、一卡通充值工作管理等模式进行探讨.最后对卡中心各项工作的隶属关系和网络安全管理方面进行简单的描述.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富林  
钞票处理中心作为人民银行的一个业务部门,其主要职能是净化人民币流通市场,保持人民币整洁,维护人民币信誉和国家的货币形象。安全是钞票处理工作的核心,进一步构建钞票处理中心统一协调、层级健全、职能到位、高质高效的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是钞票处理工作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和根本保证。体系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吕炳斌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一项国家战略,需要国家和地方的政策和法制协调。在法制建设上,目前上海市已经展开地方立法。借鉴国际经验,为推进我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必要以全国性立法的形式颁布纲领性、框架性法律,上海市人大或政府再进行相关的立法,具体实施相关监管措施、鼓励措施、限制措施等。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需要相应的法律政策支持,我国的相关金融立法也有必要进行制度创新。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齐美东  胡洋阳  
金融产业集群加速了金融资源集聚,成为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基础。合肥应以金融产业集群为依托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合理利用合肥金融产业集群的优势,充分发挥其在合肥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中的作用,以金融中心建设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安徽在中部率先崛起。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彭怀平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让人们对通信的方式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人们寄希望于它能在更宽领域为大家带来便利。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将医疗信息化建设作为八个重点之一,利用信息技术对医疗机构进行流程再造从而提供更高效、更安全的医疗服务的尝试蓬勃发展,区域远程影像诊断中心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旨在介绍某市卫生主管部门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由政府主导出政策、以区域某"三甲"医院为依托,协同区域基层医疗机构以技术为纽带组建区域影像医联体,最终达到基层医疗机构得发展,当地群众享实惠,医疗费用得降低,分级诊疗得实现的医疗环境。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霍红  霍岩  
连锁经营从 2 0世纪 90年代初进入中国市场以来 ,由于具有批量进货、集中配送、统一管理、统一价格的优点 ,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然而 ,发展连锁业 ,配送中心的建设是关键。在我国加入WTO的今天 ,配送中心与连锁企业的一体化发展是大势所趋 ,配送中心的建设也是连锁零售业的必择之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淑燕  
本文从全国、流域、城市三个层面阐述了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基于区域条件的分析,探讨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通过对国际上航运中心建设的经验借鉴,论证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丸的区域优势和不利条件,并相应提出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功能定位和发展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林元辉  覃合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把广西推倒了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广西抓住当前有力时机,整合资源,建设国际区域性中心,不仅是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广西走向国际化、开放性发展的路径选择。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欧阳振益   谢花林  
研究目的:以集体行动困境为切入点,探索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战略背景下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多中心治理体系,以期为中国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理论指导。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归纳演绎法和米切尔评分法。研究结果:(1)单一治理模式容易造成集体行动困境问题,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亟需多中心治理体系支撑,包括关键要素、治理机制和角色定位;(2)多中心治理的关键要素包括清晰界定边界、资源禀赋适配、市场自由、嵌套式治理与发展、监督与制裁、冲突解决和共建共治共享;(3)新制度供给、可信承诺和相互监督是关键要素长久运行的重要保障,是多中心治理的重要机制;(4)地方政府、企业、村集体和村民作为核心利益者,应当根据自身的利益目标承担相应的角色职责,找准角色定位。研究结论:随着乡村社会结构不断变迁和重构,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多中心治理尤其重要。建议建构“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担当集体和自发村民”的多中心治理格局,以实现乡村生态产品的价值增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