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31)
- 2023(5772)
- 2022(4132)
- 2021(3536)
- 2020(2610)
- 2019(5953)
- 2018(5854)
- 2017(11479)
- 2016(6223)
- 2015(7074)
- 2014(7292)
- 2013(6929)
- 2012(6017)
- 2011(5369)
- 2010(5547)
- 2009(5179)
- 2008(5132)
- 2007(4729)
- 2006(4382)
- 2005(4218)
- 学科
- 济(32363)
- 经济(32332)
- 管理(16734)
- 业(15063)
- 中国(13424)
- 企(10965)
- 企业(10965)
- 方法(9917)
- 数学(8766)
- 数学方法(8723)
- 地方(8622)
- 农(8526)
- 城市(7464)
- 业经(7461)
- 发(5947)
- 城市经济(5684)
- 融(5611)
- 金融(5611)
- 制(5581)
- 农业(5333)
- 财(4967)
- 产业(4864)
- 银(4745)
- 银行(4740)
- 学(4690)
- 发展(4635)
- 展(4629)
- 行(4575)
- 贸(4496)
- 贸易(4491)
- 机构
- 大学(93963)
- 学院(93314)
- 济(41348)
- 经济(40316)
- 管理(34622)
- 研究(34132)
- 理学(28992)
- 理学院(28638)
- 管理学(28186)
- 管理学院(28007)
- 中国(26595)
- 京(20731)
- 科学(18962)
- 财(18841)
- 所(16396)
- 中心(15564)
- 财经(15103)
- 研究所(14502)
- 江(14314)
- 经济学(13809)
- 经(13804)
- 农(13484)
- 北京(13096)
- 范(12787)
- 师范(12682)
- 院(12654)
- 经济学院(12348)
- 业大(11726)
- 州(11610)
- 财经大学(11284)
- 基金
- 项目(60319)
- 科学(48736)
- 基金(45308)
- 研究(43905)
- 家(39201)
- 国家(38915)
- 科学基金(34290)
- 社会(30184)
- 社会科(28687)
- 社会科学(28676)
- 基金项目(23949)
- 省(22154)
- 自然(21374)
- 自然科(20953)
- 自然科学(20950)
- 自然科学基金(20569)
- 教育(19259)
- 划(18958)
- 资助(17399)
- 编号(16960)
- 发(13619)
- 重点(13415)
- 成果(13373)
- 国家社会(13179)
- 部(12946)
- 课题(12037)
- 创(11872)
- 发展(11369)
- 教育部(11342)
- 创新(11233)
共检索到1474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惠蓉
一、中心城市有别于一般城市,中心城市的经济中心作用远远超过一般城市的经济中心作用。中心城市具有一般城市的特点,它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它又不同于一般城市。关于中心城市概念特征的讨论,由来已久,专家、学者、实践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表述过。十年前在第二次全国中心城市经济问题讨论会上,代表们指出,中心城市是一个经济综合体,它不仅集中了全国生产力中最先进、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集聚了在多种经济成份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而且城市企业和经济组织按照社会化生产发展的要求和城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万青 付茜茜
既有关于农民工迁移的“大城市偏好”研究主要关注其经济收入回报,忽视了中心城市对迁移家庭的非经济福利影响。经济福利是家庭核心成员迁移阶段关注的基础目标,而最终目标是追求家庭“生活质量”。通过搭建城市化质量框架,分析中心城市迁移对已婚农民工城市化质量的影响,关注中心城市迁移对自主迁移农民工以及随迁者收入等经济福利的影响,同时也关注中心城市迁移对农民工的团聚——夫妻共同迁移和子女随迁的家庭迁移等非经济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心城市迁移优势不仅体现在经济福利上,同时还体现在家庭团聚与稳定性等非经济福利方面,在农民工不同阶段迁移决策过程中,中心城市的优势均得到了有力支持。因此,无论是从提升农民工收入的角度而言,还是从关注未成年子女教育与发展的角度,均应强调在中心城市优先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促进农民工家庭迁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善信
城市化是所有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实现小康之后经济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论证了建立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现实意义,分析了区域中心城市形成困难的经济学原因在于资本积累、分配和使用的属地化和城乡户籍行政隔离制度,提出了加速淮海经济区城市化进程的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化 淮海经济区 中心城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万青 付茜茜
既有关于农民工迁移的“大城市偏好”研究主要关注其经济收入回报,忽视了中心城市对迁移家庭的非经济福利影响。经济福利是家庭核心成员迁移阶段关注的基础目标,而最终目标是追求家庭“生活质量”。通过搭建城市化质量框架,分析中心城市迁移对已婚农民工城市化质量的影响,关注中心城市迁移对自主迁移农民工以及随迁者收入等经济福利的影响,同时也关注中心城市迁移对农民工的团聚——夫妻共同迁移和子女随迁的家庭迁移等非经济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心城市迁移优势不仅体现在经济福利上,同时还体现在家庭团聚与稳定性等非经济福利方面,在农民工不同阶段迁移决策过程中,中心城市的优势均得到了有力支持。因此,无论是从提升农民工收入的角度而言,还是从关注未成年子女教育与发展的角度,均应强调在中心城市优先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促进农民工家庭迁移。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卓元
我国经济理论界最早提出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和重视中心城市的改革,可以追溯到1979年。整个80年代,关于中心城市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研究,都是我国经济学界关注的一个重点。理论界在这方面所作出的许多艰苦而又富有成效的探索,形成了不少最新的有价值的科学研究成果,其中,相当一部分已为党和政府所采纳,协助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一系列关于发挥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作用的重要决策。从1981年全国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以大中城市为依托,形成各类经济中心,组织合理的经济网络”开始,到1987年党的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几乎每次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都提出了充分发挥城市首先是大中城市的作用和城市改革的目标、要求...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戴园晨 杨明远 赵德久
一、15年改革过程中的中心城市 早在10多年前的改革开放初期,经济理论工作者面对着这样一个颇费斟酌的难题:城市功能为什么会萎缩以及怎样才能发挥城市应有的功能?与此相联系的是改革过程中为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需要适当地把一部分原来集中在中央的权力下放给地方,但下放之后往往会出现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夏谊
分析了温州中心城区的功能定位,提出应当培育三大核心功能:第一,构建制造业垂直分工体系,强化生产性服务功能;第二,发展独占性资源产业,提升流通服务功能;第三,培育知识密集型产业,增强流通服务功能。最后,结合温州的发展现状及区位优势,提出了建立区域协调机制,重构产业体系与构建综合交通体系等三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中心城市 核心功能 温州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德生 王燕
随着对外交往的日益增多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国际化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中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本文结合长春市的实际情况,仅就内陆中心城市的国际化问题谈点浅见。一、国际化是内陆中心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城市国际化是世界经济活动国际化的产物,其基本特点是对全球或一定区域的经贸、金融等行为发挥控制和协调功能,成为国际上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目前,我国一些城市,特别是内陆中心城市相继提出建设国际化城市的目标,这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郭帅新
本文基于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立足国家中心城市开放合作平台、经贸交流合作、国际软实力等国际化特点,从开放载体、开放通道、对外经贸人文合作、国际化政策环境等四大类指标,构建城市国际化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九个国家中心城市的国际化水平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后疫情时期国际经济社会交流合作尚处于恢复期,我国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化水平明显分化,北京、上海等城市多数国际化指标领先;广州、重庆、成都、天津等城市部分国际化指标有一定优势;武汉、西安、郑州等城市多数国际化指标有一定劣势。根据对比结果,提出五个方面的国际化提升对策:明晰城市国际化功能定位,优化提升开放载体功能,提升国际开放通道功能,建设国际化现代产业功能体系,持续增强城市国际化软实力。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罗正齐 王保畲
在经济日益国际化一体化的进程中,各国都更深地卷入世界经济的洪流.通过城市的现代化国际化带动广大地区的工业化现代化,更快地发展外向型经济,是当代引人注目的现象.我国也同样进行着这方面的努力.不仅沿海的上海、广州、深圳、天津、大连、青岛等加快了国际化的步伐;内地的中心城市以及首都北京不用说,其它如南京、武汉、重庆、成都、西安、郑州、济南等,也提出了类似的目标.内地城市有无国际化的必要和可能,人们还有不同认识;而目标、模式及重点的选择,尤其值得探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汪鸣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浩 段思洁
基于2003—2020年中心城市的数据,考察中心城市人才集聚对技术多样化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才集聚显著推动了中心城市技术多样化发展,该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测试和内生性问题解决后仍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人才集聚通过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和促进知识溢出推动了中心城市技术多样化发展。进一步分析表明,人才集聚不仅能够增强相关技术多样化水平,还可以推动无关技术多样化发展;人才集聚对区域性和地方性中心城市的促进作用高于全国性中心城市;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才集聚对技术多样化水平的影响不断减弱,即存在有限时间边界;城市经济规模、创新政策激励以及户籍制度改革,均会强化人才集聚对中心城市技术多样化发展的正向影响。经济后果分析表明,人才集聚的技术多样化效应会增强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功能,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研究结论对于增强中心城市人才集聚效应,促进技术创新提质增效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关键词:
中心城市 人才集聚 技术多样化 创新效应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春雷
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中心城市既有对周边城市发展带动的扩散效应,也有对其剥夺的"汲取效应"。通过对重庆市周边城市房地产市场的调查分析,随着与中心城市距离的增加,周边城市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呈抛物线形。对其进行回归分析,其距离与房地产市场需求密切相关。本文对此的解释是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同时存在扩散效应和"汲取效应",随着距离的增加,扩散效应衰减的速率大于"汲取效应"衰减的速率。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黄同华
在国家开放大学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历史时期,中心城市电大学习中心的建立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心城市电大需要抓住时机,探索城市电大学习中心的特点与优势,明确学习中心的功能和服务理念,以开放、多元、服务为原则,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重点研究学习中心建设的构成要素、运行机制等问题,研究和探索国家开放大学学习中心的建设模式和功能。在此基础上,推进国家开放大学体制与机制创新。
关键词:
办学体系 学习中心 建设 功能 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