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10)
2023(12928)
2022(10988)
2021(9804)
2020(8456)
2019(19471)
2018(18966)
2017(37230)
2016(19830)
2015(22670)
2014(22814)
2013(22950)
2012(21891)
2011(19917)
2010(19975)
2009(18724)
2008(18132)
2007(16266)
2006(14453)
2005(13014)
作者
(59386)
(50075)
(50052)
(47718)
(32260)
(24176)
(22795)
(19482)
(18887)
(17736)
(17227)
(16842)
(16125)
(15747)
(15716)
(15569)
(14849)
(14671)
(14547)
(14372)
(12440)
(12330)
(12243)
(11534)
(11463)
(11337)
(10955)
(10827)
(10106)
(9875)
学科
(109987)
经济(109899)
管理(56600)
(53671)
方法(44450)
(41614)
企业(41614)
数学(40127)
数学方法(39841)
地方(27470)
中国(25862)
(24469)
(21659)
(20284)
业经(19021)
农业(17292)
(16931)
贸易(16920)
技术(16191)
(16173)
地方经济(15586)
(15054)
环境(15013)
(13438)
(13351)
金融(13348)
(12790)
财务(12762)
财务管理(12727)
理论(12227)
机构
大学(299132)
学院(297988)
(134960)
经济(132175)
管理(112247)
研究(105951)
理学(96449)
理学院(95241)
管理学(93785)
管理学院(93194)
中国(78409)
科学(63741)
(63258)
(58284)
(53576)
中心(48654)
研究所(48504)
(48371)
财经(46982)
(45407)
经济学(43420)
业大(42574)
(42535)
北京(39827)
(39452)
经济学院(39185)
师范(39109)
(38289)
农业(37856)
(35908)
基金
项目(196926)
科学(155363)
基金(144026)
研究(141890)
(125672)
国家(124719)
科学基金(106798)
社会(92692)
社会科(88067)
社会科学(88041)
基金项目(77027)
(75957)
自然(68314)
自然科(66677)
自然科学(66660)
自然科学基金(65437)
教育(64299)
(64232)
资助(58766)
编号(55576)
重点(44578)
成果(44472)
(44165)
(44044)
(40525)
国家社会(39136)
课题(38922)
创新(38163)
教育部(37882)
科研(37435)
期刊
(151800)
经济(151800)
研究(91544)
中国(55178)
(45639)
学报(44569)
科学(42442)
(42247)
管理(39323)
大学(33363)
学学(31631)
农业(28283)
技术(27420)
(26312)
金融(26312)
经济研究(25213)
教育(24294)
财经(24242)
问题(21627)
业经(21470)
(20973)
技术经济(17685)
(16159)
(15751)
统计(15467)
资源(14791)
(13947)
世界(13868)
现代(13761)
商业(13457)
共检索到4474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程水红  曾菊新  
依据经典的增长极理论,区域经济发展首先应把少数优区位地区培育成经济增长中心。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厦门、福州及温州成为经济增长的三大增长极,在TP模型理论框架下,利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对海峡西岸经济区三大中心城市技术扩散空间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心城市厦门、福州及温州的技术扩散对区域经济增长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建议在加强区域金融合作的基础上促进资本流动与融合,继续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实行外商直接投资的差别化战略来提高中心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及技术扩散效应从而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快速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洪彦  王列辉  杨华玮  杨帆  
城市化是影响现阶段海峡西岸经济区城镇体系经济增长格局的重要因素。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海西城镇体系经济增长空间格局,构建区域经济增长空间计量横截面数据模型,探索在空间效应的影响下城市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海西经济区处于城市化进程的初中期阶段,人口结构城市化能够有效地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弱,产业结构城市化未能很好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现阶段城镇体系网络构建程度较低,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弱。最后,提出未来海西城镇体系经济发展的重点。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一星  
2004年1月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战略。作者基于对中国宏观城市地理结构的研究,提出过一些类似的思想。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以3个阶段的认识来解读海峡西岸经济区。早在1988年,作者在中国沿海6个都市连绵区的假设中,已经认为闽东南具有形成都市连绵区的潜在条件。在全国一级城市经济区的研究中发现,福建既不是长三角的紧密腹地,也不是珠三角的紧密腹地,而是它们二者共同的竞争腹地。在全国二级城市经济区框架中,福建省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二级经济区。作者的研究和观点从理论和实证方面支持了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最后对福建省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林明水  谢红彬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经历了提出、发展和形成3个阶段,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区位意义,应用引力模型对海峡西岸经济区20个城市间的经济联系量进行计算,并用Mapinfo9.0专题地图显示海峡西岸经济区空间发展格局。研究结果表明,海峡西岸经济区东部"双核"城市群之间密切的经济联系形成沿海放射长廊,中、西部"次增长点"构成海峡西岸经济区多级体系,沿海发展轴对中、西次增长点具有较强的辐射作用;区域内部的经济联系度由沿海向内陆山区随着距离成本的增加呈现出衰减规律;区域内陆各城市之间的彼此经济联系强度较弱,其中山地地形条件和距离成本是海西城市之间经济联系的主要阻碍因素。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程水红  沈利生  
本文依据新经济地理理论——知识的空间溢出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运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对海峡西岸经济区20地市的知识溢出效应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各地市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知识溢出及经济增长效应。建议通过加大资本投入、并对较落后地区采取适当倾斜的政策来缓解资本存量的负向区际效应;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并积极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引导激发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在吸引外资方面应制定适合本地区的优惠政策和竞争政策,以减少区际之间的盲目竞争及重复建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向前  黄种杰  
泉州是福建省确立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通过分析泉州与台湾区域交流与合作历史、经济现状、积极作用,提出加强"泉台"经济合作可以通过加强高科技产业、港口经济、贸易经济、石化等领域合作,共促两地经济发展,造福两地人民。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陆晓倩  庄贝妮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以福州、泉州、厦门为中心城市,以闽东南为主体,北起浙江温州,南至广东汕头的台湾海峡海域与陆地。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厦门特区现已形成了经济特区、台商投资区、保税区、经济开放区等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祝捷  李倩  蔡雪雄  
以海峡西岸经济区20个城市的经济水平作为研究对象,将主成分分析的原理运用到海西城市评价与分析的过程中,建立更加科学的海西城市经济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海西20个城市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海西城市经济发展并未打破沿海强、内陆弱的不均衡格局,其中漳州市经济结构调整的效果良好,经济水平在海西城市群中的地位有所提升。另外,较落后的海西城市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应当把发展外向型经济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祝捷  李倩  蔡雪雄  
以海峡西岸经济区20个城市的经济水平作为研究对象,将主成分分析的原理运用到海西城市评价与分析的过程中,建立更加科学的海西城市经济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海西20个城市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海西城市经济发展并未打破沿海强、内陆弱的不均衡格局,其中漳州市经济结构调整的效果良好,经济水平在海西城市群中的地位有所提升。另外,较落后的海西城市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应当把发展外向型经济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变花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是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以来,海峡西岸经济区在经济综合实力、特色产业集群以及对台合作与交流等方面成就斐然。未来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将会继续推进海西集中区建设与福莆宁、厦漳泉、汕潮揭同城化发展,在环太平洋区域的新丝绸之路建设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但在发展中也要着力解决跨省区合作机制的完善、自贸区设立、产业融合发展、城市群与城镇化建设等问题。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范月娇  
法国经济学家萨伊的主观效用价值论肯定了服务劳动属于生产性劳动,因此不同于传统生产效率的"服务生产效率"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物流服务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物流服务生产效率也更加值得关注和研究。本文首先在分析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影响区域物流服务生产效率的投入和产出的主要指标体系,并结合区域差异的影响作用对投入和产出指标进行了调整,进而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的两种效率评价法(BCC-DEA和SE-DEA)进行区域物流服务生产效率评价和区域内效率差异的比较研究,最后以海峡西岸经济区为例,对所属20个城市以及海西经济区物流服务生产效率给予了实证性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详细分析了影响该区域物流生...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宝强  陈腾  尹海伟  张博  
从"核心-边缘"理论视角出发,主要以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通过SPSS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以及空间分析方法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空间结构的基本特征进行解析,探讨了其空间重构的趋势及相应对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肖永平  李晓华  
纳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给赣东地区带来新的发展良机。本文分析了赣东地区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优势以及不足,认为赣东地区要继续做强比较优势,才能巩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和增强影响力。阐述了赣东地区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各种现实基础,并着重探讨了赣东地区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最后提出了赣东地区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林喜庆  郑琳琳  
创建有竞争力的区域人才环境是区域人才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之一。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主体的福建,在人才的经济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人文环境和政策环境等方面既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也有不足和弱点;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大背景下,福建的人才环境既有重大的机遇,也面临国内外双重压力的挑战。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永平  吴健生  黄秀兰  乔娜  刘洪萌  
本文以4A级景区(点)为例,基于GIS技术,通过地理集中指数、分布椭圆、最近邻指数等方法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厦门是旅游景区资源最丰富的城市;旅游景区总体上在市际尺度呈集中分布趋势,在空间上呈聚集分布;自然景点、红色景点和客家景点是主要景点类型和特色景点类型,其分布范围与区域自然地貌特征、历史文化渊源相符;自然景点、红色景点、客家景点在市际尺度上都呈集中分布趋势,在空间上自然景点、红色景点呈均匀分布,客家景点呈聚集分布。本文认为自然地貌特征与历史文化渊源、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参与是影响海峡西岸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并基于此提出一些优化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