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13)
2023(11379)
2022(9609)
2021(9082)
2020(7447)
2019(17052)
2018(16843)
2017(31859)
2016(16945)
2015(19092)
2014(19101)
2013(18221)
2012(16389)
2011(14504)
2010(14080)
2009(12254)
2008(11729)
2007(10080)
2006(8406)
2005(6754)
作者
(44005)
(36639)
(36384)
(34824)
(23102)
(17485)
(16705)
(14279)
(14006)
(12853)
(12513)
(12260)
(11465)
(11394)
(11033)
(10972)
(10869)
(10768)
(10581)
(10254)
(8673)
(8652)
(8638)
(8547)
(8113)
(8088)
(8005)
(7969)
(7169)
(7166)
学科
(65948)
经济(65876)
管理(47883)
(41765)
(34293)
企业(34293)
方法(29659)
数学(26166)
数学方法(25771)
中国(20809)
(18361)
地方(17436)
(16811)
业经(14719)
农业(12255)
理论(11502)
(11352)
环境(11180)
(10792)
(10670)
财务(10619)
(10607)
贸易(10597)
财务管理(10587)
(10249)
(10221)
企业财务(9954)
技术(9777)
(8844)
(8778)
机构
学院(221466)
大学(218123)
管理(87190)
(86218)
经济(84167)
理学(75196)
理学院(74354)
管理学(72988)
管理学院(72554)
研究(67956)
中国(51369)
(44902)
科学(41227)
(39780)
中心(33921)
(33297)
财经(31785)
(31053)
(30832)
师范(30545)
业大(30332)
(29779)
(29006)
研究所(28114)
(27326)
北京(27123)
经济学(26853)
(26052)
技术(24558)
师范大学(24532)
基金
项目(156961)
科学(124882)
研究(118789)
基金(112951)
(97165)
国家(96314)
科学基金(84816)
社会(75389)
社会科(71363)
社会科学(71345)
(62723)
基金项目(60762)
教育(55840)
自然(54179)
自然科(52947)
自然科学(52938)
(52115)
自然科学基金(51915)
编号(49397)
资助(44365)
成果(38285)
重点(35643)
(34338)
(34264)
课题(33949)
(33345)
创新(31107)
国家社会(31082)
大学(30156)
教育部(30147)
期刊
(92858)
经济(92858)
研究(62646)
中国(43854)
(31988)
管理(31694)
教育(29208)
学报(29093)
科学(28134)
(26387)
大学(23437)
技术(22991)
学学(21609)
农业(17992)
(17520)
金融(17520)
业经(16687)
财经(14722)
经济研究(13957)
问题(13717)
(12805)
图书(12660)
资源(11214)
(10994)
现代(10215)
财会(10164)
(10073)
理论(9926)
技术经济(9848)
职业(9828)
共检索到3206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秉杰  杨磊  周德田  
作为黄河经济带与环渤海经济圈的结合点,黄河三角洲的崛起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作为最后一个尚未全面开发的大河三角洲,与其他三角洲相比,黄河三角洲不仅起步较晚,实力较弱,而且中心城市建设也不尽人意,直接制约了黄河三角洲的崛起进程。在此,作为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地处黄河入海口及其胜利油田所在地的东营市还只是一个新兴的中等城市,现有的经济实力还远不可与上海、广州等大河三角洲中心城市相提并论,无法作为一个强有力的经济龙头带动整个黄河三角洲的崛起与振兴,对黄河流域的辐射更是无从谈起。可见,加快黄河三角洲中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德田  黄秉杰  杨磊  
黄河三角洲地处山东省的东北部,是胜利油田所在地,是我国唯一一个尚未全面开发的大河三角洲。与国内其他两大大河三角洲相比,黄河三角洲成陆时间较晚,再加上黄河泥沙的淤积和海水倒灌,土地沙化、盐碱化现象十分严重,生态系统非常脆弱,生态环境很不理想,无法进行大规模、常规式开发,只能另辟新径,探索一条以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为己任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之路。后来,随着时光的推移,建立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思路渐渐清晰。2009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便上升到国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秉杰  杨磊  周德田  
黄河三角洲地处山东省的东北部,是我国唯一一个尚未全面开发的大河三角洲。由于自身成陆时间较晚,整个生态环境依然十分脆弱,再加上以石油为主体的工业污染的屡禁不止,开发建设中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不言而喻,并由此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继2009年国务院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之后,2010年,国家发改委又批复了《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规划》,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加快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是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有邦  刘俊章  
在分析化工资源、区位、土地、交通等优势的基础上,阐述了其化工基地建设的必要性、迫切性,基地建设的基本设想与可行性,并提出了基地建设应采取的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凯  任建兰  李雅楠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传统之一,黄河三角洲作为生态脆弱型人地系统是进行人地关系研究的典型自然—人文复合系统。利用人类需求和自然地理环境供给之间的特殊关系反映复杂的人地关系,以1991—2015年黄河三角洲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数据为基础,运用综合指数法评价了供需视角下"人""地"状态演变过程,在时间序列向量自回归模型基础上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检验和方差分解等方法研究了人地关系演变过程。研究表明:黄河三角洲人类需求水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提高,自然地理环境供给水平呈现"先下降、后上升"演变特征,并且"人"与"地"之间的状态由"供过于求"转变为"供不应求";黄河三角洲人类活动是引起自然地理环境变化的原因,并且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以产生负面影响为主,但是这种负面影响的程度经历了先增强后减弱的过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玏  顾朝林  
城市中心性既体现在城市的等级位序,亦表现为城市在网络体系中的节点连通性以及节点之间的"流"强度。将区域城市等级体系和关系网络研究相结合,是城市体系理论与实践研究可探索的方向。以泛长江三角洲52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中心城市指数表征城市的等级中心性,企业网络联系测度城市的网络中心性,结合城市的等级中心性和网络中心性特征进行中心城市评价。将泛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心城市划分为了5个等级和7种类型,分别是:1个全球城市:上海;3个国家中心城市:杭州、南京、苏州;温州等6个区域等级中心城市;宁波等8个区域网络枢纽城市;盐城等8个地区等级中心城市;淮北等6个地区网络枢纽城市以及19个地方一般城市。基于对中心城市的类型划分,可进一步研究提出针对不同类型城市的分类引导政策。通过提升基础设施连通度、延伸产业链等措施来提升等级中心性较高城市的系统开放性;通过强化要素资源集聚,提高城市服务水平等促进关系网络枢纽城市的等级水平。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江泽慧  
黄河三角洲具有很大的农业开发潜力,是国家重点农业综合开发区,由于黄河上中游森林植被减少,水资源浪费严重等原因,造成下游径流量减少和断流,加上海潮侵袭、土壤盐碱化、森林覆盖率低、海岸蚀退等环境因素的制约,严重影响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在系统分析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以及林业在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主要战略地位的基础上,提出该区域21 世纪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方向和任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广杰  
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其沿海优势、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经济国际化进程。应突出抓好五个方面:以加快港口和临港产业园区建设为重点,促进黄河三角洲沿海经济带崛起;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产业体系;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借助外部资源、生产要素和市场加快经济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步伟娜  方创琳  
黄河三角洲由石油资源的开发而兴起,其区位条件和油气资源条件都十分优越,但目前仍处于经济发达地区的低谷区。通过对二元结构系数的定量分析,发现该地区具有明显的复合二元结构特征,即“油地+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三角洲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限制性因素。目前,石油产业的全面改组改制、优越的外部环境和自身基础条件、东营港扩建及其附属加工制造业基地的立项、综合性交通运输网络体系的形成等都是三角洲全面发展的难得机遇。要实现多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转变观念,由“以油建城”到“以港兴城”、大力发展资源深加工工业和具有竞争优势的制造业;构建高效生态农业经济体系;推进城市的“内聚式”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林芳  王有邦  
黄河三角洲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一定条件,但长期以来农业发展缓慢。本文试从三角洲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资源评价入手,剖析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农业发展战略设想,着重探讨进一步发展农业的途径和对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范晓梅  刘高焕  刘红光  
土壤盐渍化是制约黄河三角洲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掌握盐渍化土壤的空间分布规律对于因地制宜地制定盐渍土改良措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在土壤盐渍化野外调查和对土壤样品含盐量实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普通克里格和协同克里格两种方法对研究区土壤含盐量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加入协变量的协同克里格模型可以普遍提高对含盐量估算的精度,而模型中主变量对各协变量的敏感度不一。从对含盐量计算精度提高的程度来说,各协变量依次为:Ph值>有机质>Cl-离子>高程值。通过插值得到的不同深度土壤含盐量分布图,为分析黄河三角洲土壤盐渍化的空间分布与变异特征,以及当地的盐渍化土壤治理和...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赵军  刘高焕  傅新  
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作为一种手段,其实质是依据土地类型本身的生态适宜性及其结构格局的差异性,运用人工技术调控的方法对有悖于自然生态结构的现状利用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与安排,从而达到土地利用系统功能趋优的目的。论文首先从生态学的角度,根据黄河三角洲生态区划优化配置原则,对土地资源适宜方向与土地利用现状相匹配,甄别出需要调整的类型,构建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其次基于该模型,利用GIS软件分析模块,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最后采用土地资源利用综合适宜度指数,对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效果进行评价,进一步说明了按照生态功能区划原则进行土地资源优化效果很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芳  赵庚星  田文新  范瑞彬  
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 ,研究黄河三角洲地区 1976 - 0 6~ 1998- 0 5淤积与侵蚀面积的动态变化 ,通过对不同时相遥感图像的解译提取其水陆界线 ,在 GIS支持下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水陆边界进行比较 ,确定侵蚀区与淤积区 ,并计算其面积。结果发现 ,黄河三角洲地区 1976 - 0 6~ 1981- 0 9年净增面积最大 ,平均每年增加 2 90 8.2 75 hm2 ,1989- 11~ 1992 - 0 9年净增面积最少 ,仅为 5 13.5 98hm2。总的来看 ,黄河三角洲的淤积速度呈现为递减的趋势 ,主要的淤积区为黄河入海口处 ,侵蚀区为河口北部和东部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振乾  吕宪国  刘红玉  
在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地球定位系统技术摸清了黄河三角洲和辽河三角洲湿地资源底数的基础上 ,通过对比两个地区在湿地组成、分布、景观生态等方面特点 ,探索了两地湿地资源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进而找出了环渤海三角洲湿地资源在利用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为进一步研究其景观结构、功能、风险评价以及可持续利用模型奠定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