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11)
2023(14442)
2022(12223)
2021(11003)
2020(9202)
2019(21153)
2018(20604)
2017(39635)
2016(21624)
2015(24113)
2014(24197)
2013(24117)
2012(22971)
2011(21127)
2010(21293)
2009(19750)
2008(19630)
2007(17686)
2006(15553)
2005(14087)
作者
(66953)
(55951)
(55907)
(52759)
(35739)
(27152)
(25325)
(21914)
(21222)
(19780)
(19088)
(18624)
(17839)
(17633)
(17447)
(17387)
(17261)
(16603)
(16297)
(16007)
(14192)
(13695)
(13675)
(12796)
(12675)
(12460)
(12440)
(12386)
(11334)
(11141)
学科
(101125)
经济(101022)
管理(59784)
(58982)
(45297)
企业(45297)
方法(43126)
数学(38522)
数学方法(38250)
中国(30493)
(27155)
地方(26647)
(23419)
业经(20848)
(19568)
(19365)
贸易(19355)
农业(18696)
(18668)
(16720)
(15956)
金融(15954)
(15689)
银行(15632)
环境(15424)
(14978)
(14347)
财务(14314)
财务管理(14275)
技术(14250)
机构
大学(320100)
学院(319726)
(134459)
经济(131658)
管理(119725)
研究(114486)
理学(103035)
理学院(101756)
管理学(100156)
管理学院(99560)
中国(85282)
科学(71803)
(68268)
(62738)
(60331)
(59494)
研究所(54082)
中心(52416)
业大(51481)
农业(49790)
(48597)
财经(48118)
(43738)
北京(43062)
(42352)
经济学(41841)
师范(41796)
(40866)
(38961)
经济学院(38043)
基金
项目(213714)
科学(167402)
基金(155118)
研究(149729)
(137606)
国家(136431)
科学基金(115591)
社会(96631)
社会科(91741)
社会科学(91711)
(84115)
基金项目(82746)
自然(75789)
自然科(74076)
自然科学(74053)
自然科学基金(72733)
(71641)
教育(68164)
资助(63052)
编号(58621)
(50748)
重点(48765)
(47000)
成果(46859)
(44169)
科研(41515)
课题(41448)
创新(41423)
计划(40671)
国家社会(40200)
期刊
(148601)
经济(148601)
研究(93778)
中国(63142)
(56775)
学报(55945)
科学(49613)
(45590)
管理(41777)
大学(40866)
学学(38819)
农业(38219)
(31583)
金融(31583)
教育(29933)
技术(25842)
业经(25186)
经济研究(24344)
财经(24070)
问题(21476)
(20657)
(20645)
(16272)
技术经济(16233)
商业(15946)
(15851)
科技(14909)
统计(14629)
资源(14322)
理论(14206)
共检索到4773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洪阵  谢玲  刘沁萍  何英彬  
文章采用1984年和2014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计算了市辖区内地区生产总值、年末总人口、建成区面积的变化率等指标,来衡量城市的发展情况;选择列车时刻信息、城市空间距离和城市行政区划信息,来衡量周围城市与中心城市之间的距离,分析了城市的发展速度与中心城市的距离关系,结果表明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即靠近中心城市的城市并没有发展得更快。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洪阵  谢玲  刘沁萍  何英彬  
文章采用1984年和2014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计算了市辖区内地区生产总值、年末总人口、建成区面积的变化率等指标,来衡量城市的发展情况;选择列车时刻信息、城市空间距离和城市行政区划信息,来衡量周围城市与中心城市之间的距离,分析了城市的发展速度与中心城市的距离关系,结果表明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即靠近中心城市的城市并没有发展得更快。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春雷  
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中心城市既有对周边城市发展带动的扩散效应,也有对其剥夺的"汲取效应"。通过对重庆市周边城市房地产市场的调查分析,随着与中心城市距离的增加,周边城市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呈抛物线形。对其进行回归分析,其距离与房地产市场需求密切相关。本文对此的解释是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同时存在扩散效应和"汲取效应",随着距离的增加,扩散效应衰减的速率大于"汲取效应"衰减的速率。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秋阳  
基于2011-2020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探究了数字经济对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间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明显缩小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间经济差距,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创新差距是数字经济影响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间经济差距的重要传导路径。进一步分析显示,数字经济对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间经济差距的影响存在基于城市区位和中心城市规模的异质性。相比于远离中心城市的外围城市,数字经济更能显著缩小中心城市与其紧靠的外围城市之间的经济差距。另外,当中心城市规模过大,对周围城市的数字资源形成了过度集聚时,数字经济对城市间经济差距的作用不再呈明显的缩减效应。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曹煜玲  张军涛  
本文在相关文献评述的基础上,运用绝对差异、相对差异和区位商3种模型,从3个不同的视角对沈阳经济区和辽宁沿海经济带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辽宁省中心城市人均GDP的绝对差异在逐年扩大,而相对差异在迅速缩小,多数城市的经济区位商较低。目前,辽宁省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差异依然十分显著。政策的着力点应当放在如何进一步实现中心城市经济的均衡、协调发展上。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兰秀娟  张卫国  裴璇  
研究目标:揭示我国中心—外围城市经济发展差异及收敛性。研究方法:基于2005~2017年中国23个省份26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单中心、双中心的中心—外围城市经济发展差异测度模型对其差异进行测度,借助σ和β收敛模型、OLS面板回归模型、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对收敛性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中心—外围城市经济发展差异总体呈逐渐缩小趋势且存在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中部β收敛速度最快、西部地区β收敛速度最慢。空间效应对中部、西部、东北β收敛产生了抑制作用,对东部β收敛产生了促进作用;中心—外围城市经济发展差异随两者距离增加而呈现梯度递增,收敛速度呈现梯度递减;当中心城市辐射距离超过200千米时,中心—外围经济发展差异高于全国均值。在中心城市不同辐射范围下,都存在显著的σ收敛和条件β收敛。研究创新:以中心—外围为视角,将空间效应、中心城市不同辐射距离纳入收敛分析。研究价值:对于缩小区域差异、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宝剑  贾晓芳  
文章基于2007—2019年我国25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省际贸易壁垒对城际市场分割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探讨了两者间关系的经济后果。结果表明,省际贸易壁垒明显加剧了城际市场分割,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省际贸易壁垒通过提高贸易成本和缩小市场规模加剧城际市场分割,二者间关系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城市以及单中心省份更加显著。进一步分析省际贸易壁垒对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发现,以城际市场分割为渠道,省际贸易壁垒与中心-外围城市经济发展差距之间呈“U”型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钟韵  孙建如  
本文对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与苏州制造业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从产业间的关联反映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间的重要联系。由VAR模型初步断定,苏州制造业与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发展关系;并借助Romer的三部门经济增长模型,实证分析二者间的互动发展及程度。结果显示:苏州制造业与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间呈相互促进的互动发展模式,但互动效应不均衡,苏州制造业对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各细分行业与苏州制造业间的互动发展也不尽相同,其中科研技术服务业与苏州制造业互动最明显,而金融业则最不明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熊理然  蒋梅英  李灿松  王愉超  
缺乏产业支撑条件下的城市行政性拓展,且城市网络化发展缺乏生长冲动和制度障碍阻隔是中国西部城市发展面临的最严峻问题。研究认为,主体功能区格局下,在产业网络化发展支撑基础上的多中心——外围城市群落的发展是破解中国西部城市发展困境的可行路径;成渝双中心——外围、南贵昆三中心——外围、西兰西三中心——外围、呼包银三中心——外围城市群落是中国西部多中心——外围城市群落发展的重点区域,最后,基于产业支撑机制,文章探讨了中国西部城市群落发展的产业支撑路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顾伟男  申玉铭  施美辰  
以我国35个中心城市为研究对象,从服务业规模、结构和效益三方面构建服务业发展水平指标来评价服务业发展水平,运用区位熵指数、基于固定效应模型的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中心城市服务业专业化水平及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结论如下:(1)中心城市整体服务业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服务业发展水平及规模、结构和效益水平差异明显;(2)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空间演变较为显著,高水平的城市始终以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为主;较高水平的城市数量增多,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和长江沿线地区;中等水平的城市数量减少,大部分位于中西部地区;(3)从行业来看,生产性服务业整体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优于生活性服务业,并且其内部各行业专业化水平提升较为明显,科技、物流、房地产业始终保持着突出的专业化水平;(4)从城市来看,各城市服务业地域分工明显,生产性服务业行业专业化水平突出的城市数量增多;(5)城市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对外开放水平、资本支撑水平、人才科技支撑水平和信息化支撑水平对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影响较大;东部和中西部中心城市的影响因素在工业化水平、资本支撑水平、人才科技支撑水平等方面差异明显。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顾伟男  申玉铭  施美辰  
以我国35个中心城市为研究对象,从服务业规模、结构和效益三方面构建服务业发展水平指标来评价服务业发展水平,运用区位熵指数、基于固定效应模型的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中心城市服务业专业化水平及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结论如下:(1)中心城市整体服务业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服务业发展水平及规模、结构和效益水平差异明显;(2)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空间演变较为显著,高水平的城市始终以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为主;较高水平的城市数量增多,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和长江沿线地区;中等水平的城市数量减少,大部分位于中西部地区;(3)从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曹萍  
本文研究了当代中国中心城市边缘圈域经济的历史演进、发展规律、存在问题与制约因素。从经济学角度对经济转型初期、深入发展阶段和新经济条件下中心城市郊区化与郊区城市化现象进行分析,认为生产要素报酬率、商品市场价格、企业利润的地域空间差异变动、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与完善是诱致中心城市郊区化与郊区城市化现象的内在经济动因,提出应以稀缺性最强且最缺乏市场供求弹性的生产要素为核心,在中心城市与其边缘圈域之间优化配置资源,并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黄云鹏  顾海兵  
国家“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明确提到要加快中西部的发展,要加大对中西部的投资,政策要逐步向中西部倾斜,这对中西部的经济发展是一个历史性的机会。但是中西部各地区的经济实力也是有差距的,究竟谁会成为中西部经济发展的中心,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拟对其主要城市:南宁、成都、重庆、贵阳、昆明、西安、兰州、西宁、乌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海云  聂飞  曾青  
基于我国主要城市群的相关数据,对中心城市产业结构演变与城际产业关联性进行了统计描述和实证分析。认为当前我国城市群的区位模式以多核心为主,单核心城市群主要位于东部发达地区;中心城市的制造产业份额与其经济规模呈倒"U"型关系;临近效应、价格效应和市场竞争效应是影响我国城市群内产业梯度转移的主要因素。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朱志萍  
西部中心城市发展较快 ,具有几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经济发展速度快 ,是西部地区的增长极 ;二是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经济特色日渐明显 ;三是区域经济对中心城市的依存度高。但与东部地区的中心城市相比 ,由于“初期差距效应”、“增长速度累积效应”等原因 ,西部中心城市的发展明显落后。因此 ,西部中心城市发展的方向选择应该是 :开放型、服务型、科技型、生态型与学习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