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46)
- 2023(15786)
- 2022(13673)
- 2021(12706)
- 2020(10544)
- 2019(24201)
- 2018(24126)
- 2017(46225)
- 2016(25482)
- 2015(28521)
- 2014(28957)
- 2013(28586)
- 2012(26386)
- 2011(23926)
- 2010(23918)
- 2009(22087)
- 2008(20978)
- 2007(18409)
- 2006(16432)
- 2005(14506)
- 学科
- 济(118102)
- 经济(117980)
- 管理(69112)
- 业(61119)
- 企(48904)
- 企业(48904)
- 方法(45366)
- 数学(39498)
- 数学方法(39043)
- 地方(30749)
- 中国(30057)
- 农(28343)
- 学(26471)
- 业经(23450)
- 财(23383)
- 农业(19614)
- 制(18454)
- 环境(17674)
- 理论(17600)
- 和(17399)
- 地方经济(17226)
- 贸(16132)
- 贸易(16121)
- 易(15432)
- 融(15079)
- 金融(15069)
- 银(14552)
- 银行(14499)
- 体(14282)
- 技术(14149)
- 机构
- 大学(361257)
- 学院(359695)
- 济(146073)
- 经济(142724)
- 管理(138297)
- 研究(128081)
- 理学(119112)
- 理学院(117611)
- 管理学(115539)
- 管理学院(114890)
- 中国(93208)
- 科学(80973)
- 京(78479)
- 所(65314)
- 财(64251)
- 研究所(59689)
- 农(59074)
- 中心(56963)
- 业大(53890)
- 江(53462)
- 财经(51317)
- 范(50258)
- 师范(49787)
- 北京(49680)
- 院(47140)
- 经(46450)
- 农业(46125)
- 经济学(43900)
- 州(43507)
- 师范大学(40386)
- 基金
- 项目(247237)
- 科学(193059)
- 研究(180235)
- 基金(176905)
- 家(155101)
- 国家(153832)
- 科学基金(130777)
- 社会(112708)
- 社会科(106559)
- 社会科学(106527)
- 省(96996)
- 基金项目(94456)
- 自然(84736)
- 自然科(82685)
- 自然科学(82663)
- 划(81991)
- 教育(81828)
- 自然科学基金(81123)
- 编号(73875)
- 资助(72316)
- 成果(60148)
- 重点(55513)
- 发(54129)
- 部(53536)
- 课题(51667)
- 创(50234)
- 创新(46967)
- 科研(46620)
- 国家社会(45986)
- 教育部(45329)
- 期刊
- 济(167057)
- 经济(167057)
- 研究(109270)
- 中国(69858)
- 学报(58788)
- 科学(53739)
- 农(53123)
- 管理(50194)
- 财(48042)
- 大学(43480)
- 教育(40846)
- 学学(40551)
- 农业(36593)
- 技术(32303)
- 融(28145)
- 金融(28145)
- 经济研究(26706)
- 业经(25450)
- 财经(24735)
- 问题(22697)
- 经(21298)
- 图书(21132)
- 业(18593)
- 技术经济(18248)
- 资源(18110)
- 科技(17177)
- 理论(16658)
- 版(16328)
- 现代(16202)
- 统计(15937)
共检索到5375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玲玲 周华东
城市化战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它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性发展。中心城市及组织和领导区域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心城市及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评价体系进行构建,并以我国中部地区的主要城市为例,对各城市的贡献进行评价并排序,准确地反映各中心城市的贡献,并对中心城市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中心城市 区域经济 主成分分析 评价体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玲玲
中心城市在国家与地区经济增长中起着弥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国家和地区间的竞争往往体现为主要城市的竞争,另一方面中心城市通过集聚和扩散作用带动着区域经济增长。本文基于新古典增长模型建模说明了中心城市影响区域经济的作用机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反应中心城市和区域经济协同度的指标体系,以此作为实证分析的关键变量。通过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该协同度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正面影响,通过增加控制变量和改变关键解释变量的稳健性检验进一步证实了该结论。
关键词:
中心城市 区域经济增长 主成分分析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娟 王宪明
河北省环京津地区主要由唐山、秦皇岛、保定、廊坊、承德、张家口和沧州7个地级市组成。这些地区与北京、天津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本文根据环京津地区各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区位条件和对外开放环境建立了一套综合评价系统,采用因子分析和威尔逊模型等方法对该地区的各城市进行了综合排名,最终确定了唐山和保定为环京津地区的次级中心城市,从而形成了该地区"1+2"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格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潘金根
中心城市与外围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极化和扩散。城市对外围地区经济的推动作用为扩散效应,而对外围的经济发展起制约作用则为极化效应。所谓极化是物质、能量、信息向中心城市集聚的过程,这种集聚过程既有人才、资金、原材料、能源等流入造成外围地区缺少人力物力财力而降低发展速度的极化效应,又有因城市经济实力增强而促进外围地区经济发展的扩散效应。扩散效应的正影响和极化效应的负影响迭加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承忠 李臻
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研究了长株潭城市圈核心文化产业对湖南省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长株潭地区核心文化产业即广播电视业、新闻出版业、动漫产业、休闲娱乐业对湖南省区域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对这种促进作用进行了量化分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薛莹 俞路 韩贵峰
在区域范围的城市旅游体系中,引入"中心地的中心性"概念,可以在这种旅游性的空间网络中考察城市地位的相对重要性,划分出城市的等级层次,判断出不同级别的中心城市,更可以进一步得到区域空间的城市旅游构成关系。Voronoi图在地理学中是一种利用中心地的中心性广泛用于空间分割、空间邻域查找的空间剖分方法。引入这种方法,以苏浙沪地区为例,在25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利用Voronoi图的空间分割原理,找出不仅具有规模性,而且具有空间组织功能的旅游中心城市。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毛月平 加年丰
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而区域经济则是中心城市的依托和支撑。中心城市和区域经济相互作用的路径是,以城市为中心由面——点——面的进程。生产要素极化和扩散、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的聚集和辐射,在现代社会,载体及其传导机制主要是企业、产业和城镇体系三者的相互作用。生产要素极化和扩散,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的聚集和辐射,是在比较利益推动、市场机制驱动、制度变迁促动、人居环境拉动等动力机制的合力作用下通过企业、产业、城镇体系等载体实现的。
关键词:
中心城市 区域经济 协调 发展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左腾达 张宜红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程不断加快,正在重塑我国经济空间发展格局。现有研究更多基于全国层面进行分析,缺乏从区域角度、空间角度的分析,对城市异质性在影响机制中的作用也较少关注。本文利用2011—2019年中部地区8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变迁的空间溢出效应,并通过中介效应、门槛效应对影响机制进行进一步探索。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空间效应的检验和分解结果,数字经济对本地和相邻城市的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都有积极影响;根据机制分析结果,中心城市在数字经济影响产业结构变迁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数字经济会提高省会城市首位度,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同时,数字经济通过缩小产业结构差异,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产生积极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变迁的调节具有非线性特征。当中心城市规模过大时,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影响程度会下降。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白小虎 王松 陈海盛
都市圈是经济空间集聚发展的新态势,它的崛起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处在同一个都市圈内的城市之间分工协作、功能互补,具有密切的联系。非中心城市的经济增长不仅受到政府财政支出、公共服务水平等内部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对应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以位于杭州都市圈与泛上海都市圈的典型非中心城市嘉兴为例,将内部与外部因素结合起来考虑,利用主成分分析消除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建立回归模型,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非中心城市的增长特点。
关键词:
都市圈 非中心城市 经济增长 主成分回归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玮 肖惠之 王彦杉 陆珊
文章选取2012—2021年湘南地区城市年度面板数据,运用空间引力模型测算衡阳与湘南其他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与城际经济隶属度,探究衡阳对周边城市的经济影响时空特征。结果表明:从时间层面上分析,衡阳在被认定为湘南地区中心城市前后,其对区域内经济正向影响作用有明显提升,湘南地区经济发展得到了中心城市建设连带的政策红利。从空间层面上看,衡阳对周边城市的引领效应仍受地理位置远近影响,距离较近的城市被影响程度更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傅文伟
城市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因此,从广义上说,一切城市都是相应地域范围内的中心城市。但另一方面,城市又是分级的,它具有不同的层次和等级。由于所在区域的自然、经济条件和历史基础不同,城市在国家和地区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同。那些据有最有利的位置,在较大地域范围内发挥影响和作用,并领导着基层城镇的城市,无疑在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常把这一类城市,特称“中心城市”。根据我国当前城镇发展的特点和水准,一般省内地区一级以上的区域发展中心,都起着“中心城市”的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蕾
相对一般型城市,中心城市具有较强的聚集、辐射功能和指挥、调节和综合服务的作用,在世界城市化进程加速和经济发展全球化的今天,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功能和作用,这可以带动区域实现跨越式增长。郑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规模偏小,辐射能力不强,在提高城市竞争力方面面临严重的挑战。因此,以“郑汴一体化”为切入点建设大郑州都市圈,对于提升郑州中心城市的地位及带动整个中原地区经济发展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
中心城市 区域经济 郑汴一体化
[期刊] 征信
[作者]
周永锋 刘俊峰
依托国家发展改革委《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和《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通过比较郑州市与其他国家中心城市面积、人口、经济总量等情况,以及省内各区域经济差异现状,来分析郑州市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因素。借助区域经济学中的引力模型,实证研究了郑州市与河南省内各地市经济联系强度,进而根据实证结果结合现有河南经济金融形势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国家中心城市 区域经济 引力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