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41)
2023(6968)
2022(5886)
2021(5291)
2020(4284)
2019(9687)
2018(9360)
2017(17584)
2016(9054)
2015(9611)
2014(8709)
2013(8451)
2012(7779)
2011(7032)
2010(7292)
2009(6504)
2008(6244)
2007(5580)
2006(4882)
2005(4074)
作者
(23515)
(20085)
(19674)
(18641)
(12704)
(9424)
(8714)
(7574)
(7478)
(6867)
(6668)
(6572)
(6248)
(6087)
(6056)
(5872)
(5832)
(5739)
(5616)
(5507)
(4725)
(4646)
(4537)
(4524)
(4407)
(4254)
(4233)
(4200)
(3901)
(3848)
学科
(39605)
经济(39573)
管理(29750)
(29191)
(24306)
企业(24306)
中国(14867)
技术(14610)
地方(13848)
方法(13404)
技术管理(11591)
数学(11590)
数学方法(11495)
(9340)
业经(8977)
(7743)
农业(6860)
城市(6818)
地方经济(6762)
环境(6696)
(6112)
(5985)
(5922)
金融(5921)
产业(5887)
(5656)
(5655)
理论(5654)
贸易(5646)
(5482)
机构
学院(120955)
大学(120485)
(53744)
经济(52650)
管理(49793)
理学(43349)
理学院(42755)
管理学(42212)
管理学院(41945)
研究(41250)
中国(29895)
(27930)
科学(23992)
(22308)
中心(19023)
(18777)
财经(18103)
北京(17816)
(17295)
经济学(17184)
研究所(17078)
(16567)
(16342)
师范(16237)
业大(15861)
(15586)
经济学院(15557)
(14795)
(14243)
商学(13818)
基金
项目(88208)
科学(72492)
基金(65559)
研究(65313)
(56762)
国家(56298)
科学基金(50484)
社会(45415)
社会科(43270)
社会科学(43260)
基金项目(36005)
(33982)
自然(31323)
自然科(30750)
自然科学(30746)
自然科学基金(30206)
(29249)
教育(28865)
(24956)
编号(24057)
资助(23879)
创新(22246)
(20349)
重点(19640)
国家社会(19558)
(18739)
成果(18036)
课题(17400)
(17098)
发展(16961)
期刊
(57443)
经济(57443)
研究(39398)
中国(25686)
管理(20250)
科学(16664)
(15774)
学报(14752)
教育(13339)
(12806)
大学(11943)
技术(11097)
学学(11084)
(10080)
金融(10080)
经济研究(9639)
业经(9177)
问题(8948)
科技(8669)
财经(8644)
农业(8641)
(7699)
城市(7678)
(7203)
技术经济(7153)
现代(6714)
(6058)
商业(5987)
资源(5692)
(5688)
共检索到1783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俊杰  周民良  
利用2010—2020年京津冀地区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考察北京作为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创新能力提升的引领效应。研究发现,北京创新能力强于周边城市,对周边城市具有正向创新引领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北京对规模较大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沿海城市、高行政等级城市的创新引领效应更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北京通过企业研发、专利申请和技术平台对周边城市产生正向创新引领效应;门槛效应分析发现,北京对周边城市的创新引领效应受到技术距离的影响,当技术距离小于门槛值时,北京的创新引领效应较显著,反之则较弱。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钟茂初   赵天爽  
基于2003—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的面板数据,从理论层面分析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影响外围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效应机制,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经研究发现,京津冀中心城市科技创新与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具有空间正相关性,且两者同时表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态势;京津冀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对外围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涓流效应”,中心城市科技创新核心区域的资源向外扩张促进邻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且影响的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进一步扩展分析发现,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对城市群经济创新发展与经济绿色发展有更显著影响,但对经济协调发展与经济开放发展的影响不显著,反而对经济共享发展有显著挤出效应;在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构成的科技创新维度的估计结果中,创新产出对本地以及周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明显高于创新投入。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保林  户艳领  李依弯  
提高绿色创新效率是解决城市群发展中各种问题、推进协同发展的必经之路。基于2006—2018年京津冀城市群的面板数据,构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度京津冀城市群绿色创新效率,进而运用莫兰指数分析其空间关联,并进一步构建经济地理空间权重矩阵和空间杜宾模型展开溢出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城市间的绿色创新效率差距有所缩小,但整体上仍不均衡;京津冀城市群的绿色创新效率存在空间正自相关性,呈现高高聚集、低低聚集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程度对城市群的绿色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直接效应,对外开放程度、城市人口、劳动力素质、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对城市群的绿色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诗波  王书华  冶小梅  唐文豪  
由于当前京津冀区域内部科技要素分布极为不均,科技合作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协同不完善,促进创新资源整合的一体化要素市场不活跃,区域内部创新资源配置落差较大等原因,致使区域科技创新的联系和协作程度较低。对此,研究提出建立京津冀跨区域科技合作与协调机制,联合共建一批协同创新示范基地,统筹加强区域科技人才的联合培养与双向交流,积极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以及整合财税、金融等政策手段,合力推进区域协同创新等对策建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李会娜   苏红卫  
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是破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京津冀作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之一,创新基础扎实、科研实力雄厚,要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围绕科技创新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主题,多位专家学者从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建设城市创新高地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培育先进产业集群、建设数字智能时代的城市创新高地等观点。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李会娜   苏红卫  
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是破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京津冀作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之一,创新基础扎实、科研实力雄厚,要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围绕科技创新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主题,多位专家学者从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建设城市创新高地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培育先进产业集群、建设数字智能时代的城市创新高地等观点。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邓向荣  刘璇  
本文利用Esteban-Ray指数和脉冲响应函数模型分别测算了长三角与京津冀地区的创新极化与扩散效应并进行比较,研究表明相对于长三角,京津冀极化效应较强而扩散效应较弱。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海龙  朱洪兴  
选取京津冀地区的12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力分析找出京津冀地区城市中核心城市的引力范围。选取了30个指标作为因子变量,使用因子分析法对城市指标进行归类,然后通过对影响城市引力的各因素进行分析来界定城市规模,再通过引力模型得出了京津冀地区京津双核城市的引力作用效应,并界定了两核心城市的引力范围,对京津冀地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敬明  李志红  席增雷  袁青川  
研究显示,北京、天津、河北存在着明显的科技创新资源分布和创新能力梯度差异。通过建立区域性科技创新评价指标,采用DEA模型评价京津冀三地的科技创新效率值发现,北京、天津居于我国前列,而河北不仅与京津差距明显,而且在区域性科技创新效率亦处于低效状态。建议在制定科技创新政策时,不但要解决目前京津冀科技创新资源分布不均的矛盾,而且要解决科技创新资源在各个地区的流动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顶层政策设计,实现北京、天津与河北实现协同发展。尤其对于河北而言,需要借鉴北京和天津的经验,提高科技创新效率,将重点放在科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崔松虎  刘莎莎  
加速京津冀协同发展,并更好、更快地促成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三增长极,京津冀高技术产业的协同创新效应至关重要。基于此,文章以哈根的协同理论为依据,以制度创新、结构创新、行为创新为切入点,构建了京津冀高技术产业协同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目前京津冀高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旭东  王誉  李思梦  
推进科技园区协同创新成为京津冀三地政府实施协同治理的重要抓手和主要着力点。聚焦三地科技园区协同创新情况,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方法,对2014—2019年京津冀国家级科技园区创新协同度与有序度进行度量。研究结果显示,2014—2019年京津冀三地国家科技园区的创新协同度与有序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协同创新关系仍不稳定。因此,应破除行政壁垒,构建跨区域合作治理模式与利益共享机制,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形成。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贵  李涛  
文章以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专利申请授权量为创新产出的衡量指标,2005-2015年为研究时序,运用探索性和证实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京津冀城市群创新活动空间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演化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群创新产出地理集聚特征明显,空间分异显著,京津存在虹吸效应,城市群不存在收敛特征;R&D经费支出、经济密度、第三产业占比和对外开放程度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均是正向作用,但存在空间异质性,同一影响因素在不同地区对创新的影响不同。不同地区根据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采取不同政策措施促进地区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砚忠   董媛  
促进城市群城市经济均衡一体化发展对实现区域经济更高质量、更具效率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发挥京津冀城市群中心城市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选用京津冀城市群2014—2021年相关数据,利用断裂点模型和辐射场强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中心城市经济辐射格局的“点、线、面”要素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京津冀城市群“强极核”模式凸显,城市间经济发展不均衡且差距持续拉大,中心城市经济实力突出但彼此之间实力悬殊;中心城市的辐射强度均有所上升但变化幅度差距较大,辐射方向均呈放射状向外围扩散,形成显著的“中心-外围”结构形态;中心城市经济辐射腹地呈现以北京、天津、石家庄与唐山四点构成的菱形结构为支撑,其他中小城市为重要节点的辐射空间格局,不同中心城市辐射腹地彼此融合、相互嵌套,通过以“点”突破、以“线”联通、以“面”扩延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牛强  陈倩倩  黄经南  刘学军  
城市群中心城市极化过程中,非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往往会受到抑制,为了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总结非中心城市的发展规律,并找到合适的发展路径,论文以2000—2017年京津冀城市群中处于非中心地位的河北省11个主要城市作为样本,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这些城市的经济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长时序的回顾性分析,包括投入产出有效的城市数量变化和空间分布差异,投入冗余的要素类型、数量和空间分布,造成投入产出无效和冗余的原因和重要历史事件,以及非中心城市经济发展阶段划分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飞  张伟力  
社会管理是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创新社会管理是"十八大"报告提出的重要内容。目前京津冀社会管理发展落后于区域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不断创新京津冀社会管理是京津冀一体化的内在要求。创新京津冀社会管理需要不断强化京津冀政府之间的协调配合,树立新的社会管理理念,增加治理主体,改变治理模式,创新治理策略,协调利益关系,畅通诉求渠道,推进网络化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