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86)
2023(9605)
2022(8253)
2021(7606)
2020(6167)
2019(13883)
2018(13486)
2017(25444)
2016(13423)
2015(14602)
2014(13927)
2013(13480)
2012(12089)
2011(10867)
2010(10707)
2009(10130)
2008(9345)
2007(7883)
2006(6833)
2005(5922)
作者
(34957)
(28998)
(28693)
(27387)
(18475)
(13831)
(13055)
(11100)
(11004)
(10014)
(9869)
(9613)
(9064)
(9005)
(8740)
(8638)
(8517)
(8452)
(8369)
(8248)
(6862)
(6826)
(6799)
(6655)
(6456)
(6381)
(6307)
(6186)
(5758)
(5663)
学科
(53355)
经济(53294)
管理(37996)
(31816)
(26123)
企业(26123)
方法(20103)
中国(17629)
数学(17024)
数学方法(16816)
地方(15753)
(14518)
(13761)
业经(12653)
(10152)
贸易(10144)
农业(9877)
(9728)
(9308)
(9252)
环境(9185)
理论(8723)
(7957)
(7640)
技术(7552)
城市(7539)
(7409)
(7247)
金融(7245)
地方经济(7036)
机构
学院(178026)
大学(175767)
(71926)
经济(70241)
管理(69533)
理学(60447)
理学院(59710)
管理学(58727)
研究(58379)
管理学院(58365)
中国(43246)
(36750)
科学(35383)
(34152)
中心(27457)
(27088)
财经(27057)
(26255)
(25165)
师范(24981)
(24631)
研究所(24538)
(23663)
业大(23272)
经济学(22568)
(22294)
北京(22021)
(21055)
经济学院(20469)
师范大学(20339)
基金
项目(125999)
科学(101044)
研究(94092)
基金(92365)
(79630)
国家(78998)
科学基金(69563)
社会(62002)
社会科(58905)
社会科学(58893)
基金项目(49597)
(49325)
自然(43997)
自然科(43036)
自然科学(43027)
教育(42485)
自然科学基金(42197)
(41353)
编号(38351)
资助(35836)
成果(29896)
重点(28071)
(27678)
(26942)
(26769)
课题(26352)
国家社会(26055)
创新(24979)
(23882)
教育部(23684)
期刊
(79453)
经济(79453)
研究(53039)
中国(32725)
(26463)
管理(24648)
科学(23365)
学报(22772)
(21228)
教育(18379)
大学(17625)
学学(16416)
技术(14806)
农业(14481)
业经(14040)
(14031)
金融(14031)
经济研究(13423)
财经(12361)
问题(12061)
(10848)
(9423)
资源(8986)
现代(8864)
图书(8772)
城市(8591)
商业(8385)
(8248)
科技(7827)
(7810)
共检索到2582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汪立鑫  左川  
本文将"中心-外围"体系表示为在初始条件上中心大城市的资本回报率领先外围城市;政府竞争模式被刻画为在降税和加强公共基础建设中选择以吸引投资、促进增长。理论模型和经验实证表明,当前长三角都市圈可能处于由回荡效应向扩散效应转换的初期;与"中心-外围"体系中要素流动的回荡、扩散和均衡三阶段相对应,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的经济有着各自不同的演化规律;中心城市上海在整个长三角都市圈的政府竞争中处于支配地位,并不需要参与税收竞争来争取资源,随着第二产业向周边中小城市扩散,相应的生产要素也向外扩散,从而会降低上海的拥挤效应;周边中小城市的竞争策略包括在回荡效应期降低税负和在扩散效应期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如上所体现的中国特色的地方政府间竞争,使得上述要素流动三阶段周期的运行速度加快,即从回荡效应的初始状态到均衡期的最终状态所需的时间缩短。这导致该地区增长时间压缩、年增长率提高,这也为中国经济奇迹提供了一种注解。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贾德铮  高汝熹  
文章以空间经济学为理论基础,考察了长三角都市圈16个城市1981年至2010年间区域集聚扩散功能的演化,并将影响该功能的潜在动因划分为城市空间效应和总体经济增长效应。随后构建空间权重矩阵,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考察区域之间的互动关系,实证研究证明,在过去近三十年间长三角都市圈呈现明显的经济扩散效应,这种扩散效应既是长三角都市圈内城市之间存在空间竞争效应和空间补充效应的结果,也是部分城市存在空间总体经济增长效应的结果。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夏琛桂  石金涛  
以长三角都市圈为例,从人才集聚、人才扩散与人才共享三个方面出发,分析了我国都市圈的人才流动状况及流动机理,另外,文章构建了一个有关都市圈人才流动研究的整体框架,借助此框架,许多有关都市圈的人才流动问题可以得到系统化的提出和探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淑萍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大城市群的核心,在大区域经济中发挥巨大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作为我国参与全球消费一体化竞争的重要平台,长三角城市群的“建群”机制不完善,在此区域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应超越单体城市提振消费的局限。根据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内涵和长三角城市群的演进历程分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指数(ICCI),对长三角城市群7个正在建设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开展实证测评。结果显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呈现行政等级梯度性、城市功能内源性和政府调控外生性,三类层级城市分别具有建设全球性、国际区域性和全国性消费中心城市的基础条件和优势,提出完善城市群网络体系的消费联结点和分层结构性推进的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仇怡  
以中国长三角地区为例,分析了长三角城市体系的分布结构与等级特征,并使用县级及以上城市的相关数据,分析了城市体系的技术创新等级扩散效应。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的城市体系具有等级分布特征,城市体系与创新扩散之间存在较强的空间关联性,且创新扩散呈等级扩散模式;城市创新流强度表现出显著的行政等级扩散特征,而对各省份自身而言,地级市之间的创新扩散主要受人口规模的影响。认为应按照城市体系优化创新布局,积极加快城市群发展,以促进城市间的技术创新扩散。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方  陈凯  
基于中间选民理论,使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了中国长三角地区20个地级政府在城市绿地供给上的策略互动。结果显示:邻近城市的绿地供给对本市的绿地供给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中间选民收入和城市绿地价格对本市的绿地供给的影响不显著;虽然样本城市的自然环境禀赋得到有效利用,但是各城市存在参考邻近城市的绿地供给规模来提供本市绿地的标尺竞争行为,这种标尺竞争行为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原则,可能导致城市绿地供给处于非最优水平。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黄美花  林兴禧  
本文在地方政府管理竞争力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其业绩指数和潜力指数,对长三角16城市进行了深入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其业绩指数和潜力指数逐渐由负相关关系趋于正相关关系,达到自适应状态;政府管理竞争力存在着路径锁定现象,而自主创新和科学发展观战略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这种路径锁定,引导和提升了政府的管理竞争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谷永芬  洪娟  卢立伟  
长三角地区整体上经过二十多年发展,已完成了工业化早期的结构转化,进入了以重化工业和高加工度制造业为主导的工业化后期。但在其内部,上海、江苏、浙江三地的产业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而其现代服务业更存在着竞争和产业分工的联系。竞争与合作历来是长三角都市圈发展中争论和研究的一个主题。因为竞争过度,所以更多的强调合作。从竞争中寻求协作,形成一种全新的差别化竞争格局,在实行错位发展中提升服务产业集群竞争力是当前长三角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宏盈  
长三角地区是陕西省入境旅游发展重要的"二手"客源地之一,2007年陕西接待的入境游客中有32.63%是从长三角地区扩散转移而来。通过分析长三角入境旅游流向陕西的扩散对陕西省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和两者旅游经济联系强度产生的短期和长期滞后影响效应,认为入境旅游流的扩散对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和两地区间旅游经济联系强度的影响是持续的,对滞后1期和2期仍产生影响,但效应逐渐减弱。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宋炳林  陈琳  
根据《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上海为参照,对杭宁苏合甬等长三角五大都市圈中心城市进行国际化水平比较研究。评估效果显示,苏州凭借经济国际化领域的较大优势,综合得分排名首位;杭州、南京、宁波各有所长,分列二至四位;合肥则亟需以经济国际化为引领,带动城市国际化的全面提升。结合定量分析,归纳总结长三角各中心城市国际化建设的典型经验,并提出全面提升长三角城市群开放水平、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对策建议。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骆玲  史敦友  
本文依据产业分工对城市经济影响的相关研究成果,梳理了单中心城市群产业分工的演化规律,并以我国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借助亨德森城市群模型比较分析了两大城市群产业专业化和多样性与其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从中心城市产业定位与城市群产业分工角度提出了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的城市产业发展对策。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刘中起  张伊娜  
交通对经济扩散具有重大影响,可利用经济距离来分析研究长三角地区城市圈层结构。基于目前的交通轴与经济扩散圈层的关系,长三角仍是“之”字型点轴系统结构;该点轴系统结构的进化将趋向于网络系统结构;因此,应构造长三角大都市圈的广域交通体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毕秀晶  宁越敏  
大都市区是城市群的增长极核与辐射源,城市群又是其所在区域的增长中心,研究大都市区的溢出效应及城市群的集聚与扩散特征有助于为区域发展决策与战略研究提供经验借鉴。以长三角区域为例,在"六普"分县人口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空间自相关等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了长三角城市群的集聚与扩散以及大都市区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人口等要素资源向长三角城市群集聚现象显著,但在城市群内部大都市区外围区县形成新的集聚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在影响经济空间格局的各因素中,除要素投入、政策、集聚经济等因素外,区位条件也有重要作用;是否邻接大都市区这一虚拟变量通过了检验,除了说明区位条件具有重要影响力以外,也进一步证实了大都市区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泰  查爱欢  应南茜  魏向东  
构建2007、2010、2013年三个时间断面铁路网络数据集,利用GIS和Huff服务力模型研究高铁对长三角城市旅游服务力格局演变的影响。研究发现:1高铁对长三角城市旅游服务力的影响具有明显的节点和廊道锁定效应,同时旅游服务力从上海、苏南向高铁影响显著的浙北城市扩散,促进了核心区域的相对均衡。2高铁影响下长三角城市旅游服务力格局具有比较典型的核心边缘结构模式。3高铁对旅游服务力格局的影响是有一定限度的,它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都市圈旅游空间格局,但又是防止比较优势下降的必要条件。4长三角城市旅游服务力等级分布存在幂律分布和分形特征,结合以往发现进一步证实旅游等级现象可能普遍存在幂次法则和分形发育。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廉军伟  曾刚  滕堂伟  
区域经济联系和城市圈中心城市功能扩散一直是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杭州都市圈在其紧密层城市的功能扩散类型分析,运用经济联系强度模型,探讨了经济联系强度与中心城市功能扩散的空间差异。研究表明:与杭州经济联系强度不同,会在紧密层城市空间布局上呈现不同城市功能类型;经济联系强度偏弱的地区,反而对教育、医疗、科技等高端功能要素需求比较大。因此,紧密层城市在加强与杭州中心城市联系的同时,按照经济联系强度大小,科学制订对接政策和平台,有选择地对接杭州中心城市功能扩散类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