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90)
- 2023(8903)
- 2022(7355)
- 2021(6671)
- 2020(5201)
- 2019(12047)
- 2018(11894)
- 2017(22596)
- 2016(12079)
- 2015(13499)
- 2014(13458)
- 2013(13506)
- 2012(13000)
- 2011(11868)
- 2010(12043)
- 2009(10826)
- 2008(10412)
- 2007(9237)
- 2006(8475)
- 2005(7814)
- 学科
- 济(61514)
- 经济(61458)
- 管理(28096)
- 业(28077)
- 地方(25262)
- 中国(22235)
- 企(19574)
- 企业(19574)
- 农(18212)
- 业经(15637)
- 方法(15257)
- 地方经济(13316)
- 农业(12703)
- 数学(12651)
- 数学方法(12524)
- 发(11631)
- 产业(11562)
- 环境(10295)
- 学(10043)
- 融(9668)
- 金融(9666)
- 技术(9573)
- 制(9371)
- 银(9004)
- 银行(8995)
- 贸(8944)
- 贸易(8932)
- 行(8822)
- 易(8427)
- 和(8271)
- 机构
- 学院(170217)
- 大学(165922)
- 济(71325)
- 经济(69574)
- 研究(64645)
- 管理(61863)
- 理学(51623)
- 理学院(50875)
- 管理学(50135)
- 管理学院(49781)
- 中国(48219)
- 科学(39133)
- 京(37668)
- 所(32187)
- 财(30241)
- 中心(29486)
- 研究所(28926)
- 江(28258)
- 农(28014)
- 范(26648)
- 师范(26430)
- 州(25231)
- 北京(24231)
- 院(23950)
- 业大(23408)
- 财经(23074)
- 农业(21443)
- 经济学(21329)
- 师范大学(21287)
- 省(20658)
- 基金
- 项目(111019)
- 科学(87807)
- 研究(85114)
- 基金(77136)
- 家(66075)
- 国家(65443)
- 科学基金(56348)
- 社会(54263)
- 社会科(51451)
- 社会科学(51441)
- 省(46387)
- 基金项目(41699)
- 划(37960)
- 教育(36855)
- 编号(35085)
- 自然(33870)
- 自然科(33007)
- 自然科学(33002)
- 自然科学基金(32361)
- 发(31968)
- 资助(29564)
- 成果(27971)
- 发展(26380)
- 展(25933)
- 课题(25866)
- 重点(25172)
- 创(23537)
- 部(22765)
- 创新(21986)
- 国家社会(21953)
共检索到2764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艳 程遥 刘婧
以郑州及中原城市群为案例,从城市群产业整合的角度探讨如何发挥中心城市在城市群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作为城市群的经济重心仅仅是满足了中心城市的必要条件,而是否形成城市群的服务中心、高端制造业中心和创新中心,才是中心城市扩散效应得以有效发挥进而促进城市群产业整合的关键。中原城市群现状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制造业的低端发展,群内缺少有效的经济结构联系,亟待进行产业整合。这与中心城市郑州的经济弱质性导致其扩散效应难以有效发挥密切相关。未来郑州的发展方向不在于追求提升经济总量进而提高首位度,而需要选择在生产性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创新等有限领域形成有高度的中心,以此来组织和推动中原城市群的产业整合。
关键词:
中心城市 城市群 产业整合 中原城市群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丹 王建军 席捷
鉴于地域经济向心成长的客观规律和我国实施“梯度开发、东靠西移”总体战略的必然要求;国家和河南省应着力加快建设并依托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构筑中原都会带,催育郑州特大都会,即建设大郑州。建议国家在此设立内陆中原经济开放区和经济特区,催促中原特大区域经济重心和核心区的形成,促进中原经济的崛起和我国中西部的开放开发。
关键词:
中原城市群 郑州大都会 战略思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万宇艳
依托空间偏离-份额模型建立了产业群与城市群耦合发展的基本分析框架,并对中原城市群进行了定量诊断。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3年间,首位城市郑州的产业实力和集聚扩散能力显著提升,产业群与城市群的耦合在地理空间呈圈层式扩展态势,然而城市群尚未形成功能等级与分工协作明确的区域综合经济体。继续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发挥成员城市比较优势促进城际产业链接、完善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是促进产业群与城市群耦合、提高群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增强城市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发曾 刘静玉 徐晓霞 赵威 刘晓丽 杨兰桥
中原城市群的"整合"问题是实现中原崛起乃至中部崛起的重大战略性课题,整合发展是中原城市群发展唯一正确的道路。城市群整合一般包括竞争力整合、城市体系整合、产业整合、空间整合、生态环境整合、基础设施整合和区域协调机制整合等,其中城市竞争力整合、空间整合和城乡生态环境整合是必须先期解决的关键问题。运用多元统计分析、分形分析和层次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中原城市群城市竞争力、空间布局和城乡生态环境整合的基础,进而提出了解决这些关键问题的方略。
关键词:
中原城市群 整合 发展 关键问题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光龙
城市群经济效应研究是城市群研究重要视角,本文研究表明城市群的发展带来了生产要素和产业集聚,各种产业在城市群内及城市群周边的集聚,形成功能相对完善的产业链,存在明显产业集聚效应。本文以中原城市群为对象,对城市群产业集聚效应进行实证分析,从而为城市群发展和规划提出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
中原城市群 城市群经济性 产业集聚效应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骆玲 史敦友
本文依据产业分工对城市经济影响的相关研究成果,梳理了单中心城市群产业分工的演化规律,并以我国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借助亨德森城市群模型比较分析了两大城市群产业专业化和多样性与其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从中心城市产业定位与城市群产业分工角度提出了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的城市产业发展对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邱士可 李世杰 王鑫
近域城市作为城市群内部结构不断发展完善的组合形态,对加速城市群成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讨论河南中部城市群的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了郑(州)汴(开封)许(昌)近域城市组合构建的必要性及近域城市组合发展的外部条件。结果表明:近域城市仅仅空间上相邻是不够的,需要对原有空间结构进行正向扰动才能促进近域城市结构的发育,正是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航空港)的正向扰动才使郑汴许近域城市组合得以发展成型。结合郑州航空港的建设,从区域空间结构、产业协同、基础设施对接、城市政府间协调合作机制等方面提出郑汴许近域城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肖卫 肖琳子 朱有志
本文对二元经济理论、新兴古典主义和新经济地理学三个理论传统以及国内有关城乡发展理论进行回顾,结合城市群的一般特征,构建了基于城市群中城乡劳动力报酬差异的城乡统筹发展模型,以长株潭城市群1978—2007年的经验数据对主要结论进行实证,最后提出城市群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群 统筹城乡发展 长株潭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丙军 宋绪钦
本文分析了郑州发展贸易中心城市的优势和前景,指出郑州发展贸易的三层次区域市场体系;立足郑州,面向河南的零售市场体系;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批发市场体系;面向世界的国际贸易市场体系。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加速贸易城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
贸易城 市场体系 综合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川
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发展是城市群建设的根本要求。本文通过耦合协调度函数分析发现,成渝城市群在时序上呈现小范围的上下浮动以及从以人口为主导转向以空间为主导的特征,在空间上一直维持以重庆和成都为中心的发展结构、其他城市发展水平差距缩小的特征。但由于产业结构转型过慢,导致成渝地区的大部分城市表现出产业与空间协调度滞后的特点。因此,应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空间布局,促进人口、产业、空间协调发展,使成渝城市群更快成长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
关键词:
成渝城市群 熵值法 耦合协调度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陶涛
笔者在综述航空经济区发展理论和城市群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基于实验区与中原城市群耦合理论的研究,对二者的耦合机制及现状进行分析与测算。研究发现:实验区系统与中原城市群系统的综合序参量随着年份逐渐增高,两大系统的耦合正在经历从低水平耦合步入拮抗期的关键点,两者之间发展尚需进一步协调。最后,较为全面地提出了促进实验区与中原城市群耦合发展的系列对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蕾
相对一般型城市,中心城市具有较强的聚集、辐射功能和指挥、调节和综合服务的作用,在世界城市化进程加速和经济发展全球化的今天,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功能和作用,这可以带动区域实现跨越式增长。郑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规模偏小,辐射能力不强,在提高城市竞争力方面面临严重的挑战。因此,以“郑汴一体化”为切入点建设大郑州都市圈,对于提升郑州中心城市的地位及带动整个中原地区经济发展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
中心城市 区域经济 郑汴一体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建吉 曾刚
本文以中原城市群两位数产业为对象,利用中原城市群9地市1998~2006年的相关数据,构建增长模型,通过分城市和分行业的回归分析,探讨产业专业化、多样化和其它因素对城市产业增长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产业专业化对产业增长的作用为正,而多样化对产业增长的影响为负。分城市的回归结果与总体相似,但专业化对洛阳起负向影响,多样化起正向影响。分行业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产业专业化对产业增长的正向显著影响。此外,资产、劳动和竞争度对中原城市群诸城市产业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
专业化 多样化 产业
[期刊] 征信
[作者]
周永锋 刘俊峰
依托国家发展改革委《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和《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通过比较郑州市与其他国家中心城市面积、人口、经济总量等情况,以及省内各区域经济差异现状,来分析郑州市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因素。借助区域经济学中的引力模型,实证研究了郑州市与河南省内各地市经济联系强度,进而根据实证结果结合现有河南经济金融形势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国家中心城市 区域经济 引力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