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51)
2023(7295)
2022(6154)
2021(5711)
2020(4923)
2019(11025)
2018(10862)
2017(20186)
2016(11509)
2015(13023)
2014(12984)
2013(12702)
2012(12084)
2011(11094)
2010(11313)
2009(10798)
2008(10821)
2007(10082)
2006(9224)
2005(8657)
作者
(34222)
(28429)
(28365)
(27226)
(18442)
(13665)
(13021)
(11237)
(10928)
(10388)
(9866)
(9705)
(9701)
(9236)
(9230)
(8860)
(8557)
(8490)
(8453)
(8348)
(7358)
(7157)
(6891)
(6757)
(6590)
(6504)
(6415)
(6381)
(5883)
(5729)
学科
(40418)
经济(40253)
管理(36289)
(30693)
(27658)
企业(27658)
方法(16332)
中国(15031)
(14637)
(13986)
数学(11861)
数学方法(11640)
(11420)
业经(11405)
(11134)
理论(10631)
(9599)
教育(9480)
(9205)
(8202)
财务(8183)
财务管理(8158)
体制(8000)
企业财务(7770)
(7650)
银行(7620)
(7505)
金融(7502)
(7273)
技术(6817)
机构
大学(172376)
学院(164003)
(64548)
研究(63231)
经济(63003)
管理(58324)
理学(49338)
理学院(48647)
管理学(47792)
管理学院(47438)
中国(44961)
(38249)
科学(37972)
(34697)
(32630)
(29331)
研究所(29187)
(27352)
中心(27323)
财经(26143)
北京(24579)
(24570)
业大(24445)
师范(24254)
(23578)
农业(23107)
(22798)
教育(20662)
(20624)
经济学(20270)
基金
项目(106046)
科学(84056)
研究(78934)
基金(76685)
(67591)
国家(66984)
科学基金(56279)
社会(51189)
社会科(47277)
社会科学(47261)
(40563)
基金项目(39364)
教育(38773)
(35864)
自然(35510)
自然科(34676)
自然科学(34663)
自然科学基金(34073)
资助(31503)
编号(31476)
成果(29132)
(25172)
重点(24993)
(24857)
课题(23744)
(22514)
(22035)
教育部(21774)
国家社会(20792)
创新(20692)
期刊
(75944)
经济(75944)
研究(58926)
中国(42640)
教育(31222)
学报(29645)
(28848)
(27450)
科学(26466)
管理(23726)
大学(23422)
学学(21072)
农业(18233)
(15300)
金融(15300)
财经(14201)
技术(13389)
(12203)
经济研究(11712)
业经(10627)
问题(9777)
(9236)
(8909)
图书(8610)
科技(7790)
(7763)
业大(7742)
世界(7655)
(7386)
论坛(7386)
共检索到2680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乐增  
学位在德国已有很长的历史,但在高等学校人文及社会科学学科中实行两级学位制,还是最近几十年的事。在联邦德国,人文及社会科学学科的学位制与理工学科的学位制一样,由博士和硕士两级学位组成。这里要指出的是,在人文及社会科学学科和理工学科中,德语“硕士”用的不是同一个词,前者为Magister,后者为Diplom。在中世纪Magister是作为有权在大学授课的一种资格,同时又是大学学位,与博士(Doctor)学位处于相同的等级。十六世纪开始,Magister只限于大学的艺术和哲学专业。此后,这一学位名称向博士转变。到十九世纪中期,称作Magister的这一学位在德国逐渐消失,只剩Doktor这一...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人文社会科学占据高等教育知识疆域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容忽视,这已是共识。但是关于如何繁荣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如何从观念上和制度上改进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如何提高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培养质量等一系列问题,还需要深入讨论。人文社会科学不仅是一个知识的问题,还涉及到政治导向、文化传统、吸收外来知识、高等学校学科管理与人才培养等问题,在民族国家的层面,还会涉及民族认同、提升国家软实力或国际竞争力等宏大问题,其重要性和复杂性显而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张培  阮选敏  吕冬晴  成颖  柯青  
在分析了现有研究方法不足的基础上,本文从作者视角开展了跨学科性对被引的影响研究。考虑到已有研究多集中于自然科学,本文选择人文社会科学的论文构建数据集。为控制论文质量,本文仅采集了CSSCI数据库中各学科一流期刊的来源论文。论文分别利用作者专业度和投票向量的欧氏距离量化独著与合著论文的作者跨学科性,同时辅之以跨学科数以完善跨学科性的测量。实证结果表明,总体上,跨学科性有利于提高论文被引;对独著论文来说,采用两种测度方法的作者跨学科性对论文被引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就合著论文而言,采用欧氏距离的测度结果显示二者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跨学科数视角则发现二者间的关系呈倒U形。此外,研究还发现作者数、学科以及论文质量对二者间关系存在显著影响。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建林  苏新宁  
鉴于学科创新力还没有成为一个被重视的研究对象,并且在现有研究中,宏观层次创新力、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力等方面的研究比较稀缺,应该深入开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力方面的研究。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陈洪捷  
本文对通行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概念与内涵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人文社会科学学平面体系和立体体系的概念,认为立体体系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体系的关键所在,并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把中国特色与中国优势联系起来,指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体系的核心在于形成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优势,没有优势,则无特色可言。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袁曦临  刘宇  叶继元  
对现行的《本科生专业目录》、《研究生专业目录》、《学科分类代码》、《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及《社科院目录》的学科分类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照国外主要的学科分类体系的设置情况,找出国内现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分类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由此阐明目前采用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分类目录及其分类标准亟待修正与调整。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江峰  林立涛  刘畅  何洪旭  吴娜  沈思  王东波  
[目的/意义] 探索不同社会科学学科间差异,支持学科建设、科技检索服务,进一步完善文献学科的分类体系。[方法/过程] 基于多种深度学习模型和预训练语言模型构建社会科学文献学科分类器,利用CSSCI目录中的20多个一级学科中近350万篇文献构成的数据集进行实验;利用Sentence-BERT输出摘要句子向量并进行层次聚类,根据聚类结果划分学科组,并计算模型对于不同学科组的分类性能以缓和学科交叉的影响;利用模糊准确性指标输出模型对每条记录输出的前N个高概率学科以弥补原有学科分类的局限性。[结果/结论] 在“摘要+标题”上使用深度预训练语言模型取得最佳性能;基于层次聚类所得的学科组进行的分类较单一学科性能有所提升;模型的模糊准确性在N=3时能够达到96%。[局限] 未考虑从全文文本上获取更丰富的文献学科特征进行自动分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太行  赵卿敏  
从70年代末期开始,我国少数几所工科院校开始向理工文管相结合的综合性大学转变。经过十多来风风雨雨的磨炼,尽管还存在着种种争论,但这一新生事物毕竟已站稳了脚跟。当前,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又面临着高新技术和市场经济的双重挑战。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有必要深化对理工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的目标、方针和策略。这对于理工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的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建林  朱惠  潘雪莲  张野  
文章对以质量与创新为导向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的内涵以及学术质量与学术创新的辩证关系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之上给出一些关于建设以质量与创新为导向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机制的建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覃红霞  张瑞菁  
SCI、SSCI等索引工具与高校科研工作者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学术界对于作为索引工具的SCI、SSCI等系统成为评价指标的做法,一直持慎重的态度。本文分析了SSCI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标准的原因,指出了其作为学术评价标准可能带来的风险,并从如何对待西方的现代知识体系、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以及学术的目的与学术评价的目的三个维度反思了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的基本问题,以期建立一个符合中国自身学术发展的学术评价体系和学术评价标准。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阮选敏  吕冬晴  张培  成颖  柯青  
相较于期刊论文,对图书被引影响因素的探究不足。文章以CBKCI收录的1999-2009年出版的图书为研究样本,采用非参数检验及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探讨图书和作者的特征对图书被引的影响。研究发现:书名长度、有无丛书项、所属学科、出版地和出版社等特征对图书被引有显著影响,有无英文书名的影响不显著;作者人数、机构类别、机构所在地、基金资助对图书被引存在显著影响;10个自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回归模型的R2徘徊于0.2左右,显示更重要的影响因素有待于进一步发掘。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阮选敏  吕冬晴  成颖  柯青  
书名是学术图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概括主旨、吸引读者等要务。本文以CBKCI收录的1999—2009年出版的2844册学术图书为研究对象,采用非参数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探究书名中有无标点符号、标号与点号、标点组合、符号的数量以及标题句式等特征对被引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相较于纯文字的书名,在书名中合理地使用标点符号有助于提升图书的影响力;书名仅包含点号或者同时包含点号和标号的图书被引较高;未发现标点符号数量对图书被引的显著影响;带有冒号的标题能够增加图书的被引;顿号也可以让图书获得更高的引用;书名中仅包含书名号时,其被引较低;复合式标题的图书比非复合式标题的图书具有更高的被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谢菊  叶绍梁  
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较,具有人文性、历史性和丰富的个性等鲜明的特征。文科学科评估的指标体系构建,必须符合这些重要特征所蕴涵的本质要求。从这些要求出发,评估指标体系要以历史(学科积累)、现状和未来(学科潜质)作为一级指标的纵轴线;然后每个一级指标里又以人、学科领域(方向)、成果等作为二级指标的主要内容,形成与一级学科纵轴相交的横轴系统,组成一个彼此具有一定有机联系的、又便于相互观照的体系。评估指标体系的实际运用还要努力贯彻价值性判定和客观性判定相结合、历史底蕴和学术创新相结合、社会评价和专家评价相结合等方法和原则。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隋秀芝  李炜  黄志强  陈小众  
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浙江省32所地方本科院校在2005-2012年8年间被CSSCI收录论文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不同学科的论文数量、院校分布、发展趋势和发展特征进行研究得出的结果,从整体上反映了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发展状况与水平,可为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和重点基地的发展提供信息参考,为有效促进地方高等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婷婷  
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等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学科理论体系建构路径,对高等教育学来说,应通过对这些学科发展历程的分析获得自身学科发展的启示。首先,要打破普适学科标准的神话,增强学科自信和学科建构意识;其次,学科知识的分化和学科理论解释力的提升是高等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建构的必由之路,同时,应通过提炼学科核心问题和学科核心概念建构理论体系,构建理论传承的传统和学科知识谱系;最后,应从我国高等教育实践与高等教育学发展的基础和优势出发,构建中国高等教育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