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76)
- 2023(7300)
- 2022(5850)
- 2021(5241)
- 2020(4531)
- 2019(9834)
- 2018(9795)
- 2017(19250)
- 2016(10131)
- 2015(11108)
- 2014(11039)
- 2013(11177)
- 2012(10058)
- 2011(8796)
- 2010(9217)
- 2009(9012)
- 2008(9206)
- 2007(8661)
- 2006(7835)
- 2005(7089)
- 学科
- 业(76136)
- 企(60217)
- 企业(60217)
- 济(50123)
- 经济(50053)
- 管理(44052)
- 农(43500)
- 农业(29019)
- 业经(25768)
- 方法(19413)
- 财(18578)
- 务(15297)
- 财务(15292)
- 财务管理(15285)
- 企业财务(14436)
- 技术(14035)
- 策(12870)
- 数学(12610)
- 数学方法(12569)
- 制(12208)
- 中国(10818)
- 体(10584)
- 划(10518)
- 企业经济(10205)
- 经营(9705)
- 农业经济(9666)
- 和(9624)
- 技术管理(9382)
- 村(8810)
- 农村(8803)
- 机构
- 学院(156179)
- 大学(144673)
- 济(72380)
- 经济(71302)
- 管理(69594)
- 理学(60146)
- 理学院(59756)
- 管理学(59276)
- 管理学院(59009)
- 研究(43354)
- 农(41438)
- 中国(38368)
- 财(31390)
- 农业(31046)
- 京(28365)
- 业大(26885)
- 江(25290)
- 财经(24854)
- 科学(23277)
- 经(22456)
- 经济管理(22411)
- 中心(21711)
- 所(20834)
- 经济学(20149)
- 商学(19525)
- 商学院(19374)
- 州(19231)
- 农业大学(18706)
- 经济学院(18374)
- 研究所(18309)
- 基金
- 项目(98069)
- 科学(79898)
- 研究(76651)
- 基金(72735)
- 家(60638)
- 国家(59850)
- 科学基金(54373)
- 社会(52358)
- 社会科(49283)
- 社会科学(49269)
- 省(41228)
- 基金项目(39429)
- 自然(33005)
- 自然科(32300)
- 自然科学(32294)
- 编号(32262)
- 教育(32030)
- 自然科学基金(31800)
- 划(30865)
- 业(30134)
- 资助(27528)
- 农(25522)
- 创(24249)
- 成果(23567)
- 发(22620)
- 制(22211)
- 部(21990)
- 创新(21618)
- 国家社会(21433)
- 重点(20436)
- 期刊
- 济(92468)
- 经济(92468)
- 农(47543)
- 研究(41692)
- 农业(31954)
- 中国(29641)
- 管理(27233)
- 财(26710)
- 业经(24093)
- 科学(20147)
- 学报(17471)
- 融(17131)
- 金融(17131)
- 业(16127)
- 技术(15224)
- 大学(15213)
- 学学(15064)
- 农业经济(13274)
- 农村(13267)
- 村(13267)
- 问题(12675)
- 财经(12196)
- 经济研究(11746)
- 技术经济(11035)
- 世界(10587)
- 经(10564)
- 经济问题(9404)
- 商业(9101)
- 现代(9022)
- 农村经济(8768)
共检索到2345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于戈 范丽萍
2015年3月23日中德农业中心揭牌仪式在农业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举行。本文对中德农业中心成立的背景、总体目标、组织构架、重点合作领域、执行单位概况进行了介绍。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于戈 谢冬生 范丽萍
2015年11月16~20日,中德农业中心在北京举办了首届"中德农业周"活动。中国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和德国联邦食品和农业部国务秘书彼特·布莱瑟(Peter Bleser)共同出席有关活动。本次"中德农业周"秉承"创新·绿色·开放·包容"的理念,旨在加强深化中德农业合作,提升项目合作质量。农业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全国畜牧总站、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德国联邦食品和农业部、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德国驻华使馆等携手合作举办了有关活动。主要活动包括中德乳肉兼用牛管理技术研讨会、中德农业合作项目交流会、中德土壤科学和土壤保护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维理 张认连 冀宏杰 KOLBE H 陈印军
已有许多研究证实防治农业生产过程中氮磷进入水域以及氮素进入大气环境已成为现代农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为分析中国在农业源污染防控中存在问题,本文对中国和德国近年来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实施效果进行了综述和比较分析。研究显示,与中国相似,德国人均耕地资源比较少,以家庭农场为单元的经营方式是德国农业的主要生产方式。农业存在经营规模相对小而分散,受气象条件和市场影响风险大、利润薄、需要财政补贴才能生存等问题。对于农业源污染治理,既要实现环境目标,也要顾及农民利益、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难以简单采用关、停、并、转等行政指令和惩罚性措施,主要是建立和实施农业源污染管控制度。为提高农民施肥技术水平,减少农田化肥养分投入量,德国最有效的做法是在长期试验研究基础上,为农民专门设计和制作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分区、分类、量化施肥技术指标和规程,这些指标简单、易记、易懂,对不同地区土壤和气候条件有良好适用性,易于推广和普及,对于提高农民施肥技术水平,实现减肥增产、减肥高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防治农业源氮磷进入水环境,化合态氮进入大气环境方面,德国主要做法是研究、建立和实施一系列与经济奖惩措施关联的限定性技术标准,对农田氮素养分投入量、农田氮磷盈余量、施肥期、施肥方法、种植作物类型等给出了明确的规定和技术指标。同时不断探索新的、更有效的监管和监测方法,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鼓励、帮助和疏导农民广泛采用更先进、更精准和环境友好的替代技术。农业源污染管控制度的实施使得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德国农田化肥养分投入量减少了一半,以农田面积(耕地面积与长期作物面积之和)计化肥养分量从404 kg·hm~(-2)减少到目前的192 kg·hm~(-2),仅为目前中国的53%,同期粮食单产仍提高了56%,从4 779 kg·hm~(-2)增加到目前的7 464 kg·hm~(-2),比中国目前粮食单产仍然高37%。中国至今缺少为农民专门设计、适合农民认知和直接采用的量化施肥技术指标。目前也无与国家及地方政府奖惩政策关联的限定性技术标准出台,无论在全国范围,还是在重点流域,至今难以形成有制度性保障的农业源污染管控体系。在占作物总播面23.6%的蔬菜、水果、花卉等高收益作物农田上,农民盲目施肥、过量施肥情形普遍,在这类农田上,氮磷养分盈余量远超过德国肥料法规所规定的环境安全限量(50 kg N·hm~(-2)、10 kg P_2O_5·hm~(-2))。比较研究还显示,实施农业源污染管控制度的核心是以创新研究带动法律、法规、相关技术标准和监管方法的出台和广泛实施。而中国近年来公益性土壤肥料专业科研机构的均质化、碎片化,以及科研机构在绩效考核中对SCI论文点数、发文量等量化指标的过分倚重,使得相关研究薄弱,亟需加以改进。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徐玉波 刘江
中德两国政府高度重视中德农业合作。中德农业合作硕果累累,其带有明显的政治性、连续性、实质性和互惠性特点,为中国推动与其他国家合作提供了有益借鉴。中国在驻德国农业外交机构设置、农业外交官选派、中德农业战略合作规划制订、农业信息收集、农业政策调研、中国农业部门职能设置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上述问题为导向,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德 农业合作 发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近日,中德农业中心框架下第四届中德农业周在北京举办,中德农业合作交流会系本届中德农业周系列活动的压轴活动,此前中德数字农业研讨会和中德环境友好型可持续畜牧业发展研讨会相继召开。2018年11月28日,第四届中德农业合作交流会在北京举办,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屈冬玉出席并致辞。中德农业中心是中德两国农业部为落实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德时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而在
关键词:
研讨会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中蔚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魏晓妍
农业贸易发展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之一,也是反映民生问题的重点关注对象。一国农业贸易进出口额的高低直接反映该国农产品生产力水平,因此加强农业贸易发展是国家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评介《中德农产品贸易变化的定量研究》一书,以中德两国的农产品贸易发展为视角,对未来中国农业贸易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
农产品贸易 中德两国 模型分析 贸易往来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景琴玲
农业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主要的人力资本投资形式,在改善和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促进农业经济增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中国、德国两国农业职业教育的思想理念、地位、体系、制度及办学模式6个维度的对比与分析,学习德国农业职业教育体制的先进经验,对中国农业职业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农业职业教育 中德比较 经验与启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2018年7月9日,第五轮中德政府磋商在柏林举行。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德国总理默克尔的见证下,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与德国联邦食品与农业部部长戈洛克内尔共同签署了《关于青年农业实用人才交流项目的联合意向声明》。这标志着中德双方农业合作又向前迈出了新的一步。此轮政府磋商期间,韩长赋与戈洛克内尔共同举行了两国农业部长间第五次对话。双方系统总结了近年来的合作进展,对合作成效感到满意。部长
关键词:
人才交流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冀名峰 辛国昌 刘光明 谢冬生 王刚 魏莎
以德国为代表的欧盟国家畜牧业生产专业化程度高、精准管理水平高、环境保护要求高、从业人员素质高、产业服务的市场化程度高,国家对畜牧业行业管理的重点集中在环境保护、质量安全、动物福利3个方面。在欧盟共同农业政策(CAP)框架下,德国制定了适合本国国情的环境友好型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政策目标清晰集中,监督机制完善有效,保障了本国农民合理收入水平、畜牧业绿色发展和畜牧业国际竞争力。德国、荷兰环境友好型畜牧业调研团就德国、荷兰环境友好型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基本框架、主要目标、政策措施和执行情况进行深入细致地了解,结合中国畜牧业实际情况,从中国现行环境友好型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出发提出了相关启示,旨在为中国环境友好型畜牧业政策体系的构建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魏荣 于戈 张弦 谢冬生 Conrad Graf von Hoyos
中德农业中心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以浙江有温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试点,尝试引入德国"双元学徒制"培育中国新型职业农民。基于此,本文在总结德国"双元学徒制"关键因素基础上,分析了在国内引入该制度可能面临的主要瓶颈:企业参与度不足,缺乏胜任的老师和企业培训人员以及相关制度和监管体系缺失。笔者认为中国职业院校要想引入该制度,就需要简化德国"双元学徒制"模式,从教育标准入手讨论培养方案,并且需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魏荣 于戈 张弦 谢冬生 Conrad Graf von Hoyos
中德农业中心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以浙江有温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试点,尝试引入德国“双元学徒制”培育中国新型职业农民。基于此,本文在总结德国“双元学徒制”关键因素基础上,分析了在国内引入该制度可能面临的主要瓶颈:企业参与度不足,缺乏胜任的老师和企业培训人员以及相关制度和监管体系缺失。笔者认为中国职业院校要想引入该制度,就需要简化德国“双元学徒制”模式,从教育标准入手讨论培养方案,并且需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弦 黄明田 高阔
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农民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人才保障,必须构建现代农业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培养新型农民。本文基于双边合作的视角,首先系统性地剖析了德国农业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发展经验,其次对比分析了中德两国在农业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异同点,指出中国农业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农业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政策建议。本文旨在更好地发挥中德农业中心的双边合作机制作用,促进中国特色现代农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发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尉薛菲
现代农业及新型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综合指数法测算中德两国现代农业及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两国新型城镇化与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1)中德两国新型城镇化水平整体均呈上升发展趋势,但德国新型城镇化水平比中国高;(2)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尚低于同时期的德国,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大有后来居上之势;(3)从整体来看,中德两国现代农业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度均不高,但整体变化不大,趋向稳定,两国整体协调度呈波动上升趋势;(4)观察期内中国现代农业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在绝对数上尚低于德国,但其年均增长幅度却高于德国。最后,总结德国发展经验,基于中国国情提出相应的政策和建议。
关键词:
现代农业 新型城镇化 耦合 协调度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弦 黄明田 高阔
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农民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人才保障,必须构建现代农业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培养新型农民。本文基于双边合作的视角,首先系统性地剖析了德国农业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发展经验,其次对比分析了中德两国在农业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异同点,指出中国农业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农业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政策建议。本文旨在更好地发挥中德农业中心的双边合作机制作用,促进中国特色现代农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