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27)
2023(9460)
2022(8439)
2021(8123)
2020(6832)
2019(16033)
2018(15970)
2017(30878)
2016(17352)
2015(19708)
2014(19823)
2013(19317)
2012(17737)
2011(15885)
2010(15667)
2009(13803)
2008(13238)
2007(11220)
2006(9628)
2005(8287)
作者
(48065)
(39547)
(39347)
(37446)
(25345)
(18947)
(17964)
(15751)
(15197)
(14093)
(13714)
(13122)
(12494)
(12349)
(12240)
(12011)
(11963)
(11832)
(11270)
(11182)
(9841)
(9809)
(9496)
(8974)
(8905)
(8848)
(8825)
(8655)
(7910)
(7843)
学科
(63641)
经济(63568)
管理(46681)
(44337)
(37320)
企业(37320)
方法(31578)
数学(27218)
数学方法(26899)
中国(18702)
(16619)
(15212)
(14761)
业经(13912)
地方(13106)
理论(12574)
(11660)
贸易(11656)
技术(11283)
(11216)
农业(11033)
(11010)
教育(10892)
(10271)
环境(10000)
(9848)
财务(9791)
财务管理(9776)
企业财务(9263)
(8993)
机构
大学(235833)
学院(235346)
管理(95859)
(87745)
经济(85653)
理学(84062)
理学院(83132)
管理学(81672)
管理学院(81252)
研究(76961)
中国(53398)
(50236)
科学(48870)
(38667)
(38436)
业大(35857)
(35658)
研究所(35602)
中心(34352)
(33302)
师范(33025)
(32837)
北京(31882)
财经(31661)
(28842)
技术(28476)
(28125)
农业(28038)
(26977)
师范大学(26704)
基金
项目(166931)
科学(131140)
研究(125154)
基金(119228)
(103111)
国家(102208)
科学基金(87717)
社会(75428)
社会科(71294)
社会科学(71273)
(65904)
基金项目(64290)
教育(59886)
自然(57812)
自然科(56449)
自然科学(56439)
(56276)
自然科学基金(55386)
编号(53222)
资助(49267)
成果(42275)
(37407)
重点(37277)
课题(37002)
(35499)
(34717)
项目编号(32662)
教育部(32232)
创新(32212)
科研(31862)
期刊
(91532)
经济(91532)
研究(66796)
中国(42429)
学报(36329)
教育(35402)
管理(33521)
科学(33514)
(31638)
大学(27247)
(27100)
学学(25391)
技术(25109)
农业(22930)
(15683)
金融(15683)
业经(15052)
财经(14228)
图书(14011)
经济研究(13998)
职业(13040)
理论(12277)
问题(12014)
(11943)
科技(11811)
(11662)
实践(11550)
(11550)
(10973)
论坛(10973)
共检索到3306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谢莉花  苗耀华  余小娟  
中德两国职业分类体系、分类标准及职业体系与职业教育体系之间的关联各有特色。德国职业体系体现了分类体系的科学性与全面性,职业分类的横向对接与纵向继承,职业描述内容的系统性与指导性,职业体系与教育培训体系的对接等特点。德国职业体系的发展及其与教育体系的对接,对我国进一步建设职业体系、进行职业发展与研究以及加强职业体系与教育体系之间的关联具有启发意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赵志群  白滨  
职业教育是针对"以职业形式存在的工作活动"的教育,"职业"是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开展"职业研究"对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特别是专业建设具有基础性的意义。由于各国对职业理解不同,职业教育体系差别巨大,因此国际间的职业比较研究非常困难。本文从职业的概念、职业分类和职业发展三方面对中关的职业进行比较分析,提示其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多方面影响。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中德两国博士生教育之比较研究(上)李本娣程永元博士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博士研究生是前沿科学研究的生力军,是社会高级科技人才最强劲的后备力量。因此,博士生教育的水平、质量和发展速度反映了一个国家教育与科学技术、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的水平,也体现...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本娣  程永元  
中德两国博士生教育之比较研究(下)李本娣,程永元科学研究与培养博士生教育旨在为社会培养从事前沿科学与尖端技术研究的最高级人才。因此,科学研究是博士生培养的最重要的一环。在德国,博士生培养的传统是强调科学训练与实践。博士生与研究所签定雇佣合同,作为研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金才奉  李红艳  储雪林  
本文通过中韩两国科技政策的对比 ,分析了两国的技术发展战略 ,意在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制定科技政策提供借鉴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陈怡  
首先利用TC和RCA指数对中印两国的服务贸易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中国虽然在服务贸易总量上超过印度,但其整体竞争力相对于印度有显著劣势,并且这种劣势有扩大趋势;同时通过比较发现,相对于印度,中国仅在劳动密集型的项目上有稳定和明显的优势。然后,据此提出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几点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祁春节  
中国是世界重要的柑橘原产地,既是柑橘生产大国,又是柑橘消费大国。近年来,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程的加快,柑橘生产与贸易问题已引起果树界和农业经济学界许多有识之士的关注,尤其是1999年4月10日和11月15日中美两国政府分别签署《中美农业合作协议》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双边协议》后,面对即将来临的国际竞争中国柑橘产业应当何去何从,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炜  
本文通过综合分析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国家科学基金会和总统科技政策办公室近年来发表和公开的数据及资料与我国研发经费的总量和强度、来源和支出、结构以及产学合作进行比较,不仅有助于了解美国研发经费的状况对于进一步加大我国研发经费的投入和有效配置也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十五”期间,企业应真正成为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的主体,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部分的投入比重应进行调整,政府应不断增加对研发经费、特别是基础研究的投入。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杜希江  乔忠良  
中美两国的商标保护比较杜希江,乔忠良近年来,伴随着中美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两国贸易摩擦此起彼伏,中美知识产权问题已成为其中的一个焦点问题,对两国的贸易和投资造成影响。商标权是知识产权的一部分,下面对中美两国商标制度进行比较,以促进双方的理解与合作。商...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正旺  张彬  彭炜  
金融危机后中国的金融市场改革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加快,互联网金融也迅速发展。然而,各种金融创新催生了大量监管外的产品,加大了金融监管的难度,本文旨在探讨现有的分业监管模式是否能够满足金融市场混业趋势发展的有效需要,通过构建金融监管效率指标体系对中国和德国两国金融监管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在混业经营趋势下统一监管比分业监管更有效的结论,最后对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提出建议与对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谢冬梅  范莉莉  易家斌  
为了解决跨国公司中频频出现的跨文化管理冲突问题,笔者基于意义建构理论,从沟通接收方对传播方沟通技巧进行评价的角度建立跨文化沟通技巧衡量指标体系。采用行为实验研究方法、比较矩阵法和统计分析方法对该体系进行了验证,提出了一套由逻辑、情绪、立场、理由和倾听5个变量组成的沟通衡量指标体系,确定了各沟通衡量变量的权重。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庞青山  谢安邦  
本文比较了德美两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道路,揭示出两者共同的基本特征:发展方式上规模扩张与内涵增长并举;发展的基本动因是“需要”;发展趋势是由单一走向多样,由封闭走向开放;两类模式互相靠近,不断融合与创新。最后提出了我国研究生教育要为实现我国现代化服务,多样化与规范化相结合,走国际化道路等几点启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衣学磊  蒋承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和劳动力市场的深入发展,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我国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教育模式。通过对中美两国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在产生和经济发展背景、发展历程、管理与运行机制以及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比较,我国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应在加强师资力量、强化高校培养自主权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发展规模。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梁军  
本文对中日两国通货紧缩下的经济运行、通货紧缩的成因及政府政策选择等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本文认为,中日两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都出现了通货紧缩。两国在物价持续下降的同时,都出现了社会需求不足、经济衰退或经济增速下滑和失业率的上升,且近些年都出现过通货紧缩在一定程度上好转后又趋恶化的情况,但两国在通货紧缩起点的表现和经济增长率方面有较大差异。消费者预期因素、不良债权问题以及外部性影响,是两国通货紧缩的共同成因,但两国在经济体制等深层次诱发因素上有很大差异。两国政府都采取了相对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并都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体制改革,但两国在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体制改革的广度和深度方面有着较大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