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62)
- 2023(14535)
- 2022(12819)
- 2021(12210)
- 2020(10197)
- 2019(23685)
- 2018(23638)
- 2017(45221)
- 2016(24745)
- 2015(28095)
- 2014(28054)
- 2013(27078)
- 2012(24799)
- 2011(21919)
- 2010(21495)
- 2009(19334)
- 2008(18709)
- 2007(16061)
- 2006(13706)
- 2005(11483)
- 学科
- 济(92732)
- 经济(92627)
- 管理(70275)
- 业(65568)
- 企(55304)
- 企业(55304)
- 方法(46102)
- 数学(40117)
- 数学方法(39443)
- 农(25128)
- 财(23692)
- 中国(23091)
- 业经(20767)
- 学(20335)
- 地方(19230)
- 理论(17341)
- 农业(16812)
- 贸(16493)
- 贸易(16484)
- 易(15959)
- 务(15729)
- 财务(15651)
- 财务管理(15613)
- 制(15488)
- 和(15183)
- 技术(15130)
- 企业财务(14699)
- 环境(14440)
- 教育(13606)
- 划(13324)
- 机构
- 大学(336835)
- 学院(334850)
- 管理(134750)
- 济(125500)
- 经济(122525)
- 理学(117832)
- 理学院(116477)
- 管理学(114094)
- 管理学院(113493)
- 研究(105441)
- 中国(77036)
- 京(71316)
- 科学(67813)
- 财(56409)
- 农(52000)
- 所(51195)
- 业大(51163)
- 中心(50009)
- 江(48292)
- 范(48136)
- 师范(47713)
- 研究所(46926)
- 财经(46265)
- 北京(44314)
- 经(42148)
- 农业(40774)
- 州(39652)
- 院(39136)
- 师范大学(38658)
- 技术(37128)
- 基金
- 项目(237473)
- 科学(186955)
- 研究(174727)
- 基金(171288)
- 家(148398)
- 国家(147136)
- 科学基金(127679)
- 社会(107766)
- 社会科(101924)
- 社会科学(101895)
- 省(93492)
- 基金项目(91950)
- 自然(84553)
- 教育(82746)
- 自然科(82622)
- 自然科学(82604)
- 自然科学基金(81071)
- 划(78860)
- 编号(72797)
- 资助(70245)
- 成果(57983)
- 重点(52773)
- 部(52284)
- 发(49921)
- 课题(49684)
- 创(49257)
- 创新(45850)
- 科研(45607)
- 教育部(45206)
- 大学(45176)
- 期刊
- 济(131913)
- 经济(131913)
- 研究(94392)
- 中国(63026)
- 学报(53219)
- 科学(48604)
- 管理(48354)
- 教育(46937)
- 农(46268)
- 财(43712)
- 大学(41163)
- 学学(38229)
- 农业(32463)
- 技术(32038)
- 融(23783)
- 金融(23783)
- 业经(22201)
- 财经(21635)
- 图书(20216)
- 经济研究(19874)
- 经(18429)
- 问题(17359)
- 业(16720)
- 版(16169)
- 科技(16166)
- 理论(16034)
- 技术经济(15956)
- 资源(15394)
- 实践(14865)
- 践(14865)
共检索到4762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严加平
教师如何学习是课例研究中的"黑箱",从已有的文献来看,全球范围内在这方面的探讨并不多。本研究立足上海及长三角地区,通过对十名在课例研究方面有1-15年不等经验的实践者的深度访谈,并对访谈资料进行扎根理论分析,来回应教师在课例研究情境下是如何学习的。研究认为,教师是在群体合作、深度反思、课堂实践三者的交互中开展学习的;群体合作中的"规范"、"引领者",深度反思中的"反思策略"、"反思结构",课堂实践中的"教学行动中反映"、"学习的延时性"是教师学习发生的核心。为此,建议在课例研究中瞄准学习的核心要素来提高课例研究的品质,同时在未来还可对此做近景式的现场观察与分析,以更深入地理解教师在课例研究中的学习。
关键词:
中式课例研究 教师学习 访谈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勋华 张志勇
通过对全国70所中职学校校长深度访谈,从校长的视角分析中职教师职业发展的困境,中职教师职业发展存在困境既有观念方面的滞后,也有制度、政策和机制上的障碍,需要制定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激励政策,完善职教法规,健全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
关键词:
中职学校 教师职业发展 困惑 影响因素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朱金龙
"三教"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提升职教教师的能力素质必须与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和课程资源建设结合进行。文章基于职业院校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的视角,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14位"双师型"教师进行深度访谈,在对教师本土概念分析的基础上,概括归纳了工学一体化课程下职教教师具有的九项教学能力内容,并将其划分为课程实施和课程开发两个层面的基础教学能力、核心教学能力和拓展教学能力三种类型,在对不同类型教学能力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跨界的集成性、生成的情境性和整体的互补性三个典型特征,为针对性做好"三教"改革背景下职教教师队伍培养管理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吴薇
该访谈研究的对象为20名中荷研究型大学教师。通过对教师们对自己如何思考和进行教学的描述(教学目的、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教学内容、师生关系等方面的看法)进行"关键词抽取"和"标识平面"法的比较定位,发现中荷研究型大学教师中主要存在五种类型的信念:知识型、结果型、能力型、兴趣型和价值型。其中,强调能力型信念的教师居多。这五种类型的教师信念依次从"教师中心"取向"学生中心"取向排列。
关键词:
中国 荷兰 教师信念 比较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陈向明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学习大都停留在被专家灌输知识或同行低水平交流的状态,如何创设跨界学习情境,引发教师对自己思维和行为习惯的深度反思,形成新的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和行动,是教师学习的一大难题。鉴于此,有必要从跨界学习的视角,探索教师在跨界课例研究中其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基于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了教师如何通过与外来学者合作,根据具体情境对理论进行再工具化,改进教案设计和教学实施,在提高学生学习素养的同时生成了自己新的实践性知识。研究发现,教师跨界学习的意义协商、视角再造、实践重构三个机制,对教师专业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玉东
课例研究正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教师教学研究的话语系统中,但学界对于课例研究的看法不尽相同,这导致了在实践中教师对于课例研究的模糊认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吕敏霞
本文使用内容分析法,以美国各州首席教育官员委员会对2018—2023年评出的6位美国国家年度教师的深度访谈材料为分析对象,对美国国家年度教师在课堂教学、学校或学区、社会三个层面开展的专业活动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美国国家年度教师来自基础教育的各个学段,其评选向薄弱学区的薄弱学校或机构倾斜;其考评包含国家年度教师在课堂教学、学校或学区、社会三个层面上的专业表现,且这三个层面的重要程度相当;其开展的专业活动体现出若干共性特征,如促进教育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结、体现对弱势学生的深度关怀、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和承担社会责任等。最后,本文对完善我国教师考评机制和表彰制度提出了几点建议:优秀教师考评要综合考虑教师多层面的专业表现;优秀教师评选要向处于弱势地区的教师群体倾斜;扩大国家级优秀教师群体的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
关键词:
美国国家年度教师 内容分析法 专业活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施久铭
课堂变革实则是一个系统工程,但针对系统性课堂变革的研究并不多。本研究以扎根理论为方法论指导,立足江浙地区,通过对10位初中优质学校校长的深度访谈以及数据处理和分析,建构了课堂变革模型,以回应全面提质背景下初中学校是如何实现课堂变革的。该模型包括价值取向、教师动机、变革抓手、专业促进、路径创新、以评促改6个核心要素,教师动机处于中心,突出了课堂变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和生态性。为此,建议相关学校瞄准课堂变革的六个核心要素,系统推进学校的课堂变革。
关键词:
课堂变革 扎根理论 初中学校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钟启泉
佐久间亚纪(Sakunla Aki)系日本东京学艺大学专任讲师。主要从事教师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近期发表过《美国教师养成制度的现状与问题——日美比较的视点》(2002年)等研究报告。本文是围绕国际视野中教师教育研究面临的课题所展开的讨论。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廖宏建 张倩苇
SPOC在提升教学质量上的张力及在高校逐步深入的应用,使得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能力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本研究旨在通过构建胜任力模型揭示SPOC混合教学能力中获得高绩效所必需的深层次、稳定的特征及其组织结构,并在界定SPOC优质教学绩效的基础上,通过相关文献回顾、专家咨询以及对9名绩优组和6名绩平组教师关键行为事件访谈内容的编码和统计分析,构建了SPOC混合教学胜任力模型。该模型包含三项基准性胜任特征:专业知识、讲授能力、信息素养,13项鉴别性胜任特征:成就动机、课程设计、评价素养、团队协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维春 易小军 王敏
产教融合背景下,建设校企混编教学团队是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四川、陕西、北京、浙江、广东的5个地区6个国家级教学团队的35位团队成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深度讨论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混编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意义与现实困境。进而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将校企混编教学团队建设策略系统范畴化为"团队建设—发展策略系统"与"团队建设—支撑策略系统",涵盖对接机制、共谋机制、共生机制和联动机制4个结构维度共10个策略要素。
关键词:
产教融合 校企混编 教学团队 建设策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吴洪富 范春梅
在部分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过程中,教师的行动变革至关重要。为推动教师变革,必须研究并清除教师行动的障碍。基于对X学院30位教师的访谈,发现教师面临内外部多重行动障碍,包括已有知识体系和惯习的制约、教师转型能力欠缺、教师时间和精力有限、高校内部评价考核制度偏颇、师资建设乏力和投入不足等。
关键词:
转型发展 应用技术型大学 教师行动障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新平 陈粤秀
本文主要运用质化访谈的研究方法,聚焦和深究了40位教管人员对于优质学校的看法。本研究将优质学校设定为达到相应的办学标准以及能全面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和健康自由成长的学校,并从"人员"、"财物"、"事务"和"气质"四个向度系统考察研究优质学校。由此形成了五个相互关联的主题:一是教管人员眼中的理想学校,二是"人员"视角的优质学校建设,三是"财物"视角的优质学校建设,四是"事务"视角的优质学校建设,五是"气质"视角的优质学校建设。研究发现,三类教管人员对于优质学校的看法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当下优质学校建设须化解"财物性阻碍"和"应试性阻碍",而深究和澄明"以人为本"的实质,则成为优质学校建设...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李萧萧
本文基于对上海5所高校图书馆主管采购工作的副馆长或采购部主任的深度访谈,概括出与图书采访及馆藏建设相关的五个误区并对其进行辨析,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图书采购仅仅依靠书商征订目录还远远不够,查漏补缺工作非常重要;二是合理的图书折扣有利于构建图书馆和书商的双赢合作关系,图书馆不应对书商提出过多低层次附加服务的要求;三是书目覆盖率、到书率、到书时间是图书馆衡量书商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但也要考虑书商专攻的学科领域和经营模式并调整各指标的权重比;四是图书采购招标和设备招标有很大差异,学校和图书馆应共同努力制定符合图书采购工作实际的招标方式;五是图书馆的馆藏建设要结合学校的规模和学科特点,做到全面和特色二者...
关键词:
图书采访 馆藏建设 深度访谈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志 马天娇
加快构建和谐导生关系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要求。和谐导生关系应该是导师与研究生于教学互动中形成的双方在权利义务上各自履职尽责、在等级次序上高低远近适宜、在认识实践上价值追求相投、在知识生产上分工协作共享的关系状态。和谐导生关系的构建可以从四方面着手:即提高导生关系处理能力,形成导生交往共识;增加导生互动频率,营造良好交往氛围;明确导生权责边界,规范导生交往行为;加强导学活动监管治理,严惩导师师德师风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产业集群生长中创业者的驱动作用研究——基于深度访谈的探索性分析
指导者的文化-认知能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实习效果吗——基于30位实习指导者的深度访谈分析
保障教改专家客观研究的工作机制——基于深度访谈的研究报告
“福乐”相伴长久——高职院校教学名师心流体验研究——基于7位国家级教学名师深度访谈分析
高校导学关系的协同共建——基于导师深度访谈的质性研究
教育中的权力—知识分析——深度访谈的中国经验
医学研究生教育结构优化问题研究——基于13所医学院校的深度访谈分析
新企业商业模式构建过程解析——基于多案例深度访谈的探索性研究
稻农低碳生产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基于湖北省102户稻农的深度访谈
后疫情时期高等教育国际化新常态——基于对菲利普·阿特巴赫等21位学者的深度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