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1523)
- 2022(1291)
- 2021(1408)
- 2020(1249)
- 2019(3181)
- 2018(3449)
- 2017(5827)
- 2016(3340)
- 2015(3499)
- 2014(3709)
- 2013(3441)
- 2012(2835)
- 2011(2427)
- 2010(2728)
- 2009(2713)
- 2008(3411)
- 2007(2582)
- 2006(2550)
- 2005(2427)
- 2004(2222)
- 学科
- 管理(9877)
- 企(8373)
- 企业(8373)
- 业(8235)
- 济(8083)
- 经济(8061)
- 财(7672)
- 制(6311)
- 务(5224)
- 财务(5223)
- 财务管理(5209)
- 体(4892)
- 企业财务(4757)
- 体制(4465)
- 会计(3615)
- 银(3182)
- 银行(3182)
- 中国(3172)
- 税(3036)
- 税收(2947)
- 收(2917)
- 行(2727)
- 业经(2627)
- 教学(2533)
- 学(2520)
- 融(2483)
- 金融(2483)
- 制度(2450)
- 度(2450)
- 农(2267)
- 机构
- 学院(38201)
- 大学(36777)
- 济(14685)
- 财(14408)
- 经济(14298)
- 研究(14017)
- 管理(12525)
- 中国(12476)
- 理学(9821)
- 理学院(9722)
- 管理学(9594)
- 管理学院(9511)
- 财经(8773)
- 京(8321)
- 会计(8240)
- 所(7830)
- 经(7698)
- 江(7597)
- 科学(6991)
- 研究所(6080)
- 财经大学(6064)
- 中心(5965)
- 北京(5719)
- 省(5654)
- 州(5503)
- 范(5151)
- 师范(5114)
- 院(5076)
- 教育(4640)
- 农(4620)
共检索到764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俞校明
本文认为,中国的会计改革,不但应从IASC、FASB、ASB等颁布的会计准则中借鉴他们合理和成熟的部分,更应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诸如“过犹不及,君子中庸”中汲取营养和精华,形成鲜明的中国魅力,把之作为当前我国会计改革的一个重要思路,并在将来的国际会计准则制定中争取更多的发言权,而不是听任以“趋同”为标准,用FASB等的作为统一标准强求变革而牺牲本国利益。
关键词:
中庸 会计外部化 会计改革 实质重于形式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周卫勇
庚子年秋,于述胜教授积十年之功结集而成的《中庸通解》(下文简称《通解》终于面世了。笔者酷爱《中庸》有年,喜获此书,随即伏案研读,至今已过三遍。初读《通解》,笔者即有三个明显感受。一是《通解》注重训诂文字、考据旧注、条理章句、辨析义理、疏通淤塞、彰明本旨,体现出平实、古朴、严谨的解经之风。二是《通解》引述、辨析古今传注、义疏集解之多、文献功夫力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关键词:
《中庸》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池向东
时下营销理念的流派多如虎毛,我也原创一个凑凑热闹,叫中庸营销。中庸营销的理论基础就是中国四书之一的《中庸》。《中庸》前二十章主要讲"中和",后十三章主要讲"至诚"。北宋理学家程颐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杜成斌
中庸作为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哲学和中国人智慧的集中体现,它既是一种高明的思想方法,又是建立在儒家道德学说基础上的伦理道德原则。作为伦理道德原则的中庸是在作为方法论的中庸指导下得出的。在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人际关系的当代中国,人们更应该认识、发扬和运用先人留下来的中国智慧,充分发挥它的巨大价值。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任蜜林
对于《中庸》与《易传》二者之间的关系,或者认为《中庸》影响《易传》,或者认为《易传》影响《中庸》。其实从思想体系和文字内容来看,《易传》应该受到《中庸》的影响。从天道论上来看,《中庸》以"诚"言天道,《易传》则以"阴阳"言天道。这种以"阴阳"解释"天道"的思想明显地受到战国时期阴阳家的影响。从工夫论上来看,《易传》的工夫论只有在《中庸》天道论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恰当的理解。在文字表述方面,《中庸》"性命"、"道德"等词皆未连用,而《易传》则明确提到"性命"、"道德"等词,按照词语由单音词到复合词的演变规律,《易传》应该成书于《中庸》之后。
关键词:
《中庸》 《易传》 天道论 工夫论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徐晨昉
英国小说家佩内洛普·菲兹杰拉德的作品《离岸》生动地展现了20世纪60年代伦敦的水上生活。文章试结合菲兹杰拉德的生平经历,从主题中的中庸思想、人物的中庸形象和叙述风格的中庸之美3个角度解读小说内容,挖掘蕴藏其中的中庸之道,领略菲兹杰拉德的文学创作魅力。
关键词:
《离岸》 中庸 菲兹杰拉德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郎艺 张帆 尹俊 穆莞琴 冼文愫
数字化变革是当下大多数企业的必经之路,员工对数字化变革的支持至关重要。本研究探讨了员工中庸思维与员工数字化变革支持行为(简称为员工数字化变革支持)之间的关系,以及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基于对57名团队领导者及其314名团队成员的问卷调查,本研究的分析结果显示:中庸思维通过员工的学习目标导向与员工数字化变革支持有显著的正向关系;环境动态性和团队变革氛围正向调节这一关系。具体而言,环境动态性越高或团队变革氛围越强,中庸思维通过学习目标导向对员工数字化变革支持的促进作用越强。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王庆园 刘忠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事业单位带来了诸多变化,也使预算会计制度面临许多新的课题与难题,改革势在必行。预算会计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向企业会计制度靠拢,包括统一会计核算方式,改革记帐方法,实行企业的会计等式,进行成本核算,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打破预算内外界限实行统一核算,等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黄爱美 郑元清
中庸思想是儒家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它影响着中国的会计文化,进而影响会计稳健性运行机制的直接操作者;中庸思想还是社会伦理之道和治世之道,它影响着会计稳健性运行机制的相关利益者;通过研究中庸思想对会计稳健性运行机制的影响机理,以中庸思想引导性约束性功能有效弥补会计法律规章制度的柔性不足,促进与会计稳健性运行相关的经济利益者有效沟通、和谐共处,从而发挥会计稳健性作用,提高公司治理能力。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维安 刘振杰 顾亮
IPO定价不仅可能受到定价制度、承销商声誉、风险投资者参与的影响,还可能受到作为公司核心的董事会过往IPO定价经历的影响。本文以2004—2012年实施IPO的762家公司为样本,基于中庸思维和团队极化的视角,检验了董事过去的IPO定价经验对本次定价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当董事经历的平均IPO定价溢价较高时,本次IPO定价溢价会显著降低;当董事经历的平均IPO定价溢价较低时,本次IPO定价溢价会显著升高,从而证实了中庸思维在董事会IPO定价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还发现董事长两职合一、政治关联身份会削弱IPO定价决策过程中中庸思维的影响。本文从中国传统思维的视角对公司IPO定价行为进行了理论解释,对...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红丹 郭利敏
以往有关双元领导的影响结果研究多聚焦于创造力、创新变量,却忽视了个体行为这一典型后果。本研究基于社会认同理论,探讨双元领导对员工前瞻行为的影响,并检验领导认同的中介作用及员工中庸思维对这一中介路径的调节作用。以421份追踪数据为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和条件性间接效应检验的结果表明:双元领导与员工前瞻行为显著正相关,领导认同在此关系中起部分中介的作用;中庸思维显著调节双元领导通过领导认同影响员工前瞻行为的间接效应,表现为这一间接效应对于高中庸思维的员工而言相对较强,对于低中庸思维的员工而言相对较弱。因此,为促进员工前瞻行为,管理者应积极展示双元行为,激发员工的认同感,并培养员工的中庸思维。
关键词:
双元领导 领导认同 前瞻行为 中庸思维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先海 谭力文
一、中庸管理的原则这两年来,国际和国内财务造假的公司被揭露出来的很多。美国有安然、世通、施乐、默克、奎斯特、泰科国际等公司,国内有银广夏、东方电子、亿安科技、郑百文、蓝田股份等公司。这些造假丑闻引发了一场对经济领域的诚信危机大讨论。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卯 张传燧
面对当下生命及其教育所遭遇的诸多问题,我们迫切需要一套根植于中国文化教育根脉、切合当今话语范式及其教育实践的本土生命教育理论来指导当下的生命教育实践。我国传统思想中具有丰富的生命及其教育思想,其中儒家经典《中庸》的生命及其教育思想就十分丰富而深刻,集中体现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等逻辑连贯的三个方面以及"诚明"与"明诚"两个内外统一、相辅相成、目的一致的模式和路径。《中庸》凸显着强烈的生命主体意识,从生命教育的原点和归宿、生命教育的真谛和规律、生命教育的实践模式和途径等方面阐发其生命教育思想,至今仍有宝贵的借鉴与指导价值。
关键词:
性 道 教 生命 生命教育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于述胜
《中庸》的"慎其独"说是儒家修养论的重要命题,也是学术史上争论不休的重要话题。针对古今诠释的主要分歧,本着以《庸》释《庸》、以经释经之原则,可以认为,"慎其独"是整个诚敬工夫(即戒惧工夫)的重要方面,它以隐微即见显为前提,以纯化人的意向情感为基本内涵,以"礼"为用功的现实依据。朱子以"存养—省察"为框架所进行的诠释,既歪曲了《中庸》本义,其本身也存在明显的理论缺陷,把儒家平易可行的修养理论导向神秘主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